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5~10份、七葉一枝花5~10份、炒白術5~15份、藤梨根3~5份、喜樹果2~3份、菝葜2~3份、楊梅根3~5份、蒲公英3~5份、元參2~4份、麥冬2~4份、生地黃2~4份、梔子2~4份、瞿麥3~5份、女貞子2~3份、焦山楂2~4份、甘草3~5份。制備方法是水煎劑。本發(fā)明通過中藥的養(yǎng)陰生津、扶正固本、消腫散結之效,抑制腫瘤繁殖,控制腫瘤擴散轉移,增強免疫力,并能夠止痛消瘤,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早期胃癌多數(shù)病人無明顯癥狀,少數(shù)人有惡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病人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癥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后飽脹,隨著病情惡化進展為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晚期胃癌病人??沙霈F(xiàn)貧血、消瘦、營養(yǎng)不良甚至惡病質等癥狀。胃底賁門癌為胃癌的一種,癌腫發(fā)生在胃上部。
[0003]雖然手術,放化療技術均在不斷地發(fā)展,其對胃底癌的治療也有較為直接的作用。但在治療過程中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弊端仍然存在,這會給胃底癌患者的后續(xù)治療帶來困難。隨著中醫(yī)理論的不斷完善,已有越來越多的醫(yī)藥專家對中醫(yī)防治胃底癌的優(yōu)勢較為認同。認為其發(fā)病一方面是由于人體正氣虛,特別是脾胃功能虛弱造成,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長期飲食不節(jié)制,情志不舒暢,逐漸形成痰火膠結,氣滯血瘀而成。對胃底癌的治療以扶正固本、祛邪攻毒為主。扶正固本的作用在于調整機體、提高患者免疫力,祛邪包括軟堅散結、祛痰利濕、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其作用在于直接抑制胃底癌細胞和改善腫瘤組織的微循環(huán),有利于抗癌藥物和免疫活性細胞深入腫瘤內,殺滅腫瘤細胞。中國專利(CN102861193A)公開了一種治療胃癌的中藥,具有消腫散結、解毒抗癌之效,但只對于體外腫瘤實驗和小鼠實驗有效,對實際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待商榷,治療周期也未做說明,實際推廣有一定的限制。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通過中藥的養(yǎng)陰生津、扶正固本、消腫散結之效,抑制腫瘤繁殖,控制腫瘤擴散轉移,增強免疫力,并能夠止痛消瘤,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000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5?10份、七葉一枝花5?10份、炒白術5?15份、藤梨根3?5份、喜樹果2?3份、菝葜2?3份、楊梅根3?5份、蒲公英3?5份、元參2?4份、麥冬2?4份、生地黃2?4份、梔子2?4份、瞿麥3?5份、女貞子2?3份、焦山楂2?4份、甘草3?5份。
[0006]進一步優(yōu)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7份、七葉一枝花8份、炒白術10份、藤梨根4份、喜樹果2份、菝葜3份、楊梅根4份、蒲公英4份、元參3份、麥冬3份、生地黃3份、梔子3份、瞿麥4份、女貞子2份、焦山楂3份、甘草4份。
[0007]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組成: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2?5cm,浸泡I?2個小時;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煮開后轉為文火熬煮20?40min ;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
[0008]藥理分析:
[0009]靈芝:性平,味甘、苦,歸肺、心、肝、脾經(jīng)。功能養(yǎng)心安神,補肺益氣,滋肝健脾。主治虛勞體弱,神疲乏力,心t季失眠,頭暈目眩,食少納呆,久咳氣喘等。古籍《本經(jīng)》述赤芝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薄白现ブ鞫@,利關節(jié),保神,益精氣,堅精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薄毒V目》曰:“紫芝療虛勞?!薄吨袊幱弥参飯D鑒》述:“靈芝治神經(jīng)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病?!爆F(xiàn)代藥理研宄報道,靈芝有改善心肌供血、降壓、提高免疫功能、降糖、抗炎、保肝、抗衰老、抗腫瘤、改善微循環(huán)、松弛氣管平滑肌等多種作用。
[0010]七葉一枝花:苦微寒小毒,入肝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熄風定痙;主治消化道癌瘤,肺癌、腦腫瘤及惡性淋巴瘤,臨床多用于熱毒雍滯的惡性淋巴瘤、肺癌、鼻咽癌、腦腫瘤及消化系統(tǒng)腫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等。
[0011]炒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芍委熎⑻撌成伲姑浶篂a,氣虛自汗,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濕痹酸痛及胎動不安?,F(xiàn)代藥理研宄報道,白術有保肝利膽、抗胃潰瘍、利尿、提高免疫功能、抗腫瘤、鎮(zhèn)靜、降壓、降糖、抗凝、抗病原微生物、安胎、強壯等作用。
[0012]藤梨根:功能清熱解毒,清熱利濕,防腫瘤抗癌,祛風除濕,利尿止血,解毒消腫,主治消化不良、嘔吐、風濕痹痛、風濕骨痛、消化道癌腫、消化道腫瘤、癰瘍瘡癤、風濕骨痛及黃疸等癥。
[0013]喜樹果:性寒,味苦、澀,有毒。功能抗癌,散結,破血化瘀,用于多種腫瘤,如胃癌、腸癌、絨毛膜上皮癌、淋巴肉瘤等。
[0014]菝葜:祛風利濕,解毒消癰。主風濕痹痛,淋濁,帶下,泄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解毒,驅風,瘡科要藥,有發(fā)汗,驅風,利尿及治淋病,癌癥,消渴癥的功用.其中以胃癌和食管癌效果較好;葉搗爛外稃治惡瘡。
[0015]楊梅根:辛,溫。主治胃痛,膈食嘔吐,疝氣,吐血,血崩,痔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牙痛,湯火傷,惡瘡,疥癩。
[0016]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歸肝、胃、腎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除濕利尿。主治一切熱毒所致之癰瘡腫毒,痄腮,瘰疬;熱邪所致之咽痛,目赤,胃脘疼痛,泄瀉痢疾,黃疸,尿頻尿痛,噎嗝癌腫,蟲蛇咬傷等。
[0017]元參:味咸性寒;功效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發(fā)燒煩渴,自汗盜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結核;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fā)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0018]麥冬:性微甘味苦,寒;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jīng);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心煩失眠,內熱消渴。
[0019]生地黃:清熱生津,涼后,止血;用于熱風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瘆、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用于熱病煩渴、發(fā)斑發(fā)瘆、陰虛內熱、吐血、衄血、糖尿病、傳染性肝炎。
[0020]梔子: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
[0021]瞿麥:苦,寒;入心、腎、小腸、膀胱經(jīng)。功能清熱利水,破血通經(jīng);主治小便不通,淋病,水腫,經(jīng)閉,癰腫,目赤障翳,浸淫瘡毒。
[0022]女貞子:甘,苦,平;歸肝,腎經(jīng)。功能補益肝腎,清虛熱,強腰膝,明耳目,烏須發(fā);主治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遺精,耳鳴,須發(fā)早白,骨蒸潮熱。
[0023]焦山楂: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jīng);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chǎn)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0024]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jīng);功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清咽利嗓,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t季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25]本發(fā)明的中藥,通過中藥的養(yǎng)陰生津、扶正固本、消腫散結之效,抑制腫瘤繁殖,控制腫瘤擴散轉移,增強免疫力,并能夠止痛消瘤,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0026]療效判斷:
[0027]顯效:體質增強,肢體有力,腹部不適消失,胃底賁門部腫瘤瘤體縮小,其它部位未見新生腫瘤,
[0028]有效:體質增強,胃底賁門部腫瘤未見增大,其它部位未見新生腫瘤;
[0029]無效:癥狀無變化,胃底賁門部腫瘤瘤體增大,或其它部位出現(xiàn)新生腫瘤。
[0030]治療結果:治療341名胃底賁門癌患者,I個月為一個療程,內服I日I劑,分兩次服用。使用2個療程本發(fā)明的中藥后,顯效244例,占71.6%,有效95例,占27.9%,無效2 例,占 0.5%。
[0031]附幾例病例作進一步說明:
[0032]病例1:滕某某,男,55歲,患者自訴從3月前開始出現(xiàn)上腹部飽脹不適,進食后加重,伴劍突下食物滯留感,在當?shù)卦\所按胃病治療無效。近一周上述癥狀加重,偶伴劍突下隱痛,近期消瘦明顯伴人軟乏力。在醫(yī)院就診,胃鏡示:胃底見一巨大潰瘍,約3.5X2.5CM,表面凹凸不平,觸之易出血,質硬脆;活檢病理示胃底賁門癌分化腺癌。遂給予本發(fā)明中藥進行治療,2個療程后顯效,半年后腫瘤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0033]病例2:羅某,女,75歲,進行性吞咽困難一年有余,十年前有胃痛史,暢游時候悶脹不適,吞酸噯氣,后進硬食時,偶有噎感,食欲下降,逐漸乏力,消瘦明顯;近半年來吐涎沫多,大便常干黑,來我處就診時已經(jīng)飲食困難,消瘦至極。檢查顯示脈象沉細滯澀無力,胃鏡示胃底增生質硬,活檢病理示為胃底賁門癌。遂給予本發(fā)明藥物,使用2個療程后有效,3個療程后顯效,隨訪I年腫瘤無增大現(xiàn)象。
【具體實施方式】
[0034]實施例1:
[0035]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7份、七葉一枝花8份、炒白術10份、藤梨根4份、喜樹果2份、菝葜3份、楊梅根4份、蒲公英4份、元參3份、麥冬3份、生地黃3份、梔子3份、瞿麥4份、女貞子2份、焦山楂3份、甘草4份。
[0036]制備方法是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組成: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3cm,浸泡1.5個小時;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煮開后轉為文火熬煮30min ;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
[0037]實施例2:
[0038]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5份、七葉一枝花10份、炒白術5份、藤梨根5份、喜樹果2份、菝葜3份、楊梅根3份、蒲公英5份、元參2份、麥冬4份、生地黃2份、梔子4份、瞿麥3份、女貞子3份、焦山楂2份、甘草5份。
[0039]制備方法是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組成: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5cm,浸泡I個小時;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煮開后轉為文火熬煮40min ;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
[0040]實施例3:
[0041]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10份、七葉一枝花5份、炒白術15份、藤梨根3份、喜樹果3份、菝葜2份、楊梅根5份、蒲公英3份、元參4份、麥冬2份、生地黃4份、梔子2份、瞿麥5份、女貞子2份、焦山楂4份、甘草3份。
[0042]制備方法是制備方法是由以下步驟組成: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2cm,浸泡2個小時;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煮開后轉為文火熬煮20min ;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
[0043]以上已將本發(fā)明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發(fā)明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fā)明涵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5?10份、七葉一枝花5?10份、炒白術5?15份、藤梨根3?5份、喜樹果2?3份、菝葜2?3份、楊梅根3?5份、蒲公英3?5份、元參2?4份、麥冬2?4份、生地黃2?4份、梔子2?4份、瞿麥3?5份、女貞子2?3份、焦山楂2?4份、甘草3?5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胃底賁門癌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靈芝7份、七葉一枝花8份、炒白術10份、藤梨根4份、喜樹果2份、菝葜3份、楊梅根4份、蒲公英4份、元參3份、麥冬3份、生地黃3份、梔子3份、瞿麥4份、女貞子2份、焦山楂3份、甘草4份。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4474254SQ201410751307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高煒, 梁華, 劉玉新 申請人:高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