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焦白術(shù)20-30克、白豆蔻10-20克、公丁香10-20克、陳皮10-20克、胡椒10-20克、蓽撥10-20克、山藥10-20克、肉桂10-20克、炮附子8-12克、人參8-15克、炮姜8-12克、小茴香8-12克、炒神曲8-12克、元胡8-12克。諸藥配伍精良,共奏溫腎健脾,理氣助陽,消食止瀉,溫中定痛,固腸止瀉等功效,用于治療小兒腹瀉具有見效快、療程短、無副作用且治愈率高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和應(yīng)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中藥領(lǐng)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小兒腹瀉是由飲食不當(dāng)或腸道內(nèi)、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癥,多發(fā)生在2歲以下嬰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fā)生,但以夏秋季最多。據(jù)有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我國5歲以下兒童腹瀉病的年發(fā)病率為20.1 %,平均每年每個兒童年發(fā)病3.5次,其死亡率為
0.51%。因此,對小兒腹瀉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0003]小兒腹瀉較輕的癥狀多為每日大便次數(shù)在10次以下,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并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較重時多表現(xiàn)為腹瀉頻繁,每日排便數(shù)十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嘔吐。嚴(yán)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發(fā)熱、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等;如果腹瀉時間較長,每日的大便次數(shù)較多,部分患者還可出現(xiàn)脫水、酸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等較為嚴(yán)重的并發(fā)癥。
[0004]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方法有很多。但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不夠理想。如常用的乳酶生片、媽咪愛、思密達雖有一定療效,但療程長,治愈緩慢;西醫(yī)主要采用一些抗菌素和物理治療,雖暫時緩解癥狀,但治標(biāo)不治本,且副作用較大,容易對患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療小兒腹瀉方面存在的技術(shù)不足,提供了一種見效快、療程短、無副作用且治愈率高的中藥制劑。
[0006]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07]焦白術(shù)20-30克、白豆蘧10-20克、公丁香10-20克、陳皮10-20克、胡椒10-20克、蓽撥10-20克、山藥10-20克、肉桂10-20克、炮附子8-12克、人參8-15克、炮姜8-12克、小茴香8-12克、炒神曲8-12克、元胡8-12克。
[0008]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09]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0]焦白術(shù)20克、白豆蘧10克、公丁香10克、陳皮10克、胡椒10克、蓽撥10克、山藥10克、肉桂10克、炮附子8克、人參8克、炮姜8克、小茴香8克、炒神曲8克、元胡8克。
[0011]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2]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3]焦白術(shù)25克、白豆蘧15克、公丁香15克、陳皮15克、胡椒15克、蓽撥15克、山藥15克、肉桂15克、炮附子10克、人參12克、炮姜10克、小茴香10克、炒神曲10克、元胡10克。
[0014]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5]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6]焦白術(shù)30克、白豆蘧20克、公丁香20克、陳皮20克、胡椒20克、蓽撥20克、山藥20克、肉桂20克、炮附子12克、人參15克、炮姜12克、小茴香12克、炒神曲12克、元胡12克。
[0017]上述中藥制劑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后,按照傳統(tǒng)煎制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日I劑,每日3-4次。用量為0-2歲,1ml/次;2-4歲,30ml/次;4-8歲,50ml/次;8歲以上,80ml/次。隨癥加減藥物劑量。
[0018]上述中藥制劑的原料中藥:
[0019]焦白術(shù),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
[0020]白豆蘧,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之功效。
[0021]公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jīng)。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之功效。
[0022]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保健益壽之功效。
[0023]胡椒,味辛,性溫;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之功效。
[0024]蓽撥,味辛性溫;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溫中止痛之功效。
[0025]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具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功效。
[0026]肉桂,味辛、甘,性溫;歸腎、脾、心、肝經(jīng)。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之功效。
[0027]炮附子,味辛,性溫;歸心、脾、腎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溫里逐寒,溫經(jīng)止痛之功效。
[0028]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心經(jīng)。具有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
[0029]炮姜,味辛、性溫;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溫經(jīng)止血之功效。
[0030]小茴香,味辛,性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之功效。
[0031]炒神曲,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調(diào)中之功效。
[0032]元胡,味辛、苦,性溫;歸肝、胃經(jīng)。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功效。
[0033]中醫(yī)學(xué)認為嬰幼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傷及脾胃,故而泄瀉,故治療當(dāng)以健脾、養(yǎng)胃、驅(qū)寒、止瀉為原則。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中,焦白術(shù)、炒神曲可健脾和胃,消食調(diào)中;白豆蘧、陳皮可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公丁香、胡椒、蓽撥、炮姜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山藥、人參可補脾養(yǎng)胃,復(fù)脈固脫,扶正固元;肉桂、炮附子可補火助陽,溫通經(jīng)脈;元胡、小茴香可理氣和胃、散寒止痛;諸藥配伍精良,共奏疏肝理氣,清熱化滯,清瀉利濕,利膽排石等功效,藥物吸收后,可輸布全身,使全身經(jīng)絡(luò)疏通、氣血流暢,促進機體恢復(fù)正?;顒?,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溫中散寒,健脾燥濕,和胃消食,固腸止瀉的目的。
[0034]為進一步考察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我們選擇78例腹瀉患兒進行臨床試驗,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月齡6?36月,平均(20±6)月,對照組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月齡6?36月,平均(19±7)月。全部病例大便外觀均呈蛋花或稀水樣,每日5?16次,大便鏡檢見脂肪球及白細胞58例,偶見脂肪球或白細胞19例,無膿細胞及紅細胞。兩組患兒體溫、病程、腹瀉、脫水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0035]療效標(biāo)準(zhǔn)(參照1998年全國小兒腹瀉會議制定的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
[0036]痊愈:治療72h內(nèi),每日大便次數(shù)恢復(fù)正常或每日2次,大便性狀恢復(fù)正常,全身癥狀及體征消失;
[0037]顯效:治療72h內(nèi),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至治療前的1/3或以下,大便性狀比以前改善且水分明顯減少,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
[0038]有效:治療72h內(nèi),大便次數(shù)減少至治療前1/2,大便性狀改善水分減少,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
[0039]無效:治療72h內(nèi),大便次數(shù)及性狀無好轉(zhuǎn),臨床癥狀幾乎無改變或加重。
[0040]治療方法:
[0041]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按照傳統(tǒng)煎制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日I劑,每日3-4次。用量為0-2歲,1ml/次;2_4歲,30ml/次;4_8歲,50ml/次;8歲以上,80ml/次。隨癥加減藥物劑量。對照組口服思密達,按年齡1/3-1包,I日分3次服用,媽咪愛按年齡1/2-1包,I日分3次服用。兩組療程均為3天。
[0042]對癥治療:若患兒體溫超過39°C,持續(xù)2h以上者,可使用非留體類消炎退熱劑,高溫持續(xù)時可靜脈補充液體。
[0043]療效結(jié)果:
[0044]治療后,治療組痊愈13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I例,有效率為97.4 % ;對照組痊愈8例,顯效10例,有效13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9.5%。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P < 0.05)。詳細結(jié)果見表I。
[0045]表1:兩組病例治療后的療效對照結(jié)果表
[0046]
M~[Ml~I痊愈n(% ) I顯效n(% ) I有效n(% ) I無效n(% ) |總有效率(% )
治療組13(33.3)~ 15(45.5) 10(25.7)~1(2.6)9ΤΛ
對照組 $ 8(20.5) 10(25.7) 13(33.3)~8(20.5) 79?5
[0047]不良反應(yīng)比較:
[0048]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yīng)。
[0049]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可以明顯縮短患兒病程,提高治愈率,且該方法藥物吸收好,無副作用,患兒及家長易于接受,是一種較好的中藥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和應(yīng)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50]實施例1: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選取焦白術(shù)20克、白豆蘧10克、公丁香10克、陳皮10克、胡椒10克、蓽撥10克、山藥10克、肉桂10克、炮附子8克、人參8克、炮姜8克、小茴香8克、炒神曲8克、元胡8克。
[0051]實施例2: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選取焦白術(shù)25克、白豆蘧15克、公丁香15克、陳皮15克、胡椒15克、蓽撥15克、山藥15克、肉桂15克、炮附子10克、人參12克、炮姜10克、小茴香10克、炒神曲10克、元胡10克。
[0052]實施例3: —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選取焦白術(shù)30克、白豆蘧20克、公丁香20克、陳皮20克、胡椒20克、蓽撥20克、山藥20克、肉桂20克、炮附子12克、人參15克、炮姜12克、小茴香12克、炒神曲12克、元胡12克。
[0053]下面通過具體病例對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療效進一步進行驗證:
[0054]病例I
[0055]患兒,男,2歲。腹瀉為稀爛便,夾奶瓣及粘液,無膿血,精神較煩躁,反應(yīng)稍差,眼瞼、前囪有輕度凹陷,口唇干燥,哭時淚少,面色暗,有口渴表現(xiàn),醫(yī)院診斷為中度小兒腹瀉,治療三天效果不大。經(jīng)朋友介紹,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兩天后,精神明顯好轉(zhuǎn),大便次數(shù)減少,一夜僅2次,量減少,服用至一個療程后,所有癥狀消失,患兒精神好,治愈。隨訪一月無復(fù)發(fā)。
[0056]病例2
[0057]患兒,女,11個月。因發(fā)燒,流清涕,拉稀水便,體溫38°C,食欲、精神差,伴哭鬧不安,去醫(yī)院檢查,診斷為小兒腹瀉。服用乳酶生片治療2天,效果不明顯,家長心急如焚。在朋友的引薦下,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進行治療。服用I劑后,拉稀次數(shù)減少,食欲、精神大有改善,病情好轉(zhuǎn),服用三天后,體征、癥狀消失,患兒精神佳,醫(yī)院檢查,治愈。隨訪一月無復(fù)發(fā)。
[0058]病例3
[0059]患兒,男,I歲。發(fā)熱39°C,每日約嘔吐3-5次,為胃內(nèi)容物,非噴射性,拉稀每日10余次,為黃色稀水便,蛋花湯樣,無粘液及膿血,無特殊臭味,偶有輕咳,發(fā)病后食欲差,尿少,被醫(yī)院診斷為重型腹瀉病。曾用新霉素治療未見好轉(zhuǎn)。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進行治療。一個療程后,嘔吐止住、腹瀉次數(shù)基本正常,其它癥狀大有改善,繼續(xù)服用2日后,癥狀消失,醫(yī)院檢查各項指標(biāo)正常,康復(fù)。隨訪一月無復(fù)發(fā)。
[0060]病例4
[0061]患兒,男,18個月。去年八月,腹瀉伴嘔吐住院5天,確診為小兒秋季腹瀉,經(jīng)西醫(yī)對癥治療,發(fā)熱已退,但患兒仍每日瀉出水樣、無臭便十余次,神疲氣怯,哭聲微弱,不思飲食,父母焦急萬分。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進行治療。3天后,癥狀大有改善,病情減輕;1個療程后,諸癥均無,醫(yī)院檢查各項指標(biāo)正常,治愈。隨訪一月無復(fù)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焦白術(shù)20-30克、白豆蘧10-20克、公丁香10-20克、陳皮10-20克、胡椒10-20克、蓽撥10-20克、山藥10-20克、肉桂10-20克、炮附子8-12克、人參8-15克、炮姜8-12克、小茴香8-12克、炒神曲8-12克、元胡8-12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焦白術(shù)20克、白豆蘧10克、公丁香10克、陳皮10克、胡椒10克、蓽撥10克、山藥10克、肉桂10克、炮附子8克、人參8克、炮姜8克、小茴香8克、炒神曲8克、元胡8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焦白術(shù)25克、白豆蘧15克、公丁香15克、陳皮15克、胡椒15克、蓽撥15克、山藥15克、肉桂15克、炮附子10克、人參12克、炮姜10克、小茴香10克、炒神曲10克、元胡10克。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組成: 焦白術(shù)30克、白豆蘧20克、公丁香20克、陳皮20克、胡椒20克、蓽撥20克、山藥20克、肉桂20克、炮附子12克、人參15克、炮姜12克、小茴香12克、炒神曲12克、元胡12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4127850SQ20141038974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錢秀玲, 吳坤, 王培英 申請人:錢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