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治療血濁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組成:光棍樹1-3份,鬼針草5-8份,火殃勒2-5份,火炭母4-8份,荊芥3-7份,井欄荽2-4份,萊菔子1-3份,狼毒2-5份,龍脷葉4-6份。
2.一種治療血濁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的制作步驟制得:
(1)分別稱取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光棍樹1-3份,鬼針草5-8份,火殃勒2-5份,火炭母4-8份,荊芥3-7份,井欄荽2-4份,萊菔子1-3份,狼毒2-5份,龍脷葉4-6份;
(2)將步驟(1)取得的組分烘干;
(3)將光棍樹,鬼針草和火殃勒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后得到第一藥液;
(4)再往第一藥液中加入火炭母,荊芥和井欄荽煎煮得到第三藥液;
(5)最后往第三藥液中加入萊菔子,狼毒和龍脷葉煎煮后即可。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血濁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的烘干溫度為25-30℃。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血濁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文火煎煮。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血濁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武火煎煮。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血濁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大火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