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蒲公英14-18克,樟腦14-16克,安息香12-16克,熟地黃12-15克,生地黃12-15克,麥冬18-20克,天冬12-14克,鹿茸5-8片,枸杞15-20克。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中藥,涉及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外耳道灼熱、發(fā)癢、疼痛、呈彌漫性充血、腫脹、表皮糜爛,先為漿液性分泌物,繼而變?yōu)闈{液性或膿性分泌物。皮膚腫、遮蔽鼓膜,產(chǎn)生傳導性耳聾及耳鳴。重者耳周淋巴結(jié)腫大并可出現(xiàn)全身發(fā)熱、不適等癥狀。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蒲公英14-18克,樟腦14-16克,安息香12-16克,熟地黃12-15克,生地黃12-15克,麥冬18-20克,天冬12-14克,鹿茸5-8片,枸杞15-20克。
[0005]進一步,所述原料藥的重量份如下:蒲公英16克,樟腦15克,安息香14克,熟地黃14克,生地黃14克,麥冬19克,天冬13克,鹿茸8片,枸杞18克。 [0006]本發(fā)明將各原料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6克左右,用溫開水送服。
[0007]發(fā)明中各原料本藥的藥性如下:
蒲公英:清熱解毒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0008]樟腦:殺蟲止癢,消腫止痛,辟穢開竅。
[0009]安息香:辛、苦、平,入心、脾經(jīng),開鸞,辟惡,散風,行血。
[0010]熟地黃:性味歸經(jīng):甘,微溫。歸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
[0011]生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nèi)熱,骨蒸勞熱,內(nèi)熱消渴,發(fā)斑發(fā)疫。
[0012]麥冬: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止咳,用于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后期熱傷津液等證。
[0013]天冬:滋陰,潤肺,降火等功效,是秋冬滋補中藥之一,天冬用于陰虛發(fā)熱,肺燥干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肺痿,肺癰,白喉。
[0014]鹿茸: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0015]枸杞: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治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0016]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外耳炎的中藥,有效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以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蒲公英18克,樟腦16克,安息香16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麥冬15克,天冬14克,鹿茸5片,枸杞20克。
[0018]實施例2、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蒲公英18克,樟腦15克,安息香14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麥冬18克,天冬12克,鹿茸8片,枸杞15克。
[0019]實施例3、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蒲公英18克,樟腦16克,安息香16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麥冬20克,天冬14克,鹿茸5片,枸杞20克。
[0020]實施例1-3的中藥在制備是將各原料混合,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6克左右,用溫開水送服。
[0021]診斷標準:1.風熱侵襲
證候:病初起。耳內(nèi)癢痛不適,伴惡風,發(fā)熱,頭痛,周身不適,舌邊微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檢查見耳道肌膚彌漫性紅腫,表面有少許黃白滲液。
[0022]辨析:①辨證:本證多見于外耳道炎初起,以耳內(nèi)癢痛,耳道紅腫為辨證要點。②病機:風熱邪毒侵襲,耳道受病,外邪與氣血搏結(jié),氣血壅滯,故耳痛不適,耳道紅腫、滲液,風盛則癢故耳癢。全身所見均為風熱之證。
[0023]2.肝膽濕熱
證候:痛較劇,耳道紅腫較甚,甚則可致耳道狹窄或閉塞,皮膚潰爛,膿液黃綠稠濁,耳周腫脹,譽核腫大壓痛。全身并見發(fā)熱,口苦咽干,小便短黃,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0024]辨析:①辨證:本證以耳痛劇烈,耳道紅腫潰爛,口苦咽干,尿赤便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②病機:內(nèi)外濕熱火毒之邪滯留肝膽之經(jīng),蒸灼耳道肌膚,氣血壅遏較甚,故耳痛較劇,耳道紅腫甚則閉塞,耳周腫脹,譽核腫大壓痛。熱盛肉腐故見耳道潰爛,有黃綠稠濁膿液。全身之舌脈所見均為肝膽濕熱之征。
[0025]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消失,外耳道清潔,無充血糜爛,涂片陰性。
[0026]實驗結(jié)果
100例外耳炎炎患者,按照本發(fā)明所述方法服用本發(fā)明中藥,以半年為期,治愈者90個,有效者3個,無效者7個,總有效率93%。
[0027]典型病例
病例1:佟某,徐州市人,60歲,被醫(yī)院診斷為外耳炎,服藥4個月治愈,4年過去未復發(fā)。
[0028]病例2:蔣某,常州市人,39歲,被醫(yī)院診斷為外耳炎,服藥2個月治愈。
[0029]病例3:孫某,泰 州市人,40歲,被醫(yī)院診斷為外耳炎,服藥6個月治愈,十年過去未復發(fā)。[0030]病例4:郝某,淮安市人,70歲,被醫(yī)院診斷為外耳炎,服藥6個月痊愈,至今未復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外耳道炎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蒲公英14-18克,樟腦14-16克,安息香12-16克,熟地黃12-15克,生地黃12-15克,麥冬18-20克,天冬12-14克,鹿茸5-8片,枸杞15-20克。
2.進一步,所述原料藥的重量份如下:蒲公英16克,樟腦15克,安息香14克,熟地黃14克,生地黃 14克,麥冬19克,天冬13克,鹿茸8片,枸杞18克。
【文檔編號】A61K31/125GK103893530SQ201210587977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張濤 申請人: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