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洋蟲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工程領域,尤其是涉及利用洋蟲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傳統(tǒng)中藥藥物及保健品大多采用一種或多種中草藥材搭配而成,采用現(xiàn)有方法制成湯、粉、膠囊、顆粒、丸、酒、液、露、膏、丹、片、散、錠、膠、條、栓等劑型供人體內(nèi)服或外用。但經(jīng)過這些方法制成的藥物或保健品普遍存在人體吸收率低、效果緩慢的情況。目前所使用的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大多采用化學方法,通過藥物或保健品濃縮、添加輔助成分刺激人體胃腸吸收等,這些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昂、技術復雜、使用范圍有限、效果不明顯、甚至有毒副作用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利用洋蟲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生物工程技術,采用純天然的方法提高中藥藥物和保健品中有效成分的活性,提高人體的吸收率,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或保健效果的目的。該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技術簡單、適用范圍廣泛、效果明顯、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法和步驟實現(xiàn)的1)根據(jù)需要取所需中藥藥物或保健品作為原料;2)制作培養(yǎng)基;3)將洋蟲幼蟲置入培養(yǎng)基中;4)洋蟲培育;5)收集洋蟲材料;
6)混合洋蟲材料;7)洋蟲材料的處理;8)與原料、輔料混合;9)制作成品。具體步驟如下
(1)根據(jù)需要取所需的中藥藥物或保健品作為原料,該原料可以是中草藥藥材或成
品;
(2)將以上原料粉碎并充分混合,通過煎煮、水浸、干燥等方法制成含水量5% 30%的培養(yǎng)基,置于干凈且側壁光滑的培育箱中;
(3)將新孵化出的洋蟲幼蟲置入盛放前述培養(yǎng)基的培育箱中,洋蟲幼蟲密度為2 20只/平方厘米,保持溫度20 35°C,濕度50% 85% ;
(4)培育過程中每3天添加培養(yǎng)基一次,定期清理死蟲;
(5)培育7天后,開始收集洋蟲、蟲砂(即蟲糞)、蟲蛻,根據(jù)需要循環(huán)喂養(yǎng),循環(huán)收集;
(6)將收集并篩選的活體成蟲、活體幼蟲、蟲砂、蟲蛻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后活體成蟲含量10% 99%、活體幼蟲含量1% 90%、蟲砂含量O 90%、蟲蛻含量O 50%,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7)對上述混合物進行清洗、處死、滅菌處理,采用共知的方法制成洋蟲混合物或提取
物;
(8)將上述處理后的洋蟲混合物或提取物、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原料或成品、輔料進行混合,混合后洋蟲混合物或提取物含量1% 99%、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原料或成品含量1% 99%、輔料含量O 99%,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9)對上述混合物采用共知的方法加工成為所需劑型的成品。經(jīng)過本發(fā)明方法處理后的中藥藥物或保健品,在洋蟲體內(nèi)所特有的生物酶的作用下,明顯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中有效成分的活性,使之轉化為更易于人體消化吸收的成分,從而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經(jīng)臨床及實驗證明,經(jīng)過本發(fā)明所述方法處理后的中藥藥物或保健品較未使用本發(fā)明方法處理的中藥藥物或保健品,人體對其有效成分的吸收效率均明顯提高,有效率達95%以上,較大程度提高了治療或保健的效果,有效縮短了治療或保健所需的時間。本發(fā)明所述方法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系純天然的方法,符合現(xiàn)代中藥藥物及保健品的生產(chǎn)需求。本發(fā)明所述方法對大多數(shù)中藥藥物或保健品適用,但并非對所有中藥藥物 或保健品都適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fā)明,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I
(1)本實施例I使用的原料是多種中草藥藥材混合物,取該中草藥藥材混合物IOOOg作為原料;
(2)將以上原料粉碎并充分混合,通過煎煮后烘干的方法制成含水量10% 20%的培養(yǎng)基,置于干凈且側壁光滑的培育箱中;
(3)將新孵化出的洋蟲幼蟲50000只置入盛放前述培養(yǎng)基的培育箱中,洋蟲幼蟲密度為10只/平方厘米,保持溫度25 30°C,濕度60% 70% ;
(4)培育過程中每3天添加培養(yǎng)基一次,定期清理死蟲;
(5)培育7天后,開始收集洋蟲、蟲砂、蟲蛻,循環(huán)喂養(yǎng),循環(huán)收集;
(6)將收集并篩選的活體成蟲、活體幼蟲、蟲砂、蟲蛻按以下比例混合活體成蟲含量10%、活體幼蟲含量70%、蟲砂含量10%、蟲蛻含量10%,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7)對收集的洋蟲混合物進行清洗、處死并滅菌處理,采用烘干機85 90°C烘干15分鐘制成洋蟲混合物;
(8)將上述處理后的洋蟲混合物、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藥材混合物、輔料高度純糧白酒按以下比例進行混合洋蟲混合物含量10%、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藥材混合物含量15%、輔料高度純糧白酒含量75%,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9)將上述混合物靜置數(shù)日,制成酒劑成品用于皮膚外搽。實施例2
(1)本實施例2使用的原料是一種中藥保健品丸劑,取該保健品丸劑IOOOg作為原料;
(2)將以上丸劑粉碎,通過水浸后烘干的方法制作為含水量20% 25%的培養(yǎng)基,置于干凈且側壁光滑的培育箱中;
(3)將新孵化出的洋蟲幼蟲20000只置入盛放前述培養(yǎng)基的培育箱中,洋蟲幼蟲密度為5只/平方厘米,保持溫度20 30°C,濕度50% 70% ;(4)培育過程中每3天添加培養(yǎng)基一次,定期清理死蟲;
(5)培育30天后開始收集洋蟲、蟲砂、蟲蛻,循環(huán)喂養(yǎng),循環(huán)收集;
(6)將收集并篩選的活體成蟲、活體幼蟲、蟲砂、蟲蛻按以下比例混合活體成蟲含量90%、活體幼蟲含量10%、蟲砂含量0%、蟲蛻含量0%,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7)對收集的洋蟲混合物進行清洗、處死并滅菌處理,經(jīng)粉碎后采用萃取工藝制成洋蟲混合物提取液;
(8)將上述處理后的洋蟲混合物提取液、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保健品丸劑、輔料淀粉按以下比例進行混合洋蟲混合物提取液含量25%、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保健品丸劑含量70%、輔料淀粉含量5%,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9)將上述混合物進行烘干、粉碎、過100目篩、滅菌、裝入空膠囊(每粒0.5g)、裝瓶、密 封成為膠囊成品用于內(nèi)服。上述實施例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制。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zhì)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利用洋蟲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方法和步驟 (1)根據(jù)需要取所需的中藥藥物或保健品作為原料,該原料可以是中草藥藥材或成品; (2)將以上原料粉碎并充分混合,通過煎煮、水浸、干燥等方法制成含水量5% 30%的培養(yǎng)基,置于干凈且側壁光滑的培育箱中; (3)將新孵化出的洋蟲幼蟲置入盛放前述培養(yǎng)基的培育箱中,洋蟲幼蟲密度為2 20只/平方厘米,保持溫度20 35°C,濕度50% 85% ; (4)培育過程中每3天添加培養(yǎng)基一次,定期清理死蟲; (5)培育7天后,開始收集洋蟲、蟲砂(即蟲糞)、蟲蛻,根據(jù)需要循環(huán)喂養(yǎng),循環(huán)收集; (6)將收集并篩選的活體成蟲、活體幼蟲、蟲砂、蟲蛻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后活體成蟲含量10% 99%、活體幼蟲含量I 90%、蟲砂含量0 90%、蟲蛻含量0 50%,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7)對上述混合物進行清洗、處死、滅菌處理,采用共知的方法制成洋蟲混合物或提取物; (8)將上述處理后的洋蟲混合物或提取物、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原料或成品、輔料進行混合,混合后洋蟲混合物或提取物含量1% 99%、上述步驟(I)所述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原料或成品含量1% 99%、輔料含量0 99%,所述百分比為占總質(zhì)量百分比; (9)對上述混合物采用共知的方法加工成為所需劑型的成品。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洋蟲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中所述洋蟲,又名九龍蟲、蓋蟲,屬鞘翅目擬步行蟲科昆蟲,拉丁名為Martianus dermestoides Chevrrolat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利用洋蟲提高中藥藥物或保健品的治療或保健效果的方法,屬于生物工程領域,采用純天然的方法提高中藥藥物和保健品中有效成分的活性,提高人體的吸收率,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或保健效果的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方法和步驟實現(xiàn)的1、根據(jù)需要取所需中藥藥物或保健品作為原料;2、制作培養(yǎng)基;3、將洋蟲幼蟲置入培養(yǎng)基中;4、洋蟲培育;5、收集洋蟲材料;6、混合洋蟲材料;7、洋蟲材料的處理;8、與原料、輔料混合;9、制作成品。本發(fā)明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技術簡單、適用范圍廣泛、效果明顯、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點,符合現(xiàn)代中藥藥物及保健品的生產(chǎn)需求。
文檔編號A61K36/00GK102973613SQ20121057813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李兆海 申請人:李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