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周圍性面癱也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面神經核或其下的面神經各段損害所致的面神經麻痹。面神經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腫致神經受壓或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是導致本病的病因。該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于青壯年,一般為單側受累,但也有累及雙側,任何年齡段均有發(fā)生,但以20~40 歲患者多見,且男性多于女性。該病通常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起病較急。周圍性面癱約50%的患者在發(fā)病2 天內面癱達最嚴重程度,絕大多數患者在5 天內達到高峰。醫(yī)療實踐證明,針灸療法對周圍性面癱有良好的療效,但面神經損害程度、患者的體質、精神因素、就醫(yī)的時間及醫(yī)者的治療方法等原因皆可導致病情遷延日久,久治不愈而形成頑固性面癱。臨床上一般將病程在 2 個月以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仍留下后遺癥者稱為頑固性面癱,亦稱難治性面癱或重癥面癱。
頑固性面癱患者在發(fā)病期間,大多接受過中、西藥物及針灸治療,療程較長,生理及心理上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痛苦。在這其中,中、西醫(yī)藥物治療需要患者長期服藥,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副作用且藥物治療療效有限。中醫(yī)針刺療法雖然對該癥療效顯著,但對于老年患者及體質虛弱患者,若直接行針刺治療,刺激過強,容易耗傷正氣,反而影響療效。艾灸療法由于成本低、易操作、創(chuàng)傷小,在頑固性面癱治療上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但目前的艾灸療法采用單一的艾絨作為艾灸用藥,療效有限,限制了艾灸療法在治療本病癥上的廣泛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的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的制備方法。
為此,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由艾絨與中藥組合物按1-6: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分:
蒼術2-5份、防風2-5份、白芷2-5份、丁香2-5份、吳茱萸2-5份、厚樸2-5份、肉桂2-5份、樟腦1-2份、沉香1-2份、火硝2-5份。
進一步地,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藥物組分按如下重量份進行配比:
蒼術5份、防風3份、白芷5份、丁香2份、吳茱萸4份、厚樸5份、肉桂4份、樟腦1份、沉香1份、火硝5份。
一種上述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配比要求準備各原料藥材,將火硝溶于水中形成濃溶液,將蒼術、防風、白芷、丁香、吳茱萸、厚樸、肉桂、樟腦、沉香投入火硝水溶液中并充分浸透,然后將火硝水溶液連同浸入的藥材進行烘干;
(2)將烘干后的藥材共同研磨,制成藥物粉末;
(3)將艾絨與所述藥物粉末按重量比要求均勻混合,制成圓柱狀或錐柱狀艾柱;
(4)將所述艾柱用紙張包裹固定,即得所述艾灸用藥。
進一步地,步驟(2)中,所述藥物粉末的粒度為40-100目。
本發(fā)明藥物組分的藥性特點如下:
艾絨:由艾葉經過反復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和粉塵后制成,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用于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正,脾虛濕盛?!侗静菥V目》載:“三十六般風,去上焦風邪,頭目滯氣,經絡留濕,一身骨節(jié)痛。除風去濕仙藥”。
白芷: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丁香: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吳茱萸: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用于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
厚樸: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用于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
肉桂: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樟腦:芳烈宣通,能除濕、殺蟲、開竅辟穢、溫散止痛。主治熱病神昏,暑濕吐瀉,心腹疼痛,風熱目痛,寒濕腳氣,凍瘡,燒燙傷,跌打傷痛。
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調中平肝、溫腎壯陽;被用于消化、呼吸、心腦血管、風濕、腫瘤以及外、婦、兒、男、五官、皮膚等科的疾病,還用于芳香療法和燃香法。
火硝:主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
本發(fā)明中,蒼術祛風散寒,防風、白芷祛風寒外邪,三藥合用起到祛除風寒表邪挾濕的功效,主治頑固性面癱外邪之因。丁香、吳茱萸溫中,補腎助陽,提升陽氣,通過助養(yǎng)機體陽氣來祛除外邪。厚樸可以行氣消積、補陰降火;肉桂有著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特點,兩藥合用可以升補一身陽氣、祛除積冷、通行氣血。沉香氣味芳香,通經絡、安神、鎮(zhèn)驚、收斂祛風;樟腦具有促滲作用,可作為經皮給藥的促滲劑,涂于皮膚后可刺激皮膚冷覺感受器而有清涼感,本發(fā)明采用樟腦作為用藥原料之一可增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活血化瘀, 并有微弱的局部麻醉與藥物防腐作用;火硝主要成分為硝酸鉀,性脆易碎,易溶于水,味苦而涼,易燃,可助藥物粉末燃燒充分,同時還可起到除邪解毒的作用。以上諸藥合用不但能祛除外邪寒濕之氣,而且可以通過補氣升陽,從內外之因入手治療頑固性面癱。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祛風散寒,通絡溫陽,先扶正后祛邪,使邪去而不傷正,補絡脈之虛,扶機體之正氣,標本兼治,顯著提高了艾灸治療頑固性面癱的療效;治療成本低、無創(chuàng)傷,操作方便、作用直接,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并且具有容易向基層醫(yī)院、社區(qū)及農村地區(qū)推廣的優(yōu)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由艾絨與中藥組合物按3: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分:
蒼術5份、防風3份、白芷5份、丁香2份、吳茱萸4份、厚樸5份、肉桂4份、樟腦1份、沉香1份、火硝5份。
上述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配比要求準備各原料藥材,將火硝溶于水中形成濃溶液且溶液質量百分濃度控制在20-30%,將蒼術、防風、白芷、丁香、吳茱萸、厚樸、肉桂、樟腦、沉香投入火硝水溶液中并充分浸透,然后將火硝水溶液連同浸入的藥材進行烘干;
(2)將烘干后的藥材共同研磨,制成藥物粉末,藥物粉末的粒度要求為40-100目;
(3)將艾絨與所述藥物粉末按重量比要求均勻混合,制成圓柱狀或錐柱狀艾柱;
(4)將所述艾柱用紙張包裹固定,即得所述艾灸用藥。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由艾絨與中藥組合物按1: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分:
蒼術2份、防風5份、白芷2份、丁香4份、吳茱萸2份、厚樸3份、肉桂5份、樟腦2份、沉香2份、火硝2份。
實施例2的艾灸用藥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艾灸用藥,由艾絨與中藥組合物按6: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中藥組合物包括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藥物組分:
蒼術3份、防風2份、白芷3份、丁香5份、吳茱萸5份、厚樸2份、肉桂2份、樟腦1份、沉香1份、火硝3份。
實施例3的艾灸用藥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為進一步驗證本發(fā)明艾灸用藥對于治療頑固性面癱的療效,下面以實施例1的艾灸用藥作為治療組,以中醫(yī)針刺治療作為對照組,通過對比試驗判斷本發(fā)明提供的艾灸用藥對治療頑固性面癱的具體療效:
一、診斷和納入標準
(一)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依據《神經病學》中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診斷標準,自擬病程2個月以上。中醫(yī)病證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面癱及其辨證分型的診斷標準。
(二)納入標準
將符合下述條件的患者納入療效實驗:
(1)符合診斷標準;
(2)病程超過2個月;
(3)年齡在18~70歲;
(4)患側仍存在面癱癥狀,如額紋變淺、眼瞼閉合不全、鼓腮漏氣等;
(5)或伴有患側舌前2/3味覺異常;
(6)或伴有患側聽覺異常等;
(7)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能完成治療計劃者。
二、實驗方法
(一)艾灸治療措施
隨機選取60例符合實驗條件的患者采用實施例1提供的艾灸用藥進行艾灸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取約為6cm×8cm×1cm規(guī)格的鮮姜片作為底座,姜片穿數孔后置于患者百會穴上,將制得的艾柱置于姜片上,點燃后用頂部開口的頭罩扣于其上,燃盡為度。每日1次。艾灸組與針刺組均以15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二)針刺治療對照措施
隨機選取60例符合實驗條件的患者采用針刺治療。取穴:百會、水溝,患側牽正、翳風、陽白透魚腰、太陽、下關、頰車、迎香、太沖,健側合谷。選擇0.25mm×40mm毫針,依據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石學敏主編的第4版《針灸學》進行取穴、進針,均行提插捻轉手法,以局部酸脹為佳。每次留針30min,每日1次。艾灸組與針刺組均以15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三)觀察指標
1.療效評價
臨床療效觀察參照第5次國際面神經外科專題研討會推薦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經功能評價分級標準,分別于治療前和療程結束時記錄分級情況。通過患者面神經功能分級情況判定臨床療效。痊愈:面部所有區(qū)域正常,H-B分級為Ⅰ和Ⅱ級。顯效:仔細觀察可看出輕微的功能減弱,可能有輕微的聯帶運動,面部靜止時對稱,張力正常,上額運動中等,眼部輕用力可完全閉合,口輕微不對稱,H-B分級為Ⅲ級。有效:有明顯的功能減弱,但雙側無損害性不對稱,可觀察到并不嚴重的聯帶運動、攣縮和(或)半側面部痙攣,面部靜止時張力正常,上額運動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閉合,口明顯不對稱,H-B分級為Ⅳ級。無效:面部靜止時不對稱,上額無運動,眼不能完全閉合,口僅有輕微運動,H-B分級為Ⅴ級和Ⅵ級。
2.免疫球蛋白測定
頑固性面癱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多認為與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有關,且與血清免疫學的球蛋白異常相關。IgG 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總量的75%,其異常增高以及運動神經元末梢的特殊親和力是導致面癱的重要因素。推斷IgA、IgG、IgM 介導的體液免疫在Bell's 麻痹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檢測血清中IgA、IgG、IgM含量的變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面癱治療的效果。
兩組均于治療前及治療2個療程后空腹抽取靜脈血3ml,離心后用血清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奧林巴斯AU640)上檢測IgA、IgG、IgM含量(IgA、IgG、IgM試劑盒由寧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參考值分別為IgA:0.7~4.3g/l,IgG:6.9~16.9g/l,IgM:0.3~3.2g/l)。
三、臨床試驗結果
(一)兩組患者資料基線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的性別比較見表1
兩組性別段分布比較,經χ2檢驗,χ2=0.147,P=0.702>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艾灸組和針刺組在性別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比較見表2
兩組年齡比較,經獨立樣本t檢驗,t=0.466,P =0.642>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艾灸組和針刺組在年齡方面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年齡段分布比較見表3
兩組年齡段分布比較,經χ2檢驗,χ2=0.404,P=0.995>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艾灸組和針刺組在年齡段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病程比較見表4
兩組病程比較,經獨立樣本t檢驗,t=1.884,P=0.062>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艾灸組和針刺組在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
(二)兩組療效觀察指標比較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5可見,艾灸組總有效率為96.7%,針刺組為95.0%,艾灸組總有效率稍高于針刺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兩組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較
注:1)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2)表示與針刺組治療后比較, P<0.05。
由表6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IgA、IgG、IgM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與正常參考值比較,血清IgA、IgG、IgM含量均增加(均P<0.05),提示頑固性面癱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異常增高現象;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IgA、IgG、IgM含量均顯著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兩種治療方法均可以顯著降低頑固性面癱患者異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兩組治療后比較,艾灸組IgA、IgG、IgM含量顯著低于針刺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均P<0.05),提示采用本發(fā)明艾灸用藥的艾灸療法降低免疫球蛋白的作用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