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
背景技術:
口腔潰瘍又稱復發(fā)性口瘡,這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以反復發(fā)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疾病,據不完全統(tǒng)計,正常人群患病率可超過20%,其病因可能與感冒、消化不良、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本病易發(fā)生在口腔黏膜未角化或角化程度較差的區(qū)域,如以唇頰舌、軟腭等黏膜組織,局部有燒灼樣痛,一開始只是黏膜充血不適,為粟粒大小的紅點,繼發(fā)一圓形或橢圓形潰瘍,直徑為2至3毫米,其表面還有一層薄薄的黃色假膜,四周紅暈。倘若不伴其他感染,通常在經過7至10天自愈,不留瘢痕,但時常復發(fā)不根除。中醫(yī)學稱此為口瘡,主因心脾積熱、陰虛火旺、氣血虧虛所致。目前,市場上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種類繁多。然而,這些藥物大都有著治療周期長、治愈后容易復發(fā)、副作用大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口腔潰瘍的治療周期長、治愈后容易復發(fā)、副作用大的缺陷,提供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
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吳芋495-505份、地龍255-265份、陳醋195-205份。
本發(fā)明的各組分的優(yōu)選配比方案是,吳芋500份、地龍260份、陳醋200份。
本發(fā)明藥物中,吳芋性熱;味辛、苦;歸肝、腎、脾、胃經;有溫中止痛,理氣止嘔的功效,用于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散寒解郁。地龍性寒;味咸;歸肝、脾、膀胱經;有清熱熄風,平喘,通絡,利尿的功效,用于壯熱驚風,手足抽搐,肺熱喘咳,關節(jié)痹痛,半身不遂,熱結尿閉。陳醋性溫;味酸、苦;歸肝、胃經;有開胃養(yǎng)肝、強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氣的功效,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結石、癌癥、高血壓、魚蟹過敏、醉酒。
本發(fā)明清熱、平肝、通絡、散瘀解毒、引火歸原,其中,吳芋溫中止痛、理氣止嘔;地龍清熱、平肝、通絡;陳醋散瘀、止血、解毒殺蟲。
本發(fā)明簡單方便,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適用于各種年齡段復發(fā)性口瘡患者,一般不復發(fā)。
本發(fā)明所述中藥用于臨床的情況如下:治療465例,男性235例,占51%,女性225例,占49%。
診斷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規(guī)定,參考口瘡的診斷依據:口瘡是口腔粘膜受邪熱蒸灼,或失于氣血榮養(yǎng)所致,以局部出現(xiàn)小潰瘍,灼熱疼痛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包括復發(fā)性口瘡和口瘡性口炎。以口腔粘膜出現(xiàn)單個或數個直徑3-5mm的潰瘍,灼熱疼痛為主要癥狀。起病較快,一般7天左右愈合,若此伏彼起,則病程延長。愈后常易復發(fā)??谇徽衬冚^表淺,圓形或橢圓形,數量少則1-2個,多則10余個,表面有淡黃色分泌物附著,潰瘍周圍粘膜大多充血。
療效評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規(guī)定,參考口瘡的療效評定:治愈:口腔潰瘍愈合,局部無不適感。好轉:口瘡雖然時有復發(fā),但數量減少,程度減輕。未愈:口瘡癥狀及潰瘍無明顯變化。
治療方法:取吳芋500g、地龍260g,合成散劑,陳醋200ml調成糊狀外貼雙涌泉、雙勞宮、雙照海穴,每穴1.5克,外用穴位貼固定,每次4至10小時,每日一次。
治療結果:治愈395例占85%,好轉60例占13%,未愈10例占2%??傆行蔬_98%。使用本發(fā)明其他實施例與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治療效果無顯著性差異。
典型案例:
1.李靜,女,29歲,靜樂縣鵝城鎮(zhèn)人,2015年12月7日初診。主訴:唇內及舌尖部潰瘍反復發(fā)作5年?,F(xiàn)病史:5年來口唇內及舌尖部潰瘍糜爛反復發(fā)作,嚴重時疼痛不能說話,口流涎,不能咀嚼,僅以流食液體維持,2年前曾服用大量維生素B2、維生素C,略見好轉。近2年來,服用西藥及中藥物均不見效果,現(xiàn)癥見口唇內黃白色潰爛斑點兩處,大如黃豆,舌尖部潰瘍一處,如綠豆大。望診:舌苔薄黃。切診:脈沉細。辯證:心胃郁火循經上炎,耗傷陰液。治則:養(yǎng)陰、清熱、瀉火生肌,引火歸原。使用本發(fā)明藥物,共治一周,潰瘍消失,臨床治愈。至今未復發(fā)。
2.張麗萍,女,35歲,靜樂縣鵝城鎮(zhèn)西崖底村人,2014年9月26日初診。主訴: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已7年?,F(xiàn)病史:7年前因發(fā)熱而出現(xiàn)口腔潰爛,經治療后癥狀好轉,但反復發(fā)作,且日漸加重,近來整個口腔呈黃白色潰瘍面,不能說話,不能進食,身體日漸消瘦,二便正常。望診:面黃無華,舌苔薄白。切診:脈沉細無力。辯證:素體虛弱,虛火上炎,耗損陰液。治則:養(yǎng)陰清熱,瀉火祛腐,引火歸原。使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共治二周,潰瘍消失,臨床治愈,至今未復發(fā)。
3.李海琴,女,44歲,靜樂縣鵝城鎮(zhèn)果園人,2014年10月5日初診。主訴: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已10余年。現(xiàn)病史:患者自幼大便干結,常發(fā)生口腔內及社體潰爛,服用瀉火藥后效果較前差?,F(xiàn)頰內粘膜上及舌中潰瘍各一處,疼痛,不敢咀嚼食物,口臭,大便干結,小便黃赤。望診:身體壯實,面色紅潤,舌質紅,舌苔黃,乏津液。切診:脈弦滑。查體:頰內粘膜上潰瘍似黃豆大,舌體中心部潰瘍似紅豆大,潰瘍中心凹陷,色呈鮮紅,伸舌時流口水,疼痛。辯證:此乃陽盛之人,心胃火盛,循經上炎于口所致。治則:清熱瀉火,養(yǎng)陰解毒,引火歸原。使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共治二周,潰瘍消失,臨床治愈。至今未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吳芋495g、地龍255g,合成散劑,陳醋195ml調成糊狀外貼雙涌泉、雙勞宮、雙照海穴,每穴1.5克,外用穴位貼固定,每次4至10小時,每日一次。本實施例所制藥物,同樣采用上述的診斷依據、療效評定以及治療方法進行臨床試驗。對460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果:治愈者386例占84%,好轉51例占11%,未愈23例占5%??傆行蔬_95%。
實施例2,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吳芋500g、地龍260g,陳醋200ml,所述藥物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吳芋505g、地龍265g,陳醋205ml,所述藥物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本實施例所制藥物,同樣采用上述的診斷依據、療效評定以及治療方法進行臨床試驗。對461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果:治愈者383例占83%,好轉60例占13%,未愈18例占4%??傆行蔬_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