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治療下肢循環(huán)疾病的護套式壓迫矯治器,尤其是用于靜脈潰瘍之后向腿部施加壓迫 ...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治療下肢血液循環(huán)疾病的護套式壓迫矯治器。
在本說明書中,“矯治器”一詞采用的是其醫(yī)學上傳統含義,即對身體的一個部位提供幫助用以緩解運動系統功能缺陷的用器,而作為復原替代用的修補器材除外。一種“護套”是包圍腿和腳的矯治器,它可被理解為,該護套可向上適當地延伸到膝蓋、延伸到大腿中部或者延伸到大腿根部,并且不必完全蓋住腳,相反,較佳的是護套往往可在腳趾根部處結束。
在這種情況下,所討論的功能缺陷是下肢的循環(huán)缺陷,該缺陷可以通過施加壓迫支撐、具體的是遞減的壓迫支撐而緩解,例如,施加在由踝節(jié)部開始的整個下肢上或部分下肢上,并且隨著離開踝節(jié)部的距離增加壓迫量遞減。
本發(fā)明尤為適用的最常見疾病中的一種是治療一種靜脈潰瘍或需要壓迫的一種損傷。腿部的靜脈潰瘍必須要求適當而有效的壓迫支撐,并且壓迫是治療的基礎部分。
目前,極大多數需要采用這種壓迫方法治療的情況,是醫(yī)護人員采用作為一次性的粘性彈力帶或可清洗的干燥帶將不可拆除的彈性壓迫護套(NECS)放到所需的位置上,但其原來的壓迫能力會很快減弱。隨著由捆扎所產生的擠出物數量的變化,這種包扎每3至10天就需更換,對于無并發(fā)癥且面積小于15cm2的靜脈曲張病人而言,治療的平均持續(xù)時間約為70天。
NECS存在多個缺陷·必須用一平的或平桂花針針織的底套保護皮膚;·需要進行熟練的操作將帶放置到位且?guī)滋旌笤搸钥杀3衷谠撐恢蒙希弧な┘拥綆系膲毫κ遣痪_的,而主要取決于操作技術的好壞;·當行走時帶會起皺;以及·行走時繃帶的垂直穩(wěn)定性差。
通過一彈力襪套而產生的自動遞減壓迫對于這種治療是較佳的,并且使病人感覺更舒服,而不是象NECS那樣僅是治療上有效。然而,目前彈力襪套僅非常少量地用于此目的,因為其價格非常高。腿部潰瘍流出量很大,襪套會很快被弄臟和損壞,由于治療周期非常長(如上所述的),所以使治療費用很高。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這一難題,即通過提出一種新穎的護套式壓迫矯治器(如以上所給出的概念),其可滿足以下所有的情況
·單次使用的物品;·低價格物品;·醫(yī)護人員易處理的物品;·單一尺寸的物品;·有效地用于所討論的特定疾病的壓迫支撐;·壓迫支撐是遞減的;·腳部不受壓迫;·不需拆下該物品就可進行調節(jié);以及·與穿戴物品連續(xù)地相容(幾天或幾個星期),尤其是在俯伏時(特別是在夜晚)。
為此,本發(fā)明的矯治器是一護套式壓迫矯治器,用于治療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疾病,特別是為腿潰瘍發(fā)生后向腿部提供壓迫支撐,該矯治器適用于將壓迫支撐施加在整條腿或部分腿上,并且從腳踵處開始遞減,其特點是,包括一由一無腳部或踵部的腿部彈性襪套所構成的變截面的針織迫管狀部分,所述壓迫管狀部在其底端延伸一針織而成的非壓迫管狀部,用于蓋住至少一部分腳而不壓迫腳。
本發(fā)明還具有以下有利的附加特征·非壓迫管狀部在其針織結構的至少一部分圓周上具有加強紗線;·非壓迫管狀部采用一平桂花針針織方式制成;·壓迫管狀部在其頂端具有另一個針織非壓迫管狀部;·該矯治器制成為一由不脫絲針織結構方式制成的變截面構成的連續(xù)針織管形式,即為壓迫和不壓迫結構相交替,所述管由通過切割該管而可分開的一系列類似的單個構件所構成,各構件構成一在形成護套并位于非壓迫針織物區(qū)域的兩個切口區(qū)之間延伸的一個單個護套。
·在該情況下,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單個構件構成一系列相反方向設置的構件,各構件與位于切口區(qū)的區(qū)域中的對稱軸對稱的相鄰構件;·在第二種實施方式中,單個構件構成以相同方式繞設的一系列構件,各構成是相鄰構件的拷貝,表示與一個單個構件相等的長度模件的移位;以及·所述管的針織結構包括在各切口區(qū)中的至少一根可折斷線。
通過以下的詳細描述,可對本發(fā)明的其它特點和優(yōu)點有進一步了解
圖1是從在放置之前處于自由狀態(tài)的本發(fā)明護套的后面所見的縱向視圖。
圖2是一側視圖,是本發(fā)明的護套置于病人腿部和腳部的狀態(tài)。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例的連續(xù)針織管的一個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例的視圖。
圖5是用于針織該管的第一種可能的針織結構。
圖6是用于針織的第二種可能的針織結構。
圖7和8示出了將該管分成單個護套的兩種可能變化方式。
圖9是用于圖8所示情況的分離線附近的管部織物結構。
圖1和2示出了分別處于自由狀態(tài)(在放置之前)和放在病人腿部和腳上時的本發(fā)明護套式矯治器。
該護套1主要由與傳統彈力襪套形狀和織物結構對應的壓迫針織結構而成的中部2所構成,但不具有腳部或踵部。此壓迫部的長度a隨著病人腿部的尺寸和形狀各個物件都發(fā)生變化,并且作為一壓迫構件而施加到潰瘍的包扎上。
在其底端或“末端”,此壓迫部2延伸為一最好是缺掉針織的腳部或踵部的非壓迫部3,即當其處于自由狀態(tài)時,可構成單純的管狀構件;其針織結構應具有可充分拉伸的特點而使之可方便地包圍腳部而不壓迫它并且不會起皺(如圖2所示)。
在自由狀態(tài)下,此非壓迫部3的長度b可以是例如b=14厘米,足以蓋住腳的主要部分并及至腳趾根部,同時又能避免任何產生不希望的有皺折的危險。此非壓迫部3延伸長度B,該長度在腳背處是短的,包住腳底的較長,這是因為需要繞過腳踵部。
壓迫部2的頂部或“近”部可延伸為另一個較短長度c的非壓迫部4,例如c=8厘米。
因此,本發(fā)明的護套在放上之前呈變截面的針織管形式,它具有一頂部開口5,腳可插入其中,一底部開口6可使腳可自由地伸出。
一旦放在病人的腿部7和腳8上,中間壓迫部2可起到將壓迫支撐施加到腿上的一段長度A上,包括潰瘍區(qū)域和其繃扎區(qū)域。
尤其是,本發(fā)明的護套結構使之易于與壓迫開始的區(qū)域對應(也與壓迫最大處對應)進行調節(jié)和在壓迫部2和非壓迫部3之間的過渡線9上再調節(jié)。
醫(yī)護人員因而可確保精確地調節(jié)過渡線9的位置11,并且還可調節(jié)此線的傾斜度(箭頭12)以便能蓋住所有可能的部位,尤其是蓋住位于踝部10上的潰瘍(經常發(fā)生潰瘍的部位)。該線9因而可放在踝部下方(蓋住踝節(jié)部),可經過踝部,或者可位于其上。
非壓迫下部3可在其靠近壓迫區(qū)的整個末端部包圍和保護腳。護套末端開口是重要的,因為此結構可使醫(yī)護人員方便地將非壓迫部3提高以肉眼檢查傷口、重新調節(jié)繃帶等,而無須拆除護套。
為了使非壓迫部3適合于穿戴在踵部,最好在桂花針組織部中包括一非壓迫加強線13,例如一相當粗的聚酰胺紗。較佳的是,僅在由非壓迫部3形成的管圓周的一小部分14上提供加強,例如在半個圓周上,如圖1中所示的14處(該圖是從后部看護套)。
通過適當選擇針織物針織結構可對多個部分給出其尺寸以便滿足預定指標中的所有以下要求對壓迫部2·壓迫程度必須足以提供所需的壓迫支撐,但所施加的壓力必須小于為減輕淋巴水腫所要用的壓力(不試圖使之排液而僅對皮膚施加垂直壓迫);·壓迫必須從踝節(jié)部向上遞減,并且必須僅僅從踝節(jié)部起才是有效的(不象減輕淋巴水腫那樣,其壓迫必須從腳趾開始施加);以及·尤其是,腳必須一點也不能受壓迫,就象傳統的彈力長統襪那樣,由于針織而成的腳部和踝部所以實際上腳上的壓迫不存在;-關于針織結構的彈性,彈性恢復力必須與夜晚俯伏時所穿戴的護套相容,同時,無論如何在靜脈和腫脹壓力顯著減小時還必須要有一定量的彈力并且與病人腿部尺寸和形狀適應,因為幾天甚或幾星期日夜連續(xù)穿戴該物品意味著不可能使用不能拉伸的物品,也不能使用俯伏時產生壓迫力太大而不能接受的物品;-該物品必須易于放置在具有容易碰破皮膚的傷病變形的腿上,其上可施加大量的繃帶以蓋住水解膠體板,目前推薦這種治療方法,用以減輕腿部靜脈潰瘍;以及-必須可以重新調節(jié)踝節(jié)部的護套和繃帶,因為尤其在腳部沒有任何針織部分并且腳上沒有施加任何壓力而使之成為可能。
因為呈相互連接的單個護套的一個連續(xù)針織“管”形式,可以在制造之后切開,或者由醫(yī)護人員接下來切開以放在潰瘍繃帶上,所以本發(fā)明的護套便于制造。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管20由相對于分別通過踝節(jié)部和大腿部(或膝)的軸16和17對稱設置的連續(xù)護套1,2制成,即連續(xù)護套藉由踝節(jié)部再藉由大腿部而相互連接。各構件1可分割成長L的單個構件,包括在非壓迫的大腿部4和非壓迫的踝節(jié)部3之間延伸的壓迫腿部2。
在圖4所示的一種變化形式下,構件1可以以相同方式圍繞,在各軸18上有一部位,在該處大腿區(qū)4連接到相鄰護套的一踝節(jié)部3上。
管15系連續(xù)針織制成(因而高速而低價)并且變截面,從而配合相應的腿部形狀并且提供所希望的遞減壓迫。
針織是傳統形式的,但必須是不脫絲針織結構,這樣其不會在任何一端脫絲。需要在對應其腿部2區(qū)域的階段Ⅱ或階段Ⅲ上施加遞減壓迫,壓迫階段特別適用于治療靜脈潰瘍。在其非壓迫部3和4中,例如可以是一平桂花針針織結構。
護套可由任選覆蓋紗制成,并且針織之后不需染色。其成本價格可非常低,因而可與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相媲美。
如圖5所示,舉例而言,針織可以是緯紗填入的圓筒針織標號19表示緯紗,該緯紗可以被覆蓋并且在腿部2上是彈性的;而標號20表示針織紗,它可以是彈性的。此結構是傳統用于彈力長統襪的。
在一種變化形式中,腿部2可具有一如圖6所示的支撐襪套式結構,例如具有一織物或平彈性紗21的1×1微目式結構以及一可被覆蓋的彈性紗22,或者實際是一平面的交替浮紗1×1微目結構等。
無論選擇何種結構,非彈性紗可以例如是平的或織物結構的聚酰胺式紗,而彈性紗可以是被覆蓋的紗(例如,傳統蓋層或空氣噴射覆層)或光紗(彈性烷(elasthane)、天然乳膠等)。
為了將管切成單個護套,在圖7所示的第一種變化形式中,在大腿部4處和踝節(jié)部3處采用一對剪刀,并一起調節(jié)長度。
在圖8所示的一種變化形式中,在單個區(qū)域中提供了一種特殊的可熔化或可拆斷的線23(例如EMS或Luxilon式),以使之易于分成多個護套。圖9示出了這種可拆斷線23針織在分離區(qū)域中,該線系橫向布置在例如管的一排或兩排結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下肢循環(huán)疾病的護套式壓迫矯治器,特別是用于在靜脈潰瘍之后向腿部提供壓迫支撐,所述矯治器適用于將壓迫支撐施加在整條腿或部分腿上,并且從踝節(jié)部開始遞減,其特征在于,所述矯治器(1)包括一由一無腳部或踵部的腿部彈力襪套所構成的變截面的針織壓迫管狀部(2),所述壓迫管狀部在其下端處有一針織而成的非壓迫管狀部(3)用于蓋住至少一部分腳而不壓迫腳。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壓迫管部在其針織結構的至少一部分圓周上具有加強紗(1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壓迫管狀部采用一平桂花針針織方式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迫管狀部在其頂端具有另一個針織非壓迫管狀部(4)。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其制成為由不脫絲針織結構方式制成變截面構成的連續(xù)針織管形式,即為壓迫和非壓迫相交替,所述管由通過切割該管而可分開的一系列類似的單個構件(1)所構成,各構件構成在形成護套并位于非壓迫針織區(qū)中的兩個切口區(qū)之間延伸的單個護套。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個構件構成一系列相反方向設置的構件,各構件是位于切口區(qū)中的對稱軸(16,17)對稱的相鄰構件。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個構件構成以相同方式繞設的一系列構件,各構件是相鄰構件的拷貝,表示與一個單個構件相等的長度模件位移。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護套式矯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的針織結構包括在各切口區(qū)中的至少一根可拆斷線(18)。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治療下肢循環(huán)疾病的護套式壓迫矯治器,特別是用于在靜脈潰瘍之后向腿部提供壓迫支撐,所述矯治器適用于將壓迫支撐施加在整條腿或部分腿上,并且從踝節(jié)部開始遞減,其特征在于,所述矯治器(1)包括一由一無腳部或踵部的腿部彈力襪套所構成的變截面的針織壓迫管狀部(2),所述壓迫管狀部在其下端處有一針織而成的非壓迫管狀部(3)用于蓋住至少一部分腳而不壓迫腳。
文檔編號A41B11/00GK1222067SQ9719548
公開日1999年7月7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6月14日
發(fā)明者C·加頓-莫拉德 申請人:依諾岱拉托畢克國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