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皮膚瘙癢癥是指無原發(fā)皮疹,但有瘙癢的一種皮膚病,中醫(yī)稱之為風(fēng)瘙癢。皮膚瘙庫癥屬于神經(jīng)精神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神經(jīng)官能癥疾患。臨床上將只有皮膚瘙庫而無原發(fā)性皮膚損害者稱之為瘙癢癥。屬中醫(yī)“癢風(fēng)”的范疇。目前,西藥治療皮膚瘙癢癥效果不佳,且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皮膚瘙癢癥 的中藥存在極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fù)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治療皮膚瘙癢癥的組合藥物。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何首烏、槐花、蚤休、炒枳殼、陳皮、白茅根、炒酸棗仁、蟬蛻、肉桂、麥冬、桑葚子、龍膽草、女貞子、當(dāng)歸、茯神、丹參、熟地黃、烏梢蛇、秦艽和黑芝麻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皮膚瘙癢癥的復(fù)發(fā)。其中選用何首烏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jīng),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的功能,治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選用槐花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大腸經(jīng),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能,治腸風(fēng)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風(fēng)熱目赤,癰疽瘡毒,并用于預(yù)防中風(fēng)。選用蚤休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有毒,入心、肝經(jīng),有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fēng)定驚的功能,治癰腫,疔瘡,瘰疬,喉痹,慢性氣管炎,小兒驚風(fēng)抽搐,蛇蟲咬傷。選用枳殼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涼,入肺、脾、大腸經(jīng),有破氣,行痰,消積的功能,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選用陳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選用白茅根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肺、胃、小腸經(jīng),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能,治熱病煩渴,吐血,紐血,肺熱喘急,胃熱卩歲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選用酸棗仁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心、脾、肝、膽經(jīng),有養(yǎng)肝,寧心,安神,斂汗的功能,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選用蟬蛻是因為其性味甘咸,涼,入肺、肝經(jīng),有散風(fēng)熱,宣肺,定痙的功能,治外感風(fēng)熱,咳嗽音啞,麻疹透發(fā)不暢,風(fēng)疹瘙癢,小兒驚癎,目赤,翳障,疔瘡腫毒,破傷風(fēng)。選用肉桂是因為其性味辛甘,熱,入腎、脾、膀胱經(jīng),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能,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jīng)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選用麥冬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jīng),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清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選用桑葚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益腎,熄風(fēng),滋液的功能,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目暗,耳鳴,瘰疬,關(guān)節(jié)不利。選用龍膽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肝、膽經(jīng),有瀉肝實火,除下焦?jié)駸岬墓δ?,治肝?jīng)熱盛,驚癎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選用女貞子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平,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強腰膝的功能,治陰虛內(nèi)熱,頭暈,目花耳鳴,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選用當(dāng)歸是因為其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jīng),有補血和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腹痛,癥瘕結(jié)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難便,赤痢后重,癰疽瘡瘍,金瘡,跌撲損傷。選用茯神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脾經(jīng),有寧心,安神,利水的功能,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癎,小便不利。選用丹參是因為其性味苦,微溫,入心、肝經(jīng),有活血去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能,治心膠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以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jié)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選用熟地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滋陰,補血的功能,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消渴,溲數(shù),耳聾,目昏。選用烏梢蛇是因為其性味甘,平,歸肝經(jīng),有祛風(fēng)活絡(luò),鎮(zhèn)痙,治風(fēng)濕痹痛,四肢麻木,抽搐痙攣,皮膚瘙癢,麻風(fēng)。選用秦艽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肝、胃、膽經(jīng),有祛風(fēng)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的功能,治風(fēng)濕痹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選用黑芝麻,異名胡麻仁,其性味甘,平,歸肝、腎、 大腸經(jīng),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功能,治頭昏眼花,耳鳴耳聾,須發(fā)早白,病后脫發(fā),腸燥便秘。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組合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何首烏 15-25克槐花10-20克蚤休10-20克
炒枳殼 15-25克陳皮10-20克白茅根10-20克
炒酸棗仁20-30克蟬蛻8-12克肉桂10-20克
麥冬 10-20克桑葚子8-12克龍膽草15-25克
女貞子 10-20克當(dāng)歸10-20克茯神20-30克
丹參 8-12克熟地黃10-20克烏梢蛇10-20克
秦艽 8-12克黑芝麻10-20克 其中,優(yōu)選為
何首烏 20克槐花15克蚤休15克
炒枳殼 15克陳皮15克白茅根15克
炒酸棗仁 25克蟬蛻10克肉桂15克
麥冬 15克桑葚子10克龍膽草20克
女貞子 15克當(dāng)歸12克茯神25克
丹參 10克熟地黃15克烏梢蛇10克
秦艽 10克黑芝麻15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I、何首烏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方塊,曬干;2、槐花取原藥材,除去梗、葉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
3、蚤休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稍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4、炒積殼取麩皮撒于熱鍋內(nèi),俟色黃冒煙時,加入積殼片,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積殼片100斤,用麩皮10斤;
5、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灰屑;
6、白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
7、炒酸棗仁取潔凈的酸棗仁,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黃色,取出,放涼; 8、蟬蛻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9、肉桂揀凈雜質(zhì),刮去粗皮,用時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刻,切片,晾干;
10、麥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11、桑葚用水洗凈,揀去雜質(zhì),摘除長柄,曬干;
12、龍膽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
13、女貞子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14、當(dāng)歸揀去雜制裁,洗凈,悶潤,稍晾至內(nèi)外濕度適宜時,切片曬干;
15、茯神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切片,陰干;
16、馬齒莧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干;
17、丹參揀凈雜質(zhì),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
18、熟地黃選干凈熟地黃即可;
19、烏梢蛇取原藥材,刷去灰屑,用時去頭、鱗,切段;
20、秦艽揀去雜質(zhì),除去蘆頭,稍浸,潤透切片,曬干;
21、黑芝麻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碎屑。二、制備
將所述重量的何首烏、槐花、蚤休、炒枳殼、陳皮、白茅根、炒酸棗仁、蟬蛻、肉桂、麥冬、桑葚子、龍膽草、女貞子、當(dāng)歸、茯神、丹參、熟地黃、烏梢蛇、秦艽、黑芝麻加入1500毫升水浸泡60分鐘,武火煎煮沸騰3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到500毫升即可,將煎煮液平均分為3劑。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見效快,療程短,不復(fù)發(fā)。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觀察試驗。[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20只,雌雄兼用,體重2kg,分兩組,每組10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3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兩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I、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185例,其中輕型類110例,重型類75例。
2、診斷標(biāo)準(zhǔn)
皮膚瘙癢癥有局限性和泛發(fā)性之分,泛發(fā)性皮膚瘙癢癥患者最初皮膚瘙癢僅局限于一處,為輕型瘙癢證,進而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發(fā)展成重型瘙癢證,皮膚瘙癢常為陣發(fā)性尤以夜間為重,由于不斷搔抓,出現(xiàn)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化等繼發(fā)損害。局限性皮膚瘙癢癥發(fā)生于身體的某一部位,常見的有肛門瘙癢癥、陰囊瘙癢癥、女陰瘙癢癥、頭部瘙癢癥等。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輕型類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晚各服I次,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兩個療程。給重型類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中、晚各服I次,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三個療程。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皮膚恢復(fù)正常,觀察半年無復(fù)發(fā)者;
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皮膚逐步恢復(fù);
無效臨床部分癥狀消失或無改變,達不到好轉(zhuǎn)標(biāo)準(zhǔn)者。5、治療結(jié)果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何首烏15-25克槐花10-20克蚤休10-20克 炒枳殼15-25克陳皮10-20克白茅根10-20克 炒酸棗仁 20-30克蟬蛻8-12克肉桂10-20克 麥冬10-20克桑葚子8-12克龍膽草15-25克 女貞子10-20克當(dāng)歸10-20克茯神20-30克 丹參8-12克熟地黃10-20克烏梢蛇10-20克 秦艽8-12克黑芝麻10-20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何首烏20克槐花15克蚤休15克 炒枳殼15克陳皮15克白茅根15克 炒酸棗仁 25克蟬蛻10克肉桂15克 麥冬15克桑葚子10克龍膽草20克 女貞子15克當(dāng)歸12克茯神25克 丹參10克熟地黃15克烏梢蛇10克 秦艽10克黑芝麻15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何首烏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方塊,曬干; (2)槐花取原藥材,除去梗、葉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 (3)蚤休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稍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4)炒積殼取麩皮撒于熱鍋內(nèi),俟色黃冒煙時,加入積殼片,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積殼片100斤,用麩皮10斤; (5)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灰屑; (6)白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 (7)炒酸棗仁取潔凈的酸棗仁,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黃色,取出,放涼; (8)蟬蛻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9)肉桂揀凈雜質(zhì),刮去粗皮,用時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亥Ij,切片,晾干; (10)麥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11)桑葚用水洗凈,揀去雜質(zhì),摘除長柄,曬干; (12)龍膽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 (13)女貞子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14)當(dāng)歸揀去雜制裁,洗凈,悶潤,稍晾至內(nèi)外濕度適宜時,切片曬干; (15)茯神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切片,陰干; (16)馬齒莧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以水稍潤,切段曬干; (17)丹參揀凈雜質(zhì),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18)熟地黃選干凈熟地黃即可; (19)烏梢蛇取原藥材,刷去灰屑,用時去頭、鱗,切段; (20)秦艽揀去雜質(zhì),除去蘆頭,稍浸,潤透切片,曬干; (21)黑芝麻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碎屑; (二)制備 將所述重量的何首烏、槐花、蚤休、炒枳殼、陳皮、白茅根、炒酸棗仁、蟬蛻、肉桂、麥冬、桑葚子、龍膽草、女貞子、當(dāng)歸、茯神、丹參、熟地黃、烏梢蛇、秦艽、黑芝麻加入1500毫升水浸泡60分鐘,武火煎煮沸騰3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到500毫升即可,將煎煮液平均分為3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何首烏、槐花、蚤休、炒枳殼、丹參、熟地黃、烏梢蛇、秦艽、黑芝麻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能,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癥見效快,療程短,不復(fù)發(fā),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P17/04GK102805825SQ2012103074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蘭恒志 申請人:蘭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