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康復醫(yī)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輔助康復椅。
背景技術:
四肢癱瘓或不能正常行動的病人,需要定時的進行輔助康復,目前,輔助康復一般都為醫(yī)務人員或家屬手動進行輔助康復,大大增加了醫(yī)務人員及家屬的勞動強度,因此,設計一種裝置代替人工輔助四肢康復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所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輔助康復椅,設計簡單,成本低,安全高效,大大的減輕了醫(yī)護人員或家屬定時幫助病人活動四肢的工作強度。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輔助康復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康復椅主體和輔助康復部分,所述康復椅主體包括靠背和椅坐,所述輔助康復部分包括上肢輔助臂和下肢輔助臂,輔助臂采用仿生學,在關節(jié)處設置第一驅動器、第二驅動器、第三驅動器,可使肢體癱瘓病人四肢輔助活動。
進一步地,所述上肢輔助臂安裝于靠背兩側中部位置,分為上肢第一輔助臂和上肢第二輔助臂,并設有第一驅動器和第二驅動器。
進一步地,所述下肢輔助臂安裝于椅坐外側位置,分為下肢第一輔助臂和下肢第二輔助臂,并設有第三驅動器。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器為步進電機,根據內設程序進行模仿人體四肢舒張和縮進動作。
進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輔助臂設有粘扣,當使用裝置時,用粘扣將癱瘓病人四肢與輔助臂相聯。
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設計簡單,使用方便,輔助病人肢體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好,安全高效,大大的減輕了醫(yī)護人員定時幫助病人活動四肢的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總成的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上肢驅動臂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fā)明下肢驅動臂示意圖。
圖中:1、椅坐 2、靠背 3、上肢輔助臂 4、下肢輔助臂 5、粘扣 31、第一驅動器 32、上肢第一輔助臂 33、上肢第二輔助臂 34、第二驅動器 41、下肢第一輔助臂 42、第三驅動器 43、下肢第二輔助臂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如附圖1所示,
輔助康復椅,在關節(jié)處設置驅動器,可使肢體癱瘓病人四肢輔助活動,使用方便,輔助病人肢體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較好,安全高效,大大的減輕了醫(yī)護人員定時幫助病人活動四肢的工作強度。其特征在于:包括康復椅主體和輔助康復部分,所述康復椅主體包括靠背2和椅坐1,所述輔助康復部分包括上肢輔助臂3和下肢輔助臂4,輔助臂采用仿生學,在關節(jié)處設置第一驅動器31、第二驅動器32、第三驅動器42,可使肢體癱瘓病人四肢輔助活動。
所述上肢輔助臂3安裝于靠背2兩側中部位置,分為上肢第一輔助臂32和上肢第二輔助臂34,并設有第一驅動器31和第二驅動器34。
所述下肢輔助臂4安裝于椅坐1外側位置,分為下肢第一輔助臂41和下肢第二輔助臂43,并設有第三驅動器42。
所述驅動器為步進電機,根據內設程序進行模仿人體四肢舒張和縮進動作,輔助臂設有粘扣5,當使用裝置時,用粘扣5將癱瘓病人四肢與輔助臂相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公開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本發(fā)明的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