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特種救護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特種車輛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救援與急救相結合的專用車。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救護車多為普通醫(yī)療救護車,具備一定的傷員急救、手術、護理等具體救護能力,但是不具備如高空、懸崖等惡劣環(huán)境的救援能力。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型特種救護車,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特種救護車,包括車輛和方艙,所述方艙加裝在車輛的底盤上,還包括旋轉伸縮吊臂;所述旋轉伸縮吊臂裝在車輛的底盤上。所述旋轉伸縮吊臂的位置是在地盤的方艙與車頭之間。所述旋轉伸縮吊臂的底座上連接有支撐腿。所述方艙由六個面構成,分別是艙頂、艙底、艙首壁、艙尾壁、左側艙壁和右側艙壁;所述艙頂、艙首壁、艙尾臂、左側艙壁和右側艙壁的材質是夾芯板。所述艙尾壁上設有人員進出門;所述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設有應急門。所述艙尾壁上設有排氣扇。方艙內的設備包括無影燈、照明燈、消毒燈和防空燈,這些燈設在方艙內部的艙頂;輸液瓶掛鉤,輸液瓶掛鉤設在方艙內部的艙頂;空調風道,空調風道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和/或艙首壁的頂部,以及艙頂上;醫(yī)療橋架,醫(yī)療橋架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環(huán)保暖風機,環(huán)保暖風機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翻轉座椅,翻轉座椅連接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急救箱,急救箱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消毒池,消毒池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吊柜,吊柜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采光窗,采光窗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以及人員進出門上;氧氣瓶,氧氣瓶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以及人員進出門上;滅火器和土木工具,滅火器和土木工具設在人員進出門上;顯示器,顯示器設在艙首壁上;擔架,擔架放置在艙底的靠近人員進出門一側;第一搶救臺,第一搶救臺放置在艙底的遠離人員進出門一側,且沿艙底中軸線放置;[0026]第二搶救臺,第二搶救臺與第一搶救臺垂直,且靠在艙首壁上。所述左側艙壁或右側艙壁的內/外部分別對應設有配電控制箱和配電輸入箱。所述方艙外掛有登艙梯。所述方艙外設有輪廓燈;車輛首部設有360°旋轉探照燈。具體使用時候,可用吊臂懸掛吊籃應用于特殊場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傷員急救、手術、護理等具體救護能力,同時具備如高空、懸崖等惡劣環(huán)境的救援能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運輸狀態(tài)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艙頂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側艙壁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側艙壁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艙尾壁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艙首壁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艙底示意圖。圖中,1車輛、2方艙、3吊臂、4支撐腿、5人員進出門、6應急門、7排氣扇、8無影燈、 9照明燈、10消毒燈、11防空燈、12輸液瓶掛鉤、13空調風道、14醫(yī)療橋架、15環(huán)保暖風機、 16翻轉座椅、17急救箱、18消毒池、19吊柜、20采光窗、21氧氣瓶、22滅火器、23 土木工具、 24顯示器、25擔架J6第一搶救臺、27第二搶救臺、觀配電控制箱、四配電輸入箱、30登艙梯、31輪廓燈、32 360°旋轉探照燈和33懸掛吊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例以東風型底盤為基礎加裝夾芯板硬壁方艙,配以吊臂和救護吊籃,并配置基本急救裝置。一種新型特種救護車,包括車輛和方艙,所述方艙加裝在車輛的底盤上,還包括旋轉伸縮吊臂;所述旋轉伸縮吊臂裝在車輛的底盤上。所述旋轉伸縮吊臂的位置是在地盤的方艙與車頭之間。所述旋轉伸縮吊臂的底座上連接有支撐腿。所述方艙由六個面構成,分別是艙頂、艙底、艙首壁、艙尾壁、左側艙壁和右側艙壁;所述艙頂、艙首壁、艙尾臂、左側艙壁和右側艙壁的材質是夾芯板。所述艙尾壁上設有人員進出門;所述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設有應急門。所述艙尾壁上設有排氣扇。方艙內的設備包括無影燈、照明燈、消毒燈和防空燈,這些燈設在方艙內部的艙頂;輸液瓶掛鉤,輸液瓶掛鉤設在方艙內部的艙頂;空調風道,空調風道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和/或艙首壁的頂部,以及艙頂上;醫(yī)療橋架,醫(yī)療橋架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環(huán)保暖風機, 環(huán)保暖風機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翻轉座椅,翻轉座椅連接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急救箱,急救箱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消毒池,消毒池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吊柜,吊柜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采光窗,采光窗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以及人員進出門上;氧氣瓶,氧氣瓶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以及人員進出門上;滅火器和土木工具,滅火器和土木工具設在人員進出門上;顯示器,顯示器設在艙首壁上;擔架,擔架放置在艙底的靠近人員進出門一側;第一搶救臺,第一搶救臺放置在艙底的遠離人員進出門一側,且沿艙底中軸線放置;第二搶救臺,第二搶救臺與第一搶救臺垂直,且靠在艙首壁上。所述左側艙壁或右側艙壁的內/外部分別對應設有配電控制箱和配電輸入箱。所述方艙外掛有登艙梯。所述方艙外設有輪廓燈;車輛首部設有360°旋轉探照燈。本例的作業(yè)能力與基本功能1、主要功能用于惡劣環(huán)境的救援及緊急救治和醫(yī)學監(jiān)護。2、作業(yè)與基本功能指標2.1人員編配可運載作業(yè)人員(含駕駛員)、傷員和醫(yī)療搶救人員共12名;2. 2救援裝置吊籃最大工作高度9米,越障礙伸出9米,崖下20米,吊臂旋轉角度士 175度,吊籃額定載重量400Kg ;2. 3醫(yī)療救護裝置滿足常見外科急救進行非手術緊急處置要求,具有供氧、供電、消毒、清洗能力;2. 4通訊定位裝置配備制式通訊裝置;2. 5照明及警示燈具車內配置了照明燈、頂燈及消毒燈,滿足外科急救所需的照明要求。車外配置了 360°全視野探照燈,警燈和車廂輪廓燈,滿足搜救、夜間作業(yè)要求,滿足警示及判斷廂體外形要求。作業(yè)流程簡介展開吊臂支撐腿,吊臂旋轉至救援方向,放下吊籃救援人員登入,吊籃升空吊臂伸展至傷員處,放下吊籃傷員登入,吊籃升空吊臂回收,吊臂旋轉至安全地帶,放下吊籃傷員救出至艙內急救,收回吊籃及吊臂,撤收支撐腿。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特種救護車,包括車輛和方艙,所述方艙加裝在車輛的底盤上,其特征是還包括旋轉伸縮吊臂;所述旋轉伸縮吊臂裝在車輛的底盤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旋轉伸縮吊臂的位置是在底盤的方艙與車頭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旋轉伸縮吊臂的底座上連接有支撐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方艙由六個面構成,分別是艙頂、艙底、艙首壁、艙尾壁、左側艙壁和右側艙壁;所述艙頂、艙首壁、艙尾臂、左側艙壁和右側艙壁的材質是夾芯板。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艙尾壁上設有人員進出門; 所述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設有應急門。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艙尾壁上設有排氣扇。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方艙內的設備包括無影燈、照明燈、消毒燈和防空燈,這些燈設在方艙內部的艙頂;輸液瓶掛鉤,輸液瓶掛鉤設在方艙內部的艙頂;空調風道,空調風道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和/或艙首壁的頂部,以及艙頂上;醫(yī)療橋架,醫(yī)療橋架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環(huán)保暖風機,環(huán)保暖風機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翻轉座椅,翻轉座椅連接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急救箱,急救箱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消毒池,消毒池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吊柜,吊柜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采光窗,采光窗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以及人員進出門上;氧氣瓶,氧氣瓶設在左側艙壁和/或右側艙壁上,以及人員進出門上;滅火器和土木工具,滅火器和土木工具設在人員進出門上;顯示器,顯示器設在艙首壁上;擔架,擔架放置在艙底的靠近人員進出門一側;第一搶救臺,第一搶救臺放置在艙底的遠離人員進出門一側,且沿艙底中軸線放置; 第二搶救臺,第二搶救臺與第一搶救臺垂直,且靠在艙首壁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左側艙壁或右側艙壁的內/ 外部分別對應設有配電控制箱和配電輸入箱。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方艙外掛有登艙梯。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特種救護車,其特征是所述方艙外設有輪廓燈;車輛首部設有360°旋轉探照燈。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特種救護車,包括車輛和方艙,所述方艙加裝在車輛的底盤上,還包括旋轉伸縮吊臂;所述旋轉伸縮吊臂裝在車輛的底盤上。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傷員急救、手術、護理等具體救護能力,同時具備如高空、懸崖等惡劣環(huán)境的救援能力。
文檔編號A61G3/00GK202223451SQ20112028484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fā)明者李英民, 葛志超 申請人:溧陽二十八所系統(tǒng)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