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管插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導管插入裝置,在該導管插入裝置的導管轂中設置了止回閥,當將導管插入病人的靜脈中并且從導管轂移除針具時,該止回閥防止血液從導管轂泄漏。
背景技術:
從W02004/004819 (圖1和2)已知這樣的導管插入裝置,該導管插入裝置具有導管轂,導管附接在導管轂的遠端,并且在導管轂中布置了止回閥,針具穿過止回閥延伸到準備位置,其中,針尖從導管向遠側突出。在將針具抽出導管轂后,止回閥自動關閉,然后例如將IV管線附接到該導管轂,從而在打開止回閥后,IV流體可被引入病人靜脈中。由此,例如借助于閥致動元件,止回閥可由沿遠側方向的壓力打開。該壓力被傳遞到插入病人靜脈內(nèi)的導管,從而尤其在閥被重復地打開的情況以及在相對笨重的導管轂的相關操作的情況下,病人體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由于機械原因引發(fā)的靜脈炎。此外,在導管插入裝置的操作期間,導管變得彎曲的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圖9所示, 例如當導管轂固定在病人皮膚上時會出現(xiàn)該變彎的問題。在變彎后,導管變得不可使用并且必須將其去除,然后必須插入新的導管。
發(fā)明內(nèi)容
通過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導管插入裝置,關于防止變彎的問題,借助于該導管插入裝置而改進了操作,并且防止了由于機械原因引發(fā)的靜脈炎,即使當為了治療病人而必須通過沿遠側方向的壓力來重復地打開導管轂中的閥時也是如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導管轂和導管的遠端之間設置病人皮膚上的用于導管的支撐元件,并且在支撐元件和導管轂之間設置柔性緩沖元件,尤其是易于變形的柔性軟管,從而在打開止回閥時,導管轂處出現(xiàn)的力被該柔性軟管的變形吸收并且剩余的力被病人皮膚上的支撐元件吸收,從而當導管轂中的止回閥打開時,不會在位于靜脈內(nèi)的導管的遠端部分處引起移動。借助于支撐元件和導管轂之間的柔性緩沖元件或借助于柔性軟管實現(xiàn)了防止變彎,這是因為可能的彎曲出現(xiàn)在該柔性軟管的區(qū)域中,而柔性軟管可以再次變直,從而對于導管本身沒有損壞并且保證了流體的通行不間斷。優(yōu)選地,柔性且易于變形的軟管形成在導管轂和支撐元件之間,獨立于導管,導管在支撐元件和遠端之間延伸。參照附圖根據(jù)實施例的以下描述可得出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優(yōu)點、特征和應用選擇。由此,附圖所描述的和/或表示的所有特征本身或者任何有意義的組合形成了本發(fā)明的主題,與它們在權利要求中的概述及其反向引用無關。
下面參照附圖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附圖中圖1示出了已知類型的導管插入裝置, 圖2示出了注射器插入到已知的導管轂中, 圖3以剖面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有支撐元件的實施例, 圖4示出了支撐元件上具有翼的實施例, 圖5示出了導管轂中具有閥開啟器的實施例, 圖6示出了具有閥開啟器和針具保護元件的實施例, 圖7示出了導管轂中具有針具保護元件的實施例, 圖8示出了針具設置有抽出線的實施例, 圖9示出了操作期間導管的可能彎曲,并且圖10示出了修改的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和圖2中的已知的導管插入裝置1具有兩件式導管轂5,其中,盤形止回閥7 被保持在導管轂5的兩個元件5. 1和5. 2之間,盤形止回閥7例如具有從中部徑向地出發(fā)的裂縫,針具9通過該裂縫延伸在準備位置(圖1),其中,針具被保持在針具轂8中。在準備位置,針具9的尖端9a突出超過導管4的遠端。如圖Ia所示,止動器8a捕獲血液,通常設置在針具轂8的端部處。捕獲血液的止動器設置有膜,該膜可透空氣但是不可透血液。在導管轂5中布置了閥致動元件10,其具有大致截頂圓錐形前部IOa和兩個沿直徑方向相對的支架10b。在準備位置,針具保護元件13位于這些支架之間,通過從導管轂5移除針具9, 針具保護元件13被從導管轂5移除并且在針具上的壓褶9. 1 (圖7中示出)接合了針具保護元件13的近側后壁之后覆蓋針尖。在附圖標記fe處示出了用于閥致動元件10的止動部,閥致動元件10能夠在導管轂中移位。在附圖標記6處標示了魯爾螺紋(Luer thread).圖2示出了注射器14插入到導管轂5中,其中,遠側轂Ha使導管轂中的閥致動元件10向前移位并打開閥7,閥7的位于裂縫之間的已變形瓣片(flap)由附圖標記7b標示。顯然,當將注射器14插入導管轂5時,沿遠側方向作用的力P被施加在導管轂5上并因而施加在導管4上,導管4由相對剛性的材料構成。導管轂5由于所集成的止回閥7的緣故而相對笨重,在導管轂5的操作期間,也可能在導管4上施加扭矩,該扭矩增加了靜脈處的刺激。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有支撐元件20的實施例,支撐元件20具有大致管狀的主體20. 1,其帶有支撐區(qū)域20. 2,以便支撐元件20倚靠在病人皮膚上。支撐元件20被形成為平的并且僅略微高于軟管40。由于支撐元件20被形成為非常平,其很難如相對高的導管轂的情況那樣被無意地搖晃。導管4優(yōu)選地通過金屬或塑料轂21固定在支撐元件20中,其中,導管由相對剛性的材料構成,通常由氟化乙丙烯(FEP)構成,換句話說由特氟隆(Teflon)構成。在支撐元件20的近側上,柔性且易于變形的軟管40設置在導管轂5和支撐元件之間,軟管40通過熱密封固定到支撐元件20的管狀主體20. 1,或借助于溶劑粘合固定到支撐元件20的管狀主體20. 1,如果支撐元件20和柔性軟管40 二者均由相同的柔軟材料構成的話。在導管轂5處,柔性軟管40可借助于金屬或塑料轂3方便地固定, 金屬或塑料轂3具有漏斗形轂。柔性軟管40和支撐元件20優(yōu)選地由柔軟的PVC或柔軟的聚氨酯制成。導管轂5優(yōu)選地由更加剛性的聚丙烯構成。
如果柔性軟管40和支撐元件20由相同的柔軟材料構成,則軟管40也可被模制到支撐元件20上。這允許支撐元件20被形成為剛好與軟管40 —樣高。柔性的、易于變形的軟管40形成了支撐元件20和導管轂5之間的緩沖元件,用于接收當IV管線將要被附接到導管轂5或者注射器將要被插入導管轂時的操作期間在導管轂5處出現(xiàn)的力。由此,在導管轂5處會出現(xiàn)沿軸向方向的力(如箭頭P所示),并且會出現(xiàn)扭矩,所述力和扭矩被柔性軟管40形式的緩沖元件吸收,從而在導管4的遠端處,病人的靜脈內(nèi)不會出現(xiàn)由于機械原因引發(fā)的刺激。柔性軟管40也可在支撐元件20和導管轂5之間的某個部分上延伸或者僅僅部分地延伸。由于導管4通常被形成為非常薄壁,實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當其操作期間在導管轂上出現(xiàn)橫向力時導管變得彎曲。具體地,在如下情況時導管中會出現(xiàn)彎曲當首先由于導管轂的相對笨重構造而以大約30°的角度將導管插入病人皮膚中,然后將針具從導管轂移除時,導管變得相對于皮膚表面處于大約8°的角度,其中,由此產(chǎn)生的角度差促進了導管的彎曲。在圖9a中示出了在導管4通過皮膚H插入靜脈V中之后的導管轂5,并且在圖 9b中示出了導管轂5的無意的向下移位,例如當IV管線15被附接到導管轂5時和/或由不正確地使用膠帶以便將導管轂固定在皮膚H上而造成導管轂向下移位。由此在導管4中出現(xiàn)的彎曲由附圖標記K表示。導管中的這種彎曲K阻礙了通流并且通常是不可逆轉的, 從而必須移除該導管并且必須在靜脈中插入新的導管4。通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支撐元件和導管轂之間具有緩沖元件的實施例,為導管4另外提供了對于彎曲的防護,因為支撐元件20和導管轂5之間可能的彎曲出現(xiàn)在柔性保護軟管 40處,該軟管40在彎曲后再次變直,從而不會妨礙通流。優(yōu)選地,柔性軟管40被形成為薄壁的并且由相對柔軟的材料制成,從而在柔性軟管40彎曲的情況下,其不會損壞或變得不可用。因此,借助于柔性且柔軟的軟管40,導管轂5處出現(xiàn)的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從支撐元件20尤其從導管4分開。圖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支撐元件20被固定地附接在導管4的相對剛性遠端部分處,該支撐元件具有沿直徑方向相對的翼狀元件20a和20b,在導管插入病人靜脈期間,翼狀元件20a和20b首先折疊到一起使得針具9能夠以相對于皮膚表面的平角插入,然后兩個翼20a和20b展開并且可例如借助于膠帶固定在病人皮膚上。在從導管插入裝置移除針具9后,可將IV管線或注射器14附接在導管轂5處,其中,為此施加的機械壓力P被作為緩沖元件的柔性軟管40吸收。所述實施例的各種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如圖3和圖4示意性示出的,導管轂5也可被形成為單件,并且閥盤7可被插入導管轂中的周向溝槽中。此外,可省略閥致動元件 10,并且注射器轂Ha或IV管線可變成通過機械壓力P直接支承在止回閥7上,以便打開該閥,如根據(jù)圖3看出的。圖5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閥開啟器或閥致動元件10布置在導管轂5中。圖6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具有開啟器10和另外提供的針具保護元件13,針具保護元件13為具有交叉臂的彈簧夾的形式。在準備位置,針具9的尖端9a突出超過導管4 的遠端。在圖6中未示出尖端9a和導管的遠端。
圖7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在準備位置,僅僅針具保護元件13被保持在導管轂 5中,而不提供閥致動元件。圖8示出了一個實施例,其中連同支撐元件20 —起提供縮短的針具90,其中,線 91固定在縮短針具90的近端處,線91的近端設置有凸出部(bulge) 91a,凸出部91a鄰接在帽92的近外側。在準備位置,帽92附接到導管轂5,其中,針具90延伸通過導管4和支撐元件20,并且線91延伸穿過柔性軟管40、閥7和導管轂5。在將導管4插入病人靜脈之后,將帽92從導管轂5脫開,這樣借助于線91將針具90穿過導管轂50抽出,然后將帽從導管轂移除。線91可通過焊接、粘接或壓接而與針具90的端部連接。當這些連接類型中的一種封閉了空心針具的端部時,則必須在空心針具的近端處橫向地設置孔,以保證血液在軟管40中的通行。使用者將血液的流入認作為針具已經(jīng)進入靜脈的信號。然后,血液僅僅流動到閥盤7。替代地,線91在近端與如圖1所示的轂8連接。優(yōu)選地,柔性軟管40被形成為透明的,從而流動到閥7的血液清晰可見。類似地, 支撐元件20的管狀主體20. 1可被形成為透明的。圖10示出了一個修改的實施例,其中,在支撐元件20上設置了可釋放夾持裝置, 借助于該可釋放夾持裝置,當針具90與導管4被插入病人靜脈時針具90可被夾持在支撐元件上。通過將兩個翼20a和20b折疊到一起來致動該夾持裝置,從而支撐元件中的針具 90所延伸穿過的通道變窄,使得針具90被夾持固定。在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兩個翼 20a和20b上設置了肋2 和22b,肋2 和22b延伸到管狀主體20. 1中,使得只要翼20a 和20b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中延伸,則針具90能夠在肋之間通過,而當兩個翼20a和20b折疊到一起時針具90被夾持在肋2 和22b的端部之間。在圖10的實施例中,在管狀主體20. 1的遠側上設置了凸耳(lug),其中,如圖3的情況一樣,導管4被金屬或塑料轂21保持。借助于設置在導管轂5中的閥7,所述閥在從導管轂移除針具后自動地關閉并且可根據(jù)需要再次打開(特別地通過閥開啟器10打開),在導管轂5的近端處保證了軸向通路,注射器或IV管線可通過該通路插入導管轂5的近端中。這導致了導管轂處的緊湊且節(jié)約空間的構造,用于輸液或用于采血。由此,可如圖2所示將注射器或IV管線插入導管轂 5中,或者,可將注射器或IV管線經(jīng)由魯爾螺紋6 (圖1)連接到導管轂5以將注射器或IV 管線軸向地附接到導管轂5。
權利要求
1.導管插入裝置(1),包括導管轂(5),在所述導管轂(5)中布置了止回閥(7);和導管(4),所述導管(4)與所述導管轂(5)流體連通; 其中,支撐元件(20)附接在所述導管(4)處,并且柔性緩沖元件(40)設置在支撐元件(40)和導管轂(5)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單獨的、柔性且易于變形的軟管(40)附接在支撐元件(20)和導管轂(5)之間,所述軟管連接到所述導管轂(5)和所述支撐元件(20)。
3.如前述權利要求1和2中任一項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支撐元件(20)及其柔性軟管(40)形式的到所述導管轂(5)的連接由柔軟的PVC或柔軟的聚氨酯制成。
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支撐元件(20)設置有沿直徑方向相對的翼(20a,20b)。
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柔性軟管(40)由比所述導管(4)更厚的材料構成。
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閥(7)設置在所述導管轂(5)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針具保護元件(13)以彈簧夾的形式設置在所述導管轂(5)中。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針具保護元件(13)是具有交叉臂的彈簧夾。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柔性軟管(40)由比所述導管(4)更軟的材料構成。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支撐元件(20)被設計為平的,高度尺寸在所述軟管(40)的大小的量級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支撐元件(20)剛好與所述軟管 (40) —樣高。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軟管(40)被模制在所述支撐元件 (20)上或者與所述支撐元件一體地形成。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空心針具(9)延伸通過所述導管轂(5)、 所述軟管(40)和所述導管(4)。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空心針具(90)連接到線(91),并且所述空心針具和所述線延伸通過所述導管轂(5)、所述軟管(40)和所述導管(4)。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支撐元件(20)設置有翼(20a, 20b),所述翼(20a,20b)在管狀主體(20. 1)的相對側上延伸并且能夠折疊到一起,其中,提供了適當?shù)膴A持裝置,用于當所述翼折疊到一起時將所述針具(90)夾持在所述管狀主體 (20. 1)中。
1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導管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柔性軟管(40)由透明材料構成。
全文摘要
導管插入裝置(1),包括導管轂(5),在所述導管轂(5)中布置了止回閥(7);和導管(4),所述導管(4)與所述導管轂(5)流體連通;其中,支撐元件(20)附接在所述導管(4)處,并且柔性緩沖元件(40)設置在支撐元件(40)和導管轂(5)之間。
文檔編號A61M25/00GK102548604SQ201080043962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1日
發(fā)明者K.韋爾 申請人:B.布勞恩梅爾松根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