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嬰幼兒安全帶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0502閱讀:39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嬰幼兒安全帶扣具的制作方法
嬰幼兒安全帶扣具
本申請是申請?zhí)枮?01010283276. 7、申請日為2010年9月15日、發(fā)明名稱為“嬰幼兒安全帶扣具”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安全帶扣具,特別是關于一種裝配于嬰幼兒承載裝置的安全帶扣具。背景技術
目前的嬰兒承載裝置,例如嬰兒車、安全座椅、嬰兒秋千等,都裝配有防止嬰幼兒摔傷的安全帶扣具。其中安全帶扣具包含有一母扣、一對組接有腰帶之公扣、及一對組接有肩帶的肩帶扣,當公扣、肩帶扣鎖定在母扣上后,系在嬰幼兒身上的腰帶及肩帶,可擋止嬰幼兒摔出嬰兒車、安全座椅、或嬰兒秋千之外。
然而,目前的安全帶扣具,由于公扣及母扣不具備彈性機構,所以要將公扣從母扣上釋鎖時,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而不十分順手。
有鑒于此,目前的需求為一種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操作上更加方便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嬰幼兒安全帶扣具,操作上較為省力順手,提升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母扣, 該母扣內(nèi)設有一對相互平行且具有彈性的卡合片,每一卡合片具有一第一側端及一第二側端,而該第一側端上突設有一卡合突塊;二公扣,每一公扣設有一彈臂及一卡合孔;以及一按鈕,設于該母扣的一側,且該按鈕的一內(nèi)側設有一凸臺;其中,該凸臺抵觸于該二卡合片, 當該對公扣與該母扣處于卡合狀態(tài)時,該二卡合突塊乃分別卡合于各該公扣的該卡合孔, 而該二彈臂則分別抵觸于該二第二側端并處于擠壓狀態(tài)。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凸臺朝向一第一方向移動時,將推動該二卡合片壓縮,以使得該二卡合突塊分別脫離各該公扣的該卡合孔,且當該二卡合突塊分別脫離該二卡合孔的同時,該二彈臂由擠壓轉為復位,從而推動該二公扣分別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來遠離該母扣。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母扣包含一殼體,且該母扣的不同側分別設有一第一開口、一第二開口及一第三開口。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各該公扣包含一舌片及一腰帶連接部,該舌片包含一板體,該腰帶連接部包含一框體,當該二公扣與該母扣處于該卡合狀態(tài)時,各該舌片分別伸入于該第二開口及該第三開口中。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舌片上設有一開孔,該彈臂連接于該開孔的一內(nèi)側緣。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腰帶連接部設有一穿孔,而該穿孔內(nèi)穿設有一腰帶。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按鈕滑接于該母扣的該第一開口。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凸臺抵觸于該第一側端及該第二側端之間。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舌片的一側設有一第一限位結構,該母扣內(nèi)設有與該第一限位結構的位置相對應的第二限位結構,以避免該公扣誤接該母扣。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母扣相鄰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開口以及該第三開口的一側邊,可以連接一跨帶。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公扣的腰帶連接部在連接該舌片的一側形成有數(shù)個肩帶扣限位槽。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對肩帶扣,該肩帶扣分別具有一第四開口,使各該公扣可分別穿過該第四開口而組接于該母扣。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肩帶扣的第四開口的側緣形成有限位肋,藉以使該公扣穿過該第四開口后,該肩帶扣的該限位肋可組配于該肩帶扣限位槽。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各該公扣還分別設有一彈片、一鋸齒條、 及位于該鋸齒條二相對側的二穿孔,其中,當各該公扣分別與一腰帶組接時,該腰帶可穿過該二穿孔、圍繞該鋸齒條、并藉由該彈片與該鋸齒條夾住。
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母扣; 及一對公扣,該對公扣組接于該母扣,各該公扣設有一彈片、一鋸齒條、及位于該鋸齒條二相對側的二穿孔,其中各該彈片具有一致動端部及一抵觸端部,該抵觸端部相對于該鋸齒條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其中,各該腰帶分別穿設于各該公扣的該二穿孔并圍繞該鋸齒條,各該彈片的該抵觸端部選擇性地抵接于各該腰帶,當該抵觸端部遠離該鋸齒條而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腰帶分離;當該抵觸端部接近該鋸齒條而位于該鎖定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腰帶抵觸。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鋸齒條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二側鄰近該彈片,該第一側設有數(shù)個凸齒。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抵觸端部位于該鎖定位置時,該第二側與該抵觸端部的距離小于該第二側與該致動端部的距離。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抵觸端部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第二側的距離大于該致動端部與該第二側的距離。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抵觸端部位于該鎖定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齒條共同夾置該腰帶。
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彈片包括一懸臂部,該懸臂部之一端位于該公扣的一側邊上,該懸臂部的另一端連接該抵觸端部。

圖1為繪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的分解圖。
圖2為繪示母扣、公扣及按鈕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繪示公扣與母扣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4為沿第3圖的剖面“4”繪示公扣與母扣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沿第3圖的剖面“5”繪示公扣與母扣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繪示公扣及肩帶扣組接于母扣后的平面圖。
圖7為繪示腰帶夾住在公扣中的示意圖。
圖8為繪示腰帶從公扣中調(diào)松的示意圖。
安全帶扣具100
母扣102
第一開口 102A
第二開口 102B
第三開口 102C
公扣104
按鈕106
抵觸面106A
肩帶扣108
穿孔110
胯帶112
殼體113
卡合片122、123
第一側端122AU23A
第二側端122BU23B
卡合突塊122CU23C
舌片126
腰帶連接部128
穿孔 128AU28B
肩帶扣限位槽130
開孔132
卡合孔134
彈臂136
鋸齒條138
第一側138A
第二側138B
彈片140
致動端部140A
抵觸端部140B
凹槽140C
懸臂部141
腰帶142
凸臺144
卡勾145
第一限位結構146
第二限位結構148
穿孔150
肩帶152
第四開口154
限位肋15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100的分解圖。如圖1所示,該嬰幼兒安全帶扣具100例如應用于五點式安全帶,包括設有按鈕106的母扣102、一對公扣104、及一對肩帶扣108。該母扣102設有一穿孔110,而該穿孔110中可穿設一胯帶 112。
圖2為繪示母扣102、公扣104及按鈕106的立體分解圖。共同參閱圖1及圖2, 該母扣102包括一中空的殼體113,該殼體113在中央?yún)^(qū)設有一第一開口 102A、在該中央?yún)^(qū)左右相對側分別設有一第二開口 102B及一第三開口 102C,其中該第一、第二及第三開口 102A、102B、102C皆通到該母扣102的內(nèi)側空間。該穿孔110則位于母扣102相鄰該第一開口 102A、該第二開口 102B、及該第三開口 102C的一側邊。殼體113的內(nèi)側連接有一對相互平行并具有彈性的卡合片122、123。該卡合片122沿軸線Xl由第三開口 102C往該第二開口 102B延伸,使該卡合片122的第一側端122A所形成的卡合突塊122C位于鄰近該第二開口 102B,而該卡合片122的第二側端122B則位于鄰近該第三開口 102C。至于該卡合片123 則沿平行于軸線Xl的軸線X2由該第二開口 102B往第三開口 102C延伸,使該卡合片123 的第一側端123A所形成的卡合突塊123C位于鄰近該第三開口 102C,而該卡合片123的第二側端123B則位于鄰近該第二開口 102B。
繼續(xù)參照圖1及圖2,各公扣104包含有一舌片126及一腰帶連接部128,其中舌片 126包含一板體,而腰帶連接部128包含一框體。該公扣104的腰帶連接部128在連接該舌片126的一側形成有數(shù)個肩帶扣限位槽130,為沿舌片126的寬度分布。該舌片126具有相對應的第一表面1 26A及第二表面126B,且該舌片126上設有一開孔132及 ^合孔134, 其中該開孔132及該卡合孔134分別穿過該第一表面126A及該第二表面126B,且該開孔 132的一側緣連接有一彈臂136。如圖2所示,該彈臂136呈彎折形狀并由該開孔132的側緣往該第二表面126B的外側伸出,且該彈臂136及該卡合孔134分別位于對應該軸線X1、 X2的位置。該腰帶連接部128包含有一鋸齒條138、及位于該鋸齒條138 —側的彈片140, 而該鋸齒條138的相對兩側分別形成有二穿孔128AU28B。腰帶142圍繞該鋸齒條138且穿設于該二穿孔128AU28B連接至公扣104,而該彈片140可抵觸于腰帶142以固定腰帶 142的長度。如使用者欲調(diào)整腰帶142的長度,可透過扳動彈片140來松開彈片140對腰帶 142的鉗緊作用,從而允許腰帶142相對于公扣104的滑動以調(diào)整腰帶142的長度。
為更詳述該彈片140的操作方式,圖7及圖8為進一步繪示該彈片140的動作示意圖。首先請一并參照圖1、2及7,其中圖7為繪示腰帶142夾住在公扣104中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腰帶142穿設于公扣104的穿孔128A、由鋸齒條138的第一側138A圍繞鋸齒條138至其第二側138B、并穿設于穿孔128B。該彈片140包括一懸臂部141、一致動端部 140A及一抵觸端部140B。該懸臂部141的一端從公扣104的一側邊往鋸齒條138的方向延伸一段后,彎折向下繼續(xù)延伸,其另一端連接一抵觸端部140B。此外,彈片140其一側形成有一凹槽140C。而該致動端部140A連接該抵觸端部140B,為一凸出于穿孔128B外的斜板。該抵觸端部140B可相對于該鋸齒條138介于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之間位移。在圖 7中,該抵觸端部140B接近該鋸齒條138并抵觸于該腰帶142的表面,使抵觸端部140B與鋸齒條138的第二側138B共同夾置穿設于穿孔128B的部分腰帶142。當該抵觸端部140B 位于此鎖定位置時,該鋸齒條138的第二側138B與該抵觸端部140B的距離小于該第二側 138B與該致動端部140A的距離。
圖8為繪示腰帶142從公扣104中調(diào)松的示意圖。如圖8所示,當使用者觸壓該彈片140之致動端部140A以使得抵觸端部140B與第二側138B之間的距離W逐漸變長,直到抵觸端部140B脫離于該腰帶142的表面。此時該抵觸端部140B遠離該鋸齒條138而位于該釋鎖位置,該抵觸端部140B與該腰帶142分離而使用者便可以調(diào)整腰帶142的長度。 此時,第二側138B與抵觸端部140B的距離大于第二側138B與致動端部140A的距離。當使用者將腰帶142調(diào)整到適當長度后,便可釋放致動端部140A以使得彈片140藉由其本身的材料的彈性復位。而在彈片140復位的過程中,抵觸端部140B與第二側138B之間的距離W將逐漸變短,直到抵觸端部140B抵觸于腰帶142上。
藉由該彈片140與該鋸齒條138的搭配,使用者只需觸壓公扣104上的致動端部 140A,便可輕易地將腰帶142調(diào)松,所以調(diào)整腰帶142的長度可以十分輕松、方便、且順手。 值得一提,除上述實施方式以外,該彈片140與該鋸齒條138的搭配亦可應用在其它扣具以夾住任何帶體。
繼續(xù)參照圖2,該按鈕106的一內(nèi)側具有一抵觸面106A,該抵觸面106A上設有一彎折狀的凸臺144及數(shù)個相互對稱的卡勾145。按鈕106滑接于該母扣102的第一開口 102A,而卡勾145可抵觸于第一開口 102A的周圍以防止按鈕106由第一開口 102A中脫離。 至于凸臺144則可抵觸于母扣102內(nèi)的卡合片122、123,且抵觸位置分別介于卡合片122的第一側端122A與第二側端122B之間、及卡合片123的第一側端123A與第二側端123B之間。
再參考圖1及圖2,各肩帶扣108可設有一穿孔150供肩帶152繞設并牢固。另外,各肩帶扣108上設有一第四開口 154,使該公扣104可分別穿過該第四開口 154而限位于該母扣102。該第四開口 154的側緣可凸設有數(shù)個限位肋156,藉以使該公扣104穿過該第四開口 154后,該肩帶扣108的限位肋156可分別組配于對應公扣104的該數(shù)個肩帶扣限位槽130,從而防止該肩帶扣108相對于公扣104的側向晃動。
圖3為繪示公扣104與母扣102處于一^^合狀態(tài)時的平面圖(為清楚繪示公扣104 與母扣102的卡合關系,圖3忽略了肩帶扣108的相關元件),圖4則沿圖3的剖面“4”繪示公扣104與母扣102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剖視圖。共同參閱圖2、圖3、及圖4,當該對公扣104 與該母扣102處于卡合狀態(tài)時,該對公扣104的舌片126分別伸入于母扣102兩側的第二開口 102B及第三開口 102C中,其中卡合 片122、123上位于左右相對側的卡合突塊122(、123〇 分別卡合于對應舌片126的卡合孔134,例如位于左側的舌片126將透過其卡合孔134與卡合片123的卡合突塊123C卡合,位于右側的舌片126則透過其卡合孔134與卡合片122 的卡合突塊122C卡合。至于該二舌片126的彈臂136則分別抵觸于該二卡合片122、123 的第二側端122BU23B并處于擠壓狀態(tài)(例如位于左側的舌片126具有其彈臂136被卡合 片122的第一側端122B擠壓,位于右側的舌片126則具有其彈臂136被卡合片123的第一 側端123B擠壓),使兩相對的公扣104接受朝遠離彼此的力量,從而致使卡合片122、123的 卡合突塊122CU23C得以緊扣于各卡合孔134中。因此,該對公扣104與該母扣102所形 成的卡合點位于不同的應力軸線(例如左側的公扣104與母扣102的卡合點位于軸線XI,右 側的公扣104與母扣102的卡合點則位于軸線X2)。
當使用者按壓按鈕106以使得按鈕106朝第一方向Dl移動時,抵觸面106A的凸 臺144也將同時推動母扣102內(nèi)的卡合片122、123朝著第一方向Dl移動,以使得卡合片 122、123的卡合突塊122CU23C逐漸地從各舌片126的卡合孔134中脫離,于是母扣102及 公扣104將從該卡合狀態(tài)切換為釋鎖狀態(tài)。而在卡合突塊122CU23C脫離各卡合孔134的 同時,由于該二彈臂136由擠壓轉為復位狀態(tài),此時彈臂136的彈性恢復力將推動該二公扣 104分別朝著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移動,以脫離該母扣102。
圖5為沿圖3的剖面“5”繪示公扣104與母扣102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剖視圖。共同 參閱圖1及圖5,公扣104與母扣102之間更設有防呆設計,舌片126的一側(例如在第二 表面126B)更朝同一方向凸設有至少一第一限位結構146(例如由凸肋或凹槽組成),且該 第一限位結構146中凹槽的寬度Wl、W2彼此不等,至于母扣102內(nèi)則設有與第一限位結構 146的位置相對應的第二限位結構148(例如由凸肋或凹槽組成)。藉由第一、第二限位結 構146、148的形狀配合,可避免該公扣104誤接該母扣102。
圖6為繪示公扣104及肩帶扣108組接于母扣102后的平面圖。根據(jù)安全帶扣具 100的組裝順序,肩帶扣108乃是在公扣108組裝于母扣102后才加以組裝的。共同參閱 圖1及圖6,首先須將公扣104的舌片126穿設于對應肩帶扣108的第四開口 154,直到該 肩帶扣108的限位肋156分別組配于該數(shù)個肩帶扣限位槽130,從而防止該肩帶扣108相對 于公扣104的側向晃動。隨后,透過母扣102的第二、第三開口 102BU02C插入各公扣108 的舌片126,使各舌片126的卡合孔134分別與對應的卡合片122、123卡合,從而完成安全 帶扣具100的緊扣。
值得一提,本發(fā)明安全帶扣具不限于五點式安全帶,亦可應用于三點式安全帶,而 三點式安全帶則不具備肩帶扣108及肩帶152。
本發(fā)明嬰幼兒安全帶扣具100,由于具備卡合片122、123以及彈臂136等彈性機 構,使用者只需按壓母扣102上的按鈕106,公扣104便可由母扣102上輕易釋鎖,所以操作 上十分省力順手,使用上更為方便。
以上敘述依據(jù)本發(fā)明多個不同實施例,其中各項特征可以單一或不同結合方式實 施。因此,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之揭露為闡明本發(fā)明原則之具體實施例,應不拘限本發(fā)明于所揭 示的實施例。進一步言之,先前敘述及其附圖僅為本發(fā)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 件之變化或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發(fā)明之精神與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嬰幼兒安全帶扣具,用以連接一對腰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母扣;及 一對公扣,該對公扣組接于該母扣,各該公扣設有一彈片、一鋸齒條、及位于該鋸齒條二相對側的二穿孔,其中各該彈片具有一致動端部及一抵觸端部,該抵觸端部相對于該鋸齒條具有一鎖定位置及一釋鎖位置; 其中,各該腰帶分別穿設于各該公扣的該二穿孔并圍繞該鋸齒條,各該彈片的該抵觸端部選擇性地抵接于各該腰帶,當該抵觸端部遠離該鋸齒條而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腰帶分離; 當該抵觸端部接近該鋸齒條而位于該鎖定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腰帶抵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鋸齒條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第二側鄰近該彈片,該第一側設有數(shù)個凸齒。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抵觸端部位于該鎖定位置時,該第二側與該抵觸端部的距離小于該第二側與該致動端部的距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抵觸端部位于該釋鎖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第二側的距離大于該致動端部與該第二側的距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當該抵觸端部位于該鎖定位置時,該抵觸端部與該齒條共同夾置該腰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彈片包括一懸臂部,該懸臂部之一端位于該公扣的一側邊上,該懸臂部的另一端連接該抵觸端部。
全文摘要
一種嬰幼兒安全帶扣具,包括一母扣、一對公扣、及一按鈕,該母扣內(nèi)設有一對相互平行且具有彈性的卡合片,每一卡合片具有一第一側端及一第二側端,而該第一側端上突設有一卡合突塊。每一公扣上設有一彈臂及一卡合孔。該按鈕設于該母扣之一側,且該按鈕之一側設有一凸臺;其中,該凸臺抵觸于該二卡合片,當該對公扣與該母扣處于卡合狀態(tài)時,該二卡合突塊乃分別卡合于該二卡合孔,而該二彈臂分別抵觸于該二第二側端并處于擠壓狀態(tài)。本發(fā)明提供的嬰幼兒安全帶扣具,操作上較為省力順手,提升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文檔編號A44B11/25GK103027443SQ20121058506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日
發(fā)明者崔宗旺 申請人: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