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溫肺用的灸條。
背景技術:
:艾灸是一種使用燃燒后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yī)療法。用于內(nèi)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肩周炎、盆腔炎等有特效。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中醫(yī)認為艾灸有溫陽補氣、溫經(jīng)通絡、消瘀散結(jié)、補中益氣的作用。但采用傳統(tǒng)灸條灸療治療目的不明確,療效不確切,為此,申請人針對不同疾病分別進行藥用灸條研究,意外的發(fā)現(xiàn)將適量的艾絨、防風、川芎、黃芪混合后用于灸療對于慢性肺病的治療效果顯著。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肺灸條。本申請人發(fā)現(xiàn),在艾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防風、川芎、黃芪制成灸條用于施灸對對肺部保健及肺病的治療療效顯著。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提供的溫肺灸條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艾絨60-80g、防風5-15g、川芎3-10g、黃芪3-10g;進一步,艾絨65-75g、防風10-15g、川芎5-10g、黃芪5-10g;優(yōu)選,艾絨70g、防風10g、川芎5g、黃芪10g。艾絨:是由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葉加工而成。傳統(tǒng)制作艾絨的步驟和工藝為:選取干燥潔凈的艾葉,除去枝梗,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搗碎,用細篩羅去塵屑、渣滓,如此反復搗、篩,達到艾絨細軟、柔爛如綿的程度,加工才算完成,然后將所得艾絨貯藏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現(xiàn)代艾絨主要采用機械粉碎,生產(chǎn)率高。艾絨的功效主要有:通經(jīng)活絡、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防風為傘形科植物未抽花莖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風、勝濕止痛、祛風止痙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周身盡痛、風寒濕痹、骨節(jié)疼痛、四肢攣急等證,是治療感冒、頭痛、風濕關節(jié)痛和破傷風的最常用的傳統(tǒng)中藥之一。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芍(ligusticumchuauxioughort.)的干燥根莖,其性溫,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血癖氣滯所致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肝郁氣滯而致血行不暢的胸肋、疼痛,頭痛,風寒濕痹,跌打腫痛等疾病。黃芪為豆科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托瘡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癥。本發(fā)明的艾灸用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艾灸,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chǎn)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fā)經(jīng)氣的活動來調(diào)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本申請中將艾絨、防風、黃芪、川芎混合物制作成灸條彌補傳統(tǒng)灸條成分單一、灸療效果針對性差的缺陷,對肺部保健及肺病治療的療效顯著。2.本申請的灸條中加入了防風、黃芪和川芎后味道更易被患者接受,無不良刺激性氣味。實施例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并不限于此。艾絨質(zhì)量由艾絨的純度來決定的,純度越高質(zhì)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絨純度是用多少公斤艾葉制作成1公斤的艾絨這個比例數(shù)表示,依級別來分:普通級(8:1以下)、高級(15:1以下)、特級(25:1以下)、極品(25:1以上)四種艾絨;依艾葉陳放的年份分為:新艾絨和陳艾絨,其中,陳艾絨用年份來命名,如:一年陳艾絨、二年陳艾絨等。本申請中的艾絨可以采用傳統(tǒng)工藝或現(xiàn)代工藝,也可以采用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工藝結(jié)合制備;艾絨的級別依據(jù)實際需求而定,優(yōu)選三年5:1陳艾絨。實施例1a、將烘干的防風、川芎、黃芪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防風10g、川芎5g、黃芪10g混合均勻;b、將艾絨7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實施例2a、將烘干的防風、川芎、黃芪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防風15g、川芎10g、黃芪10g混合均勻;b、將艾絨65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實施例3a、將烘干的防風、川芎、黃芪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防風10g、川芎5g、黃芪3g混合均勻;b、將艾絨8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實施例4a、將烘干的防風、川芎、黃芪分別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粉末,然后分別稱取防風14g、川芎8g、黃芪8g混合均勻;b、將艾絨7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步驟a制得的混合中藥細粉末,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即可。效果例1.研究對象1.1病例來源本研究共收集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60例,分為兩組:藥灸組30例,對照組30例。1.2納入標準兩組病例均為治療前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輕重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寨性肺疾病組制定的《慢性阻寨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修訂版的標準。中醫(yī)辯證為寒飲伏肺,風寒束肺。診斷標準為:喘急胸悶,咳嗽痰多清稀,或伴有惡寒發(fā)熱,頭痛等癥,舌苔薄白,脈浮緊。診斷參照個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yī)藥類精編教材《中醫(yī)內(nèi)科學》進行。1.3排除標準①伴有心源性體克、致命性心律失常、ii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患者;②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內(nèi)分泌系統(tǒng)以及造血系統(tǒng)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④懷孕及哺乳期婦女;⑤有精神異?;虿辉负献髡?。2治療方法2.1對照組對照組艾條的制備:步驟a:對照組的中藥成分按照專利(cn102406806a)中配制,具體如下:稱取馬錢子24g,龍血竭7g,乳香8g,沒藥6g,獨角蓮13g,麻黃8g、防風8g,黃連7g,黃芩8g,紅花3g,兒茶5g,甘草2g,將稱量好的中藥材馬錢子,龍血竭,乳香,沒藥,獨角蓮,麻黃、防風,黃連,黃芩,紅花,兒茶,甘草清除雜質(zhì)洗凈、曬干,混合在一起后用中藥粉碎機將所有中藥物粉碎并混合均勻,再將粉碎后的混合物一起研磨成細粉,過120目篩備用。步驟b:將艾絨7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50mm、寬100m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地在艾絨上撒布按照步驟a制得的細粉末25g,將白棉紙兩端折疊約60mm,卷緊成直徑約17-18mm、長度約200-210mm的圓柱條,粘合封閉,45-60℃低溫干燥,裝袋包裝備用即可。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上述灸條配合治療,取肺腧、腎腧、涌泉、足二里、豐隆穴位進行艾灸,每處施灸10分鐘,一天一次。2周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天,治療2個療程。2.2藥灸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的藥灸配合治療,取肺腧、腎腧、涌泉、足二里、豐隆穴位進行艾灸,每處施灸10分鐘,一天一次。2周一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天,治療2個療程。3治療效果3.1觀察指標①中醫(yī)證候(主癥,次癥)②咳、痰、喘、滿發(fā)作的時間、次數(shù)、程度、持續(xù)時間、誘發(fā)原因;③相關體征:血壓、脈搏、體溫、呼吸、舌、脈。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測定并記錄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變化。3.2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咳嗽、咳痰、喘急等呼吸道異常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zhuǎn);有效:咳嗽、咳痰、喘急等呼吸道異常癥狀好轉(zhuǎn),實驗室檢查指標有恢復;無效:呼吸道主要癥狀未改善,實驗室檢查無變化;3.3結(jié)果組別n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301016486.67藥灸組301910196.67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療效比較,灸療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寨性肺疾病的臨床癥候,其中,在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配合本發(fā)明中的藥灸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67%,顯效率達到6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