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病,具有口腔黏膜病的共同表征,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口瘡是最常見的口腔潰瘍,口腔潰瘍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女性患此病的比例較高,一年四季均能發(fā)生,其特點是反復發(fā)作、灼痛難忍,影響病人正常飲食,同時還能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多數(shù)患者能夠自愈,但是病情重者持續(xù)時間較長,且因其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
口腔潰瘍的病因很多,部分患者發(fā)病原因同緊張、外傷、戒煙、月經、食物過敏有關。目前用于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病的藥物多以抗菌消炎,抗過敏,局部麻醉止痛類藥物制成,但此類治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與依賴性,因此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藥物必須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而中藥學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具有作用強、見效快、藥效持久等優(yōu)點,且沒有依賴性、耐藥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選擇一種中藥制劑治療口腔潰瘍,對于治療口腔潰瘍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于口腔潰瘍療效確切、生物利用度高、無毒副作用且不易復發(fā)的中藥組合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0-15份,生地9-14份,玄參5-10份,黃連6-11份,桑葉4-9份,薄荷10-15份,黃柏7-12份,黃芪5-10,忍冬藤7-12份,地骨皮5-10份,葛根10-15份,穿心蓮6-11份,西洋參5-10份,連翹5-10份,蒲公英 10-15份,竹葉5-10份,椿樹皮 6-11份,肉桂10-15份,山藥5-10份,甘草15-20份。
優(yōu)選地,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0份,生地14份,玄參5份,黃連11份,桑葉4份,薄荷15份,黃柏7份,黃芪10份,忍冬藤7份,地骨皮10份,葛根10份,穿心蓮11份,西洋參5份,連翹10份,蒲公英 10份,竹葉10份,椿樹皮6份,肉桂15份,山藥5份,甘草20份。
優(yōu)選地,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5份,生地9份,玄參10份,黃連6份,桑葉9份,薄荷10份,黃柏12份,黃芪5份,忍冬藤12份,地骨皮5份,葛根15份,穿心蓮6份,西洋參10份,連翹5份,蒲公英 15份,竹葉5份,椿樹皮11份,肉桂10份,山藥10份,甘草15份。
優(yōu)選地,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3份,生地12份,玄參7份,黃連8份,桑葉6份,薄荷13份,黃柏9份,黃芪7份,忍冬藤9份,地骨皮7份,葛根12份,穿心蓮8份,西洋參7份,連翹7份,蒲公英 12份,竹葉8份,椿樹皮9份,肉桂13份,山藥8份,甘草17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1)對各藥材進行挑揀;去掉雜質、非藥用和霉變部分;按照重量份數(shù)比,稱取所需的各組分原料,洗凈,放入煎藥器內;
(2)向煎藥器內加水,浸泡半個小時,開火,用武火將煎藥器內中藥煎煮至沸騰,然后改用文火煎煮,煎煮總時間為 1個小時;關火,濾出藥渣,收集濾液;
(3)再加入藥材總重量5倍量藥渣再加入飲用水,大火煮開,小火保持 30分鐘,濾出藥渣,收集濾液;
(4)最后合并二次濾液后,靜止2小時,得到濾液,即為本發(fā)明口服藥劑。
優(yōu)選地,步驟 (2) 中飲用水量為藥材總重量10倍量。
優(yōu)選地,步驟 (3) 中飲用水量為藥材總重量5倍量。
優(yōu)選地,步驟 (2)和(3)中過濾為取 3—4 層紗布制成濾布進行過濾。
用法與用量:所述內服中藥每日一劑,每劑可服用兩次,早晚飯后服用,7天為一療程。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腐爛之物。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可制備成任何一種臨床上適宜的口服制劑,可以深加工成中藥丸、沖劑或中藥片等。
本發(fā)明中,所采用的各中草藥原料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用于治療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等癥。
生地: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療身熱口干、血熱毒盛、熱病傷陰、口渴多飲、腸燥便秘等癥。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的功效。
黃連: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強,為治療中焦?jié)駸嵊艚Y的主藥,并善清心胃實火,兼清肝火,解毒能力強。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疏風,散熱,解毒,咽喉腫痛,口瘡,牙痛,瘡疥,癮疹,風疹瘙癢,肝郁氣滯。
黃柏:性苦,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痂瘡的功效;臨床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瘡瘍腫毒等疾病。
黃芪:性溫,味甘;具有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有斂瘡生肌,收口之效,最適用。于口腔潰瘍的治療,黃芪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忍冬藤:甘,寒;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于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jié)紅腫熱痛。
地骨皮:具有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
葛根:具有發(fā)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的功效。
穿心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的功效;可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等癥的治療。
西洋參:涼性,歸心,肺,胃,腎經;具有補氣滋陰、清火生津、清肺止咳的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具有瘰疬,小便淋閉。
蒲公英:苦甘,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消炎、涼血、利尿、利膽的功效。
竹葉:味甘、淡。歸心、胃、小腸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的功效;用于熱病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的功效。
椿樹皮:味苦、澀、寒;具有清熱燥濕、澀腸止瀉、止血止帶的功效;用于濕熱下注,便血痔血,崩漏,疥癬濕瘡。
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弱,心悸氣短,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益氣生津、消炎等功效,且生物利用度高、具有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對于治療口腔潰瘍療效確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0-15份,生地9-14份,玄參5-10份,黃連6-11份,桑葉4-9份,薄荷10-15份,黃柏7-12份,黃芪5-10,忍冬藤7-12份,地骨皮5-10份,葛根10-15份,穿心蓮6-11份,西洋參5-10份,連翹5-10份,蒲公英 10-15份,竹葉5-10份,椿樹皮 6-11份,肉桂10-15份,山藥5-10份,甘草15-20份。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上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0份,生地14份,玄參5份,黃連11份,桑葉4份,薄荷15份,黃柏7份,黃芪10份,忍冬藤7份,地骨皮10份,葛根10份,穿心蓮11份,西洋參5份,連翹10份,蒲公英 10份,竹葉10份,椿樹皮6份,肉桂15份,山藥5份,甘草20份。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將上述中草藥組合物的所有原料按配比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中草藥原料總質量的6-10倍的水浸泡1h,然后進行煎煮,先武火煎煮,待藥液沸騰后,改用文火煎煮1.5-2h停止,濾去藥渣,取藥汁,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60℃測),離心,取離心液,按照常規(guī)制劑方法,加入常規(guī)的輔料制成臨床醫(yī)學上可接受的劑型。
用法與用量:所述內服中藥每日一劑,每劑可服用兩次,早晚飯后服用,7天為一療程。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腐爛之物。
實施例2,上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5份,生地9份,玄參10份,黃連6份,桑葉9份,薄荷10份,黃柏12份,黃芪5份,忍冬藤12份,地骨皮5份,葛根15份,穿心蓮6份,西洋參10份,連翹5份,蒲公英 15份,竹葉5份,椿樹皮 11份,肉桂10份,山藥10份,甘草15份。
制備方法、用法與用量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上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金銀花13份,生地12份,玄參7份,黃連8份,桑葉6份,薄荷13份,黃柏9份,黃芪7份,忍冬藤9份,地骨皮7份,葛根12份,穿心蓮8份,西洋參7份,連翹7份,蒲公英 12份,竹葉8份,椿樹皮 9份,肉桂13份,山藥8份,甘草17份。
制備方法、用法與用量同實施例1。
以下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試驗例統(tǒng)計結果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一種治療痛經的中藥組合物。
療效標準:
顯效:1 個療程后口腔潰瘍周圍無粘膜充血或紅暈狀,潰瘍創(chuàng)面消失,伴有的疼痛及伴有頭痛、發(fā)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消失;4個月以上無復發(fā)。
有效:1 個療程后口腔潰瘍大小、數(shù)目減少,周圍有紅暈,感疼痛明顯減輕;連續(xù)不斷或每月多次延至3個月以上復發(fā)一次,且復發(fā)后癥狀明顯減輕,自愈時間縮短為3-5天;
無效:1個 療程后口腔潰瘍周圍粘膜充血或紅暈狀,潰瘍創(chuàng)面沒有變化,伴有的疼痛及伴有頭痛、發(fā)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連續(xù)不斷或每月多次延至1個月以上復發(fā)一次。
各實施例選取符合上述標準的50例。選取市面上治療口腔潰瘍的西瓜霜粉劑作為對照組,病例為50例,7天后試驗結果如下表1:
表1
本發(fā)明經過臨床試驗數(shù)據統(tǒng)計得出,總體效率達到93.33%,與對照組對比具有顯著的療效,可見本發(fā)明藥物能夠安全有效地治療口腔潰瘍。
下面結合典型病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典型病例1, 陳某,女,38 歲,口腔粘膜,出現(xiàn)10余個直徑 5mm 的潰瘍,灼熱疼痛,口腔粘膜潰瘍較表淺,圓形,口不渴,伴畏寒,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診斷為氣血虧虛;按實施例1制備該中藥組合物,每日服用一劑,早晚飯后各一次,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腐爛之物,7天后口腔潰瘍愈合,局部無不適感。繼續(xù)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2個療程后,半年未見復發(fā)。
典型病例2,李某,女,22 歲,口腔內表面覆有一層淡黃色假膜,潰瘍周圍黏膜充血呈紅暈狀,伴局部淋巴結腫大、發(fā)熱等癥狀;按實施例2制備該中藥組合物,每日服用一劑,早晚飯后各一次,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兩劑后,效果明顯,潰瘍疼痛減輕,繼續(xù)服用四劑后,治愈。繼續(xù)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1個療程后,四個月未見復發(fā)。
典型病例3,重型口腔潰瘍患者,每個月發(fā)作1-2次??谇簧嗉?、齒頰、齒眼及下唇內緣均有綠豆大小圓形潰瘍,呈淡黃色,表面凹陷,邊緣微凸。按實施例2制備該中藥組合物,每日服用一劑,早晚飯后各一次,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三劑后,癥狀明顯緩解,繼續(xù)服用五劑后,治愈。繼續(xù)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3個療程后,半年未見復發(fā)。
以上實施例僅為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并非對發(fā)明做出的任何限制,凡在本發(fā)明實質上內容做出的簡單修改和改進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