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安全注射針裝置,尤指一種安全注射針裝置是利用獨創(chuàng)構件組合于注射針裝置上,其結合相當穩(wěn)固而不易脫落,進而達到使用上極具實用性及安全性。
背景技術:
現(xiàn)代醫(yī)學中,利用注射、輸液方式來進行治療已是一種常態(tài),而使用過后的注射器針頭,通常會適時套上護套,防止對患者或醫(yī)務人員造成的意外刺傷、感染,并便利后續(xù)的注射器廢棄處理作業(yè)和防止再被回收利用。現(xiàn)有技術針對注射器的針頭護套結構設計,主要包括有一注射筒,該注射筒上設有一針頭座,針頭座凸伸設有一用以注射的針頭,針頭座上罩設一針頭蓋用以保護針頭,該針頭座一側連結設有一安全護套,該安全護套下段部位設有一得以進行彎折的連結機構(或翻轉機構),并使該安全護套在注射器使用前得以呈貼靠在針頭蓋一側的狀態(tài);其使用時,先將該安全護套藉其連結機構(或翻轉機構)下翻,繼取下該針頭蓋而露出針頭,以進行注射的操作,當完成注射后,將該安全護套推向該針頭方向彎折靠攏,該連結機構(或翻轉機構)下方連結設有一彈性機構,藉該彈性機構得以便利將該安全護套往該針頭自動套合,并將該針頭套護住避免外露,以達到對該使用后針頭的安全防護目的。
前述現(xiàn)有注射針頭的護套結構雖能達其對使用后針頭的防護目的,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該安全護套是一體連結在針頭座一側,這使得針頭座、安全護套在一體制作上需備有復雜模具,將提高其制作復雜度及成本,顯不符經濟效益,若將該安全護套以黏合方式設于該針頭座,也有容易脫落的缺失,使得現(xiàn)有技術針對該安全護套、針頭座的一體(連結)制作上顯非理想的設計。再者,該彈性機構連結于連結機構(或翻轉機構)的兩段部位也有支撐的作用,但該彈性機構的連結作用力道不足,使得該連結機構經使用前的下翻操作后,欲在上翻彎折容易斷裂,或該彈性機構連結于連結機構的兩段部位也有容易斷裂,這將導致該安全護套無法正常使用;且當使用后套上安全護套的注射器,在后續(xù)收集、搬運等廢棄操作過程中,前述連結機構的兩段部位,或該彈性機構和連結機構的連結部位,也可能受到外力撞擊而斷裂,并導致該安全護套的脫落,將有針頭廢棄物處理上的潛在危險性,也有一并加以改進的必要。因此,如何改進現(xiàn)有注射器等的安全護套結構該等缺失問題,應為業(yè)界應努力解決、克服的重要方向。
有鑒于現(xiàn)有注射器等的安全護套結構其使用上的缺點及其結構設計上未臻理想的事實,即著手研發(fā)其解決方案,發(fā)明人希望能開發(fā)出一種更穩(wěn)固性、安全性及符合制造經濟效益的 注射器針頭安全保護套結構,以促進產業(yè)的發(fā)展,遂經多時的構思而創(chuàng)出本發(fā)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注射針裝置,其安全保護套是利用巧思構件組合于既有純熟技術所制成的注射針零組件,以便利制造及降低成本,且其結合相當穩(wěn)固而不虞脫落,進而達到使用上具有極佳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注射針裝置,其可防止使用過的注射針針頭外露所造成醫(yī)務人員因針扎而污染的危險性,且使用過的針頭確實鎖固于針組內部無法取出,可以完全杜絕被再度使用。
發(fā)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注射針裝置,該保護套后段行程呈現(xiàn)一撥動即自動鎖合該針頭的效果,且使該針頭瞬間壓入通過該護條,符合人性化,且使醫(yī)護人員在操作時更加容易且安全。
本發(fā)明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所實行的技術內容為該安全注射針裝置包括:一注射針裝置,包括一針筒,其前端設有一針筒接頭;一針頭裝置,包括一針頭座,套接于該針筒接頭,該針頭座前端設有一針頭,該針頭座外周前端設定位卡塊;一彈性作動主體部,包括有一固定U形部、一活動U形部、一薄膜軟質絞鏈部、一V形彈性體及一套件,該薄膜軟質絞鏈部設在該兩U形部相連接的尖端部間并具有一較為松弛連接長度的薄膜軟質絞鏈部,使該兩U形部以松弛連接長度連成一體;該固定U形部及活動U形部藉由該松弛長度薄膜軟質絞鏈部可進行無阻力的相對彎折翻轉操作,該兩U形部間設一通口,該通口兩端處設一V形彈性體,該V形彈性體長邊的尖端軟質絞鏈部是連接于該固定U形部所預設長度上,而該V形彈性體短邊的尖端軟質絞鏈部則連接于該活動U形部所預設長度上,于該兩U形部進行彎折操作時提供充分足夠的彈性作用力,而該活動U形部末端設有一受插部,該固定U形部一體連結于該套件,而該彈性作動主體部以該套件套接于該針頭座上;一保護套,該保護套具有一套置空間,該保護套的前端邊設有一插接部,該插接部組接于該活動U形部末端向上延伸的受插部,使該活動U形部與保護套相連結。
所述的該定位卡塊包括一設在針頭座外周前端的四組具倒角的導塊、一定位塊、一設在定位塊后的擋環(huán)及一設在導塊與定位塊間的空檔部;一設在該套件內周互呈90度關系的四道定位凹部,該定位凹部包括一前凹槽、一后凹槽及一設在該前、后凹槽間的一定位凸卡榫。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由一長邊及一短邊構成一彈性板體,該長邊以其尖端軟質絞鏈部連結于固定U形部所預定的長度上,該短邊以其尖端軟質絞鏈部部連結于活動U形部所預定的 長度上。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的長邊大于短邊至少30%以上。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的較佳長邊與短邊長度比為2比1。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由一長邊及一短邊構成一彈性板體,該長邊以其尖端軟質絞鏈部連結于固定U形部所預定的長度上,該短邊以其尖端軟質絞鏈部部連結于活動U形部所預定的長度上。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的長邊大于短邊至少30%以上。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的較佳長邊與短邊長度比為2比1。
所述的該V形彈性體上具有至少一彈性肋。
所述的該活動U形部的末端向上延伸有一垂直凸伸的受插部,該受插部具有一接部插孔,該保護套的插接部插接于該接部插孔,以使該插接部卡結定位于該接部插孔。
所述的該彈性作動主體部及套件是以設在針頭座外周上的四組定位卡塊緊密套固于該套件內周壁上相對應四組定位凹部,該等定位卡塊與定位凹部一旦卡合后即無法再被松開退出。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具體實施例,將藉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呈圖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2A為本發(fā)明的部分放大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蓋蓋合狀態(tài)立體圖;
圖4為圖1的保護蓋作動主體部蓋合前狀態(tài)剖面示意圖;
圖4A為圖4的部分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3的保護蓋作動主體部完全蓋合狀態(tài)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實踐本發(fā)明。
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立體圖與分解立體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安全注射針裝置包括有一注射針裝置10、一針頭裝置20、一彈性作動主體部30及一保護套40。
該注射針裝置10包括有一針筒11,該針筒11前端設有一針筒接頭12及后端插設有一 活塞推桿13,該針筒接頭12具有連通該針筒11內部的通孔121;該針頭裝置20包括有一針頭座21,該針頭座21緊密套接于該針筒接頭12,該針頭座21前端設有一針頭支撐套22,一針頭23通過該針頭支撐套22而插設連結于該針頭座21,該針頭座21外周上設有四組定位卡塊(參圖4A),該定位卡塊包括設在針頭座21外周前端的四組具倒角的導塊211、四組定位塊212、一設在定位塊212后的擋環(huán)213及一設在導塊211與定位塊212間的空檔部214。
該彈性作動主體部30包括有一固定U形部31、一活動U形部32及一V形彈性體35,該固定U形部31及活動U形部32在靜態(tài)下是相互以近乎90度空間關系連接成一可變化形體的矩形框架,該矩形框架間有一通口330,該通口330內的矩形框架兩長端間以薄膜軟質絞鏈方式連接V形彈性體35,該固定U形部31及活動U形部32藉一薄膜軟質絞鏈部33連接成一可變化形體的矩形框架,在一時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薄膜軟質絞鏈部33位于該通口330的兩端側,該薄膜軟質絞鏈部33為一位于該固定U形部31及活動U形部32連接處呈切角端連結的空間關系,使該固定U形部31及活動U形部32藉由該薄膜軟質絞鏈部33可進行相對彎折轉動的操作,該薄膜軟質絞鏈部33要有多余的長度(如圖1、圖2、圖4所示)足以使活動U形部32在翻轉時,使其薄膜軟質絞鏈部33尖端有足夠的空間得以在固定U形部31上快速翻轉,才能使V形彈性體35在無阻力下完全發(fā)揮其強力蓋合的彈性力,該固定U形部31的兩側臂的長度與斷面要有足夠的彈性長度與彈性斷面才能使活動U形部32的翻轉力道達到最佳狀態(tài),而該活動U形部32的末端向上延伸有一垂直凸伸的受插部34,該受插部34具有一接部插孔341,于該通口330處背后部位設有一V形彈性體35,該V形彈性體35由一長邊351及一短邊352構成一彈性板體(如圖4中所示),且該V形彈性體35分別為長邊351薄片尖端軟質絞鏈部3511連結于該固定U形部31和短邊352薄片尖端軟質絞鏈部3521連結于該活動U形部32,以提供薄膜軟質絞鏈部33彎折操作的足夠彈性,V形彈性體35背部于必要時得另設有彈性肋353,得以加強該V形彈體35的彈性功能,該V形彈體35的長邊351基本上要大于短邊352至少30%以上,其較佳的長邊351與短邊352的長度比關系為2比1,利用長短邊之間的力臂關系,達成強大的扣合彈力,這是本發(fā)明主要特征之一;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作動主體部30的固定U形部31是一體連結于一套件38,該套件38內周壁上設有四組定位凹部,該定位凹部為一設在該套件38內周互呈90度關系的四道定位凹部,該定位凹部包括前凹槽381、后凹槽383及設在前、后凹槽381、383間的定位凸卡榫382,該彈性作動主體部30以套件38緊密套接于針頭座21的外周上,當該套件38與該針頭座21相套合時,該針頭座21外周上的四組定位卡塊的空檔部214便與該套件38內周四道定位凹部的定位凸卡榫382相互卡合后即使該套件38定位而無法松開,也就是說,本實施 例的套件38是以設在針頭座21的外周上的四組定位卡塊緊密套固于該套件38內周壁上相對應的四組定位凹部,該等定位卡塊與定位凹部一旦卡合后即無法再被松開退出(如圖4、圖4A及圖5所)。
該保護套40包括有一基板41及該基板41周圍的兩個側板42、一端板43所構成的套體,并使該保護套40具有一套置空間44,該側板42并設有至少一向套置空間44傾斜延伸的護條421,而兩個側板42的護條421是呈交錯空間關系設置,另該側板42設有一傾斜外翻的撥動部422,用以便利該保護套40的撥動操作,該保護套40的前端邊設有一插接部45,該插接部45設有一裂槽451以利插接部45的插接牢固。
本發(fā)明安全注射針裝置實施例組合時,藉該保護套40的插接部45插接于活動U形部32垂直凸伸的受插部34的接部插孔341,并使該插接部45卡結定位于該接部插孔341,即完成該活動U形部32(彈性作動主體部30)與該插接部45(保護套40)的組裝定位,并使該彈性作動主體部30、保護套40相對位于該針頭座21的一側,使該保護套40相對該針頭23呈彎折后可套合的位置、狀態(tài)。
請參閱圖4、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保護套40與彈性作動主體部30蓋合前及完全蓋合狀態(tài)剖面示意圖,當注射針裝置10使用后欲針對該針頭23進行閉鎖護套時,即將該保護套40往該針頭23方向輕輕撥動,該V形彈性體35張開角度的變化,V形彈性體35便開始儲存彈性能量,當V形彈性體35張開角度再變化角度時,該V形彈性體35所儲存的彈性能量立刻釋放出來,再藉活動U形部32(保護套40)以該固定U形部31的兩個側臂末端及軟質薄膜絞鏈部33為翻轉支點,使活動U形部32(保護套40)得以瞬間向固定U形部31進行反時針彎折轉動,且藉該V形彈性體35所提供的巨大靠合彈力,使該保護套40后段行程一經手指輕撥即呈自動套合該針頭23的運作,且使該針頭23被迫壓入通過該護條421,而定位于該套置空間44內后即無法被退出,(如圖5所示)。應加以說明,如擬對該V形彈性體35進一步增強其靠合彈力時,可在該V形彈性體35背部加設彈性肋353(如圖3所示)。
本發(fā)明安全注射針裝置其安全保護是利用巧思構件組合于既有純熟技術所制成的注射針零組件,以便利安全注射針裝置的制造及降低成本,且其結合性相當穩(wěn)固不虞脫落,進而達到使用上具有極佳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安全注射針裝置,藉該V形彈性體、彈性肋提供強力靠合彈力,使該保護套后段行程一撥動即呈自動套合鎖住該針頭的運作,且使該針頭壓入通過該護條,而定位于該套置空間內無法退出,可防止針頭外露所造成醫(yī)務人員因針扎而污染的危險性,且使用過的針頭確實隱藏固定于保護套內部而無法取出,可以杜絕被再度使用,因此極符合人性化,且使醫(yī)護人員在操作時更加容易安全。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