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通常出現(xiàn)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導致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和(或)清晨發(fā)作、加劇,多數(shù)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jīng)治療緩解。發(fā)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或發(fā)作性咳嗽、胸悶。嚴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xiàn)發(fā)紺等,有時咳嗽可為唯一的癥狀(咳嗽變異型哮喘)。有的青少年病人則以運動時出現(xiàn)胸悶、咳嗽及呼吸困難為惟一的臨床表現(xiàn)(運動性哮喘)。哮喘癥狀可在數(shù)分鐘內發(fā)作,經(jīng)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用支氣管舒張劑或自行緩解。某些患者在緩解數(shù)小時后可再次發(fā)作。夜間及凌晨發(fā)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支氣管哮喘的中醫(yī)治療新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白蘚皮25-30克,前胡20-25克,蘿芙木25-30克,荊芥25-30克,桂枝25-30克,川射干20-25克,杷葉25-30克,苦參30-35克,金銀花5-10克,枳殼15-20克,薄荷5-10克。
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白蘚皮30克,前胡25克,蘿芙木30克,荊芥27克,桂枝28克,川射干25克,杷葉28克,苦參30克,金銀花9克,枳殼15克,薄荷10克。
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白蘚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治風熱瘡毒,疥蘚,皮膚癢疹,風濕痹痛,黃疸。
前胡:宣散風熱,下氣,消痰。治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
蘿芙木:去風濕,止痹痛,解表,主要用于風寒濕痹,頭風頭痛,為祛風散寒除濕之要藥,凡風寒濕痹,不論新久均可以應用。
荊芥:入血分之風藥,具有散邪解肌發(fā)汗,炒炭止血之功效。味辛,微溫,歸肝、肺經(jīng),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
桂枝: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川射干: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瀉火解毒,軟堅散結。治熱病煩渴,發(fā)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
杷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治肺熱痰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
苦參:清熱燥濕,祛風殺蟲。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蘚,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金銀花: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
枳殼:清熱瀉火,解毒,利水消腫。
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清香升散;具有疏風散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主治風熱表癥,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咽痛聲啞,鼻淵,牙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配方:白蘚皮25克,前胡20克,蘿芙木25克,荊芥25克,桂枝25克,川射干20克,杷葉25克,苦參30克,金銀花5克,枳殼15克,薄荷5克。
實施例2、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配方:白蘚皮27克,前胡23克,蘿芙木27克,荊芥27克,桂枝28克,川射干23克,杷葉28克,苦參33克,金銀花8克,枳殼17克,薄荷7克。
實施例3、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配方:白蘚皮30克,前胡25克,蘿芙木30克,荊芥30克,桂枝30克,川射干25克,杷葉30克,苦參35克,金銀花10克,枳殼20克,薄荷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