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學測量裝置及光照射接收方法。
背景技術:
日本專利第3543923號公報公開了一種葡萄糖濃度測定裝置,包括:光源裝置,對預先配置在預定位置上的眼球照射光;光檢測器,檢測第一后向散射光的強度和第二后向散射光的強度,該第一后向散射光根據由光源裝置發(fā)射的光所照射的眼球的角膜與空氣之間的界面形成,該第二后向散射光根據角膜與前房之間的界面形成;屈折率計算單元,根據第一及第二后向散射光的強度得出前房內的房水的屈折率;存儲部,預先存儲有房水的屈折率與房水中的葡萄糖濃度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葡萄糖濃度計算單元,根據存儲部存儲的對應關系及由屈折率計算單元得出的房水的屈折率而得出房水中的葡萄糖濃度。
日本專利特開平09-138231號公報公開了一種尿液檢查方法,在該尿液檢查方法中,測定尿液的旋光角,在該尿液的旋光角中,由濃度未知的旋光性物質以外的干擾性旋光性物質表達的旋光角范圍是已知的,并且將所述旋光性物質的濃度C[kg/dl]判斷為(A-Ah)/(α×L)≤C≤(A-Al)/(α×L)的范圍內,其中,
A:被測定了的尿的旋光角[deg]
Ah:由妨礙性旋光性物質表達的旋光角的最大值[deg]
Al:由妨礙性旋光性物質表達的旋光角的最小值[deg]
α:旋光性物質的比旋光度[deg/cm·dl/kg]
L:測定光路長度[cm]。
在光學地檢測眼球的房水中的葡萄糖濃度的等情況下,可以考慮如下方法:在眼球的內眥一側和外眥一側配置發(fā)射單元和光接收單元,并且設置從發(fā)射單元以橫穿前房的方式照射光,然后由光接收單元接收橫穿了前房的光的光路。
這里,眼球周圍的形狀根據被檢測者而不同,例如,在外眥一側的睫毛量多的被檢測者中,在眼球朝向正面的狀態(tài)(正視狀態(tài))下,外眥一側的睫毛成為阻礙,有時不能確保橫穿前房的光路。
另一方面,當使眼球內收時,與在眼球朝向正面的狀態(tài)(正視狀態(tài))下檢測的情況相比,可以將配置在外眥一側的發(fā)射單元或光接收單元配置在眼球的前側,因此外眥一側的睫毛不容易成為阻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學測量裝置及光照射接收方法,其中,在以橫穿被檢測者的眼球的前房的方式發(fā)射光并接收橫穿了前房的光的光檢測中,在使被檢測者的眼球內收的狀態(tài)下發(fā)射且接收光。
通過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可以提供一種光學測量裝置,包括:發(fā)射單元,以橫穿被檢測者的眼球的前房的方式發(fā)射光;光接收單元,接收橫穿所述前房的光;以及定位單元,在所述眼球內收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發(fā)射單元發(fā)射的光橫穿所述前房由所述光接收單元接收的位置上,對該發(fā)射單元及該光接收單元定位。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單元將配置在所述眼球的內眥一側的所述發(fā)射單元和所述光接收單元中的任何一個定位在向容納所述眼球的眼窩內擠壓的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單元將配置在外眥一側的所述發(fā)射單元和所述光接收單元中的任何一個定位在與配置在內眥一側的該發(fā)射單元和該光接收單元中的另一個更靠近所述眼球的前側。
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技術方案中,還包括顯示單元,在使所述眼球處于內收狀態(tài)的位置上顯示被檢測者目視的目標。
在本發(fā)明的第五技術方案中,還包括開瞼單元,接觸被檢測者的所述眼球周圍的皮膚,維持被檢測者的眼瞼睜開的狀態(tài)。
通過本發(fā)明的第六技術方案,可以提供一種光照射接收方法,包括:在被檢測者的眼球內收的狀態(tài)下,以橫穿該眼球的前房的方式發(fā)射光;以及接收橫穿所述前房的光。
在本發(fā)明的第七技術方案中,還包括:將所述眼球的內眥周圍的皮膚向容納該眼球的眼窩內擠壓,其中,從該內眥周圍的皮膚被擠壓的位置以橫穿該眼球的所述前房的方式發(fā)射光。
通過第一技術方案,可以提供一種光學測量裝置,其中,可以在使被檢測者的眼球內收的狀態(tài)下發(fā)射且接收光。
通過第二技術方案,與不向眼窩內擠壓的情況相比,可以在眼球的里面一側配置發(fā)射單元或光接收單元。
通過第三技術方案,與將配置在外眥一側的發(fā)射單元和光接收單元中的任何一個配置在與配置在內眥一側的發(fā)射單元和光接收單元中的另一個在眼球的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光路被睫毛阻擋的狀況。
通過第四技術方案,可以補助眼球形成內收的狀態(tài)。
通過第五技術方案,與不包括開瞼單元的情況相比,更容易確保光路。
通過第六技術方案,可以在使被檢測者的眼球內收的狀態(tài)下發(fā)射且接收光。
通過第七技術方案,與不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的情況相比,可以從眼球的里面一側發(fā)射光。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適用本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是說明使用光學測量裝置檢測包含于前房中的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的偏振面的旋轉角的方法的圖;
圖3A和圖3B是說明眼瞼按壓部及內眥擠壓部概略的結構圖;
圖4A至圖4D是說明眼瞼按壓部詳細的結構圖;
圖5A和圖5B是說明內眥擠壓部詳細的結構圖;
圖6是說明眼瞼按壓部及內眥擠壓部的作用圖;
圖7A和圖7B是說明光學測量裝置的配置圖;
圖8A和圖8B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的結構圖;
圖9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光學測量裝置1)
圖1是示出適用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1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圖。光學測量裝置1具有如下形狀:被檢測者可以自己動手保持光學測量裝置1,并將該光學測量裝置1安裝到(適用于)眼球10(眼球10周圍)進行檢測。其中,圖1所示的眼球10是左眼。
該光學測量裝置1包括:光學系統(tǒng)20,用于檢測被檢測者的眼球10的前房13中房水的特性;顯示部30,為了引導被檢測者的視線而進行顯示;控制部40,控制光學系統(tǒng)20和顯示部30;保持部50,保持光學系統(tǒng)20、顯示部30及控制部40;計算部60,根據使用光學系統(tǒng)20檢測的數(shù)據計算房水的特性;眼瞼按壓部70,與被檢測者的眼瞼接觸并按壓眼瞼;以及內眥擠壓部80,擠壓被檢測者的眼瞼的內眥一側。
在以下說明中,可以將圖1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的紙面上側和紙面下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梢詫D1所示的被檢測者的前側和被檢測者的后側的方向稱為前后方向。可以從被檢測者側看,將圖1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的內側(鼻子一側、內眥一側)和外側(耳朵一側、外眥一側)的方向稱為內外方向。
適用本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1測定的房水的特性是指,由包含于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引起的線偏振光的偏振面的旋轉角(旋光度αM)、對于圓偏振光的吸光度(圓二色性)等。線偏振光的偏振面是指在線偏振光中電場振動的面。
光學系統(tǒng)20包括:發(fā)光系統(tǒng)21,發(fā)射對眼球10的前房13照射的光;以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接收穿過前房13的光。
發(fā)光系統(tǒng)21包括發(fā)光部25、起偏器27及第一反射鏡29。
發(fā)光部25既可以是波長寬度大的光源,例如發(fā)光二極管(LED)、燈,又可以是波長寬度小的光源,例如激光。發(fā)光部25的波長優(yōu)選寬度小的。此外,發(fā)光部25可以發(fā)射兩個以上的波長的光。
例如,起偏器27是尼科爾棱鏡等,使入射光變成預定偏振面的線偏振光并穿過。
作為發(fā)射單元的一例的第一反射鏡29,優(yōu)選折曲光路28并在反射的前后維持線偏振光。在不需要折曲光路28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設置第一反射鏡29。
接下來,光接收系統(tǒng)23包括第二反射鏡31、補償器32、檢偏器33以及光接收部35。
作為光接收單元一例的第二反射鏡31,優(yōu)選包括與第一反射鏡29同樣的結構,折曲光路28并在反射的前后維持線偏振光。在不需要折曲光路28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設置第二反射鏡31。
例如,補償器32是使用石榴石等的法拉第元件等光磁元件,并且根據磁場使線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轉。
檢偏器33是與起偏器27同樣的部件,使預定偏振面的線偏振光穿過。
光接收部35是硅二極管等光接收元件,輸出對應于光的強度的輸出信號。
作為顯示單元一例的顯示部30包括以電子方式顯示圖像的顯示器,通過顯示被檢測者能目視的目標(靶點)39,向預定方向引導眼球10的方向(視線)。此外,顯示部30顯示預定信息的圖像,例如由計算部60計算出的房水的特性(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等)等。
控制部40控制光學系統(tǒng)20中的發(fā)光部25、補償器32、光接收部35等獲得關于房水的特性的檢測數(shù)據??刂撇?0還使顯示部30顯示目標39。
保持部50是保持光學系統(tǒng)20和控制部40的大致圓筒形狀的框體,具有被檢測者能夠自己動手將其安裝到自身的眼球10的形狀。為了容易看到光學系統(tǒng)20,圖1所示的保持部50具有沿著與軸方向平行的面將圓筒切斷的形狀。此外,保持部50可以具有其他形狀,例如可以具有其截面是四邊形或橢圓的筒狀。在筒狀的框體中,與安裝一側相反的底面可以開放,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封閉。
計算部60從控制部40接收檢測數(shù)據,并計算出房水的特性。
眼瞼按壓部70作為抑制單元及開瞼單元的一例,設置在保持部50中,接觸眼瞼(上瞼18、下瞼19,參照在后面說明的圖3B)并按壓眼瞼,將眼瞼維持為睜開狀態(tài)。關于該眼瞼按壓部70的結構,在后面說明。
內眥擠壓部80作為擠壓部的一例,設置在保持部50中,并且將眼瞼向后側擠壓。關于該內眥擠壓部80的結構,在后面說明。
(房水的檢測)
接下來,說明使用光學測量裝置1檢測前房13中的房水,并計算出房水的葡萄糖濃度的例子。
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據血液內的葡萄糖濃度來控制胰島素的劑量。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經常把握血液內的葡萄糖濃度。作為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的檢測方法,有使用注射器穿刺指尖等采取微量的血液的方法。但是,在該方法中,即使采取微量的血液,在采取時患者也感到疼痛及精神壓力。因此,代替穿刺等侵襲式檢查法,非侵襲式檢查法的需求越來越高。
前房13中的房水具有與血清大概相同的成分,包含蛋白、葡萄糖、抗壞血酸等。并且,已知在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與房水中的葡萄糖濃度之間有相關關系。此外,一般來說,房水中不存在血液中的細胞物質,并且光散射的影響小。包含在房水中的蛋白、葡萄糖、抗壞血酸等是光學活性物質,并具有旋光性。
于是,在適用本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1中,利用該房水光學地檢測具備旋光性的葡萄糖等的濃度。
(光路設定)
在光學地檢測包含于房水中的葡萄糖等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等的方法中,作為能夠設定的光路有以下兩個光路。
其中一個光路如下:與圖1所示的結構不同,以對眼球10接近垂直的角度,即使光沿著前后方向入射,在角膜14(參照圖6)與房水的界面上,或者在房水與晶狀體12的界面上反射光,接收(檢測)該反射光。另一個光路如下:如圖1所示的結構,以交叉于前后方向的角度,具體地說,以對眼球10接近平行的角度入射光,接收(檢測)穿過前房13中的房水的光。
如前者那樣,在以對眼球10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光的光路中,光有可能到達視網膜16(參照圖6)。尤其是,在將相干性高的激光器用于發(fā)光部25的情況下,光到達視網膜是不合適的。
與此相比,如后者那樣,在以對眼球10接近平行的角度入射光的光路28中,使光經由角膜14橫穿過前房13,然后接收(檢測)穿過了房水的光。因此,可以抑制光到達視網膜16。
(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計算)
圖2是說明利用光學測量裝置1檢測偏振面的旋轉角(旋光度)的方法的圖,該偏振面的旋轉角(旋光度)是由包含于前房13中的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引起的。這里,為了容易說明,使用不折曲光路28(光路是直線)的結構,省略第一反射鏡29及第二反射鏡31的描述。
在圖2所示的發(fā)光部25、起偏器27、前房13、補償器32、檢偏器33和光接收部35的各個之間,利用圓內的箭頭表示從光的射出方向來看的偏振的狀態(tài)。
發(fā)光部25發(fā)射具有無規(guī)偏振面的光。使預定的偏振面的線偏振光穿過起偏器27。在圖2中,作為一例,與紙面平行的偏振面的線偏振光穿過。
穿過起偏器27的線偏振光的偏振面由于包含于前房13中的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而旋轉。在圖2中,偏振面以角度αM(旋光度αM)旋轉。
接下來,對補償器32施加磁場,恢復由于包含于前房13中的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而旋轉的偏振面。
然后,由光接收部35接收穿過檢偏器33的線偏振光,并且轉換成對應于光強度的輸出信號。
這里,說明由光學系統(tǒng)20進行旋光度αM檢測的方法的一個例子。
首先,在發(fā)光部25發(fā)射的光不穿過前房13的狀態(tài)下,利用包括發(fā)光部25、起偏器27、補償器32、檢偏器33和光接收部35的光學系統(tǒng)20,以來自光接收部35的輸出信號成為最小的方式設定補償器32和檢偏器33。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在光不穿過前房13的狀態(tài)下,穿過起偏器27的線偏振光的偏振面與穿過檢偏器33的偏振面正交。
接下來,處于光穿過前房13的狀態(tài)。此時,偏振面由于包含于前房13中的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而旋轉。因此,從最小值中排出來自光接收部35的輸出信號。然后,以來自光接收部35的輸出信號成為最小的方式設定對補償器32施加的磁場。也就是說,由補償器32使偏振面旋轉并與穿過檢偏器33的偏振面正交。
上述由補償器32旋轉的偏振面的角度對應于由于包含于房水中的光學活性物質發(fā)生的旋光度αM。對補償器32施加的磁場的大小與旋轉的偏振面的角度的關系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從對補償器32施加的磁場的大小得出旋光度αM。
具體而言,從發(fā)光部25對前房13中的房水發(fā)射多個波長λ(波長λ1、λ2、λ3、…)的光,并且分別得出各個光的旋光度αM(旋光度αM1、αM2、αM3、…)。將這些波長λ和旋光度αM的組輸出到計算部60,在計算部60中計算出要得出的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
由計算部60計算出的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既可以顯示在光學測量裝置1具備的顯示部30上,又可以通過光學測量裝置1具備的輸出單元(不圖示)輸出到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等其他終端裝置(不圖示)。
如上所述,房水包含多個光學活性物質。因此,所檢測的旋光度αM是多個光學活性物質的每一個的旋光度αM的和。因此,必須要從所檢測的旋光度αM計算出要得到的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為了計算出要得到的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例如,可以使用公知方法如日本專利特開平09-138231號公報公開的方法,這里省略其說明。
在圖2中,起偏器27的偏振面和穿過檢偏器33之前的偏振面都與紙面平行。但是,在偏振面預先由補償器32旋轉的情況下,穿過檢偏器33之前的偏振面也可以從平行于紙面的面傾斜。也就是說,在光不穿過前房13中的房水的狀態(tài)下,以光接收部35的輸出信號成為最小的方式設定補償器32和檢偏器33即可。
這里,作為獲得旋光度αM的方法說明了使用補償器32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補償器32以外的手段獲得旋光度αM。并且,這里提出了正交偏振片法(注意,使用補償器32),該正交偏振片法是測量偏振面的旋轉角(旋光度αM)最基礎的測量方法,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測量方法如旋轉檢偏器法、法拉第變調法或光學延遲變調法。
(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結構)
圖3A及3B是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概略結構圖。具體而言,圖3A是從后側看光學測量裝置1的斜視圖,圖3B是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與被檢測者的眼瞼的位置關系圖。
圖4A至4D是說明眼瞼按壓部70的詳細結構圖。具體而言,圖4A是上瞼按壓部71的俯視圖,圖4B是上瞼按壓部71的正面圖,圖4C是上瞼按壓部71的側面圖,圖4D是沿著圖4B的線IVD-IVD的截面圖。
圖5A及5B是說明內眥擠壓部80的詳細結構圖。具體而言,圖5A是從圖3A中的箭頭VA來看的內眥擠壓部80周圍的結構圖,圖5B是從圖3A中的箭頭VB來看的內眥擠壓部80周圍的結構圖。
接下來,參照圖3A至圖5B說明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配置、以及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
首先,當利用光學測量裝置1檢測穿過房水的光,測定葡萄糖等的濃度時,必須要確保適當?shù)墓饴?8,該適當?shù)墓饴肥抢绻獠粫虿粌?yōu)選的方向屈折及光不會由被檢測者的眼瞼等遮擋。作為光路28不會由被檢測者的眼瞼遮擋的結構,可以舉出在從正面看的情況下在與眼球10的眼白(鞏膜)部分重疊的區(qū)域Pa及Pb上配置發(fā)光系統(tǒng)21和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結構。但是,在該結構中,在發(fā)光系統(tǒng)21和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位置向眼球10的里面一側(后側)偏移的情況下,發(fā)光系統(tǒng)21和光接收系統(tǒng)23有可能接觸于眼白部分。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的光學測量裝置1中,即使在發(fā)光系統(tǒng)21和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位置向前后方向偏移的情況下,發(fā)光系統(tǒng)21和光接收系統(tǒng)23也不接觸于眼白部分,并且可以確保適當?shù)墓饴?8。
具體而言,保持部50以如下定位方式保持發(fā)光系統(tǒng)21和光接收系統(tǒng)23,該定位方式是:在從正面看眼球10的情況下,發(fā)光系統(tǒng)21或光接收系統(tǒng)23與圖3B所示的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或外眥周圍的皮膚24E分別重疊。
如圖3A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光學測量裝置1具備按壓被檢測者的眼瞼的眼瞼按壓部70,及擠壓被檢測者的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內眥擠壓部80。
這些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設置在保持部50的后側端部上。內眥擠壓部80比眼瞼按壓部70更向后側突出。更詳細地,在圖示的例子中,在光學測量裝置1中最朝后側突出的位置上配置有內眥擠壓部80。
以下按順序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每一個的具體結構。
(眼瞼按壓部70的結構)
首先,說明眼瞼按壓部70。
如圖3A所示,眼瞼按壓部70包括上瞼按壓部71和下瞼按壓部72。這些上瞼按壓部71和下瞼按壓部72分別配置在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上側和下側。換言之,上瞼按壓部71和下瞼按壓部72夾著光路28對置。
該眼瞼按壓部70以提高被檢測者的安裝感為目的,由所謂的彈性部件例如硅樹脂(聚硅氧烷樹脂)等形成。
這里,如圖3A所示,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由保持部50支撐。具體而言,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固定并設置在圓筒形狀的主體50A的后側端部,并且分別由沿光路28延伸的上側支撐部50B及下側支撐部50C支撐。
如果在鼻子和睫毛等存在的眼球10周圍的有限的空間中分別單獨配置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與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就容易發(fā)生部件之間的干擾。因此,如圖示的例子那樣,通過由保持部50一體支撐,容易在有限的空間中配置每一個部件。
如圖3B所示,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設置在保持部50中與上瞼18及下瞼19對置的位置上。并且,通過將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按壓到上瞼18及下瞼19,上瞼18及下瞼19的移動被限制。
接下來,使用圖4A至4D說明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的形狀。這里使用上瞼按壓部71進行說明,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是將以上下方向為法線的平面作為基準的對稱形狀(參照圖3B)。
首先,如圖4A所示,上瞼按壓部71是其截面是圓形(參照圖4D)的棒狀部件(大致為圓柱形狀的部件)。并且,上瞼按壓部71的接觸于眼瞼的外周面形成為光滑連續(xù)的曲面,且沒有角部。
上瞼按壓部71設置為沿著上瞼18(參照圖3B)的形狀,即沿著眼球10(參照圖3B)彎曲。具體而言,如圖4A至4C所示,上瞼按壓部71的長邊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前側突出的方向彎曲,并向上側突出的方向彎曲。此外,如圖3A所示,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配置為向內外方向上的中央一側互相分離的方向彎曲。
(內眥擠壓部80的結構)
接下來,說明內眥擠壓部80。
首先,如圖3A所示,內眥擠壓部80由保持部50支撐。更具體地說,內眥擠壓部80固定于由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在后面說明)保持的發(fā)光系統(tǒng)21(第一反射鏡29)。這里,相對于眼球10,內眥擠壓部80及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是與眼瞼按壓部70一起用來確定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位置的定位單元的一個例子。內眥擠壓部80、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及眼瞼按壓部70在將光學測量裝置1抵壓向眼球10的情況下,由保持部50支撐以發(fā)光系統(tǒng)21(或光接收系統(tǒng)23)對眼球10所希望的配置的位置關系。該內眥擠壓部80以提高被檢測者的安裝感為目的,由所謂的彈性部件例如硅樹脂(聚硅氧烷樹脂)等形成。換言之,內眥擠壓部80由比第一反射鏡29或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保持部)50D柔軟的部件形成。
圖示的例子的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是其長邊方向沿著前后方向的略長方體。該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保持構成發(fā)光系統(tǒng)21的光學部件(發(fā)光部25、起偏器27、第一反射鏡29,參照圖1)的每一個。
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具有比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更向后側突出的后側端部(突出部)50E,由該后側端部50E保持第一反射鏡29。
并且,在該第一反射鏡29的后側面上通過粘合劑(不圖示)等周知的固定方法固定內眥擠壓部80。圖示的例子的第一反射鏡29夾著內眥擠壓部80抵壓到被檢測者。
這里,內眥擠壓部80與第一反射鏡29一體設置,該第一反射鏡29是位于發(fā)光系統(tǒng)21中最后側的光學部件。
如上所述,因為內眥擠壓部80設置在第一反射鏡29上,所以容易在有限的空間中配置每一個部件。進一步地,與單獨配置內眥擠壓部80和第一反射鏡29的結構相比,更容易在里面一側(后側)配置第一反射鏡29。此外,與單獨配置內眥擠壓部80和第一反射鏡29的結構相比,可以抑制由于第一反射鏡29(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接觸鼻子而導致妨礙光學測量裝置1(參照圖3A)的定位。更詳細地說,在與內眥擠壓部80擠壓皮膚的同時,進行第一反射鏡29的定位。
這里,進一步說明內眥擠壓部80的配置。
如圖3B所示,內眥擠壓部80設置在上下方向上上瞼按壓部71和下瞼按壓部72之間且與上瞼18及下瞼19的內眥一側對置的位置上。這里,上瞼18及下瞼19的內眥一側是指上瞼18和下瞼19中相比瞳孔15,靠近內側(鼻子一側)的部分。此外,從其他觀點來看,內眥擠壓部80被定位在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區(qū)域上。這里,“內眥周圍的皮膚”是相比瞳孔15,靠近內側(鼻子一側),且能夠向在后面說明的眼窩17擠壓的范圍中的皮膚,并且是在擠壓時比眼球10的前側頂部的位置能夠向里面一側(后側)擠壓的范圍中的皮膚。此外,“外眥周圍的皮膚”是位于相比瞳孔15更靠近外側(耳朵一側)的皮膚,并且包括對眼窩17能夠擠壓的范圍中的皮膚和不能擠壓的范圍中的皮膚的雙方。
進一步說明,作為一個例子,內眥擠壓部80被定位在上瞼18及下瞼19的內眥一側,并且比眼窩17的內周面17A更接近眼球10的一側(外側)的區(qū)域上。從其他觀點來看,內眥擠壓部80被定位在眼球10的上下方向上,與內眼角(內眥)18A實際相同的位置(高度)的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接觸的位置。眼球10的上下方向上的內眼角(內眥)18A的位置是在內眥周圍的皮膚24A中位于最后側(眼球10的里面一側)的部分,與定位在其他位置的情況相比,擠壓皮膚的量降低。此外,與內眼角18A實際相同的位置(高度)是指在眼球10的上下方向上內眼角18A的位置±1mm的范圍。
另一方面,關于內眼角18A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因為內眼角18A和眼窩17的內周面17A的距離最短,所以根據內眥擠壓部80的形狀有時難以確保定位的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以內眥擠壓部80的前端接觸從內眼角18A的位置向上下方向偏移的位置(例如,上側位置24C或下側位置24D)的方式,進行定位。因為隨著從內眼角18A的位置向上下方向偏移,內眼角18A與眼窩17的內周面17A的距離拉開,所以能夠定位內眥擠壓部80的區(qū)域變寬。
在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區(qū)域中的哪里定位,不需要保持不變。例如,考慮到被檢測者的眼球10周圍的形狀、內眥擠壓部80的形狀及定位精度等,以對每一個被檢測者分別定位容易確保光路28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光學測量裝置1。
在后面說明其詳細內容,內眥擠壓部80抵壓到內眥周圍的皮膚24A,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擠壓到眼窩17的里面一側(后側)。
接下來,使用圖5A及5B說明內眥擠壓部80的形狀。
如圖5A及5B所示,內眥擠壓部80是大致為半球形狀的部件。換言之,內眥擠壓部80具備向后側突出的凸部80A。內眥擠壓部80在接觸第一反射鏡29(參照圖3A)的一側(前側)具備配合第一反射鏡29的外形的凹部80B。
凸部80A是接觸眼瞼的部分。圖示的例子中的凸部80A由光滑連續(xù)的曲面(彎曲面)形成,并且沒有角部。
(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作用)
圖6是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作用圖。在圖6中示出從被檢測者的頭一側(上側)看眼球10在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上的截面的狀態(tài)。
接下來,參照圖3及圖5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作用。
為了說明方便,說明眼球10及眼球周圍的結構,先說明眼球10和光路28的位置關系,然后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具體作用。
(眼球10及眼球10周圍的結構)
首先,說明眼球10及眼球10周圍的結構。
如圖6所示,眼球10的外形大致為球狀,并且在其中央具備玻璃體11。并且,用作透鏡的晶狀體12嵌合在玻璃體11的一部分中。在晶狀體12的前側有前房13,并且在該前房13的前側有角膜14。晶狀體12的周圍部由虹膜圍繞,其中心是瞳孔15。除了與晶狀體12接觸的部分以外的玻璃體11由視網膜16覆蓋。
前房13是由角膜14和晶狀體12圍繞的區(qū)域,并且是從眼球10的球形突出為凸狀的區(qū)域。從正面看該前房13的形狀是圓形。并且,該前房13由房水充滿。
該眼球10容納在作為頭蓋骨的凹陷(凹部)的眼窩17內。眼球10被眼瞼(上瞼18及下瞼19)覆蓋。
這里,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眼窩17是指,包括頭蓋骨(眼窩17的內周面17A)相對皮膚的表面向眼球10的里面一側(后側)開始下陷的區(qū)域17B,在該眼窩17的區(qū)域17B的內眥一側及外眥一側中,存在有皮膚的表面與眼窩17的內周面17A之間的距離漸漸擴大的區(qū)域17C及區(qū)域17D。也就是說,內眥周圍的皮膚24A及外眥周圍的皮膚24E,在眼窩17的區(qū)域17B中的內眥一側的區(qū)域17C和外眥一側的區(qū)域17D中,與眼窩17的區(qū)域17B的范圍外的皮膚相比,向眼球10的里面一側擠壓的量更多。
如圖6所示,在一般的被檢測者中,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相比外眥周圍的皮膚24E,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前側。因此,當在眼球10朝向正面的狀態(tài)(正視狀態(tài))下確定第一反射鏡29(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第二反射鏡31(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位置時,不同的被檢測者有時必須要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眼窩17的區(qū)域17B中的內眥一側的區(qū)域17C,與眼窩17的區(qū)域17B的范圍外的皮膚相比向眼窩17的里面一側擠壓的量多,將第一反射鏡29(發(fā)光系統(tǒng)21)向眼窩17擠壓。換言之,將第一反射鏡29定位在向眼窩17的內周面17A與眼球10之間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位置。通過采用這樣的方法,當在眼球10朝向正面的狀態(tài)(正視狀態(tài))下檢測時,即使在內眥周圍的皮膚24A中沒有配置第一反射鏡29(發(fā)光系統(tǒng)21)的空間(配置第一反射鏡29(發(fā)光系統(tǒng)21)的空間小)的情況下,通過將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擠壓到眼窩17,可以確保橫穿前房13的光路28。
(眼球10和光路28的位置關系)
接下來,說明眼球10和光學系統(tǒng)20的光路28的位置關系。
如圖6所示,從發(fā)光系統(tǒng)21發(fā)射的光以朝向內外方向上的外側的方向且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前側的方向入射到前房13。穿過前房13的光以朝向內外方向上的外側的方向且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后側的方向入射到光接收系統(tǒng)23。
也就是說,發(fā)光系統(tǒng)21(第一反射鏡29)配置為:發(fā)光系統(tǒng)21朝向前房13發(fā)射的光以向前后方向的前側傾斜走向。換言之,第一反射鏡29配置在相比眼球10的露出部(前房13)的前側頂部,更靠近后側(里面一側)。
光接收系統(tǒng)23(第二反射鏡31)配置為接收從前房13傾斜朝向前后方向上的后側的光。換言之,第二反射鏡31配置在相比眼球10的露出部(前房13)的前側頂部,更靠近后側。
這樣的配置的原因如下。也就是說,從發(fā)光部25發(fā)射的光穿過角膜14入射到前房13。此時,角膜14及前房13中的房水的折射率比空氣(n=1.0左右)大(n=1.37左右),且角膜14及前房13為凸狀,因此光路28向后側(眼球10一側)彎曲。光路28在穿過前房13之后更加向后側彎曲。因此,在考慮了光路由于穿過前房13而向后側彎曲的基礎上,配置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
鼻子(鼻梁)位于臉龐的眼睛(眼球10)的周圍,配置光學系統(tǒng)20的空間較小。并且,當光從前房13離開時,無法正確地檢測。因此,優(yōu)選以光橫穿前房13而不從前房13離開的方式設置光路28。
上述旋光度αM受到作為光穿過前房13中的房水的長度的光路長度的影響。因此,為使光路長度不會零亂,可以如上設置光路28。在圖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中,以橫穿前房13的方式設置光路28,設置的光路長度更長。
(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具體作用)
接下來,具體地說明眼瞼按壓部70及內眥擠壓部80的作用。
首先,通過將內眥擠壓部80抵壓到被檢測者的眼瞼(上瞼18及下瞼19),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擠壓到里面一側(后側)。更詳細地說,內眥擠壓部80向眼窩17的內周面17A與眼球10之間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
如圖6所示,相對于不擠壓狀態(tài)的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眼球10突出的部分的長度,即眼球10相對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突出度Ga是6mm左右,相對外眥周圍的皮膚24E的突出度Gb是11mm至12mm左右。當由內眥擠壓部80擠壓時,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移動量Gc在被檢測者無疼痛的條件下例如是3mm至5mm左右。也就是說,在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狀態(tài)下,眼球10相對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突出度Ga+移動量Gc與眼球10相對外眥周圍的皮膚24E的突出度Gb大概相同。
如上,隨著內眥擠壓部80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能夠確保配置第一反射鏡29(發(fā)光系統(tǒng)21)的空間更大。也就是說,能夠在更后側配置第一反射鏡29。由此,即使在眼球10朝向正面的狀態(tài)(正視狀態(tài))下,也容易確保穿過前房13的房水的光路28。換言之,可以抑制上瞼18及下瞼19阻擋光路28的情況。
通過將眼瞼按壓部70(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抵壓到被檢測者的眼瞼(上瞼18及下瞼19),定位安裝到被檢測者的光學測量裝置1(參照圖1)的位置。也就是說,眼瞼按壓部70與內眥擠壓部80及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等起到對眼球10的定位單元的作用。通過抵壓眼瞼按壓部70,應力作用在上瞼18及下瞼19沿著眼球10睜開的方向上,可以維持上瞼18及下瞼19睜開。
在內眥周圍的皮膚24A被內眥擠壓部80擠壓的同時,眼瞼趨向于閉合。換言之,在由內眥擠壓部80向里面一側擠壓眼瞼的同時,對與內眥周圍的皮膚24A連結的眼瞼作用有要閉合的應力。相對于此,眼瞼按壓部70抑制眼瞼閉合,維持眼瞼睜開的狀態(tài)。換言之,當向眼窩17內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時,伴隨著擠壓,眼瞼向閉合的方向移動,眼球10從皮膚露出的區(qū)域變小,穿過前房13的房水的光路28有可能會受到限制。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眼瞼按壓部70抑制眼球10露出的區(qū)域變小,所以與不包括眼瞼按壓部70的結構相比,容易確保穿過前房13的房水的光路28。此外,“抑制眼球10露出的區(qū)域變小”是指在發(fā)光系統(tǒng)21發(fā)射光的時刻,眼球10露出的區(qū)域比不包括眼瞼按壓部70的結構更大的狀態(tài),并且包括眼球10露出的區(qū)域比皮膚不被擠壓的狀態(tài)更大的結構。
(內收檢測)
參照圖7A及7B說明在使眼球10內收狀態(tài)下的檢測例。圖7A是說明在正視狀態(tài)下檢測的光學測量裝置1的配置圖,與圖6不同之處是,相比圖6的臉的形狀,外眥周圍的皮膚24E的位置位于前后方向的前側。圖7B是說明在使眼球10內收狀態(tài)下檢測的光學測量裝置1的配置圖。此外,為了制圖的方便,圖7所示的大小與圖6所示的大小不同。
在從正面看眼球10的情況下,將眼球10(瞳孔15)以內外方向為基礎在上下方向±45°的范圍內向內眥一側(鼻子一側)旋轉稱為“內收”,將眼球10(瞳孔15)以內外方向為基礎在上下方向±45°的范圍內向外眥一側(耳朵一側)旋轉稱為“外旋”。這里,眼球10以軸10A為中心向內側(鼻子一側)旋轉是“內收”的一例,以軸10A為中心向外側(耳朵一側)旋轉是“外旋”的一例。
首先,如圖7A所示,根據被檢測者的臉的形狀,相比圖6所示的形狀,外眥周圍的皮膚24E更向前后方向的前側突出。例如,在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位置和外眥周圍的皮膚24E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大概相同的位置的情況下,在正視的狀態(tài),有時只有在外眥一側以與內眥一側相同程度擠壓皮膚,才能夠確保穿過前房13的房水的光路28。
在一般的被檢測者中,外眥一側的睫毛量比內眥一側多。因此,如圖6所示的形狀,即使在外眥周圍的皮膚24E比內眥周圍的皮膚24A還要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后側的情況下,有時外眥一側的睫毛也會成為阻礙,在正視狀態(tài)下難以確保穿過前房13的房水的光路28。
如圖7B所示,增加了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使眼球10內收。通過采用上述方法,與正視狀態(tài)相比,可以將配置在外眥一側的光接收系統(tǒng)23(第二反射鏡31)的位置位于眼球10的前后方向的前側。也就是說,可以將光接收系統(tǒng)23(第二反射鏡31)從外眥周圍的皮膚24E和外眥一側的睫毛向前后方向的前側分離。由此抑制光路28被外眥周圍的皮膚24E和外眥一側的睫毛阻礙,容易確保穿過前房13的房水的光路28。
如圖7B所示,為了在檢測時使眼球10處于內收的狀態(tài),在光學測量裝置1的顯示部30上顯示目標39。具體而言,在當被檢測者目視時,將目標39顯示在眼球10處于內收的狀態(tài)的位置上。如上所述,通過在顯示部30上顯示目標39等方法,引導視線朝向目標39。于是,在眼球10內收且確保光路28的狀態(tài)下,進行檢測。
在圖示的例子中,第二反射鏡31配置于比第一反射鏡29更靠前側。由此抑制光接收系統(tǒng)23(第二反射鏡31)接觸被檢測者。詳細地說,避免光接收系統(tǒng)23(第二反射鏡31)抵壓到被檢測者,提高被檢測者的安裝感。
這里說明了在檢測時在顯示部30上顯示目標39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一直顯示目標39。在此情況下,顯示部30也可以不是以電子方式顯示圖像的顯示器,只要是有能夠發(fā)揮目標39的功能的部件或形狀即可。
(其他實施方式1)
圖8A及8B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101、301的結構圖。更具體而言,圖8A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1的光學測量裝置101的結構圖,圖8B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2的光學測量裝置301的結構圖。
在上述圖1等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中,說明了眼瞼按壓部70的位置被固定的結構,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圖8A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01那樣,也可以構成為眼瞼按壓部700(上瞼按壓部710及下瞼按壓部720)可移動。
具體地,圖8A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01包括發(fā)動機M1、傳達來自發(fā)動機M1的驅動力的齒輪組730、沿著內外方向延伸的旋轉軸711、721、以及分別連接于上瞼按壓部710及下瞼按壓部720的連結部件713及723。這些發(fā)動機M1、齒輪組730、旋轉軸711、721、以及連結部件713、723設置在保持部500的內側。光學測量裝置101還包括作為使發(fā)動機M1驅動的操作按鈕740。
對該光學測量裝置101的工作進行說明。
首先,將光學測量裝置101安裝至被檢測者的眼瞼,上瞼按壓部710及下瞼按壓部720接觸上瞼18及下瞼19(參照圖3B)。在該狀態(tài)下,例如通過被檢測者操作操作按鈕740,使發(fā)動機M1驅動。伴隨著該發(fā)動機M1的驅動,上瞼按壓部710及下瞼按壓部720向互相離開的方向移動(參照箭頭B1、B2)。由此睜開上瞼18及下瞼19。如上所述,在光學測量裝置101中,通過使發(fā)動機M1驅動,可以更確實地睜開眼瞼。
(其他實施方式2)
如圖8B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眼瞼按壓部900(上瞼按壓部910及下瞼按壓部920)由向被檢測者推壓的力量來移動光學測量裝置301。
具體而言,光學測量裝置301作為移動上瞼按壓部910的機構包括以下結構,即包括:覆蓋保持部510的后側的切頭圓錐形狀的覆蓋面510A;以及沿著該覆蓋面510A的外周面設置,且其長邊方向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導槽510B。光學測量裝置301還包括:以在導槽510B內可動的方式設置的針形狀的被導部911;連結被導部911和上瞼按壓部910的連結部件913;以及迫推連結部件913的彈簧930。這里,彈簧930向上瞼按壓部910和下瞼按壓部920互相接近的方向迫推連結部件913。
在圖8B中省略圖示,光學測量裝置301包括與移動上瞼按壓部910的機構同樣的移動下瞼按壓部920的機構。
對該光學測量裝置301的工作進行說明。
首先,將光學測量裝置301安裝至被檢測者的眼瞼,上瞼按壓部910及下瞼按壓部920接觸上瞼18及下瞼19(參照圖3B)。
并且,例如通過被檢測者進一步施加向上瞼18及下瞼19抵壓光學測量裝置301的力量,被導部911抵抗彈簧930的壓力在導槽510B內移動。由此,連接于連結部件913的上瞼按壓部910及下瞼按壓部920向互相離開的方向移動(參照箭頭D1、D2)。結果,上瞼18及下瞼19睜開。
如上,在光學測量裝置301中,被檢測者利用將光學測量裝置301抵壓到上瞼18及下瞼19的力量而不接收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能夠使眼瞼確實地睜開。
(其他實施方式3)
圖9是說明其他實施方式的光學測量裝置501的結構的圖。
在上述圖1等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中,說明了內眥擠壓部80的位置被固定的結構,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圖9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501,也可以為內眥擠壓部80移動的結構。
具體而言,圖9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501包括:接觸被檢測者的眼瞼并按壓眼瞼的眼瞼按壓部170;擠壓被檢測者的眼瞼的內眥一側的可動擠壓部180;以及與圖1等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同樣地用于檢測被檢測者的眼球10的房水的特性的光學系統(tǒng)200。
眼瞼按壓部170包括:上瞼按壓部171;下瞼按壓部172;保持這些上瞼按壓部171及下瞼按壓部172的保持部件175;支撐該保持部件175的支撐部件177;以及支撐該支撐部件177的基部179。
可動擠壓部180與圖1等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同樣地包括:擠壓被檢測者的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內眥擠壓部181;設置有該內眥擠壓部181且在前后方向上移動的移動部183;以及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支撐該移動部183的滑動支撐部185。在該例子中的移動部183受到發(fā)動機(不圖示)的驅動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動?;瑒又尾?85固定在基部179上。
在該例子中的光學系統(tǒng)200固定在可動擠壓部180的移動部183上。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200與移動部183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動。
接下來,說明光學測量裝置501的工作。
首先,光學測量裝置501被固定設置在工作臺190等上面。并且,在被檢測者的眼瞼接觸于光學測量裝置501的上瞼按壓部171及下瞼按壓部172的位置上,被檢測者相對光學測量裝置501將臉抵壓于其上。在該狀態(tài)下,例如通過操作操作按鈕(不圖示),使發(fā)動機(不圖示)驅動。
隨著該發(fā)動機的驅動,滑動支撐部185向前后方向的后側移動(參照箭頭F1)。由此,設置在滑動支撐部185的前端上的內眥擠壓部181向前后方向的后側擠壓被檢測者的眼瞼的內眥一側。結果,可以更確實地確保穿過房水的光路28(參照圖1)。在該狀態(tài)下,由光學系統(tǒng)200檢測眼球10的房水的特性。
這里說明了將光學系統(tǒng)200固定在可動擠壓部180的移動部183上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以與可動擠壓部180的移動部183不同的驅動,在前后方向上移動的結構;或光學系統(tǒng)200的位置固定的結構。
這里說明了移動部183受到來自發(fā)動機(不圖示)的驅動力而移動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由操作光學測量裝置501的檢測者等以手動方式移動移動部183的結構。
這里說明了在固定于工作臺190等上面的光學測量裝置501中設置可動擠壓部180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在上述圖1等所示的光學測量裝置1中設置可動擠壓部180的結構。也就是說,也可以采用在前后方向上移動設置在主體50A(參照圖1)上的內眥擠壓部80(圖1)的結構。
(變形例)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內眥擠壓部80擠壓(抵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只擠壓外眥周圍的皮膚24E的方式;或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和外眥周圍的皮膚24E雙方的方式。此外,在向眼窩17擠壓外眥周圍的皮膚24E的情況下,在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前端上設置與內眥擠壓部80同樣的部件即可。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內眥擠壓部80由單一部件構成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內眥擠壓部80由多個部件構成的方式。更詳細地說,例如內眥擠壓部80由兩個部件構成,該兩個部件的每一個分別抵壓包含于內眥周圍的皮膚24A中的上瞼18及下瞼19。
內眥擠壓部80的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制。更詳細地說,只要是與內眥周圍的皮膚24A接觸并能夠維持形成有橫穿眼球10的光能夠經過的空隙的狀態(tài)即可,即可以采用球狀部件、圓弧狀的部件、板狀的部件等其他形狀。
對光學測量裝置1中設置內眥擠壓部80的位置,沒有特別的限制。更詳細地說,只要內眥擠壓部80向里面一側(后側)擠壓內眥周圍的皮膚24A即可,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內眥擠壓部80由發(fā)光系統(tǒng)保持部50D保持的結構;或內眥擠壓部80夾著其他部件固定于第一反射鏡29的結構。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眼瞼按壓部70由多個部件(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構成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眼瞼按壓部70也可以由上瞼按壓部71和下瞼按壓部72中的任何一個構成?;蛘撸喜€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也可以形成為一體。
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也可以為與上述形狀不同的形狀。更詳細地說,只要與上瞼18和下瞼19(參照圖3B)中的至少一方接觸并能夠維持在上瞼18和下瞼19之間形成有光能夠通過的空隙的狀態(tài)即可,即可以采用球狀部件、板狀的部件等其他形狀。
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如圖9所說明的,上瞼按壓部71和下瞼按壓部72中的任何一個可移動且另一個固定。例如,也可以采用上瞼按壓部71是可動的且下瞼按壓部72是固定的結構。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眼瞼按壓部70(上瞼按壓部71及下瞼按壓部72)直接按壓被檢測者的眼瞼的結構,但是不局限于此,只要是通過接觸被檢測者的眼球10周圍的皮膚等而維持被檢測者的眼瞼睜開的狀態(tài)的結構即可。
眼球10周圍的皮膚指的是,由于內眥擠壓部80及眼瞼按壓部70的接觸導致上瞼18和下瞼19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動(睜開合閉)受到限制的范圍的區(qū)域。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內眥擠壓部80及眼瞼按壓部70由硅樹脂(聚硅氧烷樹脂)形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內眥擠壓部80及眼瞼按壓部70也可以由其他樹脂或金屬等構成。此外,內眥擠壓部80及眼瞼按壓部70也可以通過向由聚氯乙烯等形成的樹脂體涂敷丙烯酸系粘合劑等形成。也可以采用在內眥擠壓部80及眼瞼按壓部70的外周面設置例如醫(yī)療用膠帶的結構。
內眥擠壓部80及眼瞼按壓部70優(yōu)選由摩擦力高且安全性高的材料形成。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在鼻子一側(內眥一側)配置發(fā)光系統(tǒng)21并在耳朵一側(外眥一側)配置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與此相反的結構,即在耳朵一側配置發(fā)光系統(tǒng)21并在鼻子一側配置光接收系統(tǒng)23的結構。
光路28不局限于圖示的結構,只要是被設置為從發(fā)光部25發(fā)射的光橫穿經過前房13,然后由光接收部35接收即可。此外,光橫穿經過前房13指的是,從正面看到眼球10的情況下以比上下方向更接近內外方向的角度(也就是說,對內外方向的水平軸小于±45°的范圍)經過,并且還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傾斜經過的情況。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配置在鼻子一側的發(fā)光系統(tǒng)21比配置在耳朵一側的光接收系統(tǒng)23更向前側突出的例子,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發(fā)光系統(tǒng)21及光接收系統(tǒng)23配置在前后方向的對應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的結構;以及配置在耳朵一側的光接收系統(tǒng)23比配置在鼻子一側的發(fā)光系統(tǒng)21更向前側突出的結構。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計算出包含于房水中的要獲得的光學活性物質的濃度的方法,但是也可以采用檢測房水的其他特性的結構。
除了關于房水的特性以外,為了獲得在光路28中存在的角膜等相關的特性,也可以應用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結構。也就是說,只要是包括如下結構的裝置,即從眼球10的外部入射光,使光穿過角膜14及前房13內的房水,并且接收該穿過的光的結構,就可以適用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結構。
在上述說明中使用左眼的眼球10進行了說明,但是當然也可以將光學測量裝置1適用于右眼的眼球(不圖示)。
在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各種實施方式及變形例,當然也可以互相組合這些實施方式及變形例而構成。
本公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脫離本公開的要旨的范圍內以各種方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