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成藥,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
二.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平時有人說經(jīng)常頭痛、或偏頭痛,這就是西醫(yī)所說的三叉神經(jīng)痛。三叉神經(jīng)痛是人類諸多疾病中的常見病,慢性病,往往出現(xiàn)陣發(fā)性的劇烈疼痛,疼痛的形式和性質不一,有的如電擊,有的如針扎,有的如刀割,患者痛苦難耐,無可奈何,三叉神經(jīng)痛是一種神經(jīng)傳導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這種病反復發(fā)作,很難治愈,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三叉神經(jīng)痛起因較多,有血管神經(jīng)引起的頭痛,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的緊張頭痛,有風濕引起的頭痛,有高血壓引起的三叉神經(jīng)痛,也有腦血管病,或腦外傷的后遺癥引起的三叉神經(jīng)痛。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數(shù)人認為三叉神經(jīng)痛是因為三叉神經(jīng)被鄰近的血管壓迫造成的,由血管三叉神經(jīng)的壓迫造成纖維擠壓,脫髓鞘性變,假軸突形成而發(fā)生“短路”,傳入中樞神經(jīng),而中樞神經(jīng)傳出沖動亦可通過“短路”成為傳入沖動,如此很快達到一定的“總和”,從而引起一陣劇烈疼痛,直到參與的神經(jīng)元疲憊為止,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間歇,又重復上述過程,使疼痛反復發(fā)作。
西醫(yī)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主要以卡馬西平,苯妥英納為代表的西藥鎮(zhèn)痛劑療法,或封閉注射療法,或射頻療法,或電療法等,其治療效果是緩解疼痛,止痛,鎮(zhèn)靜,其療效不很理想,復發(fā)率高,復發(fā)時間間隔越來越短,還有手術療法,雖能提高療效,但是費用高昂,且有時若損傷其他神經(jīng),容易造成明顯的后遺癥,如面癱?;颊咭话愫茈y接受手術療法。西藥治療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根治,并且對藥依賴性較強,隨藥量加大,患者嗜睡,頭暈,記憶力減退,行走不穩(wěn),心跳及手足抖麻等藥物副作用逐漸產生,嚴重的可累及肝腎。
中醫(yī)對三叉神經(jīng)痛(即頭痛,偏頭痛)認為因氣血滯阻,阻滯經(jīng)絡;或因內傷諸疾,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jīng)絡,腦失所養(yǎng)均可導致頭痛。頭痛,偏頭痛基本分為虛陽上亢(即肝腎虛)、中氣不足和胸不振,寒濕陽絡,前者痛處多為三叉神經(jīng)上支處,即單側太陽穴跳痛,后者痛處多為三叉神經(jīng)的下支部分,中藥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優(yōu)越性是副作用少,且治愈率較高。目前市場流通的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較少,多數(shù)是門診部或門診??平?jīng)驗方或祖?zhèn)鞣捷^多。如CN1046093C,ZL94103392.9,名稱為一種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中藥。該藥由黃芪,沙參,甘草,桔梗,升麻,葛根,熟地,柴胡,蜈蚣,生地龍等37味中草藥按一定配比組成,治愈率較高,達到92%。但該中藥配方引入藥物較多,太亂,不分主次。究竟治療哪一種的頭痛更有效,無從了解。CN1052158C,ZL94112730.3,名稱為一種純中藥頭痛三叉散及其制備方法。該藥公開了以川芎、白芷、全蝎,尋骨風,白附子,僵蠶,蔓荊子,荊芥穗,細辛,茯苓,甘草按一定比例和加工工藝制成散劑。據(jù)介紹有效率100%,治愈率96%,療效較好。但服藥時需要配熱黃酒,比較麻煩。
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克服已知技術的不足,經(jīng)過多年篩選,精心組方,研制出一種使用方便的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一種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以重量份為例,含丹參30~60份,白芍50~100份,,川芎15~30份,甘草10~20份,黃芪30~60份。
所述藥物含丹參50~60份,白芍70~95份,川芎20~25份,甘草15~18份,黃芪45~55份。
白芍去皮、頭、尾及須根,凈泥,投入沸水中煮5~10分鐘,撈出曬干或烘干,切片,甘草凈泥,曬干,切片,然后將白芍片和甘草片按配比取份,粉碎為120目的粉末,丹參、川芎除雜,去須根,凈泥,曬干切片,黃芪,將原藥用水浸潤透,切片,曬干或烘干,待用。
將丹參、川芎、黃芪的干藥片按配比取份混合,加5~7倍水煮,煮到成1~1.5倍干藥重量份濃縮藥液時,停止加溫,將白芍和甘草藥粉放入該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后烘干,粉碎為120目的藥粉。
本藥劑可為藥物學上的任一種劑型,可為散劑,或膠囊,或丸劑,或水劑,或針劑。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見效快,一般當天服藥,當天見效。
許多就診治愈的患者反映,以前由于三叉神經(jīng)痛而造成疼痛難忍,服用本發(fā)明的散劑或膠囊后,服藥當天,疼痛有所減輕。服藥過程中睡眠不斷改善,病情逐步減輕。一位顧姓患者,女,62歲,患三叉神經(jīng)痛十幾年,經(jīng)常疼痛難忍,吃不好,睡不好,到開封、鄭州幾所醫(yī)院求治多次,做過穴位封閉治療,不見效果,大多數(shù)治療后,臨時止痛,過后又復發(fā),上下牙全部拔光,仍然治療不好,已經(jīng)喪失治療的信心。2001年3月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每天服用三次,每次5顆膠囊,當天疼痛減輕,服用藥物十天,病情明顯好轉,患者對治療信心倍增,與大夫密切配合,經(jīng)過兩個療程治愈(一個療程15天)。特對治療大夫深表感謝。
2.本發(fā)明藥物療效治愈性好,不復發(fā)。
本發(fā)明藥物對治療心腦血管病引起的三叉神經(jīng)痛有特殊療效。近幾年來,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病例11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74例,年齡都在45歲以上,治愈84例,占70.59%(標準為治愈后一年以上不復發(fā),稱治愈),顯效24例,占20.17%(疼痛次數(shù)明顯減少,疼痛程度明顯降低,稱顯效),有效11例,占9.24%(疼痛次數(shù)減少,程度減輕稱有效)。在治愈患者中絕大多數(shù)為心腦血管病引起的三叉神經(jīng)痛。治愈患者一般需要經(jīng)過1、2個療程,為服藥方便,制成膠囊,每顆膠囊裝0.4~0.5克藥粉,每次服用4~5顆,一天服用三次。
3.本發(fā)明藥物藥源廣泛,加工簡單,無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
本發(fā)明藥物中主要藥物為丹參,它含有丹參酮I,II,III,還含有異丹參酮I,隱丹參酮,二氫異丹參酮等,還含有丹參素,原兒茶醛,維生素E,β谷甾醇,羥基丹參酮IIA,丹毒酸甲酯,次甲丹參醌,丹參新醌等。(1)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功能,縮小心梗塞范圍。(2)能夠擴外周血管,改善外周循環(huán),提高在高壓或低壓下機體的耐缺氧能力。(3)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鎮(zhèn)靜和安定作用。具有去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清除疼痛和心煩不眠功效。加大丹參的用藥劑量,是本發(fā)明藥物的特色。另一主要藥物為白芍,它是芍藥去皮,去芽,去秧苗,水煮,撈出曬干。它含有芍藥甙,β谷甾醇,鞣質,少量揮發(fā)油,苯甲酸,還含有四種未知結構的三萜類化合物,其芍藥甙類具有鎮(zhèn)靜安神,止痛,緩和肌肉緊張。使血液循環(huán)正常,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抑制作用。主治由血虛肝旺引起的頭暈,頭痛,胸肋疼痛。白芍對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有很好的作用。
在本發(fā)明藥物中引入川芎,川芎的根莖含有揮發(fā)油,生物堿,酚性成分,內類脂,阿魏酸,川芎對人體和動物體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鎮(zhèn)靜作用,對于平滑肌又有抗痙攣作用,所以川芎有治療頭痛,腹痛的功效。
在本發(fā)明藥物中引入黃芪。三叉神經(jīng)痛的病人,往往伴隨牙痛,長期吃不好,睡不好,造成氣血兩虛,身體瘦弱,利用黃芪補氣功能,為患者補氣血,強壯身體,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增進食欲,促進其他藥物的功效。
在本發(fā)明藥物中引入甘草。甘草的主要成分為三萜皂甙類成分,如甘草甜素,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的甘草甙等。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多藥物的功能。
所以本發(fā)明藥物;利用丹參,白芍,川芎為患者去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鎮(zhèn)靜安神,消除疼痛,用黃芪為患者補氣血,強身體,用甘草用于調和諸多藥物,促進藥效。所以本發(fā)明是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良藥,特別是對治療由腦血管病引起的三叉神經(jīng)痛有特效。
四.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取丹參3公斤,白芍5公斤,川芎1.5公斤,甘草1公斤,黃芪3公斤。把各種中草藥除雜去泥,依法處理,曬干,稱重,將丹參,川芎,黃芪浸潤切片,干體共7.5公斤,加水37.5公斤,水煮濃縮到約7.5公斤藥液。將白芍,甘草干體稱重,浸潤切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6公斤,將該藥粉加入上述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6.375公斤,以0.4克裝一膠囊,可裝15937顆膠囊。
實施例二取丹參4.5公斤,白芍7.5公斤,川芎2.25公斤,甘草1.5公斤,黃芪4.5公斤。其加工方法同實施例一,不重述。將丹參,川芎,黃芪干體11.25公斤,加水67.5公斤,水煮濃縮到約13.5公斤藥液。將白芍,甘草干體藥粉9公斤,加入上述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9.56公斤,以0.4克裝一膠囊,可裝23900顆膠囊。
實施例三取丹參6公斤,白芍10公斤,川芎3公斤,甘草2公斤,黃芪6公斤。其加工方法同實施例一,不重述。將丹參,川芎,黃芪干體15公斤,加水105公斤,水煮濃縮到約22.5公斤藥液。將白芍,甘草干體藥粉12公斤,加入上述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12.75公斤,以0.4克裝一膠囊,可裝31875顆膠囊。
實施例四取丹參5公斤,白芍7公斤,川芎2公斤,甘草1.5公斤,黃芪4.5公斤。其加工方法同實施例一,不重述。將丹參,川芎,黃芪干體11.5公斤,加水57.5公斤,水煮濃縮到約11.5公斤藥液。將白芍,甘草干體藥粉8.5公斤,加入上述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9.075公斤,以0.4克裝一膠囊,可裝22687顆膠囊。
實施例五取丹參5.5公斤,白芍8.25公斤,川芎2.25公斤,甘草1.65公斤,黃芪5公斤。其加工方法同實施例一,不重述。將丹參,川芎,黃芪干體12.75公斤,加水76.5公斤,水煮濃縮到約15.3公斤藥液。將白芍,甘草干體藥粉9.9公斤,加入上述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10.54公斤,以0.4克裝一膠囊,可裝26343顆膠囊。
實施例六取丹參6公斤,白芍9.5公斤,川芎2.5公斤,甘草1.8公斤,黃芪5.5公斤。其加工方法同實施例一,不重述。將丹參,川芎,黃芪干體14公斤,加水98公斤,水煮濃縮到約21公斤藥液。將白芍,甘草干體藥粉11.3公斤,加入上述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烘干,粉碎為120目藥粉12公斤,以0.4克裝一膠囊,可裝30000顆膠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其特征是以重量份為例,含丹參30~60份,白芍50~100份,,川芎15~30份,甘草10~20份,黃芪30~60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含丹參50~60份,白芍70~95份,川芎20~25份,甘草15~18份,黃芪45~55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白芍去皮、頭、尾及須根,凈泥,投入沸水中煮5~10分鐘,撈出曬干或烘干,切片,甘草凈泥,曬干,切片,然后將白芍片和甘草片按配比取份,粉碎為120目的粉末,丹參、川芎除雜,去須根,凈泥,曬干切片,黃芪,將原藥用水浸潤透,切片,曬干或烘干,待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將丹參、川芎、黃芪的干藥片按配比取份混合,加5~7倍水煮,煮到成1~1.5倍干藥重量份濃縮藥液時,停止加溫,將白芍和甘草藥粉放入該濃縮藥液中,充分拌均后烘干,粉碎為120目的藥粉。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本藥劑可為藥物學上的任一種劑型,可為散劑,或膠囊,或丸劑,或水劑,或針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成藥,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的藥物。以重量份為例,它含丹參30~60份,白芍50~100份,,川芎15~30份,甘草10~20份,黃芪30~60份。白芍和甘草按配比取份切片,曬干或烘干后粉碎為120目的藥粉,丹參、川芎、黃芪按配比取份混合切片,加水5~7倍,水煮濃縮成1~1.5倍干藥重量份藥液,加入白芍和甘草藥粉,充分拌均后烘干粉碎,裝成膠囊。本發(fā)明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見效快,一般當天服藥,當天見效,療效治愈性好,不復發(fā)。另外藥物藥源廣泛,加工簡單,無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
文檔編號A61P25/00GK1483443SQ0312627
公開日2004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1日
發(fā)明者毛俊芳, 楊峰, 魏素玲 申請人:毛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