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供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患者使用的中藥組合物的領域。
背景技術:
醫(yī)者認為:氣滯血瘀體質的發(fā)病傾向,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征。例如:頑固性頭痛、抑郁癥、腦梗塞、心肌梗塞、膽囊炎、腸功能紊亂、乳腺小葉增生、痛經、子宮肌瘤、惡性腫瘤等。
胸痹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輕者感覺胸悶,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稱,歸納病機為“陽微陰弦”,治療上溫通散寒方藥有瓜蔞薤白白酒湯及瓜蔞薤白半夏湯等。根據(jù)本證的臨床特點,主要與現(xiàn)代醫(yī)學所指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關系密切。
心悸失眠: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均為中醫(yī)病名。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恐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癥狀。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的睡眠而言。不寐的情況有多種,或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至徹夜不眠。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yī)中藥學的不斷發(fā)展,在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yī)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優(yōu)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針對現(xiàn)有西醫(yī)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現(xiàn)狀,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以解決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
為達到上述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40~120g、當歸80~160g、地黃100~360g、香附80~160g、赤芍60~120g、郁金80~160g、紅花30~120g、參三七30~100g、炒桃仁80~160g、麩炒枳殼50~160g、銀杏葉90~150g、甘草30~120g、桃仁80~160g、川芎50~120g、牛膝150~280g、桔梗50~120g。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50~105g、當歸90~140g、地黃115~320g、香附90~140g、赤芍70~105g、郁金90~140g、紅花40~105g、參三七40~90g、炒桃仁90~140g、麩炒枳殼60~140g、銀杏葉100~130g、甘草40~105g、桃仁90~140g、川芎60~105g、牛膝170~250g、桔梗60~105g。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95g、當歸120g、地黃280g、香附120g、赤芍95g、郁金120g、紅花95g、參三七80g、炒桃仁120g、麩炒枳殼120g、銀杏葉1150g、甘草95g、桃仁120g、川芎95g、牛膝220g、桔梗95g。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tǒng)制備中藥膠囊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均勻,然后制備成膠囊劑(其膠囊鎖合后總長度為23.3mm,藥粉容量0.4~0.5g/粒),進而分裝密封備用。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膠囊劑藥物以每日二次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給藥量3g /次,溫開水送服。一個月為一療程,服藥1~2個療程,病獲痊愈。
本發(fā)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fā)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fā)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柴胡,性味:苦、涼,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治療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
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 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地黃,性味:甘、寒,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療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fā)斑發(fā)疹;
香附,性味:味辛、微寒,無毒,具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脅肋脹痛、乳房脹育、疝氣疼痛、月經不調、脘腹痞滿疼痛、噯氣吞酸、嘔惡、經行腹痛、崩漏帶下、胎動不安、肝郁氣滯、消化不良,經閉痛經;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療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痛經、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撲損傷;
郁金,性味:辛苦、涼,具有行氣解郁、涼血破瘀之功效,用于治療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等癥;
紅花,性味:辛、溫,具有活血能經、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關節(jié)疼痛、中風偏竣、斑疹等癥;]
參三七,性味:甘、微苦、溫,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用于治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
炒桃仁,性味:苦甘、平,無毒,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麩炒枳殼,性味:苦、酸、性微寒,具有理氣寬胸、行滯消積之功效,用于治療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銀杏葉,性味:甘、苦、澀、平,具有斂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肺虛咳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治療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的功效,用于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月經不調、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風濕痹痛;
牛膝,性味:苦、酸、性平,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敵國(火)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療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
桔梗,性味:味苦、辛、性平,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之功效,用于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
本發(fā)明藥物是基于中醫(yī)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原則,從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認為:就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心悸失眠,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心悸失眠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95g、當歸120g、地黃280g、香附120g、赤芍95g、郁金120g、紅花95g、參三七80g、炒桃仁120g、麩炒枳殼120g、銀杏葉1150g、甘草95g、桃仁120g、川芎95g、牛膝220g、桔梗95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105g、當歸140g、地黃320g、香附140g、赤芍105g、郁金140g、紅花105g、參三七90g、炒桃仁140g、麩炒枳殼140g、銀杏葉130g、甘草105g、桃仁140g、川芎105g、牛膝250g、桔梗105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及心悸失眠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120g、當歸160g、地黃360g、香附160g、赤芍120g、郁金160g、紅花120g、參三七100g、炒桃仁160g、麩炒枳殼160g、銀杏葉150g、甘草120g、桃仁160g、川芎120g、牛膝280g、桔梗120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心悸失眠患者共545例,年齡為36歲以上的315例,只有230例為36歲以下。545例患者中痊愈的495例,顯效的的50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