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藥品,是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據(jù)報道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結(jié)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逐年以2%左右遞長率增加,同時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也在不斷推向市場。西藥常用藥物主要有氟尿嘧啶、絲裂霉素、亞硝脲素及呋喃氟尿嘧啶等,中藥常用藥主要有消癌平片、珍香膠囊、西黃丸、抗癌平丸、華蟾素口服液、復方斑蝥膠囊等。臨床表明,有些西藥雖然療效較好,但對胃腸粘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并對肝腎有較大損傷,特別是長期服用對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損害也較大;中藥的副作用雖然少了很多,但是,療效欠佳;無論是治療結(jié)腸癌未轉(zhuǎn)移癥、還是結(jié)腸癌多發(fā)轉(zhuǎn)移癥,其臨床效果甚微,所以,手術治療為患者的主要選擇,但是,手術后的化療期一般均聯(lián)合使用治療結(jié)腸癌的西藥,因此,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主要治療結(jié)腸癌未轉(zhuǎn)移癥狀,無毒副作用,配合手術后的化療期使用,從而減輕患者痛苦。本發(fā)明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包括藥物有效成份和藥用輔料制成的藥劑,藥物有效成份為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其結(jié)構(gòu)式為μ30八HC29H46O2423本發(fā)明所述藥劑劑型為片劑或膠囊。本發(fā)明所述藥劑劑型為水針劑或凍干粉劑。本發(fā)明所述藥劑劑型為散劑或顆粒劑。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取地榆炭粉碎后為藥物原料,加入原料十倍量的甲醇或乙醇,或含水醇類,常溫或加熱至60°C-90°C,提取1-24小時,重復提取1-3次,過濾,濾液在常壓或減壓下濃縮得到流浸膏;②將步驟①中流浸膏用5-10倍于流浸膏重量的水分散,取加水量1/3體積的氯仿進行萃取,重復萃取5-8次,將萃取液常壓或減壓回收溶劑,得浸膏;③將步驟②的浸膏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采用石油醚_丙酮系統(tǒng)梯度洗脫,將石油醚-丙酮體積比為8020部分合并,回收溶劑,放置后析出白色粉末,抽濾得到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④按重量比取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為2090%,其余為藥用輔助料,按照藥劑的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成藥劑。本發(fā)明藥物的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為單體物質(zhì),呈白色粉末狀。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的結(jié)構(gòu)式用高分辨快原子轟擊質(zhì)譜給出準分子離子峰m/z為409.3474[M-H]+(C29H45O,計算值409.3465),分子式為C29H44O15紅外光譜(溴化鉀)cnT13464(OH),2938(飽和C-H),1452、1386(CH3)。無畸變極化轉(zhuǎn)移增強譜(DEPT譜)顯示分子中含有7個甲基(CH3),9個亞甲基(CH2),6個次甲基(CH)和7個季炭。核磁共振-氫譜(1H-NMR譜)顯示5個甲基單峰信號δ0.95(Η-26),1.02(Η-25),1.05(Η-27),1.08(Η-24),1.27(Η-23)和2個甲基雙峰信號0.88(H_29,3H,d,J=6.9Hz),0.96(H_30,3H,d,J=7.9Hz);—個連氧碳上的氫信號δ3·50(Η-12,1Η,dd,J=10.8,5.2Hz)和一個烯氫信號δ5.71(Η-12,m)。核磁共振-炭譜(13C-NMR)譜顯示4個烯碳特征信號δ117.5(C-12)、δ128.9(C-17)、δ133.5(C-18)和137.6(C-13)以及1個連氧碳信號78.2(C-3),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為28位缺失的烏蘇烷型化合物。經(jīng)DEPT譜、異核多重鍵相關譜(HMBC譜)、異核多量子相干譜(HMQCHf)使本發(fā)明藥物的有效成份C、H歸屬得以確認,其名稱為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3β-hydroxy-28-norurs-12,17(18)-dien)。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來源于地榆炭,地榆炭有較好的凝血止血作用、斂瘡作用。申請人研究發(fā)現(xiàn),地榆炭中的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對結(jié)腸腫瘤細胞有顯著的抑制其生長的作用,并且還能抑制結(jié)腸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為治療結(jié)腸癌未轉(zhuǎn)移癥狀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實驗表明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具有顯著的藥理作用。1、抗腫瘤本發(fā)明藥物的有效成份為烏蘇烷型五環(huán)三萜化合物,熊果酸(烏蘇酸)是該類化合物的代表性成分。熊果酸為一廣譜的抗腫瘤化合物,在體外對多種腫瘤細胞有毒性作用。熊果酸不但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而且還能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1.1材料人結(jié)腸癌細胞系ΗΤ29(ΗΤΒ_38,購自美國標準菌種收藏所,美國馬里蘭州羅克韋爾市)置于RPMI-1640(Hyclone,美國猶他州洛根市)培養(yǎng)液中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液中含有10%小牛血清(Hyclone,美國猶他州洛根市)及抗生素(100單位/毫升青霉素,及100毫克/毫升鏈霉素)(Hyclone,美國猶他州洛根市)。細胞在37°C,5%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進行孵育。受試樣品為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臨用時以二甲亞砜(dimethylsulfoxide,DMS0)溶解,加培養(yǎng)液稀釋至所需濃度,使DMSO終濃度為1%。1.2.實驗方法取處于指數(shù)生長期的HT-29細胞,應用0.25%胰酶和3毫摩爾/升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消化液進行消化,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每毫升ιχIO4,按每孔0.1毫升接種于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中。無血清RPMI-1640同步化后24小時,細胞繼續(xù)在不同藥物作用濃度下培養(yǎng)48小時,每濃度組設3個復孔,實驗重復3次。培養(yǎng)后進行噻唑蘭(MTT)比色(MTT5毫克/毫升,37攝氏度,4小時)并繪制藥物濃度與540納米吸光度之間的關系曲線。細胞存活率(%)=實驗組吸光度/正常組吸光度X100%。1.3.實驗結(jié)果實驗結(jié)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對人結(jié)腸癌細胞HT29的抑制作用由附圖9可知,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對人結(jié)腸癌細胞HT29的生長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且顯示一定的劑量依賴關系,在最高劑量(20微克/毫升)時,對細胞的抑制作用最強,達到93.93%。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經(jīng)動物實驗表明對結(jié)腸癥具有極顯著的治療作用;本發(fā)明藥物對結(jié)腸癌細胞HT29荷瘤小鼠的治療作用動物實驗如下1、實驗材料人結(jié)腸癌細胞系HT29(HTB_38,購自美國標準菌種收藏所,美國馬里蘭州羅克韋爾市)。ICR小鼠,雌性,體重20士2克(山東大學動物中心,實驗動物許可號SCXK魯20030004);小鼠白介素_2、腫瘤壞死因子-α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均購自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受試藥物3β-輕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注射液,生理鹽水稀釋至所需濃度。2、實驗方法將人結(jié)腸癌細胞株接種于正常小鼠腹腔內(nèi),讓其大量繁殖,7天后抽取腹水(無血性),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細胞濃度為5XIO6個/毫升的接種液,于小鼠腹背側(cè)部皮下注射含5XIO6癌細胞的懸液0.5毫升,成瘤后用組織塊套管針法皮下移植為實體瘤。將結(jié)腸癌皮下移植的小鼠隨機分為5組,各組于移植后第6天開始給藥,陽性組為環(huán)磷酰胺,空白組和模型組為生理鹽水,每天給藥1次,共用7天后停藥。末次給藥24小時后摘眼球取血,收集血液,取血清-20°C備用。臨用前平衡至室溫,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操作,測定細胞因子白介素-2、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頸椎脫白處死小鼠,剝?nèi)×鰤K、胸腺,計算抑瘤率、胸腺指數(shù)。<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與模型組相比*P<0.05#P<0.01與正常組相比#P<0.05##P<0.01受試本發(fā)明藥物可抑制小鼠移植性腫瘤的生長,高、中劑量組抑瘤率分別為51.52%,46.09%,與模型組相比P<0.01或P<0.05;陽性對照環(huán)磷酰胺可明顯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但小鼠體重明顯偏小,胸腺指數(shù)明顯偏低,本發(fā)明藥物各劑量組不會降低小鼠體重和胸腺指數(shù),本發(fā)明藥物對正常機體影響較小,無明顯毒副作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與正常組相比:#Ρ<0.05##Ρ<0.01與模型組相比:*Ρ<0.05**Ρ<0.01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和陽性組荷瘤小鼠細胞因子水平明顯降低(P<0.01),與模型組比較,化合物高、中劑量組小鼠細胞因子明顯升高(P<0.01或0.05),從而調(diào)節(jié)淋巴細胞的生長分化、激活巨噬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極好的結(jié)腸癌腫瘤抑制作用,不會明顯降低小鼠胸腺指數(shù);還可升高小鼠細胞因子白介素_2、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從而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實驗表明由于本發(fā)明藥物對治療結(jié)腸癌有顯著的效果,因此,患者可以在結(jié)腸癌治療中使用本發(fā)明所述的各種藥物劑型。本發(fā)明藥物還可以替代手術后的化療期聯(lián)合使用的西藥,從而徹底消除西藥的毒副作用。附圖1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紫外圖譜;附圖2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紅外圖譜;附圖3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高分辨快原子轟擊質(zhì)譜;附圖4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核磁共振氫譜;附圖5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核磁共振炭譜;附圖6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無畸變極化轉(zhuǎn)移增強譜;附圖7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異核多量子相干譜;附圖8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異核多重鍵相關譜;附圖9為本發(fā)明藥物有效成份對人結(jié)腸癌細胞ΗΤ29的抑制作用效果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本發(fā)明藥物包括藥物有效成份和藥用輔料制成的藥劑,藥物有效成份為3β_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其結(jié)構(gòu)式為μ30,J22/ψκΧiδ!HJ27八HC29H46O2423藥物有效成份的重量百分比為20-90%,其余為藥用輔料。本發(fā)明藥物可以制成各種劑型,如注射劑水針劑、凍干粉劑,片劑、膠囊、顆粒劑、散劑或口服液。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是先采用地榆炭提取藥物有效成份,然后按照常規(guī)制藥方法制備成所需藥劑,包括以下步驟①取地榆炭粉碎后為藥物原料,加入原料十倍量的甲醇或乙醇,或含水醇類,常溫或加熱至60°C-90°C,提取1-24小時,重復提取1-3次,過濾,濾液在常壓或減壓下濃縮得到流浸膏;②將步驟①中流浸膏見5-10倍于流浸膏重量的zRiM,取加水量1/3體積的氯仿進行萃取,重復萃取5-8次,將萃取液常壓或減壓回收溶劑,得浸膏;③將步驟②的浸膏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采用石油醚_丙酮系統(tǒng)梯度洗脫,將石油醚-丙酮體積比為8020部分合并,回收溶劑,放置后析出白色粉末,抽濾得到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④按重量比取3β-輕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為2090%,其余為藥用輔助料,按照藥劑的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成藥劑。本發(fā)明藥物在制備注射液時,其藥物有效成份的重量比取30-60%為佳,其他藥物劑型有效成份取30-90%為佳,本發(fā)明藥物的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為單體物質(zhì),呈白色粉末狀。舉例說明幾種劑型①水針劑1000毫升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25克,吐溫8010毫升,氯化鈉8克。取藥物有效成份3β-輕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25克,加吐溫8010毫升,注射用水250毫升,加熱溶解,濾過,加10%碳酸鈉調(diào)酸堿度至7.0-7.5,加入氯化鈉,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G3垂熔漏斗(玻璃)濾過,分裝,灌封,100攝氏度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分裝于1毫升安瓿瓶中,每支含有含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25毫克。②膠囊劑1000粒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克,微晶纖維素50克,硬脂酸鎂1克。取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克,微晶纖維素50克,硬脂酸鎂1克,混勻,裝膠囊,每粒重0.1克,含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毫克。③散劑1000包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克,乳糖450克。取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克、乳糖450克,研細,混勻,過篩,分包,每包重0.5克,含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毫克。④片劑1000片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克,羥丙甲纖維素20克,糊精30克,硬脂酸鎂1克。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羥丙甲纖維素、糊精混合,以75%乙醇為粘合劑制濕顆粒,過22目篩,50攝氏度干燥3小時,22目篩整粒,加入硬脂酸鎂混勻壓片,每片重0.1克,含藥物有效成份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50毫克。權利要求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藥物有效成份為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和藥用輔料制成的藥劑,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的結(jié)構(gòu)式為F2009102313298C00011.tif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劑型為片劑或膠囊。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劑型為水針劑或凍干粉劑。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劑型為散劑或顆粒劑。5.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取地榆炭粉碎后為藥物原料,加入原料十倍量的甲醇或乙醇,或含水醇類,常溫或加熱至60°C-90°C,提取1-24小時,重復提取1-3次,過濾,濾液在常壓或減壓下濃縮得到流浸膏;②將步驟①中流浸膏用5-10倍于流浸膏重量的水分散,取加水量1/3體積的氯仿進行萃取,重復萃取5-8次,將萃取液常壓或減壓回收溶劑,得浸膏;③將步驟②的浸膏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采用石油醚-丙酮系統(tǒng)梯度洗脫,將石油醚-丙酮體積比為8020部分合并,回收溶劑,放置后析出白色粉末,抽濾得到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④按重量比取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為20-90%,其余為藥用輔助料,按照藥劑的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成藥劑。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結(jié)腸癌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包括藥物有效成份和藥用輔料制成的藥劑,藥物有效成份為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其制備方法步驟①取地榆炭粉碎后為藥物原料,加入甲醇或乙醇,過濾,濾液在常壓或減壓下濃縮得到流浸膏;②將步驟①中流浸膏水分散,氯仿進行萃取,得浸膏;③將步驟②的浸膏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回收溶劑,放置后析出白色粉末,抽濾得到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④按重量比取3β-羥基-28-缺失-12,17(18)-二烯烏蘇烷為20-90%,其余為藥用輔助料,按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成藥劑。本發(fā)明主要治療結(jié)腸癌未轉(zhuǎn)移癥狀,無毒副作用,配合手術后的化療期使用,從而減輕患者痛苦。文檔編號A61P35/00GK101810624SQ200910231329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日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日發(fā)明者仲英,孫立立,施祖榮,楊書斌,袁振海申請人:山東省中醫(yī)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