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眩暈的中藥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藥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眩暈的中藥藥物。
技術背景眩暈是臨床常見病之一,眩與暈雖同稱而有區(qū)分。眩是目眩,眼花繚亂;暈是頭暈景物旋轉。往往兩者兼見,故名眩暈。其病理變化主要緣 于肝風膽火亢盛上逆沖于頭目所致,故《內(nèi)經(jīng)》云"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痩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腎藏精生髓,腦為髓之海,腎 精充盈,髓海豐足,何病之有?若腎虛內(nèi)虧化元不足,則腦轉耳鳴,頭暈目眩等生焉。經(jīng)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丹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論述。 因此本病由肝腎陰虛為病居多。但亦有風、火、痰、虛等不同原因誘發(fā)者。故 應本著"伏其所主,光其所因"的道理施治。目前,臨床通常采用口服降壓、 頭痛等西藥治療,治療效果差,療程長,成本高;而且西藥副作用大,制造工藝復雜,生產(chǎn)成本高。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標本兼治、無副作用、療程短、價格 低廉的治療眩暈的中藥藥物,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袓國醫(yī)學對眩暈的發(fā)病機理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 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古、今藥理研究成就,從祖國醫(yī)學寶庫中,篩選出育陰 潛陽、滋補肝腎的天然中藥,按中醫(yī)理論組方,提取精華,使其發(fā)揮促進人體 內(nèi)陰陽氣血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絡平衡,對眩暈有快速治愈的功效。本發(fā)明藥物是由下列組分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磁石12、炒谷芽15、玄精石9、牡蠣20、夏枯草IO、桑椹子l5、丹皮9、 草決明10、紫草9;將上述各組分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中藥湯劑,依次按下述步驟完成1)煎煮將上述諸藥放入砂鍋內(nèi),按原料藥總量的l:2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鐘,將藥液濾出,再按原料藥總量的l: l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鐘, 將藥液濾出;2) 裝瓶將兩次濾液混勻后裝入已消毒的瓶子內(nèi)密封;3) 消毒將藥液瓶放入高壓鍋內(nèi)殺菌20分鐘,即得本發(fā)明中藥湯劑。 本發(fā)明藥物中的磁石,不但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上有著重要的應用,如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以及心磁圖和腦磁圖的應用,而且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西漢的《史記》(約 公元前90年)書中的"倉公傳"便講到齊王侍醫(yī)利用5種礦物藥(稱為五石)治病。 這5種礦物藥是指磁石(Fe30,)、丹砂(HgS)、雄黃歸3)、礬石[KAI (So4)2)和曾 青(2Cu3Co)。隨后歷代都有應用磁石治病的記載。例如,在東漢的《神農(nóng)本草》(約 公元2世紀)藥書中便講到利用味道辛寒的慈(磁)石治療風濕、肢節(jié)痛、除熱和耳 聾等疾病,南北朝陶弘景著的《名醫(yī)別錄》(公元510年)醫(yī)藥書中講到磁石可以養(yǎng)腎臟,強骨氣,通關節(jié),消痛腫等。唐代著名醫(yī)藥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 (公元652年)藥書中還講到用磁石等制成的蜜丸,如經(jīng)常服用可以對眼力有益。 南宋嚴用和著的《濟生方》(公元1253年)醫(yī)藥書中又講到利用磁石醫(yī)治聽力不好 的耳病,這是將一塊豆大的磁石用新棉塞入耳內(nèi),再在口中含一塊生鐵,便可改 善病耳的聽力??偟恼f來,在各個朝代的醫(yī)藥書中常有用磁石治療多種疾病的記 載。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關于醫(yī)藥用磁石的記述內(nèi)容豐富并 具總結性,對磁石形狀、主治病名、藥劑制法和多種應用的描述都很詳細,例如 磁石治療的疾病就有耳卒聾閉、腎虛耳聾、老人耳聾、老人虛損、眼昏內(nèi)障、小 兒驚癇、子宮不收、大腸脫肛、金瘡腸出、金瘡血出、誤吞針鐵、丁腫熱毒、諸 般腫毒等10多種疾病,利用磁石制成的藥劑有磁朱丸、紫雪散和耳聾左慈丸等。 我國在1921年出版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謝觀編著)記載了利用磁石作重要原料 的幾種中成藥,如磁石丸、磁石大味丸、磁石毛、磁石羊腎丸、磁石酒、磁石散 和磁朱丸等。1935年初版、1956年修訂的《中國藥學大辭典》中詳述了磁石的種類、制法、用法、主治和歷代的記載考證,還列舉了磁石在醫(yī)藥上的io余種應用。 1963年我國衛(wèi)生部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列舉了以磁石為重要成分的 幾種中成藥,如耳聾左慈丸、紫雪(散)和磁朱丸等。磁石,歸腎、肝、肺經(jīng),可 促進動物血液中血紅蛋白水平、紅細胞和白細胞數(shù)的增加,血液凝固時間延長及 血漿纖維蛋白分解活性的增加,同時中性粒細胞吞噬反應的增加,有鎮(zhèn)靜、抗驚 厥作用,具有補腎益精、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除煩熱而聰耳明目、納氣平喘之 功效;谷芽,來源于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實,經(jīng)加工而發(fā)芽者,炒谷芽又名香 谷芽、炙谷芽,為凈谷芽用文火炒至黃色入藥者,性味甘、溫、無毒,入脾、胃 經(jīng),具有健脾開胃、和中消食之功效,主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諸癥,炒谷芽的炮制方法取揀凈的稻谷,用水浸泡l-2天,撈出置容器中,上蓋 潮濕蒲包,每曰淋水,保持濕潤,至初生根,俗稱芽,長約3 6亳米時,取出曬 干,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涼即可;玄精石,玄精石,別 名元精石、龜背玄精石、玄英石、銀精石,來源為年久所結的小形石膏,單晶或 雙晶晶體礦石其性味咸、寒,歸肝、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清熱之功效,用于治療髙熱煩渴、陰虛頭痛、目赤腫痛諸癥;牡蠣,性味咸、寒,乃太陰之精,具有斂陰、潛陽、止汗、濕精、化痰、軟堅之功效,治上行下虛、驚癇、眩暈、自汗、盜汗、 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疬、癭瘤,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頭痛眩暈、煩躁失眠等癥;夏枯草, 性味苦、辛、寒,歸肝、膽經(jīng),緩肝火而解內(nèi)熱且散結氣,具有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之功效,主治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高血壓癥;桑椹子,甘涼補肝腎養(yǎng)血,主含糖、維生素Bl、 B2、 C和胡蘿卜素、鉤質(zhì)、無機鹽、蘋果酸、鞣質(zhì)、失車菊及桑椹油等,具有補血功效,主治貧血患者、面色蒼白、頭目眩暈、失眠心悸諸癥;丹皮,性微寒、 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jīng),瀉伏火而補血,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jīng)閉、經(jīng)前發(fā)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fā)勢、無汗骨蒸諸癥;草決明,又稱決明子,其味甘苦,性微寒,除肝膽之熱,有清熱明目、祛風降壓、潤腸通便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常飲決明子茶,可使血壓穩(wěn)定在正常水平, 頭昏、頭痛、煩躁、失眠等癥狀也隨之消失或減輕,紫草,性寒,味甘、咸,具 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功能,主治血熱毒盛、斑滲紫黑、麻滲不透、塔 瘍、濕麥、水火燙傷諸癥。上述諸藥經(jīng)合理配伍綜合作用對眩暈有特效。本發(fā)明藥物湯劑臨床使用結果表明,有下述優(yōu)點1、 本發(fā)明選用純天然中藥原料,各組分符合藥政法規(guī)定,利用各味中藥的 綜合作用,對眩暈有治愈的功效,無化學甜味劑,對人體無毒無害。2、 本發(fā)明味微甘,無苦澀感,服用方便。 為表明本發(fā)明藥物湯劑的療效,本發(fā)明臨床觀察選擇病例,六天為一個療程,曰月艮2次,每次50ml,通常治療二到三個療程,患者即可痊愈;目前,治愈病人 近5000例,完全康復為有效,總有效率為100%。 典型病例李XX,女,60歲,農(nóng)民,2002年4月10日初診。病史患者自述于IO天前因手腕疼痛服"活絡丹"后即頭暈、頭痛,右耳 鳴,項強不能轉動,動則痛甚,伴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且有灼熱之感,口 干而苔,食欲不振,失眠多夢,小便黃,大便略干。檢查急性病容,煩躁,舌質(zhì)紅,苔白千,脈象沉而弦。血壓100-150mmHg。辯證肝陽上擾、胃氣不降。治則平肝潛陽,調(diào)胃降逆為主。4月17日復診患者服藥六天,頭暈、頭痛減輕,嘔吐止,食欲增進,二便 調(diào)。舌質(zhì)紅少苔,脈象沉弦。處理繼服上述藥物。4月24日三診患者又繼續(xù)服藥六天,自述頭暈、頭痛已愈,耳聾已大有好轉,精神及食欲好轉,項部轉動仍有不適之感,二便正常。舌質(zhì)紅少苔,脈象沉 而少弦;繼服六天,回復痊愈, 一年后隨訪,體健如常。王XX,男,33歲,干部,2003年2月16日初診。病史患者自述近三個月來經(jīng)常頭暈,加重七天。在機關醫(yī)院測血壓 120-190mmHg,鼻竅干燥,口干,時有心煩、心悸、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胸悶 不適,小便黃,大便正常。檢查精神恍惚,兩顴紅赤。舌質(zhì)絳苔微黃,脈象弦數(shù)。 辯證肝腎陰虛虧、虛陽上越。治則滋補肝腎、育陰潛陽。在上述藥物中,加生龜板30克,服用三天。2月19曰復診患者服藥三天,自述頭暈減輕,血壓降至90-14OmmHg,心煩、 心悸亦減輕,食欲可,惡心、嘔吐、胸悶好轉,二便調(diào)。舌苔白干,脈象沉而少 弦。處理繼服上述藥物。2月26曰三診患者又繼續(xù)服藥六天,自述頭暈、心煩、心悸、惡心、嘔吐、 胸悶等癥悉愈,脈象和緩。處理停藥觀察,半年后隨訪未發(fā)而愈,體健如常。
具體實施方式
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克)磁石12、炒谷芽15、玄精石9、牡蠣2G、夏枯草IO、桑椹子15、丹皮9、 草決明10、紫草9;。將上述各組分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中藥湯劑,依次按下述步驟完成1) 煎煮將上述諸藥放入砂鍋內(nèi),按原料藥總量的l:2加水文火煎煮,沸 后20分鐘,將藥液濾出,再按原料藥總量的l: l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鐘, 將藥液濾出;2) 裝瓶將兩次濾液混勻后裝入已消毒的瓶子內(nèi)密封;3) 消毒將藥液瓶放入高壓鍋內(nèi)殺菌20分鐘,即得本發(fā)明中藥湯劑。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眩暈的中藥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的湯劑磁石12、炒谷芽15、玄精石9、牡蠣20、夏枯草10、桑椹子15、丹皮9、草決明10、紫草9;其制備方法是依次按下述步驟完成的1)煎煮將上述諸藥放入砂鍋或不銹鋼高壓鍋內(nèi),按原料藥總量的1∶2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鐘,將藥液濾出,再按原料藥總量的1∶1加水文火煎煮,沸后20分鐘,將藥液濾出;2)裝瓶將兩次濾液混勻后裝入已消毒的瓶子內(nèi)密封;3)消毒將藥液瓶放入高壓鍋內(nèi)殺菌20分鐘,即得本發(fā)明中藥藥物湯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眩暈的中藥藥物,它是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的湯劑磁石12、炒谷芽15、玄精石9、牡蠣20、夏枯草10、桑椹子15、丹皮9、草決明10、紫草9;本發(fā)明選用純天然中藥原料,各組分符合藥政法規(guī)定,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對眩暈有治愈的功效,無化學甜味劑,對人體無毒無害。本發(fā)明味微甘,無苦澀感,服用方便。本發(fā)明臨床觀察選擇病例,六天為一個療程,日服2次,每次50ml,通常治療二到三個療程,患者即可痊愈;目前,治愈病人近5000例,完全康復為有效,總有效率為100%。
文檔編號A61P1/08GK101264251SQ20081009722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7日
發(fā)明者李京芳 申請人:李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