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創(chuàng)面的負壓引流敷料。
背景技術:
人體受創(chuàng)傷或肌體組織液化,會產(chǎn)生大量滲液,滲液會侵蝕健康組織,影響創(chuàng)口的愈合。對于這種醫(yī)療情況需要引流滲液才能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刺激血管等生長,使得患者康復,負壓引流滲液必需負壓引流敷料,采用負壓創(chuàng)面治療技術,負壓創(chuàng)面治療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用于治療創(chuàng)面的一項新技術,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開放創(chuàng)面封閉,使用專用負壓機產(chǎn)生一定的負壓,通過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創(chuàng)后的創(chuàng)面。目前的研究證明,該療法能夠加速創(chuàng)面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chuàng)面,刺激肉芽組織的生長,充分引流,減輕水腫,減少污染,抑制細菌生長,能夠直接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或為手術修復創(chuàng)造條件?,F(xiàn)有技術中,傳統(tǒng)的負壓引流輔料中引流管在使用時,當創(chuàng)面滲出液體多且粘稠時,引流管容易堵塞,只能通過引流管道注藥及逆行沖洗,操作中注藥及沖洗不便,且易造成對創(chuàng)面的逆行感染,針對上述問題,特設計本實用新型加以解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保持引流管通暢,治療效果佳的用于創(chuàng)面的負壓引流敷料。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創(chuàng)面的負壓引流敷料,包括敷料,敷料上設有第一通孔沖洗管、第二通孔沖洗管、第一通孔引流管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第一通孔沖洗管和第二通孔沖洗管上設有多個沖洗通孔,第一通孔引流管和第二通孔引流管上設有多個引流通孔,第一通孔引流管和第二通孔引流管末端分別連接第一負壓吸引管和第二負壓吸引管,第一負壓吸引管和第二負壓吸引管連接負壓吸引器,第一負壓吸引管上部設有第一連接孔,第一負壓吸引管下部設有第二連接孔,第二負壓吸引管上部設有第三連接孔,第二負壓吸引管下部設有第四連接孔,第一通孔沖洗管下端部連接第一灌注沖洗接頭,第二通孔沖洗管下端部連接第二灌注沖洗接頭,第一灌注沖洗接頭和第二灌注沖洗接頭分別連接第一封口蓋和第二封口蓋。
作為上述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敷料為方形結構。
作為上述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通孔沖洗管、第二通孔沖洗管、第一通孔引流管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呈S形。
作為上述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通孔沖洗管下部通過第一連接孔穿入第一負壓吸引管中,并通過第二連接孔穿出。
作為上述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通孔沖洗管下部通過第三連接孔穿入第二負壓吸引管中,并通過第四連接孔穿出。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通孔沖洗管能夠增加一條有效的給藥途徑,第一封口蓋和第二封口蓋能夠防止沖洗液倒流,第一負壓吸引管和第二負壓吸引管能夠負壓引流創(chuàng)面處滲出液體,防止?jié)B出液影響患者治療,通過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將第一通孔沖洗管外端置入第一負壓吸引管中,通過第三連接孔和第四連接孔將第二通孔沖洗管外端置入第二負壓吸引管中,能夠有效減少通孔沖洗管暴露在外的部分,減小通孔沖洗管外端對治療操作的影響,提高治療質量,第一通孔引流管和第二通孔引流管呈S形結構,分布范圍更完全,能夠增加負壓引流面積,沖洗藥液通過通孔沖洗管持續(xù)注入,能夠增加敷料液體流量,預防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敷料、2-第一通孔沖洗管、3-第二通孔沖洗管、4-第一通孔引流管、5-第二通孔引流管、6-沖洗通孔、7-引流通孔、8-第一負壓吸引管、9-第二負壓吸引管、10-負壓吸引器、11-第一連接孔、12-第二連接孔、13-第三連接孔、14-第四連接孔、15-第一灌注沖洗接頭、16-第二灌注沖洗接頭、17-第一封口蓋、18-第二封口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一種用于創(chuàng)面的負壓引流敷料,包括敷料1,敷料1為方形結構,敷料1上設有第一通孔沖洗管2、第二通孔沖洗管3、第一通孔引流管4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5,第一通孔沖洗管2、第二通孔沖洗管3、第一通孔引流管4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5呈S形,第一通孔沖洗管2和第二通孔沖洗管3上設有多個沖洗通孔6,沖洗液通過沖洗通孔6進入敷料2內(nèi),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上設有多個引流通孔7,傷者創(chuàng)面處的滲出液通過引流通孔7分別進入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中,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末端分別連接第一負壓吸引管8和第二負壓吸引管9,第一負壓吸引管8和第二負壓吸引管9連接負壓吸引器10,第一負壓吸引管8上部設有第一連接孔11,第一負壓吸引管8下部設有第二連接孔12,第一通孔沖洗管2下部通過第一連接孔11穿入第一負壓吸引管8中,并通過第二連接孔12穿出,第二負壓吸引管9上部設有第三連接孔13,第二負壓吸引管9下部設有第四連接孔14,第二通孔沖洗管3下部通過第三連接孔13穿入第二負壓吸引管9中,并通過第四連接孔14穿出,能夠有效減少通孔沖洗管暴露在外的部分,減小通孔沖洗管外端對治療操作的影響,提高治療質量,第一通孔沖洗管2下端部連接第一灌注沖洗接頭15,第二通孔沖洗管3下端部連接第二灌注沖洗接頭16,第一灌注沖洗接頭15和第二灌注沖洗接頭16分別連接第一封口蓋17和第二封口蓋18,打開第一封口蓋17和第二封口蓋18,能夠向第一灌注沖洗接頭15和第二灌注沖洗接頭16內(nèi)灌注沖洗液,防止沖洗液倒流。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打開第一封口蓋17和第二封口蓋18,能夠向第一灌注沖洗接頭15和第二灌注沖洗接頭16內(nèi)灌注沖洗液,沖洗液可分別流入第一通孔沖洗管2和第二通孔沖洗管3內(nèi),由于第一通孔沖洗管2和第二通孔沖洗管3上設有多個沖洗通孔6,則沖洗液通過沖洗通孔6進入敷料1內(nèi),沖洗液可以選用有效的治療藥液,當敷料1被沖洗液浸透后敷蓋于傷者創(chuàng)面處,則通過通孔沖洗管能夠增加一條有效的給藥途徑,當藥液灌注完成后,分別將第一封口蓋17和第二封口蓋18蓋上,防止沖洗液倒流,敷料1內(nèi)還設有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上設有多個引流通孔7,當啟動負壓吸引器10時,傷者創(chuàng)面處的滲出液通過引流通孔7分別進入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中,并吸入第一負壓吸引管8和第二負壓吸引管9內(nèi),達到負壓引流創(chuàng)面處滲出液體的目的,防止?jié)B出液影響患者治療,第一負壓吸引管8上部設有第一連接孔11,第一負壓吸引管8下部設有第二連接孔12,第一通孔沖洗管2下部通過第一連接孔11穿入第一負壓吸引管8中,并通過第二連接孔12穿出,第二負壓吸引管9上部設有第三連接孔13,第二負壓吸引管9下部設有第四連接孔14,第二通孔沖洗管3下部通過第三連接孔1穿入第二負壓吸引管9中,并通過第四連接孔14穿出,通過第一連接孔11和第二連接孔12將第一通孔沖洗管2外端置入第一負壓吸引管8中,通過第三連接孔13和第四連接孔14將第二通孔沖洗管3外端置入第二負壓吸引管9中,能夠有效減少通孔沖洗管暴露在外的部分,減小通孔沖洗管外端對治療操作的影響,提高治療質量,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呈S形結構,分布范圍更完全,能夠增加負壓引流面積,本實用新型沖洗藥液通過通孔沖洗管持續(xù)注入,能夠增加敷料1液體流量,預防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nèi)容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