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代謝內(nèi)分泌病,分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兩類。前者占絕大多數(shù),有遺傳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為絕對或相對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謝紊亂,包括糖、蛋白質(zhì)、脂肪、水及電解質(zhì)等,嚴重時常導致酸堿平衡失常;其特征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減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
臨床上早期無癥狀,至癥狀期才有多食、多飲、多尿、煩渴、善饑、消瘦或肥胖、疲乏無力等癥群,久病者常伴發(fā)心腦血管、腎、眼及神經(jīng)等病變。嚴重病例或應激時可發(fā)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脅生命,常易并發(fā)化膿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結(jié)核等。
目前糖尿病多采用西藥治療,但是長期服用西藥會對身體各個器官帶來副作用,并且長期服用西藥容易產(chǎn)生依賴。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該中藥從糖尿病的病因開始對癥下藥,該藥材采用純中藥制劑,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明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參10~12份,當歸10~15份,知母8~12份,山藥10~15份,生地8~12份,黃連10~15份,浮萍草8~15份,薏苡仁10~15份,瓜蔞5~10份。
藥理分析:
人參:性平、味甘、微苦,微溫,脾、肺經(jīng)、心經(jīng)。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當歸:味甘;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主治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jié)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生地: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jīng)。質(zhì)潤降泄。
黃連:(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
浮萍草:發(fā)汗,祛風,行水,清熱,解毒,治時行熱癰,斑疹不透,風熱痛疹,皮膚瘙癢,水腫,經(jīng)閉,瘡癬,丹毒,燙傷。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利水的功能。
瓜蔞:潤肺,化痰,散結(jié),潤腸。治痰熱咳嗽,胸痹,結(jié)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秘,癰腫初起。
糖尿病在中醫(yī)的觀點為氣血陰陽俱虛,痰濕瘀郁互結(jié)引起,本藥材中人參和當歸共為君藥,人參性平,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當歸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知母、山藥和生地為臣藥,君臣相佐,互相配合,以上五味藥與黃連、浮萍草、薏苡仁和瓜蔞共同作用,共為佐使,全方攻補兼施,扶正祛邪,協(xié)調(diào)臟腑陰陽,對治療糖尿病具有顯著的療效。
本發(fā)明立足于中醫(yī)標本兼治的原則,對癥下藥,本發(fā)明采用的藥劑降低血糖的功效明顯,服用后,不僅血糖、尿糖得到有效控制,精力、體力等功能的恢復也十分明顯,且糖化血清蛋白有明顯下降。并且經(jīng)過大量的臨床試驗及動物試驗中未發(fā)現(xiàn)對心、肝、腎功能、血液系統(tǒng)有異常影響和其他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采用的藥材為純中藥制劑,對身體無毒副作用,并且從糖尿病的發(fā)病進行對癥下藥,治療效果明顯,治療效果快,治愈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參10份,當歸10份,知母8份,山藥10份,生地8份,黃連10份,浮萍草8份,薏苡仁10份,瓜蔞5份。
以上藥劑先使用涼水浸泡30min,然后用小火煮30min,之后濾渣服用。一日二次。
實施例2
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參12份,當歸15份,知母12份,山藥15份,生地12份,黃連15份,浮萍草15份,薏苡仁15份,瓜蔞10份。
以上藥劑先使用涼水浸泡20min,然后用小火煮45min,之后濾渣服用。一日三次。
實施例3
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參11份,當歸13份,知母10份,山藥13份,生地10份,黃連13份,浮萍草12份,薏苡仁13份,瓜蔞8份。
以上藥劑先使用涼水浸泡30min,然后用小火煮30min,之后濾渣服用。一日三次。
典型案例
糖尿病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為:氣陰兩虛或兼熱癥:(1)主癥:倦怠乏力、口渴喜飲、易饑多食、尿多。(2)次癥:五心煩熱、自汗或盜汗、氣短懶言、心悸、便秘。(3)舌脈:舌紅少津或舌體胖大、脈細或細數(shù)。以上主癥必備1項,加次癥2項,參照舌脈即可診斷。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jù)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
1、顯效:治療兩個月后血糖數(shù)值較治療前下降30%以上;
2、有效:治療兩個月后血糖數(shù)值較治療前下降10~29%;
3、無效:治療兩個月后血糖數(shù)值較治療前無變化或下降10%以下。
病例選自2008.1~2014.1患者210例,男性108例,女性102例,年齡均在35~65歲之間。治療后具有顯著效果的198例,有效的12例,無效的0例,治療率達到100%,顯效率94%。
典型案例
1、李某,山東省章丘市人,53歲,男,癥狀:倦怠乏力,口渴喜飲,尿多,伴有五心煩熱、盜汗、便秘癥狀,舌體胖大。診斷為糖尿病。
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方法進行治療,2個半月后癥狀消失,測量的血糖值下降38%。
2、張某,山東省即墨人,48歲,女,癥狀:倦怠乏力、口渴喜飲、易饑多食,盜汗、氣短懶言、心悸、便秘,舌紅少津,脈細,診斷為糖尿病。
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2所述方法進行治療,2個月后癥狀消失,測量的血糖值下降33%。
3、霍某,山東省濱州市人,46歲,男,癥狀:倦怠乏力、口渴喜飲、易饑多食、尿多,伴有五心煩熱、自汗、心悸、便秘。并且舌體胖大、細數(shù)。診斷為糖尿病。
按照本發(fā)明實施例3所述方法進行治療,3個月后癥狀消失,測量的血糖值下降38%。
上述雖然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述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仍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