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黃芪香參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黃芪香參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原因尚未完全明確的炎癥性腸病,病變主要發(fā)生在結 腸的粘膜層,以潰瘍糜爛為主要表現(xiàn),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也可向遠端擴展遍及整個結 腸,以腹瀉、粘液和/或膿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為主要癥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 狀。過去認為UC在西方國家比較多見,我國發(fā)病率較西方國家低。近10余年來,隨著 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的變遷、消化內鏡的普及和診斷手段的完善,本病的檢出率與 發(fā)病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UC在我國也成了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因其治愈難度較 大,病情輕重懸殊,多數(shù)病程緩慢,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與結腸癌關系密切,是結腸癌的癌 前病變,目前已被WHO列為現(xiàn)代難治性疾病之一,是消化病領域研究的熱點?,F(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尚缺乏針對性的治療,多采用休息、飲食、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激 素以及手術等方法,所有這些治療,效果均不理想,且水楊酸類、皮質類固醇類、免疫抑制劑 和免疫調節(jié)劑等藥物副作用較大,價格昂貴,長期服用,依從性差,停藥后易復發(fā),嚴重影響 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信心。中醫(yī)中藥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對本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著明顯的優(yōu) 勢。中醫(yī)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久痢”、“休息痢”等范疇。病因與濕熱之邪、飲食所 傷、情志郁結及稟賦不足等有關。病機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初病發(fā)作期多實,久病緩解 期多虛,本虛責之于脾、腎氣虛或陽虛,標實責之于濕熱壅滯,肝氣郁結或氣滯血瘀。治法 有清熱燥濕解毒、健脾益氣、溫腎固元、活血化瘀、收斂澀腸、祛腐生肌、緩急止痛等,投藥方 法已形成了內服法、外治法(如灸法等)、保留灌腸法及內服加灌腸法合用等多種療法并存 的格局,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少,療效持久,價廉效優(yōu),停藥后不易復發(fā),受到患者的歡迎,因 此,開發(fā)適合本國國情的純天然藥物,勢在必行。然而,綜觀10余年來中醫(yī)中藥治療UC的文獻,基本以中藥煎劑為主,尚未有療效 肯定的中成藥制劑。由于湯劑劑型的落后,嚴重影響和阻礙了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發(fā)展,特別 是灌腸療法有很多缺陷,如患者使用不方便,不易接受;藥物在結腸的分布不均勻,個體差 異大;藥物只限于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到達不了橫結腸和升結腸,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醫(yī) 務人員的負擔。因此,結合和運用現(xiàn)代科技成果,加快中藥制劑的改革和現(xiàn)代化,以適應現(xiàn) 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加入WTO面臨的挑戰(zhàn),也已成為目前中醫(yī)中藥治療、研究UC的新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黃芪香參膠囊,其能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 炎,治愈率高、攜帶服藥方便、且無毒副作用。本發(fā)明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黃芪香參膠囊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最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黃芪香參膠囊在制備治療潰瘍性結腸 炎藥物中的應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黃芪香參膠囊,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10 35份,煨木香 5 10份,苦參5 10份,甘草5 8份,白及5 8份,地榆5 15份,血竭1 5份。上述黃芪香參膠囊,優(yōu)選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20 35份,煨木香 5 8份,苦參8 10份,甘草5 6份,白及5 6份,地榆10 15份,血竭1 3份。上述黃芪香參膠囊,最優(yōu)選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30份,煨木香6 份,苦參9份,甘草6份,白及6份,地榆10份,血竭2份。血竭為貴重藥,且用量少,考慮全粉入藥;黃芪為主藥,指標成分為黃芪甲苷,可溶 于熱水,有效成分還有黃芪多糖,溶于水,所以考慮用水單獨提??;白及含有大量白及膠,由 大分子多糖組成,在預試中曾與黃芪同時提取,但結果黃芪甲苷含量甚微,估計原因為白及 藥材或白及膠對其有吸附,損失嚴重,所以白及與黃芪分別單獨水提?。豢鄥⒑飰A,醇 溶性,單獨用乙醇提?。桓什?、地榆中均含偏酸性成分,有效成分溶于水,可共同水煎提取; 木香含揮發(fā)油,提油后蒸餾液與甘草、地榆煎液合并,采用水提-醇沉方法處理。上述黃芪香參膠囊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藥材的提?、冱S芪將25 35重量份的蜜炙黃芪在水中浸泡20 30分鐘,煎煮提取三次,加水重量 分別為黃芪重量的10倍,8倍和6倍,煎煮時間分別為1. 5h,Ih和lh,合并三次煎液,濃縮 至生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 24h后,固液分離得上清液部 分和沉淀部分;上清液部分濃縮至生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5%,靜置12 24h 后,取上清液,經濃縮、干燥得到甲苷部分;沉淀部分加6倍重量的水溶解,過濾,上清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2g/mL,加乙醇至 濃縮液體積的80%,靜置12 24h,沉淀經干燥得多糖部分;②白及將5 8重量份的白及加水浸泡60分鐘,煎煮提取三次,加水重量分別為白及重 量的12倍,10倍和8倍量,煎煮時間分別為2h,Ih和lh,合并三次煎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 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 24h后,經過濾得沉淀,用80% (ν/ν)乙醇 洗滌二次,再經干燥得白及膠部分,干燥溫度優(yōu)選< 80°C,最好一次性干燥完,如在空氣中 長時間放置,可由白色轉為黃色,硬度加強,質量下降;③苦參將5 10重量份的苦參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加醇重量都為苦參重量的10倍,提 取時間分別為3h和2h,合并二次醇提液,回收乙醇,殘渣干燥即可;④木香、甘草、地榆將5 10重量份的煨木香加12倍重量的水,浸泡20 30分鐘,水蒸氣蒸餾法提 取揮發(fā)油6h,揮發(fā)油單放備用,蒸餾液單放備用,藥渣棄去;將5 8重量份的甘草和5 15重量份的地榆混合,加水浸泡20 30分鐘,煎
5煮提取二次,加水重量分別為甘草和地榆混合物料重量的10倍和8倍,煎煮時間分別為Ih 和lh,合并二次煎液,再加入木香蒸餾液,三味藥液合并攪拌均勻,濃縮至生藥含量為2g/ 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0%,靜置12 24h,過濾,棄沉淀,濾液回收乙醇,殘渣干燥即 得三味藥干膏粉;⑤血竭將1 5重量份的血竭直接打粉(100目)入藥;(2)膠囊成型工藝將步驟(1)得到的黃芪、白及、苦參、甘草、地榆、木香各提取物干膏及血竭藥材各 自粉碎,過篩100目,混合均勻,加入混合料重量的2 %的磷酸氫鈣和2 %的淀粉,攪拌均勻, 用90% (ν/ν)乙醇制顆粒,顆粒干燥(優(yōu)選80°C下干燥),整粒,噴入步驟(1)制得的木香 揮發(fā)油后加蓋密閉30分鐘,裝膠囊,即可,顆粒灌裝膠囊時環(huán)境濕度小于50%為宜。上述黃芪香參膠囊在制備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物中的應用。UC的主要是飲食、勞倦、思慮、久病等,若情志失暢,肝病傳脾,或“飲食自倍,腸胃 乃傷”、“勞則傷脾”,日久則脾氣受損,運化失司,濕邪內生,蘊而化熱,滯于腸中,腸絡失和, 脂絡受損,血敗肉腐,內潰成瘍,傾脂刮膜,大腸傳導失司,則見腹瀉便溏,大便夾有粘液或 少量膿血,粘滯不爽;脾虛日久,中陽不足,脈絡失和,則腹痛隱隱,綿綿不休;濕熱阻滯,氣 機不暢,血行受阻,或“氣虛不足以推血,則血必有瘀”,或“久病必瘀”,則腹痛時有加重;脾 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運化失司,故見面黃形瘦, 食少肢倦,氣短;濕熱留戀腸中,熏蒸于上則口苦;舌質淡紫或有瘀點、瘀斑,苔微黃膩,脈 細均為脾虛濕熱,夾有血瘀之象。本發(fā)明組方以黃芪為君。黃芪甘溫,入脾、肺經,為補氣之圣藥,補脾之要藥,功擅 補氣托毒排膿,收斂生肌,對癰疽氣虛久潰不斂者尤效。黃芪甘溫純陽、走而不守,扶正并能 祛邪,有一舉兩得之妙。現(xiàn)代研究黃芪主要含有三萜皂甙、黃酮類、多糖類、氨基酸和微量元 素等,具調節(jié)免疫、抗腫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種藥理作用??鄥⒖嗪?,入在大腸、小腸、胃、肝、心經,功擅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現(xiàn)代研究苦參 主要含有生物堿類、黃酮類、揮發(fā)油等,具有免疫調節(jié)、抗過敏、抗腫瘤、抗菌抗病毒、抗炎鎮(zhèn) 痛等作用。木香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功能行氣止痛,醒脾開胃,現(xiàn)代研究木香主要含有 揮發(fā)油,具有抗?jié)?、抗炎、松弛胃腸道平滑肌、抗菌等作用。兩藥合用,取葉天士《臨證指南 醫(yī)案·種福堂公選良方》香參丸意,清熱行氣止痢,共為臣藥。且黃芪得木香,補而不滯,苦 參伍黃芪,寒溫并用,消補兼施。白及苦、甘、澀,微寒,功善收斂消腫生肌。白及雖歸肺、胃經,然肺與大腸相表里, 目前白及也廣泛用于大腸疾病,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Crohn’ s病等均有很好療效,現(xiàn)代藥 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血竭甘咸平,入心肝經,功能散瘀生新,活血止痛,與 黃芪合用,則黃芪有推動之力,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而不傷正之效,現(xiàn)代研究血竭有抗真 菌作用,能顯著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而有抗血栓作用。地榆苦酸澀,微寒,歸大腸、肝經,功 能斂瘡解毒,涼血止血?,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地榆有抑菌、止瀉、抗炎、止血等作用,并可降低 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減輕組織水腫,能形成保護膜,有收斂作用。三藥與黃芪相配, 則益氣活血,斂瘡生肌之力可增,共為佐藥。本發(fā)明組方選藥精良,寒溫并用,配伍嚴謹,抓住本病的病機關鍵,集口服與灌腸中藥之優(yōu)勢,辨證與辨病、整體與局部用藥相結,共奏健脾清化,生肌活血之效。本發(fā)明的黃芪香參膠囊主具健脾清化,生肌活血之功。主治潰瘍性結腸炎證屬脾 虛濕熱兼夾血瘀證,癥見大便夾有粘液或少量膿血,粘滯不爽,腹中隱痛,腸鳴,時作時止, 經年不已,面黃形瘦,食少肢倦,氣短,口苦,舌質淡紫或有瘀點、瘀斑,苔微黃膩,脈細。有益效果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和研究,對于UC的發(fā)生,發(fā)明人認為脾虛為發(fā)病 之本,濕熱為發(fā)病之標,血瘀為其病理產物,脾虛濕熱瘀血是本病的病機關鍵,益氣清化活 血是其治療大法,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本病可取得顯著療效,并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診療 理論。為進一步提高療效,方便患者,汲取現(xiàn)代中藥制劑學、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成果,精選處 方,研制開發(fā)的黃芪香參膠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以下優(yōu)勢。(1)本方乃古方與現(xiàn)代名醫(yī)經驗的完美結合,臨床療效肯定。(2)處方組成獨特、精煉,藥物組成融口服與灌腸,辨證與辨病,整體與局部治療于 一體。(3)制成膠囊,攜帶、服藥方便,依從性好。(4)生物利用度高,藥物破壞少。(5)從臨床及實驗兩方面驗證,本品無毒副作用。
圖1為黃芪香參膠囊對大鼠體重的影響。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jù)下述實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實 施例所描述的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應當也不會限制權利要求書中所詳細描述的本發(fā) 明。實施例1 黃芪香參膠囊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30份,煨木香6份,苦參9份,甘草6份,白及6份,地榆10份,血竭2份。具體制備工藝(1)藥材的提?、冱S芪將30重量份的蜜炙黃芪在水中浸泡20 30分鐘,煎煮提取三次,加水重量分別 為黃芪重量的10倍,8倍和6倍,煎煮時間分別為1. 5h,Ih和lh,合并三次煎液,濃縮至生 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 24h后,固液分離得上清液部分和 沉淀部分;上清液部分濃縮至生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5%,靜置12 24h 后,取上清液,經濃縮、干燥得到甲苷部分;沉淀部分加6倍重量的水溶解,過濾,上清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2g/mL,加乙醇至 濃縮液體積的80%,靜置12h,沉淀經干燥得多糖部分;②白及將6量份的白及加水浸泡60分鐘,煎煮提取三次,加水重量分別為白及重量的12倍,10倍和8倍量,煎煮時間分別為2h,Ih和lh,合并三次煎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lg/mL, 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h后,經過濾得沉淀,用80% (ν/ν)乙醇洗滌二次,再 經干燥得白及膠部分,干燥溫度優(yōu)選< 80°C,最好一次性干燥完,如在空氣中長時間放置, 可由白色轉為黃色,硬度加強,質量下降;③苦參將9重量份的苦參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加醇重量都為苦參重量的10倍,提取時 間分別為3h和2h,合并二次醇提液,回收乙醇,殘渣干燥即可;④木香、甘草、地榆將6重量份的煨木香加12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鐘,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 6h,揮發(fā)油單放備用,蒸餾液單放備用,藥渣棄去;將6重量份的甘草和10重量份的地榆混合,加水浸泡30分鐘,煎煮提取二次,加 水重量分別為甘草和地榆混合物料重量的10倍和8倍,煎煮時間分別為Ih和lh,合并二次 煎液,再加入木香蒸餾液,三味藥液合并攪拌均勻,濃縮至生藥含量為2g/mL,加乙醇至濃縮 液體積的80%,靜置12h,過濾,棄沉淀,濾液回收乙醇,殘渣干燥即得三味藥干膏粉;⑤血竭將2重量份的血竭直接打粉(100目)入藥;(2)膠囊成型工藝將步驟(1)得到的黃芪、白及、苦參、甘草、地榆、木香各提取物干膏及血竭藥材各 自粉碎,過篩100目,混合均勻,加入混合料重量的2 %的磷酸氫鈣和2 %的淀粉,攪拌均勻, 用90% (ν/ν)乙醇制顆粒,顆粒干燥(優(yōu)選80°C下干燥),整粒,噴入步驟(1)制得的木香 揮發(fā)油后加蓋密閉30分鐘,裝膠囊,即可,顆粒灌裝膠囊時環(huán)境濕度小于50%為宜。實施例2 一種黃芪香參膠囊,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10份,煨木香5份,苦 參5份,甘草5份,白及5份,地榆5份,血竭1份。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 一種黃芪香參膠囊,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35份,煨木香10份,苦 參10份,甘草8份,白及8份,地榆15份,血竭5份。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 黃芪提取方案設計及優(yōu)選一、設計四種提取方案。方法(1)水煎煮法取黃芪IOOg加10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鐘,煎煮1. 5h ;藥渣 加8倍重量的水煎煮lh,合并兩次煎液,濃縮,干燥,即得浸膏干粉。方法(2)水提-醇沉法取黃芪100g,采用實施例1中黃芪的提取方法。方法(3)醇提-水再提法取黃芪100g,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兩次提取加入醇重 量分別為黃芪重量的10倍和8倍,合并兩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濃縮,干燥即得甲苷部分;黃 芪經醇提后的藥渣加水煎煮兩次,兩次的加水重量分別為黃芪重量的10倍和8倍,合并兩 次水煎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lg/mL,再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0%,靜置12h,沉淀部分經 干燥即得多糖組分。
方法(4)黃芪與白及共提法因黃芪與白及都含多糖成份且溶于水,考慮合煎。取 黃芪83. 5g、白及16. 5g混合,加10倍重量的水浸泡30min,煎煮兩次,合并兩次煎液,濃縮 至生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h,得上清液部分和沉淀部分;上 清液部分濃縮回收乙醇,再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5%,放置12h,再取上清液,回收乙醇, 剩余部分干燥得甲苷;沉淀部分加水溶解,經過濾,將濾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lg/mL,加乙 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0%,放置12h,沉淀用95% (ν/ν)乙醇洗2次,沉淀干燥得干膏粉(黃 芪多糖,白及膠)。本批黃芪藥材含甲苷0.09%。四種提取方案結果見表1。表1四種提取方案結果
方法(1) 水煎煮法(2) 水提-醇沉法(3) 醇提-水再提法(4) 與白及共提取甲苷量g (膏粉量g)0.04020.0375(1.23)0.0390(31.51)0.0150(4.41)多糖部分g9.033.2725.13總干膏粉量g33.5010.2634.7829.54甲苷提得率%44.6741.6743.3319.96總干膏粉得率%33.5010.2634.7829.54由結果見,甲苷得率水煎煮(44. 67% ) >醇提再水提(43. 33% ) >水提-醇沉 (41. 67% )而黃芪與白及共提二次實驗結果均不好,達不到轉移率> 40%要求,估計白及藥 材對甲苷吸附有損失,只好放棄合提的方法,余下三種方法??偢筛喾鄣昧克?醇沉(10.26%) <水煎煮(33.50 %) <醇提-再水提 (34. 78% )。兩指標比較后,(2)號方法水提-醇沉法,指標成分甲苷提取率(41.67% ),超過 40%,雜質攜帶少(10.26%),有利于縮小劑量,減輕裝量壓力。因此選用(2)號方法水 提_醇沉法。二、黃芪水提_醇沉法提取工藝各因素與水平優(yōu)選。上述初步試驗,提取次數(shù),溶媒用量,藥材粒度,醇沉濃度四個因素對黃芪甲苷含 量有影響,因此對這些因素與水平進行優(yōu)選,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選擇L9(34)設計表, L9(34)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2,實驗安排順序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見表3。實驗方法按(2)水 提-醇沉法,及L9(34)設計表中安排條件進行。表2L9(34)因素與水平設計表
因素A 煎煮次數(shù)與時間B 加水量C 藥材粒度D 甲苷部分醇沉濃度11 次(1.5h)6倍細粉60%~80%
水平 22 次(1.5h,lh)8倍粗粒70% 80%33 次(1.5h,lh,lh)10倍飲片70%~85%
90.0895 0.0980 0.1006
0.02983 0.03267 0.03353
0.00370
160%~80%0.0153
270%~80%0.0216
370%~85%0.0284 370%~85%0.0361
160%~80%0.0317
270%~80%0.0329
270%-80%0.0405
370%~85%0.0413 160%~80%0.0403
0.0873 0.0950 0.1058
0.02910 0.03167 0.03527
0.00617
111 次(1.5h)16倍211 次(1.5h)28倍311 次(1.5h)310倍422 次(1.5h,lh)16倍522 次(1.5h’lh)28倍622 次(1.5h,lh)310倍733 次(1.5h,lh, lh)16倍833 次(1.5h,lh, lh)28倍933 次(1.5h,lh, lh)310倍
K1 K2 K3
0.0653 0.1007 0.1221
0.0919 0.0946 0.1016
Ki K2 K3
0.02177 0.03357 0.04070
0.03063 0.03153 0.03387
R
0.01893
0.00324(I)R比較(極差比較)A>D>C>B即煎煮次數(shù)> 醇沉濃度> 藥材粒度>加 水量(2)方差分析見表4 表 4
因素離均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MS)F值F臨界值(0.05)PA0.00054920.000274532.0865 19.00<0.05B誤差0.0000171120.000008555C0.0000228720.0000114351.3367>0.05D0.0000579820.000028993.3887>0.05總、0.00064568說明A因素有顯著影響(3)結果①.A因素(煎煮次數(shù)與時間)影響顯著,且A3 > A2 > A1,取水平A3即煎煮三次 (1. 5h, lh, lh)②.其次為D因素(甲苷部分醇沉濃度)無顯著性差別,根據(jù)試驗運3最大,因此 取D3即醇沉濃度選擇70% 85% 表3L9 (34)實驗安排順序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
αABCD結果
失(次數(shù)與時間) (加水量)(藥材粒度) (醇沉濃度) 甲苷提得量(g)
細粉 粗粉 飲片 粗粉 飲片 細粉 飲片 細粉 粗粉
1 2 3 2 3 1 3 1 2
③.C因素(藥材粒度)影響不顯著,根據(jù)實驗和生產實際選擇條件,這里選用飲 片。④.B因素(加水量)影響不顯著,影響最小,作為誤差項。根據(jù)實驗和生產實際 安排條件,在三次煎煮中分別加入10倍,8倍,6倍量水較符合實際。⑤.多糖部分二次醇沉濃度選擇參考資料和黃芪注射液工藝,及本次實驗結果, 第一次醇沉濃度為70%,將黃芪多糖與黃芪甲苷分離;第二次醇沉多糖部分,乙醇濃度以 80%為佳;而甲苷部分醇沉濃度則以85%效果較好,這一步可除去許多雜質。三、黃芪干燥溫度的考察。實驗中觀察到干燥溫度的高低,對甲苷的含量有影響,無論是藥材還是提取后的 樣品。本批黃芪藥材含甲苷0.09%??疾旖Y果如表5:表5藥材和干燥樣品在100°C和80°C情況下干燥結果
權利要求
一種黃芪香參膠囊,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10~35份,煨木香5~10份,苦參5~10份,甘草5~8份,白及5~8份,地榆5~15份,血竭1~5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芪香參膠囊,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 芪蜜炙20 35份,煨木香5 8份,苦參8 10份,甘草5 6份,白及5 6份,地榆 10 15份,血竭1 3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芪香參膠囊,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 芪蜜炙30份,煨木香6份,苦參9份,甘草6份,白及6份,地榆10份,血竭2份。
4.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芪香參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藥材的提?、冱S芪將25 35重量份的蜜炙黃芪在水中浸泡20 30分鐘,煎煮提取三次,加水重量分別 為黃芪重量的10倍,8倍和6倍,煎煮時間分別為1. 5h,Ih和lh,合并三次煎液,濃縮至生 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 24h后,固液分離得上清液部分和 沉淀部分;上清液部分濃縮至生藥含量為lg/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5%,靜置12 24h后, 取上清液,經濃縮、干燥得到甲苷部分;沉淀部分加6倍重量的水溶解,過濾,上清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2g/mL,加乙醇至濃縮 液體積的80%,靜置12 24h,沉淀經干燥得多糖部分;②白及將5 8重量份的白及加水浸泡60分鐘,煎煮提取三次,加水重量分別為白及重量的 12倍,10倍和8倍量,煎煮時間分別為2h,Ih和lh,合并三次煎液,濃縮至生藥含量為Ig/ mL,加乙醇至濃縮液體積的70%,靜置12 24h后,經過濾得沉淀,用80% (ν/ν)乙醇洗滌 二次,再經干燥得白及膠部分;③苦參將5 10重量份的苦參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加醇重量都為苦參重量的10倍,提取時 間分別為3h和2h,合并二次醇提液,回收乙醇,殘渣干燥即可;④木香、甘草、地榆將5 10重量份的煨木香加12倍重量的水,浸泡20 30分鐘,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 發(fā)油6h,揮發(fā)油單放備用,蒸餾液單放備用,藥渣棄去;將5 8重量份的甘草和5 15重量份的地榆混合,加水浸泡20 30分鐘,煎煮提取 二次,加水重量分別為甘草和地榆混合物料重量的10倍和8倍,煎煮時間分別為Ih和lh, 合并二次煎液,再加入木香蒸餾液,三味藥液合并攪拌均勻,濃縮至生藥含量為2g/mL,加乙 醇至濃縮液體積的80%,靜置12 24h,過濾,棄沉淀,濾液回收乙醇,殘渣干燥即得三味藥 干膏粉;⑤血竭將1 5重量份的血竭直接打粉入藥;(2)膠囊成型工藝將步驟(1)得到的黃芪、白及、苦參、甘草、地榆、木香各提取物干膏及血竭藥材各自粉碎,過篩100目,混合均勻,加入混合料重量的2%的磷酸氫鈣和2%的淀粉,攪拌均勻,用 90% (ν/ν)乙醇制顆粒,顆粒干燥,整粒,噴入步驟(1)制得的木香揮發(fā)油后加蓋密閉30分 鐘,裝膠囊,即可。
5.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芪香參膠囊在制備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黃芪香參膠囊,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黃芪蜜炙25~35份,煨木香5~10份,苦參5~10份,甘草5~8份,白及5~8份,地榆5~15份,血竭1~5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上述黃芪香參膠囊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本發(fā)明的黃芪香參膠囊能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治愈率高、攜帶服藥方便、且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04GK101972405SQ20101050137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徐丹華, 徐景藩, 陸為民 申請人:江蘇省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