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線體溫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線體溫計,包括外殼、及感測電路模塊,所述感測電路模塊包括PCB板(21)、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連通線(23)、及電池(24);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數(shù)個用作電極的接觸判斷探頭帽(25),以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通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從而能夠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能夠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提高了無線體溫計測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度。
【專利說明】
無線體溫計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溫計,具體是一種無線體溫計。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逐漸認識到體溫是人體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監(jiān)測身體健康的重要依據(jù)。人體溫度相對恒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O
[0003]無線體溫計由于其便于攜帶且無污染的優(yōu)點,在醫(yī)療領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無線體溫計主要為貼片式,即貼放在腋窩深處等體表處采集皮膚表層溫度,由于無法牢固固定于人體上進行測量,在貼于人體身上后容易發(fā)生探頭與人體肌膚接觸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給嬰幼兒測量體溫的實際操作中,嬰幼兒會因為恐懼、不適等原因不配合,給測溫帶來不便,從而造成測溫不準,而目前的無線體溫計無法知道探頭與皮膚是否接觸良好,從而無法告訴用戶測量結果是否可靠,這樣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體溫計,包括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使用戶能夠判斷所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只有當無線體溫計與皮膚接觸良好時,測量得到的體溫數(shù)值才可靠,從而提高了測量結果的準確度。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線體溫計,包括外殼、及感測電路模塊;
[0006]所述外殼包括相對設置的上殼體與下殼體;
[0007]所述感測電路模塊包括PCB板、溫度測量電極、用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的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用于將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與PCB板之間進行連通的連通線、及與所述PCB板電連接的用于對感測電路進行供電的電池。
[0008]所述連通線為軟排線、或者導線。
[0009]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所述上殼體上對應該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設有數(shù)個接觸探頭槽,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嵌入安裝在所述接觸探頭槽內;通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從而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
[0010]所述溫度測量電極包括溫度探頭帽、及固定于溫度探頭帽內側的溫度傳感器;所述上殼體上對應該溫度探頭帽設有溫度探頭槽,所述溫度探頭帽嵌入安裝在所述溫度探頭槽內;所述溫度傳感器通過環(huán)氧樹脂固定在所述溫度探頭帽的內側。
[0011]所述溫度傳感器為負溫度系數(shù)熱敏阻抗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引線穿過所述溫度探頭槽焊接在所述連通線上,從而通過所述連通線與所述PCB板進行連接。
[0012]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兩個接觸判斷探頭帽,分別為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和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所述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通過所述連通線與一固定電阻連接,所述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通過所述連通線接地;無線體溫計在使用中,所述固定電阻、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及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之間串聯(lián)形成一接地的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
[0013]使用時,所述PCB板對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進行采樣分析,并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出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
[0014]R 皮膚= R0*Va/(VCC-Va);
[0015]其中,R皮膚為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的阻抗值,RO為固定電阻的阻抗值,VCC為在所述固定電阻的一端向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提供的工作電壓,Va為經(jīng)測量得到的所述固定電阻的另一端的電壓值。
[0016]根據(jù)計算得出的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得到接觸指數(shù),
[0017 ]接觸指數(shù)=(1-R 皮膚/Rmax )*100%
[0018]其中,Rmax為設定的人體最大接觸阻抗,單位為歐姆;
[0019]設定一數(shù)值為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通過將所得到的接觸指數(shù)與所述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進行比較,來對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測量值的可信度進行判斷,當接觸指數(shù)小于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時進行報警提示。
[0020]設定一數(shù)值為接觸阻抗判斷閾值,通過將所得到的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與所述接觸阻抗判斷閾值進行比較,來對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測量值的可信度進行判斷,當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大于接觸阻抗判斷判斷閾值時進行報警提示;
[0021]所述接觸阻抗判斷閾值是一默認的設置值,或由用戶在使用時設定。
[0022]所述人體最大接觸阻抗及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是一默認的設置值,或由用戶在使用時設定。
[0023]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靠近所述下殼體的一端設有探頭連接桿,所述連通線為軟排線,所述連通線上對應所述探頭連接桿設有探頭連接孔,所述探頭連接桿穿出所述接觸探頭槽伸入所述探頭連接孔中,從而使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與所述連通線相互連接。
[0024]通過藍牙與外部設備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所述外部設備為能夠進行數(shù)據(jù)接收及數(shù)據(jù)顯示的設備。
[0025]所述無線體溫計與一包裝盒搭配使用,所述無線體溫計在不使用時存放于該包裝盒內,所述包裝盒內設有磁鐵,所述PCB板上設有霍爾元件,所述無線體溫計通過所述PCB板上的霍爾元件對包裝盒內磁鐵的磁場的感應,來啟動和關閉所述感測電路模塊進行測量。
[0026]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的材料為塑料,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通過超聲波融合進行密封。
[002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無線體溫計,包括外殼、及感測電路模塊,所述感測電路模塊包括PCB板、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連通線、及電池;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數(shù)個用作電極的接觸判斷探頭帽,以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通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從而能夠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能夠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提高了無線體溫計測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度。
[0028]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0029]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0030]附圖中,
[0031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立體圖;
[0032]圖2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主視圖;
[0033]圖3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右視圖;
[0034]圖4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仰視圖;
[0035]圖5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附視圖;
[0036]圖6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后視圖;
[0037]圖7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38]圖8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中的感測電路模塊從其正面一個視角的示意圖;
[0039]圖9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中的感測電路模塊從其背面一個視角的示意圖
[0040]圖10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中連通線與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11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中連通線與探頭帽的連接示意圖;
[0042]圖12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0043]圖13為對應圖12中A處的放大圖;
[0044]圖14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去除下殼體后的橫向剖面示意圖;
[0045]圖15為對應圖14中B處的放大圖;
[0046]圖16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的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的示意圖;
[0047]圖17為本實用新型無線體溫計測量到的一組與皮膚的接觸指數(shù)數(shù)據(jù)。
【具體實施方式】
[0048]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49]請參閱圖1至圖1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線體溫計,包括外殼、及感測電路模塊,還包括無線傳輸元件、及顯示元件;
[0050]所述外殼包括相對設置的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
[0051]所述感測電路模塊包括PCB板21、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用于將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與PCB板21之間進行連通的連通線23、及與所述PCB板21電連接的用于對感測電路進行供電的電池24;
[0052]所述PCB板21包含有可以進行溫度測量和阻抗測量的單片機單元、電源控制單元、霍爾元件控制單元、及無線控制單元等電路;
[0053]所述連通線23可以為軟排線、也可以為導線;優(yōu)選的,所述連通線23為軟排線,以下以連通線23為軟排線進行詳細描述。
[0054]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用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所述上殼體11上對應該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設有數(shù)個接觸探頭槽111,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25嵌入安裝在所述接觸探頭槽111內,通過該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從而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如果接觸不良,則測量得到的體溫數(shù)據(jù)可能不準確,提醒用戶檢查接觸情況,避免被現(xiàn)有的體溫數(shù)據(jù)誤導,從而提高無線體溫計測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度。其中,對于皮膚接觸阻抗的測量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兩電極法及四電極法,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從相關文獻中得到有關知識,在此不作詳細介紹。由于無線體溫計只需要大致判斷是否接觸良好,因此,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采用兩電極法進行測量,相比于四電極法,能夠減小無線體溫計的體積,當然,本實用新型的無線體溫計也可以通過其他阻抗測量方法來進行測量;
[0055]具體的,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兩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分別為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和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具體的,如圖1-2所示,兩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均勻分布于上殼體11上,所述溫度探頭帽26位于該兩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之間;
[0056]其中,所述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通過所述連通線23與一固定電阻連接,所述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通過所述連通線23與該無線體溫計的地信號相連接從而實現(xiàn)接地,在實際測量電路中,所述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接觸皮膚上一點,所述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接觸皮膚的另一點,這樣由于兩點之間的皮膚存在阻抗,構成待測量的皮膚接觸阻抗,如圖16所示,無線體溫計在使用過程中,所述固定電阻、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及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之間串聯(lián)形成一接地的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該待測量的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RjS膚會隨著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程度而改變,當接觸良好時變小,接觸不好時變大,極端情況下,當脫落時,為空氣的阻抗,可以認為是無窮大;當然,皮膚濕度也會影響該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RjS膚的大小,因此,皮膚濕度也會影響該皮膚接觸阻抗,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RjS膚不是一個固定值;在測量過程中,向該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提供工作電壓VCC,設該固定電阻的固定阻抗值為Ro,該待測量的皮膚接觸阻抗與固定電阻在工作電壓VCC作用下,固定電阻上會有電壓,即在固定電阻與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之間的A點會產(chǎn)生一個電壓Va,該電壓被PCB板21上的單片機的AD轉換器采樣分析,并根據(jù)以下公式膚=Ro*Va/(VCC_Va)則可以計算出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Rism。
[0057]并根據(jù)測量得到的阻抗值R嫌可以進一步計算得到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指數(shù):
[0058]接觸指數(shù)=(1-R娜/Rmax)*100%
[0059]其中,Rmax是人體最大接觸阻抗,單位為歐姆。實際上人體最大接觸阻抗是變化的,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值,用戶可以設置一個默認值,例如IM歐姆作為默認的人體最大接觸阻抗,或者用戶也可以根據(jù)剛開始測量時得到的皮膚接觸阻抗來設置一個人體最大接觸阻抗,例如,某次測量剛開始測量時(此時無線體溫計剛開始與皮膚接觸)經(jīng)PCB板21計算得到的皮膚接觸阻抗是200K歐姆,用戶可以把200K歐姆設置為人體最大接觸阻抗,此后,隨著接觸程度的改善,接觸阻抗可能下降,或隨著接觸程度變差,接觸阻抗可能上升,因此,接觸指數(shù)為小于I的百分數(shù),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從上述計算公式可以知道,接觸指數(shù)越大,表示接觸程度越好,測量得到的體溫讀數(shù)越可信,因此,接觸指數(shù)是表征體溫測量值可信度的指標。
[0060]從而利用得到的皮膚接觸阻抗的測量數(shù)據(jù)即可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測量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例如,圖17所示為某人某次測量時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指數(shù)的變化情況。其中,設定人體最大接觸阻抗為IM歐姆。開始測量時接觸良好,因此,皮膚接觸指數(shù)為70%左右,當?shù)?秒開始,體溫計與皮膚接觸開始松動,皮膚接觸指數(shù)開始降低并維持在40 %左右,當?shù)?6秒開始脫落時,皮膚接觸阻抗相對值明顯增加,直到降低到0%。
[0061]雖然皮膚接觸阻抗與皮膚濕度等因素有關,但一般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會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因此,可以設定某個閾值來進行判斷。例如,對于皮膚接觸指數(shù),當設定接觸不良的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為50%時,則第7秒開始體溫計的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開始值得懷疑。當設定體溫計脫落的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為10%時,則第16秒后,測量結果完全不能代表實際體溫。也可以設定接觸阻抗判斷閾值,直接與測量得到的皮膚接觸阻抗的測量值進行對比,當皮膚接觸阻抗的測量值超過接觸阻抗判斷閾值時進行報警提示,以引起用戶注意。其中,上述作為判斷閾值的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和接觸阻抗判斷閾值均可以是默認設置值,也可以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設定。
[0062]具體的,所述無線體溫計通過藍牙(bluetooth)與外部設備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所述外部設備為能夠進行數(shù)據(jù)接收及數(shù)據(jù)顯示的設備,如帶有藍牙接收功能的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結果會與溫度測量結果一起上傳給手機或平板電腦,并在外部設備的顯示屏上顯示出來。用戶可以根據(jù)皮膚接觸阻抗的測量值來人工判斷溫度測量結果是否可靠,也可以通過設定判斷閾值來自動判斷測量結果是否可靠。該判斷閾值可以在測量過程中由用戶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設定或調整。其中,接觸指數(shù)既可以在無線體溫計中進行計算得到,也可以在外部設備中進行計算得到。
[0063]具體的,所述溫度測量電極包括溫度探頭帽26、及固定于溫度探頭帽26內側的溫度傳感器;所述上殼體11上對應該溫度探頭帽26設有溫度探頭槽112,所述溫度探頭帽26嵌入安裝在所述溫度探頭槽112內,這里的嵌入安裝既包括外殼注塑成型后通過機械加工或膠粘的方式把探頭帽26固定到探頭槽112內,也包括在外殼注塑成型時,直接把探頭帽26在模具內注塑成型到探頭槽112內。
[0064]具體的,所述溫度傳感器為負溫度系數(shù)熱敏阻抗(NTC)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通過環(huán)氧樹脂固定在所述溫度探頭帽26的內側;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引線穿過所述溫度探頭槽112焊接在所述連通線23上,從而通過所述連通線23與所述PCB板21進行連接,由于通過NTC進行溫度測量是一種常規(guī)技術,在此不作詳細介紹。具體的,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25靠近所述下殼體11的一端設有探頭連接桿255,所述連通線23上對應所述探頭連接桿255設有探頭連接孔231,所述探頭連接桿255穿出所述接觸探頭槽111伸入所述探頭連接孔231中,從而使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25與所述連通線23相互連接。
[0065]具體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知道,兩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中的一個可以被省去不用,其功能可以由溫度探頭帽26來替代,也即,其中一個探頭帽可以既是溫度探頭帽也是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用的接觸判斷探頭帽,這樣,總共只需要兩個探頭帽即可以既測量接觸阻抗,又測量溫度。
[0066]具體的,所述無線體溫計與一包裝盒(未圖示)配合使用,所述無線體溫計在不使用時存放于該包裝盒內,所述包裝盒內設有磁鐵,所述PCB板21上設有霍爾元件,所述無線體溫計通過所述PCB板21上的霍爾元件對包裝盒內磁鐵的磁場的感應,從而啟動和關閉所述感測電路模塊進行測量。例如,該霍爾傳感器在磁場作用下會產(chǎn)生信號輸出高信號,當磁場消失時產(chǎn)生低信號,當體溫計不使用時,被收納到該包裝盒內,該包裝盒內在與霍爾傳感器相對的位置設置有一磁鐵,則在磁鐵的磁場作用下,霍爾傳感器會輸出高信號,當需要使用無線體溫計時,其被從包裝盒內拿出,脫離了磁鐵的作用,霍爾傳感器輸出的信號變?yōu)榈托盘?,這樣無線體溫計知道已經(jīng)被使用,從而開啟測量電路進行工作,進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
[0067]具體的,所述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的材料為塑料,當對所述無線體溫計進行組裝時,將所述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貼合在一起后,該兩者之間還需要通過超聲波融合進行密封,從而達到防水及固定的目的。
[0068]具體的,所述PCB板21通過螺絲等而固定于所述下殼體12上。
[0069]具體的,如圖8-9所示,所述連通線23從所PCB板21的正面彎折于背面,所述連通線23的一端焊接于所述PCB板21的背面。
[0070]具體的,如圖7所示,所述PCB板21上設有用于連接電池24正負極的電池彈片211,同時,所述電池24也通過電池彈片211而固定連接于PCB板21上。
[007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無線體溫計,包括外殼、及感測電路模塊,所述感測電路模塊包括PCB板、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連通線、及電池;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數(shù)個用作電極的接觸判斷探頭帽,以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通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從而能夠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能夠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提高了無線體溫計測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度。
[0072]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及感測電路模塊; 所述外殼包括相對設置的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 所述感測電路模塊包括PCB板(21)、溫度測量電極、用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的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用于將溫度測量電極、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與PCB板(21)之間進行連通的連通線(23)、及與所述PCB板(21)電連接的用于對感測電路進行供電的電池(2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線(23)為軟排線、或者導線。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所述上殼體(11)上對應該數(shù)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設有數(shù)個接觸探頭槽(I 11),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25)嵌入安裝在所述接觸探頭槽(I 11)內;通過對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進行測量,從而判斷所述無線體溫計與皮膚之間的接觸程度,進而判斷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測量電極包括溫度探頭帽(26)、及固定于溫度探頭帽(26)內側的溫度傳感器;所述上殼體(11)上對應該溫度探頭帽(26)設有溫度探頭槽(112),所述溫度探頭帽(26)嵌入安裝在所述溫度探頭槽(I12)內;所述溫度傳感器通過環(huán)氧樹脂固定在所述溫度探頭帽(26)的內側。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傳感器為負溫度系數(shù)熱敏阻抗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引線穿過所述溫度探頭槽(112)焊接在所述連通線(23)上,從而通過所述連通線(23)與所述PCB板(21)進行連接。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極包括兩個接觸判斷探頭帽(25),分別為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和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所述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通過所述連通線(23)與一固定電阻連接,所述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通過所述連通線(23)接地;無線體溫計在使用中,所述固定電阻、第一接觸判斷探頭帽(251)、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及第二接觸判斷探頭帽(252)之間串聯(lián)形成一接地的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使用時,所述PCB板(21)對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進行采樣分析,并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出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 RjM= Ro*Va/(VCC-Va); 其中,為無線體溫計與皮膚的接觸阻抗的阻抗值,Ro為固定電阻的阻抗值,VCC為在所述固定電阻的一端向所述皮膚接觸阻抗測量電路提供的工作電壓,Va為經(jīng)測量得到的所述固定電阻的另一端的電壓值。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根據(jù)計算得出的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得到接觸指數(shù), 接觸指數(shù)=(1-RWRmax )*100% 其中,Rmax為設定的人體最大接觸阻抗,單位為歐姆; 設定一數(shù)值為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通過將所得到的接觸指數(shù)與所述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進行比較,來對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測量值的可信度進行判斷,當接觸指數(shù)小于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時進行報警提示。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設定一數(shù)值為接觸阻抗判斷閾值,通過將所得到的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與所述接觸阻抗判斷閾值進行比較,來對無線體溫計得到的溫度測量值的可信度進行判斷,當皮膚接觸阻抗的阻抗值大于接觸阻抗判斷判斷閾值時進行報警提示; 所述接觸阻抗判斷閾值是一默認的設置值,或由用戶在使用時設定。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體最大接觸阻抗及接觸指數(shù)判斷閾值是一默認的設置值,或由用戶在使用時設定。1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25)靠近所述下殼體(11)的一端設有探頭連接桿(255),所述連通線(23)為軟排線,所述連通線(23)上對應所述探頭連接桿(255)設有探頭連接孔(231),所述探頭連接桿(255)穿出所述接觸探頭槽(111)伸入所述探頭連接孔(231)中,從而使所述接觸判斷探頭帽(25)與所述連通線(23)相互連接。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通過藍牙與外部設備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所述外部設備為能夠進行數(shù)據(jù)接收及數(shù)據(jù)顯示的設備。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與一包裝盒搭配使用,所述無線體溫計在不使用時存放于該包裝盒內,所述包裝盒內設有磁鐵,所述PCB板(21)上設有霍爾元件,所述無線體溫計通過所述PCB板(21)上的霍爾元件對包裝盒內磁鐵的磁場的感應,來啟動和關閉所述感測電路模塊進行測量。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體溫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的材料為塑料,所述上殼體(11)與下殼體(12)之間通過超聲波融合進行密封。
【文檔編號】A61B5/053GK205697727SQ20162027573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5日
【發(fā)明人】潘衛(wèi)江
【申請人】潘衛(wèi)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