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動脈腔內灌注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醫(yī)療器械,涉及一種灌注管,尤其涉及一種主動脈腔內灌注管。
背景技術:
對于累及主動脈弓部的主動脈夾層、大血管動脈瘤多數病人在手術過程中需行降主動脈內支架置入手術(改良“象鼻手術”),進行該手術需要將全身溫度降低至18-M攝氏度,然后在選擇性低流量腦部灌注情況下,降主動脈內停循環(huán),即降主動脈遠端灌注器官, 包括脊髓、肝臟、腎臟、消化道等無血液灌注,待降主動脈內支架直視置入、支架近端與升主動脈端人工血管進行吻合后,再恢復降主動脈內血液灌注,降主動脈遠端停循環(huán)時間一般在60min以內,由于降主動脈遠端停循環(huán)和降溫復溫過程,容易造成遠端器官的缺血而引起相應的并發(fā)癥,包括急性肝、腎功能不全、胃腸道功能紊亂、脊髓缺血引起神經系統(tǒng)癥狀, 嚴重者可造成截癱、嚴重的肝腎功能衰竭,導致患者手術后恢復不良、嚴重并發(fā)癥或死亡。 目前在國內外尚未有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醫(yī)療器械或措施的相關報道。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術中無需深低溫以及可減少降溫復溫過程對全身重要臟器功能的影響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體、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的增壓部件以及與灌注管本體并行設置的吸引管。上述增壓部件呈扁平狀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上述增壓部件包括扁平狀的增壓球囊以及與增壓球囊相貫通的增壓管;所述扁平狀的增壓球囊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所述增壓管與灌注管本體并行設置。上述增壓部件還包括連接在增壓管端部的增壓倉。上述增壓倉是增壓水倉或增壓氣囊。上述增壓部件還包括設置在增壓管上的增壓閥門。上述吸引管并行設置于灌注管本體的內壁或外壁上。上述吸引管是負壓吸引管。上述灌注管本體上還設置有側孔;所述側孔是一個或多個。上述側孔是多個時,所述側孔非對稱設置于灌注管的灌注端。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將吸引管、灌注管以及增壓球囊集為一體,使傳統(tǒng)的灌注管具有多種功能, 灌注管非常易于置入血管腔內使用,增壓球囊近端壓力控制活塞閥門設計可以根據注入生理鹽水量或氣體來控制球囊外徑,球囊外部采用扁平形狀設計,便于更好的與支架內血管貼附,通過球囊壓力使得支架內血管能均勻擴張從而與患者病變血管更好貼合,灌注管側壁附由負壓吸引排氣管道,便于在灌注過程前和灌注過程中排氣,防治遠端器官氣栓形成,灌注管內徑可達6-8mm,管壁頭部采用非對稱多側孔設計,能夠根據不同體重患者選擇所需的灌注流量;本發(fā)明通過該主動脈腔內灌注管的使用,可以將降主動脈遠端停循環(huán)時間縮短至5min以內,術中無需深低溫,減少降溫復溫對全身重要臟器功能的影響,對于減少復雜主動脈夾層和大血管動脈瘤的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
圖1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在使用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灌注管遠端;2-灌注管本體;3-增壓球囊;4-增壓管;5-吸引管;6_增壓閥門; 7-增壓倉;8-灌注管近端。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體2、套接在灌注管本體1外部的增壓部件以及與灌注管本體1并行設置的吸引管5。增壓部件呈扁平狀套接在灌注管本體1的外部,增壓部件采用扁平形狀設計,便于更好的與支架內血管貼附,通過增壓部件的壓力使得支架內血管能均勻擴張從而與患者病變血管更好貼合。增壓部件包括扁平狀的增壓球囊3以及與增壓球囊3相貫通的增壓管4 ;扁平狀的增壓球囊3套接在灌注管本體1的外部;增壓管4與灌注管本體1并行設置。同時,增壓部件還包括連接在增壓管4端部的增壓倉7,增壓倉7可以是增壓水倉或增壓氣囊,只要能起到增壓的效果或目的都是可以的。為了便于控制增壓過程,在增壓管4上還設置有增壓閥門6,該增壓閥門6對增壓倉至增壓球囊中的壓力進行控制,使用非常方便。吸引管5并行設置于灌注管本體1的內壁或外壁上,吸引管5是負壓吸引管。灌注管本體1上還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側孔,側孔是多個時,側孔非對稱設置于灌
注管的灌注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血管腔內動脈灌注管集側壁球囊加壓、吸引排氣和動脈灌注為一體,主動脈插管采用醫(yī)用PVC材料,包括外部加壓球囊、排氣吸引管和動脈灌注管組成管道外為扁平形狀球囊,球囊長度5-6cm,球囊完全膨脹時最大徑可達4-5cm,球囊經3mm內徑的管道連接與壓力控制活塞閥門,該閥門通過注射器加壓時可將生理鹽水由外注入球囊內使球囊擴充,減壓時可將生理鹽水從球囊內排出。插管為內徑6-8mm軟質可變角度動脈灌注管組成,管壁前端Icm采用多側孔設計,孔徑為Imm左右,動脈灌注管壁附有一內徑2mm左右的吸引管,分別開口與球囊前后兩端的動脈灌注管的外側壁,球囊前端近端開口接負壓吸引排氣。本發(fā)明在使用時,主動脈腔內灌注管配合降主動脈內遠端支架使用,降主動脈內支架置入后,從升主動脈近端分支血管一頭內置入該主動脈腔內灌注管,然后進入將主動脈內支架,灌注管近端8連接于體外循環(huán)機動脈灌注管向灌注管遠端1進行灌注,先低流量控制灌注同時將排氣管近端接負壓吸引排氣,然后向球囊內注入生理鹽水或氣體,逐步使得球囊外部與支架內壁血管完整貼合且球囊上端無漏血后,根據病人體重選擇合適灌注流量,同時保持吸引管道的持續(xù)負壓吸引防治氣體灌注入降主動脈遠端器官。然后進行升主動脈遠端與降主動脈支架近端血管的吻合,吻合結束后,停止負壓吸引和灌注管血液灌注, 通過負壓對球囊進行減壓后取出主動脈腔內灌注管。
權利要求
1.一種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體、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的增壓部件以及與灌注管本體并行設置的吸引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部件呈扁平狀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部件包括扁平狀的增壓球囊以及與增壓球囊相貫通的增壓管;所述扁平狀的增壓球囊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所述增壓管與灌注管本體并行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部件還包括連接在增壓管端部的增壓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倉是增壓水倉或增壓氣囊。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部件還包括設置在增壓管上的增壓閥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并行設置于灌注管本體的內壁或外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是負壓吸引管。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本體上還設置有側孔;所述側孔是一個或多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孔是多個時,所述側孔非對稱設置于灌注管的灌注端。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主動脈腔內灌注管,該主動脈腔內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體、套接在灌注管本體外部的增壓部件以及與灌注管本體并行設置的吸引管。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術中無需深低溫以及可減少降溫復溫過程對全身重要臟器功能的影響的主動脈腔內灌注管。
文檔編號A61M29/02GK102302820SQ20111026803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俞世強, 劉金成, 易定華, 楊陽, 段維勛, 金振曉, 閆小龍, 陳文生, 韓靜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