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預防醫(yī)學領域,具體地說屬于一種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技術。
背景技術:
: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這類疾病,自己很難生活自理,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暢,反而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無論是從經濟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來講,唯有預防才是萬全之策,高明之舉。早一日預防,早一點安心。我國每年大約有260多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該病是因血液的病變所引起,它對人體的損害是隱秘的、逐漸的,全身性的,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因而被稱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卻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在西方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已經呈現(xiàn)下降趨勢,而在我國已成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絕對數(shù)已居世界首位。
中老年人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及癥狀應該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預防發(fā)病,及時或定期對身體進行健康檢查是應該提倡的,一旦發(fā)病應及時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最主要的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因此預防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預防血管粥樣硬化,這樣才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長人類壽命。
目前,臨床上降低血脂、預防血管粥樣硬化、防治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方法主要有綜合防治、藥物治療和抽吸治療三類。
綜合防治:要求患者控制情志、調整飲食習慣和保持適當運動等,這些措施對預防心腦血管類疾病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對于患者或亞健康人群的自律要求很高,一般人不容易堅持。
藥物治療:西藥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是治標不治本,而且經常產生諸多副作用;中藥強調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一藥,無法提供標準化治療方案。
抽吸治療:傳統(tǒng)中醫(yī)采用的刺絡拔罐放血療法,將血管內的淤血吸出,但由于依靠心臟的動力,不足以將人體心腦血管拐彎交叉處容易阻塞血管的軟性癍塊、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壞死的紅細胞等惡血、瘀血、栓子等有害物質給予清除減排。這種方法只是部分地解決了血管內的淤血“排”出的問題,而對于血管外的張力壓力的“減”壓問題則無能為力。
本發(fā)明就是提供一種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新技術,采用該技術防治心腦血管類疾病,既解決了血管內的淤血“排”出的問題,又解決了血管外的張力壓力的“減”壓問題, 患者或亞健康人群可用解除對藥物的依賴,不需要患者或亞健康人群刻意調整生活習慣,就可以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進而達到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目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1、發(fā)明目的:
解決血管內的淤血和血管外的張力、壓力,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
2、本發(fā)明的詳細描述:
針刀血管減排術是在中國原創(chuàng)針刀醫(yī)學基礎理論指導下,將針刀醫(yī)學減張減壓技術、傳統(tǒng)中醫(yī)刺絡療法、遠紅外熱成像技術和負壓吸引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發(fā)明的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新技術。
1)操作步驟;
第一步:遠紅外熱成像診斷。
利用醫(yī)用紅外斷層掃描分析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掃描分析,找到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阻滯及淤血、癍塊和低溫缺血缺氧等區(qū)域,確定血管減排部位。
第二步:定點選位。
針刀血管減排術根據(jù)精細解剖學選位定點,在確定的血管減排部位,取出血管內惡血、淤血、栓子等有害物質,調節(jié)血管張力壓力,通暢氣血,降低和祛除血脂,減少血管粥樣硬化和栓子脫落的風險。具體有以下可供選擇的部位:
(1)枕頸部:枕骨下緣至第二頸椎為中心點(風府穴、啞門穴);
(2)頸胸部:C6-7為中心點(大椎穴);
(3)頸胸部:T3-5為中心點(肺俞穴、心俞穴)
(4)前胸部:胸骨柄中段為中心點(膻中穴);
(5)前胸部:膻中穴、玉堂穴、中庭穴為中心點;
(6)骶尾部:八繆穴為中心點;
(7)雙膝部:腘窩為中心點(委中穴)。
第三步:針刀血管減壓。
通過針刀微創(chuàng)手術,解決血管與血管、肌肉與血管的粘連、卡壓、攣縮、堵塞問題,調節(jié)骨關節(jié)與周圍軟組織動態(tài)平衡,改善局部和整體的血液循環(huán)和代謝平衡。
第四步:針刀血管排瘀。
通過負壓吸引技術和針刀血管減排儀將上述區(qū)域中阻塞血管的軟性癍塊、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壞死的紅細胞等惡血、瘀血、栓子等有害物質給予清除,解決血管瘀血和微循環(huán)問題。
針刀血管減排整個過程約45分鐘。患者一個月后進行遠紅外熱成像復查,決定是否第二次治療。
2)禁忌癥:
患有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和血管瘤患者,一般禁用。
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
3)適應癥:
包括經常性頭暈、頭疼、頭沉、耳鳴、失眠、嗜唾、四肢苯重無力、視力模糊、記憶力減退、胸悶心慌、氣短、心動過緩過速、心率不齊、高血壓、心絞痛、腦梗、腔梗、心梗、缺氧、供血不足、皮膚病、肢體麻木、酸脹疼痛、關節(jié)炎、脊柱炎、痛風、脊柱相關區(qū)帶病、腦血栓后遺癥等。
針刀血管減排術特別對于心腦血管疾病、三高癥等慢性疑難病的早期預防和治療起到良好的效果,術后患者癥狀明顯減輕或治愈,出現(xiàn)目視清楚、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心胸開闊、呼吸暢通、全身輕松等現(xiàn)象。
3、有益的效果:
針刀血管減排術既調節(jié)了人體血管外生物力學平衡,又解決了醫(yī)學工作者很多年想解決又難以解決的血管淤血和微循環(huán)問題,這個血管減排過程可促進代償性反應提高骨髓造血功能,起到了祛瘀生新效果。
針刀血管減排術不僅解決了局部微循環(huán),而且也會改善人體全身的血管循環(huán),改善腦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問題改善了,就會提升大腦的功能,大腦指揮系統(tǒng)和人體的整個管控能力,特別是人體免疫、內分泌等方面的管控能力的提高。
針刀血管減排術具有醒腦開竅泄熱,改善血液循環(huán),恢復血管彈性,減少血管粥樣變化,減少於阻堵塞的風險,具有排毒去痰、祛濕、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除惡取栓、改善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具備預防和治療雙重作用。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年6月第12卷第17期)發(fā)表題為《針刀血管減排術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第一作者:葛恒局)的學術論文,對針刀血管減排術的臨床療效予以報道。
數(shù)據(jù)來自《針刀血管減排術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
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患者臨床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頭暈、頭疼和頭脹;視力模糊;耳鳴;胸悶、心慌和氣短等四大類。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
頭暈、頭疼和頭脹患者治療1次(1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73.81%(31/42),治療2次(2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88.10%(37/42);
視力模糊患者治療1次(1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72.73%(24/33),治療2次(2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87.88%(29/33);
視力模糊患者治療1次(1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72.73%(24/33),治療2次(2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87.88%(29/33);
耳鳴患者治療1次(1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66.67%(14/21),治療2次(2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95.24%(20/21);
胸悶、心慌和氣短患者治療1次(1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78.95%(15/19),治療2次(2個月)后癥狀消失者占94.74%(18/19)。
以上四組數(shù)據(jù)均無不良反應患者。
4、顯著特征:
1)診斷數(shù)字化。
紅外斷層掃描分析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掃描分析,分為體表、軟組織和血管三個層次,可以清晰地診斷出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阻滯及淤血、癍塊和低溫缺血缺氧等區(qū)域,克服了傳統(tǒng)中醫(yī)診斷的模糊化,經過短期培訓的臨床醫(yī)師就可以讀圖診斷,醫(yī)師通過術前術后兩份影像的對比,可以直觀地判斷治療效果。
2)治療標準化。
針刀血管減排術操作簡便、標準統(tǒng)一。相關醫(yī)療機構只需配備相應的設備和經過短期培訓的臨床醫(yī)師就可以進行操作,便于該技術的推廣。
3)治療過程無痛苦,安全無副作用。
醫(yī)師在所定點的部位注射麻藥,整個過程無痛治療。
針刀血管排淤機械化操作,每部位每次排除的血液約200cc,其中大部分為惡血、淤血、在人體正常安全值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