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口腔炎的中草藥配方。
背景技術(shù):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癥,可波及頰黏膜、舌、齒齦、上腭等處。在小兒時期較多見,尤其是嬰幼兒,可單純發(fā)病也可繼發(fā)于腹瀉、營養(yǎng)不良、急性感染、久病體弱等全身性疾病時。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細菌、病毒及真菌。細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這些細菌在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低下狀況下,若口腔不潔,則致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急性口腔黏膜損傷。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口腔炎的中草藥配方。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口腔炎的中草藥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獨腳金10-15克,野菊花5-10克,涼粉草5-10克,丹皮5-10克,黃柏5-10克,茯苓5-10克,竹葉5-10克,蒲公英5-10克,石斛15-20克,黃連10-15克。
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獨腳金12克,野菊花6克,涼粉草6克,丹皮6克,黃柏6克,茯苓9克,竹葉9克,蒲公英6克,石斛15克,黃連10克。
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獨腳金:性平,味甘、淡。歸腎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清熱涼血,益陰生津,平肝消疳、健脾消食、清熱利尿。
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fēng)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口干、火旺、目澀,或由風(fēng)、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fēng)熱,頭痛病等。對眩暈、頭痛、耳鳴有防治作用。
涼粉草:性寒,味甘、淡。消暑解渴、清熱解毒。用治中暑口渴、濕火骨痛;近有用于糖尿病、高血壓病。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于溫?zé)岵崛胙郑l(fā)斑,吐衄,熱病后期熱伏陰分發(fā)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fēng)濕熱痹。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主要用于治療:濕熱帶下,熱淋腳氣,瀉痢黃疸,瘡瘍腫痛,濕疹濕瘡,陰虛發(fā)熱,盜汗遺精。
茯苓: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
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消炎、涼血、利尿、利膽、輕瀉、健胃、防癌等多種功能。
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
黃連: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等。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口腔炎的中草藥配方:獨腳金10克,野菊花5克,涼粉草5克,丹皮5克,黃柏5克,茯苓5克,竹葉5克,蒲公英5克,石斛15克,黃連10克。
實施例2、一種治療口腔炎的中草藥配方:獨腳金13克,野菊花7克,涼粉草7克,丹皮7克,黃柏7克,茯苓7克,竹葉7克,蒲公英7克,石斛17克,黃連13克。
實施例3、一種治療口腔炎的中草藥配方:獨腳金15克,野菊花10克,涼粉草10克,丹皮10克,黃柏10克,茯苓10克,竹葉10克,蒲公英10克,石斛20克,黃連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