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痰濕內聚證是慢性支氣管炎的一種,系痰生于脾,上漬于肺,痰濕聚于中焦,寒從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濕內停,中焦氣機受阻,故胸脘滿悶、納差腹脹。苔白膩,脈濡滑均為痰濕偏盛之象。證候是咳嗽聲濁,痰白而粘,胸脘滿悶,納差腹脹,大便溏薄,舌胖淡,邊有齒痕,苔白膩或白滑,脈儒滑。目前中醫(yī)治療的方藥是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滲濕、祛痰化飲。以桂枝溫陽化飲,與茯苓相伍,實有溫化滲利之妙用。白術健脾燥濕,炙甘草以益氣和中,半夏、陳皮以理氣燥濕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關鍵技術點在于,其由如下重量份組分組成:茯苓10-15份、補骨脂10-15份、萊菔子8-12份、淫羊藿8-12份、山藥8-12份、橘皮7-11份、桂枝6-14份、白術6-12份、百部6-12份、肉桂5-10份、天南星5-10份、蒼術4-8份、薏苡仁4-6份、甘草3-8份、佛手3-6份、半夏3-6份、附子3-5份、白芍3-5份、沉香2-4份、小茴香1-3份和豬苓1-2份。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組分組成:茯苓13份、補骨脂12份、萊菔子10份、淫羊藿10份、山藥10份、橘皮9份、桂枝10份、白術9份、百部9份、肉桂8份、天南星7份、蒼術6份、薏苡仁5份、甘草5份、佛手5份、半夏5份、附子4份、白芍4份、沉香3份、小茴香2份和豬苓1.5份。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組分組成:茯苓13份、補骨脂12份、萊菔子9份、淫羊藿9份、山藥10份、橘皮10份、桂枝9份、白術8份、百部8份、肉桂9份、天南星8份、蒼術5份、薏苡仁5份、甘草6份、佛手4份、半夏4份、附子4份、白芍5份、沉香2份、小茴香3份和豬苓2份。在本發(fā)明的配方中:茯苓性味甘、淡,平。歸經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補骨脂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腎、脾經。功能主治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萊菔子性味辛、甘,平。歸經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淫羊藿性味辛、甘,溫。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更年期高血壓。山藥性味甘,平。歸經歸脾、肺、腎經。功能主治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橘皮性味辛苦,溫。歸經入脾、肺經。功能主治理氣,調中,燥濕,化痰。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亦解魚、蟹毒。桂枝性味辛、甘,溫。歸經歸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白術性味苦、甘,溫。歸經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百部性味甘、苦,微溫。歸經歸肺經。有小毒。功能主治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蜜百部潤肺止咳。用于陰虛勞嗽。肉桂歸經歸腎、脾、心、肝經。功能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歸經歸肺、肝、脾經。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于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蒼術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脾、胃、肝經。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薏苡仁性味甘、淡,涼。歸經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甘草性味甘,平。歸經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佛手性味辛、苦、酸,溫。歸經歸肝、脾、肺經。功能主治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半夏性味辛,溫;有毒。歸經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經歸心、腎、脾經。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沉香性味辛、苦,微溫。歸經歸脾、胃、腎經。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小茴香性味辛,溫。歸經歸肝、腎、脾、胃經。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鹽小茴香暖腎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經寒腹痛。豬苓性味甘、淡,平。歸經歸腎、膀胱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組合物,以中醫(yī)藥學理論為指導,在中醫(yī)辨癥與辯病指導下的施治,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常規(guī),嚴格遵從中藥七情配伍,科學調配各組方,眾藥共湊溫中健脾、溫陽化飲、益氣和中、溫通經脈、溫中止嘔,降氣化痰、納氣平喘之效,經臨床驗證,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的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95%。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發(fā)明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實施例1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組分組成:茯苓13g、補骨脂12g、萊菔子10g、淫羊藿10g、山藥10g、橘皮9g、桂枝10g、白術9g、百部9g、肉桂8g、天南星7g、蒼術6g、薏苡仁5g、甘草5g、佛手5g、半夏5g、附子4g、白芍4g、沉香3g、小茴香2g和豬苓1.5g。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上述中藥加入煎鍋中,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第二煎煮,加相當于藥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濃縮至一定濃度,冷凍干燥,得到組合物。實施例2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組分組成:茯苓13g、補骨脂12g、萊菔子9g、淫羊藿9g、山藥10g、橘皮10g、桂枝9g、白術8g、百部8g、肉桂9g、天南星8g、蒼術5g、薏苡仁5g、甘草6g、佛手4g、半夏4g、附子4g、白芍5g、沉香2g、小茴香3g和豬苓2g。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上述中藥加入煎鍋中,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第二煎煮,加相當于藥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濃縮至一定濃度,冷凍干燥,得到組合物。實施例3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組分組成:茯苓10g、補骨脂15g、萊菔子8g、淫羊藿12g、山藥8g、橘皮11g、桂枝6g、白術12g、百部6g、肉桂10g、天南星5g、蒼術8g、薏苡仁4g、甘草8g、佛手3g、半夏6g、附子3g、白芍5g、沉香2g、小茴香3g和豬苓1g。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上述中藥加入煎鍋中,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第二煎煮,加相當于藥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濃縮至一定濃度,冷凍干燥,得到組合物。實施例4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組分組成:茯苓15g、補骨脂10g、萊菔子12g、淫羊藿8g、山藥12g、橘皮7g、桂枝14g、白術6g、百部12g、肉桂5g、天南星10g、蒼術4g、薏苡仁6g、甘草3g、佛手6g、半夏3g、附子5g、白芍3g、沉香4g、小茴香1g和豬苓2g。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上述中藥加入煎鍋中,加入相當于藥材總重量8倍的水中浸泡4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4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第二煎煮,加相當于藥材重量4倍的水,大火水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濃縮至一定濃度,冷凍干燥,得到組合物。臨床試驗本發(fā)明的臨床治療觀察如下:1一般資料診斷為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齡最大為69歲,最小為10歲。2入選標準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并符合中醫(yī)辯證屬“痰濕內聚”的患者。3治療方式:試驗組:所有患者均服實施例1制備的組合物,服用時,40℃左右溫服。每日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7g,連用9天為一療程。顯效后停止用藥。兩療程后觀察統(tǒng)計療效。4療效評價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及全國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咳、痰、喘、炎等主要癥狀基本控制或大為減輕,病情穩(wěn)定,無復發(fā)者;有效:咳、痰、喘癥狀和發(fā)作次數減少1/3者;無效:咳、痰、喘癥狀和發(fā)作次數均無改變者。5治療結果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率有效率試驗組95例5例0095%100%6、臨床安全性評價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我們始終注意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備的散劑安全性觀察,均無不良反應。7、臨床應用分析通過較完整的病歷的臨床觀察,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的中藥組合物治療痰濕內聚證支氣管炎的治愈率為95%。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