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指一種人工血管支架及其輸送器。
背景技術:
血管疾病按照血管位置可分為動脈血管疾病和靜脈血管疾病,其中:所述動脈血管疾病又可細分為擴張型動脈血管疾病和閉塞型動脈血管疾病,所述靜脈血管疾病又可細分為靜脈倒流型病和靜脈堵塞??;所述血管疾病按照發(fā)病起因可分為先天性血管疾病和創(chuàng)傷型血管疾病,其中:所述先天性血管疾病又可細分為動脈畸形、靜脈畸形以及血管瘤,所述創(chuàng)傷型血管疾病又可細分為動脈創(chuàng)傷、靜脈創(chuàng)傷以及動靜脈聯(lián)合創(chuàng)傷。
傳統(tǒng)的血管外科手術方式,通過直接切開病變血管的方式來達到治療血管疾病的目的;由于血管疾病的病人多數(shù)為年老的患者,其身體狀況往往較為虛弱,難以承受傳統(tǒng)的血管外科手術帶來的巨大手術創(chuàng)傷,所以近年來,血管疾病的治療方式已從傳統(tǒng)的血管外科手術方式向微創(chuàng)的腔內血管治療方式轉變,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國際上逐步推行的經皮穿刺血管成形術PT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經皮血管腔內血管成形術),即在醫(y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通過小切口,經血管腔內送入特制的金屬支架,用于治療血管的疾病,達到與外科切開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而且可以大大減少出血和并發(fā)癥,縮短恢復時間。
在不同治療過程中會大量使用各種不同的支架,這些支架能通過導管被輸送到血管的病變部位,例如:血管狹窄、血管瘤、動靜脈瘺等異常血管處;然而實際的手術情況有時較為復雜,多數(shù)支架在釋放后的形態(tài)和位置難以令人滿意,無法滿足治療本身的要求,往往需要先回收到導管或鞘管中進行二次定位和釋放。但是,目前有的支架并不能實現(xiàn)可回收,因此不利于進行二次定位和釋放。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血管支架及其輸送器,實現(xiàn)了對血管支架的可回收,有利于將該血管支架進行二次定位和釋放。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人工血管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頭端裸支架、覆膜主體、收緊絲、輸送絲;
其中,所述收緊絲一端與所述覆膜主體后端連接;
所述收緊絲的另一端與所述輸送絲相連接。
由上,通過拉緊輸送絲和收緊絲可以對該血管支架進行回收,有利于將將該血管支架進行二次定位和釋放。
優(yōu)選地,所述支架還包括電解結,所述電解結位于所述收緊絲與所述覆膜主體后端的連接處。
優(yōu)選地,所述電解結的材料為通電后可溶解材料。
由上,通過將電解結通電后溶解,該人工血管支架可以完全釋放,以實現(xiàn)永久性植入。
優(yōu)選地,所述覆膜主體呈筒狀,由金屬骨架和覆膜組成;其中,所述覆膜主體上可設置有側支。
優(yōu)選地,所述金屬骨架由記憶合金編織組成;所述支架為自膨脹展開式支架;所述覆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于上述血管支架的輸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器包括:引導頭、芯管、主鞘管、外管;
其中,所述引導頭與所述芯管連接;
所述主鞘管套設在所述芯管外部,且可沿所述芯管軸向移動;
所述外管套設在所述主鞘外部,且可沿所述主鞘管軸向移動;
所述主鞘管的前端包括用于收容血管支架的可膨脹部,所述可膨脹部的前端設置有中空的環(huán)狀部,所述環(huán)狀部內設置有可自膨脹的彈性金屬絲;
所述可膨脹部釋放后呈喇叭口狀。
由上,通過輸送器將人工血管支架帶到指定位置。在對人工血管支架回收時,外管后撤,主鞘管的前端可膨脹部釋放后呈喇叭口狀。有利于方便實現(xiàn)對血管支架的可回收。
優(yōu)選地,所述輸送器還包括:
用于使血管支架的頭端裸支架處于被保持狀態(tài)和從被保持的狀態(tài)轉換成脫離被保持狀態(tài)的鎖控組件,該鎖控組件在軸向上位于所述引導頭與所述主鞘管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鎖控組件包括:
裸支架保持件,設置在芯管的外側,可收容血管支架的頭端的裸支架使該裸支架為被保持的狀態(tài);
裸支架收容件,設置在芯管的外側,結構上設置有用于收容收縮后的裸支架的凹槽;
彈簧,用于調整裸支架收容件與裸支架保持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解鎖件,其一端與所述裸支架保持件相連,另一端沿軸向穿過所述芯管并從芯管的末端伸出。
優(yōu)選地,所述可膨脹部和所述環(huán)狀部的材料為彈性可膨脹材料。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工血管支架及其輸送器,既可以實現(xiàn)對人工血管支架的永久性植入,也可以實現(xiàn)對血管支架的回收,從而有利于將該血管支架進行二次定位和釋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人工血管支架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血管支架臨時釋放后的結構示意圖;b為當要回收人工血管支架時,將輸送器深入血管支架下方,拉緊輸送絲時的血管支架結構示意圖;c為當要將血管支架永久植入,通電使得電解結溶解,并抽回收緊絲與輸送絲,以及將頭端裸支架釋放后的血管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人工血管支架輸送器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放大圖,表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血管支架輸送器鎖控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此時鎖控組件處于鎖定狀態(tài);
圖4為圖2所示鎖控組件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表示圖2中裸支架收容件的橫截面形狀的示意圖;
圖6為表示圖2中輸送器的主鞘管的前端可膨脹部被釋放后的效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血管支架的結構。
如圖1所示,人工血管支架由覆膜主體101、頭端裸支架102、電解結103、收緊絲104、輸送絲105組成。
其中,收緊絲104一端與通過電解結103與所述覆膜主體后端連接;收緊絲104的另一端與所述輸送絲105相連接。
電解結103的材料為通電后可溶解材料。所述覆膜主體呈筒狀,由金屬骨架和覆膜組成;其中,所述覆膜主體上可設置有側支。
金屬骨架由記憶合金編織組成;所述支架為自膨脹展開式支架;所述覆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
其中,圖1a為血管支架進入人體后釋放后的狀態(tài),該狀態(tài)為臨時狀態(tài)(此時頭端裸支架為保持狀態(tài),并未釋放),可以根據(jù)需要回收人工血管支架,或者永久釋放血管支架。圖1b示出了當要回收人工血管支架時,將輸送器深入血管支架下方,拉緊輸送絲時的血管支架的結構狀態(tài);圖1c示出了當要將血管支架永久植入,通電使得電解結溶解,并抽回收緊絲與輸送絲,以及將頭端裸支架釋放后的血管支架的結構狀態(tài)。
如圖2和圖6所示,人工血管支架輸送器由引導頭201、芯管203、主鞘管205、外管207組成。其中,引導頭201與芯管203連接;主鞘管205套設在芯管203外部,且可沿所述芯管203移動;外管207套設在主鞘管205外部,且可沿所述主鞘管205軸向移動;主鞘管的前端包括用于收容血管支架的可膨脹部205c,該可膨脹部的前端設置有中空的環(huán)狀部205d,該環(huán)狀部內設置有可自膨脹的彈性金屬絲;該可膨脹部釋放后呈喇叭口狀??膳蛎洸亢铜h(huán)狀部的材料為彈性可膨脹材料。
此外,該輸送器還包括連接在主鞘管末端的主鞘管手柄205a和連接在外管末端的外管手柄207a,除此之外,該輸送器還包括:
用于使血管支架的頭端裸支架處于被保持狀態(tài)及從被保持的狀態(tài)轉換成脫離被保持狀態(tài)的鎖控組件210,該鎖控組件210在軸向上位于所述引導頭201與主鞘管205之間。
該鎖控組件包括:
裸支架保持件211,設置在芯管203的外側,可收容血管支架的頭端的裸支架使裸支架為被保持的狀態(tài);
裸支架收容件212,設置在芯管203的外側,結構上設置有用于收容收縮后的裸支架的凹槽;
彈簧213,用于調整裸支架收容件與裸支架保持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解鎖件214,其一端與所述裸支架保持件相連,另一端沿軸向穿過所述芯管203并從芯管203的末端伸出。
如圖3至圖5所示,裸支架收容件212軸向方向為柱形部件,其橫截面為類五角星形狀,五個角為圓弧過渡。在本實施方式中,裸支架收容件212裝在芯管203的外表面上與芯管203同軸,并且相對芯管203固定。裸支架保持件211為筒狀部件,一側(圖中右側)敞口用于進出裸支架收容件212和裸支架;另一側(圖中左側)除留有安裝芯管的孔外,為封閉結構。裸支架保持件211安裝在芯管203的外表面上與芯管203同軸,且可相對芯管203軸向移動。彈簧213設置在裸支架保持件211內部,兩端分別與裸支架保持件211封閉底部和裸支架收容件212前端相連。解鎖件214可以選用剛性或柔性的金屬絲,或其他類似的線狀部件。該解鎖件214一端與裸支架保持件211連接,另一端沿軸向穿過芯管203,并從芯管203的末端(圖中右側)伸出。
在上述結構中,當彈簧213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裸支架收容在裸支架收容件212中,并保持在裸支架保持件211里,此時為鎖定狀態(tài)(參見圖3)。當松動解鎖件214使得裸支架保持件211隨彈簧213的回復力向前端移動時,裸支架脫離裸支架保持件211,此時為解鎖狀態(tài)(參見圖4)。
此外,如圖2所示,在外管207上還連接有止血閥和排氣管(未圖示),該止血閥和排氣管用于準備手術前注水排出外管207與主鞘管205之間微小縫隙內的空氣。并且在芯管203的末端也設有排氣裝置209,其用于術前注水排出芯管203內的空氣。
此外,在主鞘管手柄205a的末端還設有鎖緊裝置205b,借助于該鎖緊裝置205b可將主鞘管205鎖緊在芯管203上。在預裝血管支架時將該鎖緊裝置205b打開,根據(jù)血管支架的長度來調節(jié)芯管203的前端(圖中左側)從主鞘管205中伸出的長度。此外,在輸送器前進和血管支架釋放的過程中,該鎖緊裝置205b保持鎖緊狀態(tài),即主鞘管205與芯管203之間不產生相對移動。
此外,在外管手柄207a的末端也設有鎖緊裝置207b,借助于該鎖緊裝置207b可將外管207鎖緊在主鞘管205上,從而在輸送器前進的過程中外管207不至于移動。
下面,結合圖2至圖5,通過將該血管支架輸送器應用于主動脈疾病的腔內修復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對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血管支架輸送器的操作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步,將血管支架(未圖示)預裝在輸送器上。
首先,將待輸送的血管支架頭端的五個花瓣形的裸支架分別掛在裸支架收容件212的五個保持桿上,并將收攏起來的五個花瓣形裸支架收容在裸支架收容件212的五個凹槽內(參見圖5)。
然后,通過拉動由芯管203內穿過并由末端伸出的鎖控組件210的解鎖件214使裸支架保持件211向后端移動,即向裸支架收容件212一側移動。使裸支架收容在裸支架收容件212上,并保持在裸支架保持件211里,此時,鎖控組件210為鎖定狀態(tài)。
此時,血管支架除頭端裸支架外的其余部分收容在主鞘管的可膨脹部。
至此預裝步驟完成。
第二步,術前其他準備工作。
檢查血管支架輸送器的各部件是否完好,通過與外管207相連的止血閥和排氣管注水排出外管207與主鞘管205之間微小縫隙內的空氣,并通過芯管203末端的排氣裝置209注水排出芯管203內的空氣。
第三步,將支架輸送至病變部位。
在主鞘管手柄205a和外管手柄207a末端的鎖緊裝置205b、207b均處于鎖緊的狀態(tài)下,將預裝有待輸送支架的輸送器通過引導頭201的引導,沿預置的用于引導芯管203的加硬導絲進入外周動脈(通常為切開的股動脈),繼續(xù)上行進入主動脈病變部位,然后通過可以在X線下顯影的引導頭201及支架的覆膜的開始部分的金屬標記進行準確的定位。
第四步,臨時釋放支架。執(zhí)行完步驟四之后,根據(jù)用戶需要,可以選擇進一步執(zhí)行第五步,永久釋放支架,或者執(zhí)行第六步,回收血管支架。
將位于主鞘管手柄205a和外管手柄207a末端的鎖緊裝置205b、207b分別打開,同時回撤主鞘管205和外管207,以釋放血管支架的后端覆膜主體部分。此時,鎖控組件210處于鎖定狀態(tài)(見圖3),血管支架頭端的裸支架部分并沒有放開,血液可以通過覆膜主體部分與血管壁之間的空隙向血管遠心端流過,使得支架的近端(圖2中左端,下同)與遠端(圖2中右端,下同)的壓力差不至于過大,減小了血流對支架的沖擊力,從而使支架不易產生移位。此時為臨時釋放血管支架狀態(tài)。
第五步,永久釋放支架,將輸送器撤出。
將鎖控組件210的解鎖件214松開,從而使裸支架保持件211退回到引導頭201側。脫離了裸支架保持件211的束縛,裸支架頭端的五個花瓣形支架便從五個保持桿中脫離。即鎖控組件210處于解鎖狀態(tài)(圖3所示)。此時,脫離了裸支架收容件212中保持桿束縛的支架頭端的裸支架在自身彈性作用下向外擴張。
同時,通電使位于所述收緊絲與所述覆膜主體后端的連接處的電解結溶解。抽回輸送絲和收緊絲,并且整個輸送器向后撤出,當引導頭201到達支架的遠端時,設置在主鞘管手柄205a末端的鎖緊裝置205b始終鎖緊,然后向前推動外管207的外管手柄207a,使外管207的前端與引導頭201的末端緊密接合,再鎖緊位于外管手柄207a末端的鎖緊裝置207b,最后將輸送器整體拉出體外。
第六步,回收血管支架。
拉動外管手柄207a將輸送器的外管外撤,使得主鞘管205的前端用于收容血管支架的可膨脹部釋放,所述可膨脹部的前端設置有中空的環(huán)狀部,所述環(huán)狀部內設置有可自膨脹的彈性金屬絲;如圖6所示,示出了輸送器的主鞘管的前端可膨脹部被釋放后的效果。所述可膨脹部釋放后呈有利于方便對血管支架的回收的喇叭口狀。之后,拉緊輸送絲和收緊絲,使血管支架進入處于喇叭口狀的可膨脹部。當血管支架完全進入主鞘管205的可膨脹部后,向前推動外管207的外管手柄207a,使外管207的前端與引導頭201的末端緊密接合,再鎖緊位于外管手柄207a末端的鎖緊裝置207b,最后將輸送器整體拉出體外,實現(xiàn)了對血管支架的回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并不能用以顯示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間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因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