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乙肝湯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組方。
乙型肝炎是目前已知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種,資料表明1986年我國乙肝患者和攜帶者近2億人,據(jù)報道1991年我國至少有6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約有1.2億人群攜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其中約有1/4人群最終發(fā)展為慢性肝炎、演化為肝硬化與原發(fā)性肝癌。我國每年因肝病死亡約30萬人,每年約有80-100萬新生兒為乙型肝炎攜帶者,其中一部分人成年后發(fā)展成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癌,每年用于肝病治療的費用約220億元。目前市場上雖有保肝護肝藥、免疫增強劑等,也有一個療程上萬元的化學合藥物或生物制品,但乙型肝炎患者仍與日劇增,且這類藥物存在易溶解,穩(wěn)定性差、毒副作用和停藥“反跳”等問題。目前國內(nèi)外尚沒有一種用于治療乙肝的特效藥物。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高、副作用小、易于推廣使用的中草藥方劑、克服現(xiàn)有乙肝藥物療程長,費用高、療效差的缺陷。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中藥草方劑,其組方為以茵陳15-30g、山支12g、生大黃6-15g、厚撲10g、佩蘭10g、積殼10g、虎杖15g、葉下珠15g、黃柏10g、甘草9g、白花蛇舌草20g作為主方,根據(jù)乙肝的不同癥狀適量增減,輔之以其它對癥的中草藥。
將以上方劑以水煎服,日服一劑、15天為一療程,一般服3-5個療程即可痊愈,不同癥狀增減方法如下(一)濕熱型1、熱重型癥狀黃疸重且鮮明,或有發(fā)熱,尿黃便干結(jié),腹脹乏力,舌質(zhì)紅,苔黃干或黃膩,脈弦滑數(shù)或緩滑。
施治清熱利濕解毒。
此類患者對主方中的部分藥物予以調(diào)整。其中茵陳,顯性黃疸用30g重度黃疸用50g,大黃生用后下,劑量隨大便干軟而定,若便干結(jié),用15g(或以上),若便不干,則用10g左右,連用3-5付取快瀉日3-4次后,大黃可減為6-9g,或用酒黑大黃10g,保持便成形為度。
此方對“兩對半”之陰轉(zhuǎn)率可達80%以上。
2、濕重型癥狀黃疸較輕或無黃疸,頭暈身困肢重、腹?jié)M胸悶嘔惡,納呆,大便溏粘、尿黃,舌質(zhì)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
施治利濕解毒扶脾對這類患者方中去虎杖、大黃減為6-9g,加藿香15g,土茯苓30g,苡仁30g,白叩仁5g。待白膩苔化解后合四君子湯加減以善后。
(二)脾虛型癥狀乏力、納呆、腹脹、便溏,尤以午后脹滿為殊,舌淡苔白脈細。
施治健脾解毒化濕這類患者以上方合四君子湯加減,具體增減為
葉下珠、茵陳各10-15g,山支10g。大黃3-6g、厚撲12g,枳實12g、柴胡12g、白芍15g、甘草6g、當歸12g、白術(shù)15g、茯苓15g、虎杖30g、蛇舌草20g、生谷、麥芽各30g。
如脾虛重,腹脹便溏甚,用主方之小量合逍遙散加減,大黃改用酒黑3-6g,再加淮山藥30g、芡實15g。
(三)肝郁型癥狀脅脹痛、納呆、腹脹、噯、矢氣稍舒、乏力、病情隨情志波動而增減,舌淡苔白、脈弦。
施治舒肝理氣解毒利濕健脾主方以組方合四逆散加減葉下珠、茵陳各20g、山支12g、生大黃9g、厚撲12g、枳實12g、柴胡12g、白芍15g、甘草6g、當歸12g、白術(shù)15g、茯苓15g、虎杖30g、蛇舌草20g、生谷、麥芽各30g。
如脾虛重,腹脹便溏甚,用主方之小量合消遙散加減,大黃改用酒黑3-6g,再加淮山藥30g、芡實15g。
(四)脾腎陽虛型癥狀面黃肢冷,腰膝酸軟,腹脹便溏,甚者下肢浮腫,小便清長或夜尿增多或少尿,少數(shù)伴陽萎,舌淡苔白或膩,脈沉細尺弱。
施治溫脾腎、清濕熱此類患者以方合濟生腎氣丸加味葉下珠、茵陳各10g、山支6g、酒黑大黃3g、枳實6g、厚撲9g、車前子15g、川牛膝15g、熟地20g、淮山藥30g、山茱芋12g、茯苓15g、白術(shù)15g,豬苓15g、菟絲子30g、桑寄生30g、黨參30g、山楂15g、炮附子6g、肉桂5g、仙靈脾15g。
(五)肝腎陰虛型癥狀頭暈目眩眼干澀,腰酸耳鳴遺精,五心煩熱,午后尤甚,或有盜汗,乏力,小便黃少,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施治滋肝補腎,清熱利濕解毒這類患者以方合一貫煎加減葉下珠、茵陳各15g、炒山支15g、生大黃6-9g、厚撲6g、虎杖30g,白茅根30g、丹皮12g、南、北少參各15g、赤、白芍各15g、生地15g、枸杞子12g、當歸12g、旱蓮草15g、女貞子15g、公英15-30g、蠶砂15g、地骨皮15g、川棟子9g、生麥芽30g。
(六)氣滯血淤型癥狀脅肋刺痛,痛點固定,拒按,肝大質(zhì)硬,間有脾大,腹脹面黑乏力,或有肌、齒、鼻、舌質(zhì)紫黯或尖邊有淤斑點或舌下紫筋粗顯,脈澀。
施治理氣活血化淤,清熱利濕解毒這類患者以方合血府逐淤湯加減葉下珠、茵陳各20g、山支12g、生大黃9g、厚撲9g、枳實6g、桃仁12g、紅花12g、赤、白芍各15g、當歸12g、川樸9g、柴胡12g、桔梗6g、牛膝15g、雞內(nèi)金15g、半枝蓮30g、蠶砂15g、山楂20g。
(七)氣血兩虛型癥狀面黃肌瘦,頭暈乏力,氣短聲低,腹脹便溏,唇、舌、指甲色淡白,舌淡脈弱。
施治大補氣血、清熱解毒利濕此類患者以方合八珍湯加味葉下珠、茵陳各10g、山支6g、酒黑大黃3g、枳實6g、厚撲6g、黨參30g、白術(shù)15g、茯苓20g、灸草9g、熟地10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6g、黃芪30g、黃精10g、陳皮12g、焦三仙各15g。
以本技術(shù)方案的組方應用于臨床療效觀察以住院乙肝患者20人,分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10人,血液化驗兩對半均為陽性患者,甲組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乙組用本技術(shù)方案組方進行治療,15天為一療程,經(jīng)第一療程后,對照組10名患者血檢“兩對半”仍為陽性、治療組10名患者其中6人“兩對半”全部轉(zhuǎn)陰,4人部分轉(zhuǎn)陰,繼續(xù)第二個療程后血檢,對照組中有4名患者“兩對半”轉(zhuǎn)陰,有2名患者部分轉(zhuǎn)陰,治療組10人則全部轉(zhuǎn)陰,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用本技術(shù)方案的中藥組方治療乙型肝炎療效確切,治愈率高。
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治療乙肝的典型病例。
金鑫,23歲,男,98年應征入伍,在新兵連被檢出谷丙酶185,兩對半三大陽,被退伍。主訴納減,頭暈,無力,市傳染病院檢測三大陽,谷丙酶110,余正常,經(jīng)服用本方加山豆根15g×60劑后,僅核心抗體陽性外,全部轉(zhuǎn)陰。再以乙肝湯加四君子湯服30劑,囑停藥,隔兩個月復查肝功,核心抗體也轉(zhuǎn)陰。
尹紅青,女,87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生體檢時,發(fā)現(xiàn)乙肝三大陽,谷丙酶183保留學籍一年,回家治病,經(jīng)服乙肝湯60劑,經(jīng)住院檢查,肝功能正常,兩對半轉(zhuǎn)陰,后停藥一個月后,谷丙酶反跳至80,兩對半仍全陰,又以乙肝湯加五味子15g,公英15g×20付,肝功全部正?!,F(xiàn)大學已畢業(yè)參加工作,肝功一直穩(wěn)定。因在學校又接種乙肝疫苗,現(xiàn)表抗體陽性,一直保持多年。
徐漢洋,男,17歲,乙肝先后在地方醫(yī)院、傳染病院反復住院1年多,谷丙酶反復波動,肝功三大陽。經(jīng)乙肝湯加減服藥50余付,現(xiàn)HBSAg轉(zhuǎn)陰,谷丙酶反跳,再加服50劑后全部轉(zhuǎn)陰。
本發(fā)明用于治療乙肝療程短,費用少,病人不需住院,是目前治療乙肝的有效中草藥方劑。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乙肝湯,其特征是以茵陳、山支、大黃、厚撲、佩蘭、積殼、虎杖、葉下珠、黃柏、甘草、白花蛇舌草等中草藥組方,煎成湯劑服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乙肝湯其特征是茵陳15-30g、山支12g、生大黃6-15g、厚撲10g、佩蘭10g、積殼10g、虎杖10g黃柏10g、甘草9g、白花蛇舌草20g組方并視不同癥狀的量增減用水煎服,一日一劑,十五天為一療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乙型肝炎的中藥乙肝湯,它以茵陳、山支、大黃、厚撲、佩蘭、積殼、虎杖、葉下珠、黃柏、甘草、白花蛇舌草等中草藥,按不同劑量組方,煎成湯劑服用,療程短、療效高、費用低、是目前治療乙肝的理想中草藥方劑。
文檔編號A61P1/00GK1321480SQ00112259
公開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0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尹耀成 申請人:尹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