本發(fā)明涉及按摩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按摩器。
背景技術:
1、按摩器一般通過作用人體的皮膚、肌肉組織,如振動、拍打等方式進行按摩,目前市面上的按摩器通常為棒體狀,棒體中間設置有向前伸出的輔助按摩部,棒體前端通常用于身體內部的第一區(qū)域按摩,而輔助按摩部的長度一般較短且長度固定,輔助按摩部用于身體外部的第二區(qū)域按摩,用戶在使用時,只有棒體處于身體的第一區(qū)域的特定位置時,輔助按摩部才能接觸到身體的第二區(qū)域,按摩不連續(xù)導致用戶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按摩器,旨在解決常規(guī)按摩器按摩效果差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的按摩器包括:
3、按摩器本體,包括手柄組件、第一按摩件和第二按摩件,所述手柄組件的一端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按摩件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二按摩件與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二按摩件在外力作用下可活動地設于所述手柄組件上,以使所述第二按摩件相對于所述第一按摩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按摩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可往復移動,所述第一按摩件用于在身體的第一區(qū)域移動按摩,以使所述第二按摩件相對所述第一按摩件移動并對身體的第二區(qū)域按摩,所述按摩器本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以及
4、柔性件,套設于所述按摩器本體上。
5、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按摩器本體還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彈性件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按摩件連接,所述彈性件產(chǎn)生形變以使所述第二按摩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6、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件為金屬彈片,所述第二連接部朝遠離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方向伸出,所述彈性件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方向彎曲設置,所述第二按摩件移動以使所述彈性件沿所述手柄組件的長度方向卷曲或伸展。
7、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組件還包括相互連接的手柄部和第三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設于所述第三連接部遠離所述手柄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按摩件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連接部以及所述彈性件作用于對身體的第一區(qū)域。
8、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件和所述第三連接部間隔設置,所述柔性件對應所述第三連接部的外表面設有第一套接部,且對應所述彈性件的外表面設有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可形變設置,所述第一套接部與所述第二套接部之間連接設有支撐部。
9、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部靠近所述第一連接部設置;和/或,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三連接部圍合形成有第一通孔。
10、在一實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第二按摩件外表面的柔性件設有連續(xù)的按摩面,所述第二按摩件在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并旋轉時,所述按摩面用于與身體的第二區(qū)域滑動貼合。
11、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組件遠離所述第一按摩件的一端形成有缺口,所述柔性件還包括設于手柄組件外表面的第三套接部,所述第三套接部與所述手柄組件在所述缺口處圍合形成有第二通孔。
12、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按摩件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一振動馬達,所述第二按摩件包括第二殼體和第二振動馬達,所述第一振動馬達設于所述第一殼體內,所述第二振動馬達設于所述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通過所述彈性件連接。
13、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手柄組件還包括第三殼體以及設于所述第三殼體的電池、線路板以及充電裝置,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三殼體連接,所述第一振動馬達和所述第二振動馬達以及所述線路板分別與所述電池電連接,所述充電裝置用于給所述電池充電。
1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間距可調的兩個按摩件,以實現(xiàn)按摩器持續(xù)按摩的作用,具體的,該按摩器包括按摩器本體和套設在按摩器本體上的柔性件,按摩器本體包括手柄組件、第一按摩件和第二按摩件,手柄組件整體為細長型結構,手柄組件的一端間隔設置有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第一按摩件與第一連接部連接,第二按摩件和第二連接部連接以使第一按摩件和第二按摩件間隔設置,當?shù)诙茨艿酵饬ψ饔脮r在所述手柄組件上活動,并相對第一按摩件具有自然狀態(tài)下的第一位置和受力移動后的第二位置,第二按摩件處于第二位置時距離第一按摩件比處于第一位置時更遠,第二按摩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來回移動。而按摩器本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為了使第一按摩件和第二按摩件易于分離,以及避免第二按摩件移動時與手接觸,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設置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便于用戶使用位于第一端的第一按摩件按摩,同時握持第二端進行操作。
15、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按摩件用于在身體的第一區(qū)域移動按摩,在第一按摩件移動過程中,由于第二按摩件相對于第一按摩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切換,以使第二按摩件能夠時刻抵接于身體的第二區(qū)域,身體的第二區(qū)域對第二按摩件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其相對第一按摩件移動,同時第二按摩件對身體的第二區(qū)域進行持續(xù)按摩,進一步的,柔性件包覆于按摩器本體的外表面,用于增加接觸柔和度,提升按摩體驗。傳統(tǒng)的按摩器的輔助按摩部無法對身體的第二區(qū)域進行持續(xù)按摩,本方案中兩個按摩件同時持續(xù)作用于身體的兩個區(qū)域,極大提升按摩舒適度,增強用戶的使用體驗。
1.一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器本體還包括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彈性件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按摩件連接,所述彈性件產(chǎn)生形變以使所述第二按摩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金屬彈片,所述第二連接部朝遠離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方向伸出,所述彈性件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按摩件的方向彎曲設置,所述第二按摩件移動以使所述彈性件沿所述手柄組件的長度方向卷曲或伸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組件還包括相互連接的手柄部和第三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設于所述第三連接部遠離所述手柄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按摩件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連接部以及所述彈性件作用于對身體的第一區(qū)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和所述第三連接部間隔設置,所述柔性件對應所述第三連接部的外表面設有第一套接部,且對應所述彈性件的外表面設有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可形變設置,所述第一套接部與所述第二套接部之間連接設有支撐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靠近所述第一連接部設置;和/或,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三連接部圍合形成有第一通孔。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按摩件外表面的柔性件設有連續(xù)的按摩面,所述第二按摩件在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并旋轉時,所述按摩面用于與身體的第二區(qū)域滑動貼合。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組件遠離所述第一按摩件的一端形成有缺口,所述柔性件還包括設于手柄組件外表面的第三套接部,所述第三套接部與所述手柄組件在所述缺口處圍合形成有第二通孔。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件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一振動馬達,所述第二按摩件包括第二殼體和第二振動馬達,所述第一振動馬達設于所述第一殼體內,所述第二振動馬達設于所述第二殼體內,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通過所述彈性件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組件還包括第三殼體以及設于所述第三殼體的電池、線路板以及充電裝置,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三殼體連接,所述第一振動馬達和所述第二振動馬達以及所述線路板分別與所述電池電連接,所述充電裝置用于給所述電池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