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上肢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9410閱讀:35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上肢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在將接受手術的患者的上肢固定在上肢臺時所使用的上 肢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為了防止接受例如胸腹部手術的患者在被施行了麻醉的狀態(tài)下 身體不小心晃動而將該患者固定在手術床上。當對該患者進行固定時,根據(jù)手 術種類的不同,有時需要在使一側或兩側的上肢離開身體向外展開而使腋下打 開并在使肘關節(jié)彎曲后放置到臉的側方的所謂上舉狀態(tài)下,將患者的上肢固定 在設置于手術床的上肢臺上。該上肢臺的上表面位于比仰躺在手術床上的患者 臉部略高的位置,并且以使上肢的肘關節(jié)一側低于手關節(jié)一側的狀態(tài)而傾斜。
當以使上肢上舉的狀態(tài)將該上肢固定在所述上肢臺上時,有時使用了例如 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上肢固定裝置。該上肢固定裝置包括形成為帶狀的布制
本體、和由設置在該本體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的掛鉤(hook)和鈕扣等構成的扣合
部。所述本體的寬度被設定得較寬,能夠從上肢的手關節(jié)覆蓋到肘關節(jié)。當使 用該上肢固定裝置時,在把上肢放在上肢臺的上表面以后,將上肢固定裝置的 本體同時纏繞到上肢和上肢臺上,然后使扣合部扣合。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平6-319749號公報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對患者施行了麻醉后,有必要在上肢的手關節(jié)附近的橈骨動脈安 置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cannula)來經常監(jiān)視血壓。不過,當使用了專利文獻l所示 的寬度尺寸較大的上肢固定裝置時,因為上肢被上肢固定裝置覆蓋并一直覆蓋 到手關節(jié)附近,所以有時無法對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的安置部位進行目視。在這一 狀態(tài)下,萬一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脫離開橈骨動脈的話,則在麻醉醫(yī)師所看不到的 地方引發(fā)出血,從而有出現(xiàn)止血處理延誤之虞。
還有,有時候在手術中有必要再建立一條上肢的靜脈管道來向靜脈內進行
補液。不過,如上所述專利文獻l的上肢固定裝置的寬度較寬,所以妨礙了補 液用靜脈管道的建立。由此,在建立補液用靜脈管道時,必須先取下上肢固定 裝置然后再安裝上,致使作業(yè)變得繁瑣。
進而,在以使上肢上舉的狀態(tài)將上肢固定在上肢臺上時,與在使腋下閉合 的狀態(tài)下進行固定的情況相比,上肢由于自重和身體晃動等原因容易從上肢臺 滑落下來。當上肢滑落下來時,致使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或補液用靜脈管道脫落, 從而影響到手術的進行,所以為了防止該上肢滑落,有必要使上肢固定裝置一 邊壓制上肢一邊牢固地進行纏繞。不過, 一旦對上肢過于壓迫時,則有可能引 起血液循環(huán)障礙和神經障礙,并且導致無法用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及新建立的補液 用靜脈管道來進行血壓監(jiān)視及補液。如上所述由于難于調節(jié)將專利文獻1的上 肢固定裝置纏繞在上肢時的強度,所以上肢固定作業(yè)費時,并且出現(xiàn)了例如經 驗不足的工作人員無法固定好上肢固定裝置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所述問題的發(fā)明,其目的在于當在手術中將上肢固定在上 肢臺時,在大范圍地使上肢的手關節(jié)附近部位露出的狀態(tài)下沒有過強地對上肢 進行壓迫,即便是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也能夠輕而易舉地在較短時間內對上肢 進行固定以防止上肢從上肢臺滑落下來。 (解決課題的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所述目的,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在配置于上肢臺和上肢之間的基部上 設置銜接在上肢臺上的上肢臺銜接部和覆蓋肘關節(jié)的肘關節(jié)支撐部,并且將從 該肘關節(jié)支撐部延伸出來的繩狀部纏繞到上肢臺上,從而能夠將上肢固定在上 肢臺。
具體來說,在第一發(fā)明中涉及一種以使接受手術的患者的上肢向上舉起的 狀態(tài)將該患者的上肢固定在上肢臺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上肢固定
裝置具有設置在所述上肢臺和上肢之間的基部、上肢臺銜接部(engagement part)、肘關節(jié)支撐部和繩(string)狀部,該上肢臺銜接部設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 上肢手關節(jié)一側,形成為銜接在所述上肢臺的靠近手關節(jié)一側,該肘關節(jié)支撐 部設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上肢肘關節(jié)一側,形成為以從肘關節(jié)的下側向上側的 方式覆蓋放在所述上肢臺上的上肢的肘關節(jié),該繩狀部從所述肘關節(jié)支撐部的 覆蓋肘關節(jié)上側的部位開始延伸,并被纏繞在所述上肢臺上。
根據(jù)該構成,通過使上肢臺銜接部銜接在上肢臺上,從而基部被上肢臺 支撐。并且,由于用被該上肢臺所支撐的基部的肘關節(jié)支撐部覆蓋上肢的肘關 節(jié)后將繩狀部纏繞在上肢臺上,所以從肘關節(jié)支撐部的上側將上肢的肘關節(jié)壓 制在上肢臺上,從而成為能確實地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來進行支撐的狀態(tài)。由此, 在沒有過強地壓迫上肢的情況下能夠防止上肢從上肢臺滑落下來。當將該上肢 固定在上肢臺時,在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覆蓋了肘關節(jié)以后,僅將繩狀部纏繞到上 肢臺上即可,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上肢的固定作業(yè)。而且, 因為通過支撐肘關節(jié)來將上肢固定在上肢臺上,所以能夠使上肢的手關節(jié)附近 的大部分露出。
第二發(fā)明是在第一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上肢臺銜接部形成
為覆蓋(ccwering)上肢臺的靠近手關節(jié)一側的袋狀。
根據(jù)該構成,能夠容易地使上肢臺銜接部銜接在上肢臺上。
第三發(fā)明是在第一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基部由布質材料形 成,肘關節(jié)支撐部是通過對所述布質材料進行折彎而構成的。 根據(jù)該構成,能夠容易地形成肘關節(jié)支撐部。
第四發(fā)明是在第一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多個繩狀部從肘關 節(jié)支撐部的彼此分離開的位置開始各自延伸。
根據(jù)該構成,可以使固定在上肢臺上的上肢的肘關節(jié)穩(wěn)定。
第五發(fā)明是在第一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該上肢固定裝置具 有對上肢進行加溫的加溫器。
根據(jù)該構成,因為對固定在上肢臺上的上肢進行加溫,所以能夠防止手術 中患者的體溫下降。
第六發(fā)明是在第五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加溫器是將對上肢 進行加溫的凝膠狀加溫材料放入袋狀部件中而構成的,設置在上肢臺和上肢之 間。
根據(jù)該構成,能夠利用加溫材料防止手術時患者的體溫下降。而且,由于 該加溫材料在袋狀部件的內部進行流動因而可以獲得緩沖效果,所以能夠避免 使上肢局部地強烈碰撞到上肢臺。
第七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六發(fā)明中的任意一個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
在于該上肢固定裝置具有設置在上肢臺和上肢之間的緩沖部件。 根據(jù)該構成,能夠避免使上肢局部地強烈碰撞到上肢臺。
第八發(fā)明是在第七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緩沖部件由注入有 空氣的袋狀部件構成。
根據(jù)該構成,能夠獲得重量輕且結構簡單的緩沖部件。
第九發(fā)明是在第七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緩沖部件與上肢一 起被繩狀部固定在上肢臺。
根據(jù)該構成,則不需要使用將緩沖部件固定在上肢臺上的專用部件。 第十發(fā)明是在第一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基部設置有中空部。
根據(jù)該構成,在上肢臺和上肢之間配置有中空部,從而能夠避免上肢局部 地強烈碰撞到上肢臺。
第十一發(fā)明是在第十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該上肢固定裝置 具有用來向中空部注入空氣的空氣注入閥。
根據(jù)該構成, 一直到開始對上肢固定裝置加以使用時為止,都能夠在不向 中空部注入空氣而使該上肢固定裝置保持小體積的狀態(tài)下將其搬運到使用場 地,在該使用場地從空氣注入閥注入空氣來形成中空部。
第十二發(fā)明是在第十發(fā)明的基礎上的發(fā)明,其特征在于中空部在上肢臺 的寬度方向上并排設置有三個以上,在這些中空部中,位于上肢臺的寬度方向 兩端的中空部比位于中央部的中空部大。
根據(jù)該構成,在將上肢固定裝置安裝在上肢臺后,當將上肢放在基部上時, 上肢陷入位于上肢臺的寬度方向兩端的中空部之間。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第一發(fā)明,因為能夠使上肢臺銜接部銜接在上肢臺,還能夠在利用肘 關節(jié)支撐部覆蓋肘關節(jié)以后從該肘關節(jié)的上側使繩狀部纏繞到上肢臺上,所以 能夠在不過強壓迫上肢的情況下對上肢進行固定以防止上肢從上肢臺滑落下 來。由此,能夠避免產生上肢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和神經障礙,同時還能避免血壓 監(jiān)視用插管和補液用靜脈管道(line)受到壓迫,從而可正常地進行血壓監(jiān)視及 補液。而且,即便是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也能夠輕而易舉地在較短時間內完成 上肢的固定作業(yè)。再有,因為事前能夠使固定在上肢臺的上肢手關節(jié)附近部位大范圍露出,所以能夠對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進行目視,并且萬一該插管脫離幵動 脈時能夠迅速采取措施,同時還能夠在不必拆卸》安裝上肢固定裝置的情況下 再建立一條補液用靜脈管道。
根據(jù)第二發(fā)明,因為將上肢臺銜接部制成袋狀,所以能夠容易地使上肢臺 銜接部銜接在上肢臺,并且還能夠進一步簡化上肢的固定作業(yè)。
根據(jù)第三發(fā)明,通過使構成基部的布質材料折彎,從而能夠容易實現(xiàn)肘關 節(jié)支撐部,還能夠降低上肢固定裝置的成本。
根據(jù)第四發(fā)明,因為設置了多個繩狀部,所以能夠利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平穩(wěn) 地支撐肘關節(jié),還能夠防止上肢從上肢臺滑落下來。
根據(jù)第五發(fā)明,因為能夠抑制手術中患者的體溫下降,所以可以利用上肢 固定裝置促進手術后的恢復。
根據(jù)第六發(fā)明,因為將凝膠狀的加溫材料放入袋狀部件而構成了加溫器,
所以能夠降低將上肢固定在上肢臺時對上肢造成的傷害(invasion)。
根據(jù)第七發(fā)明,因為能夠在上肢臺和上肢之間配置緩沖部件,所以能夠降 低將上肢固定在上肢臺時對上肢造成的傷害。
根據(jù)第八發(fā)明,因為用注入有空氣的袋狀部件構成了緩沖部件,所以能夠 獲得重量輕且結構簡單的緩沖部件,因而對于上肢固定裝置的操作變得容易。
根據(jù)第九發(fā)明,能夠容易地將緩沖部件固定在上肢臺上。
根據(jù)第十發(fā)明,因為能夠在上肢臺和上肢之間設置中空部,所以能夠降低 將上肢固定在上肢臺時對上肢造成的傷害。
根據(jù)第十一發(fā)明,能夠在使上肢固定裝置保持小體積的狀態(tài)下將該上肢固 定裝置搬運到使用場地后再進行使用。
根據(jù)第十二發(fā)明,因為使位于上肢臺的寬度方向兩端的中空部大于位于中 央部的中空部,所以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固定在上肢臺的上肢的穩(wěn)定化。


圖1是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進行說明 的側面圖。
圖2是對上肢固定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進行說明的平面圖。 圖3是從開放部一側對上肢固定裝置進行觀察的附圖。 圖4(a)是緩沖部件的平面圖,圖4(b)是從長度方向一端側對緩沖部件進行 觀察的附圖,圖4(c)是緩沖部件的側面圖。
圖5是對在上肢臺上安裝了緩沖部件及上肢固定裝置的狀態(tài)進行表示的 側面圖。
圖6是對將上肢放在上肢固定裝置上的狀態(tài)進行表示的附圖,該圖6相當 于圖5。
圖7是對將上肢固定在上肢臺上的狀態(tài)進行表示的附圖,該圖7相當于圖
圖8是表示緩沖部件的變形例的附圖,該圖8相當于圖4。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的平面圖。 圖10是圖9的X-X線剖面圖。 圖11是圖9的XI-XI線剖面圖。
圖12是構成實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的薄部件(film)的剖面擴大圖。
圖13是關于實施方式二的附圖,該圖13相當于圖5。 圖14是關于實施方式二的附圖,該圖14相當于圖7。 圖15是關于實施方式二的變形例一的附圖,該圖15相當于圖9。 圖16是關于實施方式二的變形例二的附圖,該圖16相當于圖9。 (符號說明)
1上肢固定裝置
2基部
3上肢臺銜接部
4肘關節(jié)支撐部
5第一繩狀部
6第二繩狀部
10緩沖部件
30 32中空部
40空氣注入閥
50手術床
51上肢臺
100 上肢 102 肘關節(jié) 104 手關節(jié)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jù)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以下關于理想 的實施方式的說明在本質上僅為所列舉的示例,并沒有意圖對本發(fā)明、本發(fā)明 的適用物或者它的用途加以限制。 (實施方式一)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1的使用狀態(tài)的附 圖。在該實施方式一的說明中,當對上肢固定裝置l的構造進行說明之前,先 就手術床50的結構進行說明。該手術床50包括用來固定上肢100的上肢臺 51、和固定下肢101的下肢臺52,與一般醫(yī)療現(xiàn)場所使用的手術床相同。
所述上肢臺51具有硬質的板部件53、和將該板部件53支撐在手術床50 的本體54上的支柱55。板部件53是用來對包含上肢100的肘關節(jié)102的末 端側進行固定的部件,形成為比從上肢100的手103到肘關節(jié)102的長度略長 的近似矩形形狀。設定為板部件53的寬度大于上肢100的寬度。
所述支柱55形成為沿著近似上下方向延伸。支柱55的上端部以能夠圍繞 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撐軸56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板部件53的下表面的大致 中央部。由此,在使板部件53旋轉到任意位置的狀態(tài)下都能夠對板部件53 進行固定。還有,支柱55的下側經由位置調整機構57安裝在本體54的側部。 該位置調整機構57構成為能夠使支柱55沿手術床50的長度方向即患者A的 身長方向進行移動,并還能夠使該支柱55沿上下方向進行移動,從而對移動 到任意位置的支柱55都能夠進行固定。還有,所述下肢臺52構成為朝著在手 術床50上仰躺著的患者A的左右方向分開。
并且,在使板部件53的長度方向與患者A的身長方向一致的狀態(tài)下,所 述板部件53如圖2所示從平面來看位于在手術床50上仰躺著的患者A的臉 部正側面,并且如圖1所示從側面來看位于比臉部略高的位置。而且,該板部 件53是以使板部件53越靠近患者A的下肢101 —側則位置越靠下的傾斜狀 態(tài)被固定的。
下面,關于上肢固定裝置1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該上肢固定裝
置1具有基部2、上肢臺銜接部3、肘關節(jié)支撐部4以及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所述基部2、上肢臺銜接部3以及肘關節(jié)支撐部4由一塊布質材料構成。 作為該布質材料,能夠列舉出由例如棉和化學纖維等構成的布質材料。
所述基部2如圖1及圖2所示配置在所述板部件53的上表面和上肢100 之間,以覆蓋該板部件53的整個上表面的形態(tài)形成為近似矩形形狀。所述上 肢臺銜接部3被設置在基部2的靠近.匕肢100的手關節(jié)104 —側。該上肢臺銜 接部3形成為使所述布質材料的靠近手關節(jié)104 —側朝肘關節(jié)102 —側翻折過 來并將該翻折部分的兩側邊緣部縫合起來從而僅在肘關節(jié)102 —側具有開放 部3a的袋狀。該上肢臺銜接部3的開放部3a的開口尺寸被設定為能夠使所述 板部件53的靠近手關節(jié)104 —側毫不費力地插入該開放部3a中。還有,上肢 臺銜接部3的深度被設定為當將板部件53插入到該上肢臺銜接部3中時無法 使該板部件53輕易地從其中掙脫出來。
所述肘關節(jié)支撐部4連接在基部2的靠近上肢100的肘關節(jié)102 —側。該 肘關節(jié)支撐部4形成為以從肘關節(jié)102的下側向上側的方式覆蓋放在上肢臺 51上的上肢100的肘關節(jié)102。設定為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在板部件53寬度方 向上的尺寸與所述基部2的同方向尺寸大致相同。
所述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由布質材料構成,從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與基 部2相反一側的端部開始各自延伸。第一繩狀部5的端部被縫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 4的一橫向端部上,還有第二繩狀部6被縫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另一橫向端部 上。所述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的長度大致相同。也可以使第一及第二繩狀 部5、 6的長度彼此不同。還有,由于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由布質材料構成, 所以當該繩狀部過長時能夠輕而易舉地進行裁剪。
還有,上肢固定裝置1包括配置在上肢臺51和上肢100之間的緩沖部件 10。該緩沖部件10是由使兩個樹脂制薄部件粘合起來而成的袋狀部件構成的, 且該緩沖部件10形成為從板部件53的一縱向端部附近延伸至該板部件53的 另一縱向端部附近。如圖4所示,在緩沖部件IO上沿著長度方向保持間距地 形成有多個圓筒狀部10a,該圓筒狀部10a是沿著與長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延伸而成的。所述兩個薄部件的圓筒狀部10a的周圍彼此粘合起來,空氣被分 別注入圓筒狀部10a的內部。
然后,關于使用按照如上所述的方法而構成的上肢固定裝置1來將上肢 100固定在上肢臺51上的情況進行說明。首先,如圖5所示,將上肢固定裝
置1安裝在上肢臺51上。也就是,當在板部件53的上表面放置了緩沖部件 10以后,通過將板部件53的靠近手關節(jié)104 —側插入到上肢固定裝置1的上 肢臺銜接部3的開放部3a,從而使上肢臺銜接部3銜接在板部件53上,由此 來將基部2保持在上肢臺51上。此時,因為將上肢臺銜接部3制成袋狀,所 以能輕而易舉地完成使上肢臺銜接部3銜接在上肢臺51上的作業(yè)。
還有,將所述緩沖部件10的靠近手關節(jié)104 —側從開放部3a插入到所述 上肢臺銜接部3。由此,能夠將緩沖部件10保持在上肢臺51上來抑制其產生 位移。并且,將所述基部2放置在緩沖部件10的上表面。肘關節(jié)支撐部4、 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從上肢臺51的靠近肘關節(jié)102 —側垂向下方。
其后,通過使仰躺在手術床50上的患者A的上肢100離開身體向外展開 而使腋下打開并在使肘關節(jié)102彎曲后將上肢100放到臉部側方,從而成為使 上肢100上舉的狀態(tài),并且如圖6所示將上肢100放在上肢固定裝置1的基部 2的上表面。此時,因為上肢臺51傾斜,所以上肢100的肘關節(jié)102 —側位 于手關節(jié)104 —側的下方。
然后,如圖7所示,使上肢固定裝置l的肘關節(jié)支撐部4向上方彎曲,利 用該肘關節(jié)支撐部4以從肘關節(jié)102的下側向上側的方式覆蓋上肢100的肘關 節(jié)102。其后,使第一繩狀部5繞到板部件53的下方,使第二繩狀部6從與 第一繩狀部5相反的一側即從上肢100的靠近第二繩狀部6 —側繞到板部件 53的下方。使所述第一繩狀部5及第二繩狀部6在板部件53的下方交叉,同 時在與肘關節(jié)102相比更靠近手關節(jié)104 —側將第一繩狀部5及第二繩狀部6 盤繞在支柱55的上端部。并且,將第一繩狀部5繞到第二繩狀部6 —側后使 該第一繩狀部5轉到上肢100的上方,將第二繩狀部6繞到第一繩狀部5 —側 后使該第二繩狀部6轉到上肢100的上方。這樣一來,通過把纏繞在上肢臺 51上的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在上肢100的上方系起來,從而完成了將上肢 100固定在上肢臺51上的作業(yè)。
在將該上肢100固定在上肢臺51的狀態(tài)下,由于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 從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上側延伸出來,所以利用所述繩狀部5、 6能夠將肘關節(jié) 102從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上側壓在上肢臺51上,從而可以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
確實地對肘關節(jié)102進行支撐。而且,當由于肘關節(jié)102位于手關節(jié)104的F 側而使得上肢IOO成為容易滑落下來的狀態(tài)時,因為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以從其 下側覆蓋上肢100的形態(tài)來對該上肢100進行支撐,所以肘關節(jié)102難于從肘 關節(jié)支撐部4掙脫出來。由此,在沒有用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來過強壓迫 上肢100的情況下能夠防止上肢100從上肢臺51滑落下來。還有,緩沖部件 10被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與上肢100 —起固定在上肢臺51上。
還有,當將上肢100固定在上肢臺51時,在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覆蓋了肘 關節(jié)102以后,只需在使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盤繞到上肢臺51后再將該第 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系起來即可,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上 肢100的固定作業(yè)。而且,因為通過支撐肘關節(jié)102來將上肢100固定在上肢 臺51上,所以能夠使上肢100的手關節(jié)104附近的大部分露出。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jù)該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l,因為使上肢 臺銜接部3銜接在上肢臺51的板部件53上,并利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來覆蓋肘 關節(jié)102且從該肘關節(jié)102的上側將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纏繞到上肢臺51 上,所以能夠在沒有過強地壓迫上肢100的情況下對上肢100進行固定以防止 該上肢100從上肢臺51滑落下來。由此,能夠防止上肢100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 和神經障礙,同時能夠避免血壓監(jiān)視用插管和補液用靜脈管道受到壓迫,從而 能夠正常地進行血壓監(jiān)視及補液。而且,即便是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也能夠輕 而易舉地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上肢IOO的固定作業(yè)。再者,因為能夠大范圍地使 固定在上肢臺51上的上肢100的手關節(jié)104附近部分露出,所以能夠對血壓 監(jiān)視用插管進行目視,并且萬一該插管脫離開動脈時能夠迅速地采取措施,同 時還能夠在不拆卸 安裝上肢固定裝置1的情況下再建立一條補液用靜脈管 道。
還有,因為將上肢臺銜接部3制成袋狀,所以能夠容易地使上肢臺銜接部 3銜接在上肢臺51上,并能夠更進一步地簡化上肢100的固定作業(yè)。
還有,因為基部2由布質材料構成,并通過折彎布質材料來構成了肘關節(jié) 支撐部4,所以能夠容易制得肘關節(jié)支撐部4,并能夠降低上肢固定裝置1的 成本。
還有,因為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上彼此分離開地設置了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所以能夠利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對肘關節(jié)102進行穩(wěn)定支撐,并且還能夠防
止上肢100從上肢臺51滑落下來。
還有,因為在上肢臺51和上肢100之間配置了緩沖部件10,所以能夠避 免上肢100局部地過強碰撞到板部件53,并能夠降低將上肢100固定在上肢 臺51上時對上肢100造成的傷害。
還有,因為用注入有空氣的袋狀部件構成了緩沖部件10,所以能夠獲得 重量輕且結構簡單的緩沖部件10,因而對于上肢固定裝置1的操作變得容易。
還有,因為用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將緩沖部件10與上肢100 —起固定 在上肢臺51上,所以能夠容易地將緩沖部件10固定在上肢臺51上。
此外,作為緩沖部件10的結構,也可以如圖8表示的變形例所示,形成 為使緩沖部件10的圓筒狀部10a沿該緩沖部件10的長度方向延伸,并在與緩 沖部件10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置兩個該圓筒狀部10a。還有,能夠任 意設定緩沖部件10的圓筒狀部10a的數(shù)量、形狀以及尺寸。還有,作為緩沖 部件10,能夠用例如聚氨酯泡沫和泡沫聚苯乙烯等樹脂材料、合成橡膠、天 然橡膠、厚布質材料等構成。
還有,可以將凝膠狀的加溫材料(加溫器)放入所述緩沖部件10的圓筒狀 部10a的內部。作為在所述情況下所使用的加溫材料,能夠列舉出例如使由從 針葉樹等提煉出來的植物纖維素的衍生物構成的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含水而 形成的材料。由于使該植物纖維素衍生物含水,因而粘度與水相比大幅度提高, 成為凝膠狀。如上所述將通過使植物纖維素衍生物含水而獲得的材料用作加溫 材料,從而使得相對于人體而言加溫材料的安全性提高。因此,即便加溫材料 向外部泄漏,也沒有對人體造成重大影響。還有,因為植物纖維素衍生物容易 被在自然界的土壤等中存在的微生物分解,所以能夠容易進行廢棄處理。此外, 作為加溫器也可以是例如使用了電熱線的電加溫器和陶瓷加熱器等。
因為利用所述加溫材料來對上肢100進行加溫,所以在手術中流經上肢 100的血液沒有冷卻,從而能夠抑制體溫下降。由此,能夠使患者A的能量 (energy)中用于確保體溫上升的能量減少,從而能夠更多地確保用于術后恢復 的能量。并且,由于能夠抑制體溫下降,所以可以防止免疫機能降低并能夠使 患者A受到病原體感染的幾率下降。由此,能夠促進手術后的恢復。還有, 由于加溫材料的流動而能夠發(fā)揮緩沖效果,所以能夠避免上肢100局部地過強 碰撞到板部件53。
(實施方式二)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二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1的附圖。在該實施
方式二的上肢固定裝置1中,其材質以及基部2和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結構與所 述實施方式一不同,而其它部分基本相同,所以在下文中關于與實施方式一不 同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上肢固定裝置1的基部2及肘關節(jié)支撐部4如圖12所示是使用兩個薄片 (sheet)部件S構成的,該薄片部件S是在具有氣密性的樹脂制薄部件(film)Sl 的一側面上粘貼無紡布S2而制得的。所述薄片部件S形成為近似矩形形狀, 并使無紡布S2位于外表面,而且周邊部彼此之間被氣密性熔接。
在基部2上沿寬度方向保持間距地設置有四個沿上肢固定裝置1的長度方 向延伸的熔接部(weldedpart)20。熔接部20是使薄片部件S之間熔接起來的部 位。如圖10所示,由于基部2的熔接部20,從而在基部2上沿寬度方向并排 形成有五個圓筒形狀的基部側中空部30。所述這些基部側中空部30在上肢固 定裝置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彼此連通。位于基部2的寬度方向兩端的基部側 中空部30、 30彼此為相同形狀,且直徑大于位于中央部的三個基部側中空部 30、 30、 30。位于基部2的寬度方向中央部的三個基部側中空部30、 30、 30 彼此為相同形狀。
在基部2的靠近手關節(jié)一側設置有空氣注入閥40。該空氣注入闊40與位 于基部2的寬度方向一端的基部側中空部30連通, 一般來說空氣注入閥40 由設置在空氣注入口等的止回閥構成,并且其構造已為眾所周知。
肘關節(jié)支撐部4與基部側中空部30鄰接。在該肘關節(jié)支撐部4上沿上肢 固定裝置1的長度方向保持間距地設置有六個沿上肢固定裝置1的寬度方向延 伸的熔接部21。由于所述這些熔接部21,從而如圖11所示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 上沿長度方向并排形成有五個圓筒形狀的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1。這 些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1在上肢固定裝置1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彼此 連通。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1彼此為相同的形狀。還有,第一肘關節(jié) 支撐部側中空部31與所述基部側中空部30連通。
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繩狀部5、 6 —側沿寬度方向保持間距地設置有沿上 肢固定裝置l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四個熔接部22。由于這些熔接部22,從而在 肘關節(jié)支撐部4上形成有與所述基部側中空部30相同的第二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
中空部32。第二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2和所述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
31彼此連通。
還有,上肢臺銜接部3是通過將形成為矩形形狀的薄片部件熔接在構成所 述基部2的薄片部件S上而構成的,構成了僅在靠近肘關節(jié)102 —側具有開放 部3a的袋狀。還有,構成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的材料與所述薄片部件S相 同。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熔接在所述薄片部件S上。還有,由于第一及第 二繩狀部5、 6為樹脂制,所以當該第-- 及第二繩狀部5、 6長度過長時能夠輕 而易舉地進行裁剪。
當使用所述上肢固定裝置1時,從空氣注入閥40向基部側中空部30注入 空氣。向基部側中空部30注入的空氣流入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1及第 二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2。由此,基部側中空部30、第--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 中空部31及第二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2膨脹。并且,如圖13所示,按照 與實施方式一相同的方法將上肢固定裝置1安裝在上肢臺51上。
其后,使患者A的上肢100上舉并將上肢100放在基部2的上表面。此 時,由于基部側中空部30作為緩沖部件發(fā)揮作用,所以能夠防止上肢100局 部地過強碰撞到上肢臺51。還有,如圖10所示,因為位于上肢固定裝置l的 寬度方向兩端的基部側中空部30、30的直徑大于位于中央部的基部側中空部, 所以上肢100陷入基部2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并被兩端的基部側中空部30、 30 支撐。其結果是可以進一步提高上肢100在基部2上的穩(wěn)定性。
并且,使肘關節(jié)支撐部4向上方彎曲。此時,因為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 空部31是沿上肢固定裝置1的寬度方向延伸而成的,且保持間距地被并排設 置在長度方向上,所以能夠在不妨礙折彎動作的情況下順利地進行彎曲。在利 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覆蓋了上肢100的肘關節(jié)102后,如圖14所示按照與實施 方式一相同的方法將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系起來。
在使用后,當從上肢臺51取下上肢固定裝置1后,例如通過在基部側中 空部30上開孔來排出空氣。由此,能夠在將上肢固定裝置1折疊得很小的狀 態(tài)下進行廢棄處理。
在該實施方式二的上肢固定裝置1中也能夠獲得與實施方式一相同的作 用效果。而且,因為在上肢固定裝置1的表面存在無紡布S2,所以當患者A 在手術中出汗時能夠用無紡布S2進行吸汗,從而能夠提升使用的舒適感。
還有,因為設置了空氣注入閥40,所以一直到開始對上肢固定裝置1加
以使用時為止,都能夠在不向中空部30 32注入空氣而使上肢固定裝置1保 持小體積的狀態(tài)下將其搬運到使用場地,在使用場地從空氣注入閥40注入空 氣來形成中空部30 32。還有,因為向中空部30 32僅注入了空氣,所以能
夠實現(xiàn)上肢固定裝置1的輕量化。
在實施方式二中,能夠任意對中空部30、 31、 32的數(shù)量和形狀進行設定。 還有,空氣注入閥40的位置也可以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 一側。
還有,在所述實施方式一、二中,雖然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設置有兩個繩 狀部5、 6,不過也可以設置一個繩狀部,還可以設置三個以上的繩狀部。
還有,也可以在由不同的部件構成上肢固定裝置l的基部2、上肢臺銜接 部3及肘關節(jié)支撐部4后使它們形成為一體。
還有,在所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利用兩個上肢固定裝置1將兩側的上肢 100分別固定在上肢臺51上,不過也可以利用一個上肢固定裝置1來將一側 的上肢100固定在上肢臺51上。
還有,在上肢固定裝置1的表面可以施加例如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膽 堿(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聚合物(MP C聚合物)涂層 (coating)來作為抗菌涂層。作為MPC聚合物能夠列舉出日本油脂股份公司 (NOF corporation)制造的Lipidure-CR1701 、 Lipidure-CR1702、 Lipidure-BG、 Lipidure-CM0203、 Lipidure-CM5206、 Lipidure-CM5206 E、 Lipidure-CM5208E 等。由于這些MPC聚合物的生物適應性好,并且抗菌性高,所以適合用作上 肢固定裝置1的抗菌涂層劑。該MPC聚合物涂層可以僅施加在上肢固定裝置 1的基部2上,還可以僅施加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上。
還有,作為在上肢固定裝置1的表面所施加的抗菌涂層,也可以是例如 PHMB(聚六亞甲基雙胍,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涂層。還有,構成所述 基部2、上肢臺銜接部3、肘關節(jié)支撐部4、第一及第二繩狀部5、 6、緩沖部 件10及上肢固定裝置1的薄片部件S可以是由混合有PHMB的樹脂材料等構 成的。
還有,雖然沒有在圖中加以表示,不過在上肢固定裝置1的表面可以設置 血液循環(huán)促進部件。該血液循環(huán)促進部件是由在厚度方向上重疊的兩塊無紡 布、和夾持在所述兩塊無紡布之間的金屬粉末構成的。在金屬粉末的表面形成
有氧《七,太(titanium oxide)月莫。
關于所述血液循環(huán)促進部件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獲得形成了氧化 鈦膜的金屬粉末。該金屬粉末能夠利用例如在日本專利公開2000-61314號公 報和日本專利公開2004-344687號公報中所公開的裝置及方法進行制造。也就 是,在圖中雖然沒有加以表示,不過作為制造裝置準備了重力式噴砂機 (gravity-feed blaster)裝置。還有,也事前準備了被處理材料,該被處理材料由 尚未形成氧化鈦膜的金屬粉末構成。此外,噴砂機裝置如果是壓氣式(ai"ype) 的話,則可以是吸入式虹吸型(siphon type)噴砂機或其它式樣的噴砂機。
并且,將被處理材料放置在噴砂機裝置的處理室,利用壓縮空氣通過噴嘴 將鈦粉末噴向被處理材料。該鈦粉末的平均粒徑范圍在40"m 100um。還 有,噴射壓力被設定在0.4MPa 0.6MPa這一范圍之間,噴嘴與被處理材料之 間的間隔被設定在100mm 250mm這一范圍之間。還有,噴嘴的內徑被設定 在5mm 7mm這一范圍之間。
當從所述噴嘴噴射出來的鈦粉末撞擊到被處理材料時,由于在撞向被處理 材料的表面之前和這之后鈦粉末的速度發(fā)生變化,從而產生了熱能,并引起局 部溫度升高。由此,鈦粉末在被處理材料的表面被加熱,鈦粉末中的鈦活化并 吸附在被處理材料的表面,同時與大氣中的氧氣發(fā)生氧化反應。其結果是能夠 獲得形成了氧化鈦膜的金屬粉末。當形成該氧化鈦膜時,由于鈦粉末的溫度升 高,從而鈦浸透到被處理材料中。由此,隨著鈦從被處理材料的表面滲透到內 部,氧變得略微不足,從而氧化鈦膜呈現(xiàn)出被稱為缺氧傾斜結構(oxygen deficit tilting structure)的構造。也就是,在被處理材料的表面,氧化鈦膜是Ti02,而 與此相對在從表面進入到內部時則成為TiO。將按照所述方法獲得的金屬粉末 放置到兩塊無紡布之間,使所述兩塊無紡布彼此粘合起來,從而封閉住金屬粉 末。無紡布的網眼尺寸被設定得很小,小到不會使內部的金屬粉末滲出。
還有,如圖15表示的實施方式二的變形例一所示,也可以將上肢固定裝 置1的熔接部20、 21、 22不連續(xù)地設置在其長度方向上。由此,能夠使從空 氣注入閥40注入的空氣順暢地流向中空部30、 31、 32。
還有,如圖16表示的實施方式二的變形例二所示,也可以設置不同于空 氣注入閥40的空氣注入閥60??諝庾⑷腴y60配置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的繩狀 部5、 6—側。如上所述當設置了兩個空氣注入閥40、 60時,在基部側中空部30和第 -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1之間設置分隔部61,來將所述兩個空氣注
入閥分隔開。該分隔部61與熔接部20相同是通過使薄片部件S熔接起來而構 成的。因此,從空氣注入閥40注入的空氣僅流入基部側中空部30,從空氣注 入閥60注入的空氣流入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1和第二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 中空部32。由此,能夠對基部側中空部30的內壓、和第一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 空部31及第二肘關節(jié)支撐部側中空部32的內壓進行改變。還有,空氣注入閥 的數(shù)量也可以在三個以上。
還有,當通過空氣注入閥40、 60注入空氣時,施行手術的工作人員或護 士可以用嘴注入空氣,也可以使用泵等來進行注入,還可以從充填有二氧化碳 或氮氣的儲氣瓶(cylinder)直接注入氣體。 (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說明所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上肢固定裝置適合在例如進行胸腹部手 術之際以使上肢上舉的狀態(tài)將上肢固定在手術臺的上肢臺時加以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上肢固定裝置,以使接受手術的患者的上肢向上舉起的狀態(tài)將該患者的上肢固定在上肢臺,其特征在于該上肢固定裝置,具有基部,設置在所述上肢臺和上肢之間,上肢臺銜接部,設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上肢手關節(jié)一側,形成為銜接在所述上肢臺的靠近手關節(jié)一側,肘關節(jié)支撐部,設置在所述基部的靠近上肢肘關節(jié)一側,形成為以從肘關節(jié)的下側向上側的方式覆蓋放在所述上肢臺上的上肢的肘關節(jié),和繩狀部,從所述肘關節(jié)支撐部的覆蓋肘關節(jié)上側的部位開始延伸,并被纏繞在所述上肢臺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肢臺銜接部形成為覆蓋上肢臺的靠近手關節(jié)一側的袋狀。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基部由布質材料形成,肘關節(jié)支撐部是通過對所述布質材料進行折彎而構成的。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多個繩狀部從肘關節(jié)支撐部的彼此分離開的位置開始各自延伸。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上肢固定裝置具有對上肢進行加溫的加溫器。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加溫器是將對上肢進行加溫的凝膠狀加溫材料放入袋狀部件中而構成的, 設置在上肢臺和上肢之間。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上肢固定裝置具有設置在上肢臺和上肢之間的緩沖部件。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部件由注入有空氣的袋狀部件構成。
9.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部件與上肢一起被繩狀部固定在上肢臺。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基部設置有中空部。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上肢固定裝置具有用來向中空部注入空氣的空氣注入閥。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上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中空部在上肢臺的寬度方向上并排設置有三個以上,在這些中空部中,位 于上肢臺的寬度方向兩端的中空部比位于中央部的中空部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上肢固定裝置。由配置在上肢臺(51)的上表面的基部(2)、設置在該基部(2)的靠近手關節(jié)(104)一側的上肢臺銜接部(3)、設置在基部(2)的靠近肘關節(jié)(102)一側的肘關節(jié)支撐部(4)和兩個繩狀部(5、6)構成了上肢固定裝置(1)。上肢臺銜接部(3)形成為插入了上肢臺(51)的邊緣部的袋狀。肘關節(jié)支撐部(4)形成為覆蓋放在上肢臺(51)上的上肢(100)的肘關節(jié)(102)。將繩狀部(5、6)的端部安在肘關節(jié)支撐部(4)上。在用肘關節(jié)支撐部(4)覆蓋肘關節(jié)(102)的狀態(tài)下將繩狀部(5、6)纏繞在上肢臺(51)上。
文檔編號A61G13/12GK101370458SQ20078000245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月18日
發(fā)明者林秀朗, 渡橋和政 申請人:Jms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