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震助力鞋底部件、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置在鞋底的部件,具有減震助力的功能。本實用新型還涉及設置所述鞋底部件的鞋底和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人在行走或跑動過程中,腳部會受到地面反饋的沖擊力非常大,容易對腳部造成損傷。為此,人們在對鞋,特別是鞋底進行設計時想盡辦法要減緩這種沖擊力。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對鞋底進行如下設置:鞋底分成大底和中底兩層,與地面摩擦、接觸的是大底,具有較高的耐磨性;大底上方(與腳部接近的一側(cè))設置中底,中底采用彈性材料,利用彈性材料變形吸收上述沖擊力,以此達成減緩沖擊力對腳部的沖擊?,F(xiàn)有的鞋底的設計雖然部分緩解了地面對腳部的沖擊力,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中底與腳部接觸,因此中底需要比較柔軟,同時中底也不能過厚,以免給人們的行走帶來不便。中底的上述特點導致中底本身能夠吸收的能量有限,也就是對于地面反饋的沖擊力緩解能力有限。這在人們劇烈運動時尤為明顯,高強度的運動帶來了巨大的地面沖擊力對腳部進行沖擊,而中底的減震能力不足,使得腳部仍然容易受到損傷。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了解決現(xiàn)有鞋底減震能力不足所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震助力鞋底部件,本實用新型也提供了設置上述鞋底減震部件的鞋底和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包括底板和與所述底板連接的彈性傾斜板,所述傾斜板傾斜于所述底板設置。所述底板呈U形,所述傾斜板在所述U形的底部與所述底板連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傾斜板一體成型。在所述傾斜板的側(cè)邊上設置有向上延伸的中底緊固凸緣;和/或在所述底板的側(cè)邊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大底緊固凸緣。所述底板和所述傾斜板之間的夾角為30度-60度。所述鞋底部件的材質(zhì)為TPU或碳纖維。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大底之間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所述傾斜板與所述中底觸壓,所述底板與所述大底連接。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設置在所述鞋底的前掌部位和/或后掌部位。在所述大底上設置有與所述底板相應的裝配凹槽。鞋,設置有如前所述鞋底。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作為一個單獨部件設置在鞋底,承擔減緩地面沖擊力的任務。由于沒有材料特性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可以采用彈性模量較大的材料制成,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可以吸收較大的外部沖擊力。另夕卜,本實用新型的減震阻力鞋底部件的彈性傾斜板與底板之間具有活動空間,這一空間可以容納彈性傾斜板進行較大的彈性變形,從而吸收較多的能量,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地面反饋力對腳部的沖擊,實現(xiàn)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鞋底與鞋能夠耐受較大的地面沖擊力,對腳部進行良好保護。
圖1為本實用新型減震助力鞋底部件的一個實例的正視圖。圖2為圖1所不減震助力鞋底部件的俯視圖。圖3為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在鞋底的裝配位置圖。圖4為圖1所示減震助力鞋底部件的立體圖。圖5為減震助力鞋底部件裝配到大底上的裝配立體圖。圖6為在圖5基礎上裝配中底的裝配立體圖。圖中標識說明如下:1、減震助力鞋底部件;2、大底;3、中底;10、傾斜板;11、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減震助力鞋底部件的一個實例。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包括底板11和傾斜板10兩部分。傾斜板10和底板11兩個板狀結構呈一定夾角交匯連接在一起,傾斜板10和底板11之間的夾角優(yōu)選在30度-60度之間。傾斜板10至少應當具有彈性,可以進行彈性變形。圖2從俯視的角度進一步展現(xiàn)了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結構,圖4則從立體視角展現(xiàn)了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結構。底板11呈U形,傾斜板10與底板11在所述U形的底部(即U形的下凹部)連接,傾斜板10自與底板11連接之處向底板11的斜上方延伸(在圖2中向左側(cè)延伸)。底板11自與傾斜板10連接處向圖2中的左側(cè)延伸,這樣,傾斜板10和底板11之間的夾角就可以呈現(xiàn)優(yōu)選的30度至60度之間的值。這種結構,使得傾斜板10受到壓力時,底板11可以給予相應的支撐,無須在鞋底設置其他支撐部件。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最好選用板材(板材的厚度在1.5-2.8毫米)一體成型,加工成本低,且強度高,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的材質(zhì)優(yōu)選TPU或碳纖維。TPU名稱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這種材料能在一定熱度下變軟,而在常溫下可以保持不變,可以起到穩(wěn)定支撐的作用。碳纖維是由碳元素構成的無機纖維,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碳纖維板材具有拉伸強度高、耐腐蝕性、抗震性、抗沖擊性等良好性能。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采用碳纖維板材進行加工而成。圖3顯示了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在本實用新型鞋底上的裝配位置,可以裝配在前掌部位(圖3中右側(cè)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位置),也可以裝配在后掌部位(圖3中左側(cè)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位置),也可以在前掌部位和后掌部位同時裝配。[0034]圖5和圖6以立體的角度展示了本實用新型鞋底的結構。圖5和圖6為了清楚起見,只以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設置在前掌部位為例。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底板11設置在大底2上,大底2上的相應位置可以預先加工出適當形狀的凹槽(裝配凹槽),以便放置底板
11。傾斜板10的上表面與中底3接觸。另一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傾斜板10的兩側(cè)沿圖5和圖6中向上方向延伸出兩個凸緣(為了圖5和圖6顯示清楚,沒有顯示該凸緣結構),該凸緣包夾住中底3,使得中底3與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結合更加可靠。本實用新型的鞋底的中底3采用EVA材料,具有良好的彈性。大底采用EVA材料并貼合少許橡膠片在摩擦部位,可以保持整個大底的輕又耐磨的特點。結合圖6對本實用新型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工作過程進行描述,以便進一步說明其原理。當腳部落下時沖壓中底3,進而壓縮減震助力鞋底部件I。受到這一壓力后,傾斜板10發(fā)生彈性變形,向底板10壓去。由于傾斜板10的彈性變形吸收了大部分能量,因此相當大程度上減少了地面產(chǎn)生的對腳部的沖擊力。當腳部抬起時,傾斜板10向上彈起,形成向上的彈力,對腳部的抬起起到了助推的作用。由此,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實現(xiàn)了減震和助力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鞋設置了本實用新型的鞋底,具有良好的減震助力效果。同時,減震助力鞋底部件選用適當?shù)牟牧?不受中底和大底的材料限制)可以達成較強的減震助力效
果O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等同技術進行替換。故凡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圖示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變化,或直接或間接運用于其他相關技術領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與所述底板連接的彈性傾斜板,所述傾斜板傾斜于所述底板設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U形,所述傾斜板在所述U形的底部與所述底板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傾斜板一體成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傾斜板的側(cè)邊上設置有向上延伸的中底緊固凸緣。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傾斜板之間的夾角為30度-60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部件的材質(zhì)為TPU或碳纖維。
7.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大底之間設置有如權利要求I至6之一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所述傾斜板與所述中底觸壓,所述底板與所述大底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助力鞋底部件設置在所述鞋底的前掌部位和/或后掌部位。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底上設置有與所述底板相應的裝配凹槽。
10.鞋,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如權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鞋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震助力鞋底部件、鞋底及鞋。其中,減震助力鞋底部件,包括底板和與所述底板連接的彈性傾斜板,所述傾斜板傾斜于所述底板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助力鞋底部件、鞋底及鞋,減震助力能力強,對腳部保護效果好。
文檔編號A43B13/18GK203058519SQ20122067869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鄭榮大, 黃雪瓊, 鄭藝文, 余常彬, 黃明顯 申請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