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面翻轉自動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扣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適用于腰帶和背帶等各種扁形 帶的雙面用自動扣。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0990918,公開了一種壓片翻轉兩用扣,用于各種扁形 帶的固定和定位,其結構包括有固定板、定位壓片和雙面翻轉片,定位壓片的一端 通過轉動軸與固定板的前端轉動連接,定位壓片轉開時與固定板之間留有容扁形帶 穿過的空間,定位壓片的另一端為自由端;雙面翻轉片通過中心轉軸設在定位壓片 的自由端上。該結構使用方便靈活,可雙面使用實現(xiàn)不同效果和外觀圖案的觀賞。 然而其不足之處在于,該壓片翻轉兩用扣的雙面翻轉片容易因長期轉動而使轉動軸 磨損折斷,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往往在翻轉片未扳起至90度垂直時即翻轉,致使 空間不足而刮花、磨損扁形帶,并且扁形帶在鎖緊時容易因被系物的頂置或劇震下 而使雙面翻轉片頂起甚至打開,十分不雅觀;至關重要的是,此結構的雙面翻轉片 的外觀圖案變化面積較小,變數(shù)少,使該鎖扣結構美觀度的發(fā)揮和觀賞性的提高受 限。
發(fā)明內(nèi)容
為解決原有已申請技術壓片翻轉兩用扣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可雙面較 大面積使用觀賞、設計巧妙、結構合理的雙面翻轉自動扣。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雙面翻轉自動扣至 少由固定板以及固定板上的雙面翻轉片構成,貫穿于雙面翻轉片的兩側邊開設有條 形滑槽,于固定板的兩側對應設有為雙面翻轉片滑動導向的定位釘,雙面翻轉片利用滑槽通過定位釘?shù)膶蚩煞D地與固定板滑動連接,且雙面翻轉片轉開時與固定 板之間留有容扁形帶穿過的空間。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措施是,上述的固定板至少包括底座、后座以及固定 板兩端側對稱設置的兩個墊片,底座于兩側處對稱設有定位釘,于定位釘并排處設 有鎖緊彈珠,雙面翻轉片通過其滑槽滑動連接在定位釘上,并在滑動后其滑槽末端
與鎖緊彈珠剛好卡合為鎖緊結構;而墊片的側邊對稱設置有由螺絲和緊固螺絲的收 縮彈簧構成的彈簧釘,墊片通過彈簧釘與底座的兩側板可伸縮活動插接,其與定位 釘形成一杠桿結構,并在雙面翻轉片鎖緊狀態(tài)下墊片頂置于雙面翻轉片的兩端;后 座通過插銷固定連接在底座的末端。
述中底座的下部還設置有和雙面翻轉片相配合的齒狀軟膠塊,扁形帶穿置于該 齒狀軟膠塊與雙面翻轉片之間,且扁形帶在鎖緊時其與齒狀軟膠塊和雙面翻轉片成 頂緊狀態(tài)。
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設有搭扣扁形帶的皮帶釘,扁形帶的末端部開有與皮帶釘對 應的皮帶孔。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1. 造型大方美觀,利用雙面翻轉片的翻轉滑推式結構,最大面積地變化使用翻 轉片,提高面積使用率,實現(xiàn)不同外觀圖案的觀賞,提高腰帶、背帶、手袋帶等扁 形帶的觀賞性和美感。
2. 雙面翻轉片解扣快捷方便,只要抽拉活動連接的墊片即可解開翻轉片以便 下一步的翻轉使用。
. 定位效果佳,由齒狀軟膠塊和雙面翻轉片相互配合壓緊扁形帶,或利用皮帶 釘扣搭皮帶孔,減少扁形帶磨損程度的同時避免了打滑現(xiàn)象。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雙面翻轉自動扣實施例一的底部分解圖2是雙面翻轉自動扣的主視圖3是
圖1的的結構分解示意圖4是雙面翻轉片的A面示意圖5是雙面翻轉片的B面示意圖6是雙面翻轉片從A到B面翻轉前的示意圖7是雙面翻轉片從A到B面翻轉中的示意圖8是雙面翻轉片從A到B面翻轉截停的示意圖9是雙面翻轉片從A到B面翻轉后滑推的示意圖IO是雙面翻轉片從A到B面翻轉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1是雙面翻轉自動扣實施例二的主視
圖12是
圖11的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l(wèi).雙面翻轉片,11.滑槽,12.滑槽末端,13. A面,14. B面,2.固定板, 21.底座,211.定位釘,212.鎖緊彈珠,213.軟膠塊,22.后座,221.插銷,23.墊 片,231.彈簧釘,232.螺絲,233.收縮彈簧,24.皮帶釘,3.扁形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一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中,貫穿于雙面翻轉片1的兩條側邊 對稱開有長條形滑槽ll,在固定板2的兩側對稱設有定位釘211,雙面翻轉片l與 固定板2滑動連接,雙面翻轉片1在翻轉后可通過滑槽11順沿定位釘211滑推, 實現(xiàn)雙面使用,雙面翻轉片1設置的空間尺寸為轉開時與固定板2之間留許容扁形
5帶3剛好穿過。
固定板2由三個配件構成,即底座21、后座22以及固定板左右端側的兩個墊 片23,和底座21兩側的定位釘211并排處具有兩個鎖緊彈珠212,當雙面翻轉片 翻轉并滑動后其滑槽末端12與鎖緊彈珠212剛好卡合成鎖緊結構,該結構設置時 注意應使鎖緊彈珠212剛好鎖緊滑槽末端12而不是鎖死;墊片23的端側由彈簧釘 231構成,彈簧釘231由螺絲232和收縮彈簧233組成,利用彈簧釘該墊片23可 伸縮地內(nèi)插于底座21的側板,并且兩邊的墊片23和定位釘211形成一杠桿結構, 使墊片23在雙面翻轉片1鎖緊狀態(tài)下頂置于雙面翻轉片1的兩端,有效防止雙面 翻轉片1因受力過重而輕易頂起或彈開,后座22由插銷221固定在底座21上。
為鎖緊扁形帶3,底座21下部的軟膠塊213和雙面翻轉片1相互配合,當扁 形帶3穿置于兩者間需鎖扣時,可緊緊壓住扁形帶3,該軟膠塊213為齒狀結構, 且采用橡膠材料,可大幅增加接觸摩擦力,輕易地壓緊扁形帶,定位效果良好。
圖6—
圖10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當需要更換不同效果的圖案以使 用時,只需用微力將固定板左端的墊片23輕輕拉出,鎖緊彈珠212即從雙面翻轉 片的滑槽末端12上剛剛脫落松開,雙面翻轉片1立即從扣合狀態(tài)翹起(見圖7), 然后將雙面翻轉片從A面13翻轉180度至B面14 (見圖8、圖9),再通過滑槽11 順沿定位釘211全面滑推過去(見圖9、圖IO),松開手后,墊片23即自動回縮, 同時鎖緊彈珠212又剛好卡合住滑槽末端12成鎖緊狀態(tài),配合回縮的墊片23對雙 面翻轉片1的頂置,使翻轉片不會輕易彈起打開。此時,雙面翻轉片到達
圖10位 置,A面13已被翻轉至B面14,即雙面翻轉片已被翻轉至反面使用,實現(xiàn)雙面使 用,變化面積大,增強美感,而且雙面翻轉片解扣容易,實用簡潔。
圖ll一
圖1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在保持上述總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如同普通扁形帶一樣在固定板2 —端設置可以搭扣扁形帶3的皮帶釘24, 對應地在扁形帶3的末端均勻地開設一排皮帶孔,利用皮帶釘搭扣皮帶孔替代軟膠 塊的緊固,同樣可穩(wěn)固地鎖緊扁形帶3。當需要更換不同效果的圖案時,其操作過 程同實施例一。
基于上述結構的雙面翻轉自動扣可適用于各種扁形帶的固定,包括腰帶、手袋 帶、背帶等一切扁形帶的定位,使用方便靈活,尤為重要的是雙面翻轉片的雙面使 用可為扁形帶增添更多美感,大幅提高檔次以及使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舉,任何基于本技術方案所變換的等同 效果的結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面翻轉自動扣,它包括有固定板(2)以及固定板(2)上的雙面翻轉片(1),其特征在于貫穿于雙面翻轉片(1)的兩側邊開有條形滑槽(11),于固定板(2)兩側對應設有為雙面翻轉片滑動導向的定位釘(211),雙面翻轉片(1)利用滑槽(11)通過定位釘(211)的導向可翻轉地與固定板(2)滑動連接,且雙面翻轉片(1)轉開時與固定板(2)之間留有容扁形帶(3)穿過的空間。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面翻轉自動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至 少包括底座(21)、后座(22)以及固定板兩端側對稱設置的兩個墊片(23),底座 于兩側處對稱設有定位釘(211),于定位釘(211)并排處設有鎖緊彈珠(212), 雙面翻轉片(1)通過其滑槽(11)滑動連接在定位釘(211)上,并在滑動后其滑 槽末端(12)與鎖緊彈珠(212)剛好卡合為鎖緊結構;墊片(23)的側邊對稱設 置有由螺絲(232)、緊固螺絲的收縮彈簧(233)構造而成的彈簧釘(231),墊片(23) 通過彈簧釘(231)與底座(21)的兩側板可伸縮地插接,同時兩墊片與定 位釘(211)構成一杠桿結構,并在雙面翻轉片鎖緊狀態(tài)下墊片(23)頂置于雙面 翻轉片(1)的兩端;后座(22)通過插銷(221)固定連接在底座(21)的末端。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面翻轉自動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的 下部設有與雙面翻轉片(1)相配合的齒狀軟膠塊(213),扁形帶(3)穿置于該齒 狀軟膠塊(213)與雙面翻轉片(1)之間,且扁形帶(3)在鎖緊時其與齒狀軟膠 塊(213)和雙面翻轉片(1)成頂緊狀態(tài)。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面翻轉自動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的 一端設有搭扣扁形帶(3)的皮帶釘(24),扁形帶(3)的末端部開設有和皮帶釘(24) 對應的皮帶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面翻轉自動扣,由固定板和雙面翻轉片構成,雙面翻轉片側邊開有滑槽,固定板兩側設有定位釘,雙面翻轉片通過滑槽順沿定位釘與固定板滑動連接,且其末端的槽孔與鎖緊彈珠卡合;固定板包括底座、后座、墊片,墊片通過彈簧釘與底座的側板可伸縮活動插接,并與定位釘構成杠桿結構,使在雙面翻轉片鎖緊狀態(tài)下頂置于雙面翻轉片的兩端,防止其輕易彈起,操作時通過翻轉雙面翻轉片再滑推,可實現(xiàn)較大面積雙面使用,欣賞不同外觀圖案,并且雙面翻轉片解扣容易,非常實用。
文檔編號A44B11/14GK201370181SQ200920051628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2月24日
發(fā)明者雷炎平 申請人:雷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