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男性用短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重疊配置兩塊布料,且可形成排尿時供男性陰部插 通的開口的前開口部的男性用短褲。
背景技術:
以往的男性用短褲(以下,稱為短褲),例如有如圖19~23所示的 模樣。圖19、 20中,分別示出以往的短褲S,的前面視圖和后面視圖。
在短褲S,的前面具備可形成開口 101的前開口部100,。在前開口 部100'重疊配置有兩塊布料la、 2a(圖21:斜線部分),各布料la、 2a上的各自緣部2X、 2Y未與其它布料縫合。在排尿時,通過將各緣部 2X、 2Y的大致中間點2E、 2F朝互為相反方向拉扯,來形成開口 101 (圖21、 22),從而能使男性陰部P從由布料la、 2a變形而形成的開 口 101中插通。
將布料la的、緣部2X的上方端部2A的上方及下方端部2B的下 方的部分,與另一布料2a縫合連接在一起。另外,將布料2a的、緣部 2Y的上方端部2C的上方和下方端部2D的下方的部分,與另一布料la 縫合連接在一起。上方端部2A、 2C以及下方端部2B、 2D四點,由于 i殳定在前襠衩線lf、 2f的線上,因此前開口部100'的兩塊布料la、 2a 的重疊部分呈大致四邊形狀。
如圖22所示,伴隨著布料la、 2a在開口 101形成時的變形,緣部 2X的端部移動到上方端部2A,以及下方端部2B,的位置,緣部2Y的 端部移動到上方端部2C,和下方端部2D,的位置。這樣前開口部100' 的變形,以例如腰部位置W移動到位置W,的方式,波及到整個短褲 S,。
由連結(jié)上方端部2A、 2C以及下方端部2B、 2D四點的四邊形構成 的前開口部100,,布料la、 2a的重疊面積大,而且為平面(參見圖23)。 因此,為了形成開口 101,各緣部2X、 2Y的移動量較多,該扯開動作
比較復雜。因此,以往的短褲s,中,為了盡可能減小扯開動作,構成
為使緣部2X、 2Y朝短褲S,的中心側(cè)彎曲,以減小布料la、 2a的重疊 面積。
此外,由于上述的以往技術是普通的技術內(nèi)容,故未對在先的技術 文獻予以表示。
在穿上短褲S,時,男性陰部P的根部,在前視中位于大致前開口 部100'的下方附近(圖21)。在通常的使用狀態(tài)下,所形成的開口 101 的位置,在由上方端部2A、 2C以及下方端部2B、 2D四點形成的四邊 形的對角線的交點附近。也就是,開口101的位置,比穿短褲S,時的 男性陰部P的根部的位置靠上(圖22),因此兩者的位置不一致。
另外,在形成開口 101時,布料la、 2a在開口 101的上下交叉, 處于被迫變形的狀態(tài)。因此,男性陰部P從左右受到布料la、 2a的壓 迫。而且,如果在排尿時欲使男性陰部P的前端朝向下方,則男性陰部 P的中間位置會與開口 101發(fā)生干涉并且尿道會從下方受到壓迫,使尿 排出不順暢。結(jié)果不僅會產(chǎn)生余尿,而且還擔心該余尿有時會從男性陰 部P中漏出。
為了避免這樣的余尿感,在使男性陰部P朝開口 101外插通時,有 時要將開口硬移位至男性陰部p的位置,以便盡可能地使男性陰部P
的位置和開口 101的位置相一致。此時,盡管尿道很難從下方受到布料 la、 2a的壓迫,但由于需要維持使開口 101的位置和男性陰部P的位 置一致的力,因此,該行為仍舊4艮繁瑣。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迅速排尿,而且很難感到有余 尿感的男性用短褲。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第一特征構成如下提供 一種男性用短褲,具備重疊配置有兩塊布料,且可形成排尿時供男性陰部 插通的開口的前開口部,其中,將形成上述開口的上述兩塊布料的各緣 部中的、 一個緣部的上方端部,以與另一布料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與其相連 接,雙方的緣部的下方端部彼此在上述前開口部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進
行連接。
根據(jù)上述第一特征構成,通過將一個緣部的上方端部,以與另一布 料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與其相連接,并將雙方的緣部的下方端部彼此在上述
前開口部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進行連接,使得兩塊布料的重疊的形狀呈 大致三角形狀。
與以往的短褲的、以兩塊布料重疊成近似四邊形狀的情況相比,本 構成的短褲減少了兩塊布料所重疊的比例。
穿上短褲時的男性陰部的根部,在前視中位于大致前開口部的下方 附近。本構成的情況下,在形成開口時,由于各布料以前開口部的中央 部的端部為支點發(fā)生變形,所以該開口位于該中央部的端部的正上方附 近。即,穿上短褲時的男性陰部的根部的位置和開口的位置幾乎一致。 因此,可以減小為形成開口而扯開布料的動作量,可以迅速進行排尿。 而且,排尿時無需將開口錯位至男性陰部的位置,可以容易地排尿。
另外,由于形成開口的位置和男性陰部的根部的位置一致,所以排 尿時尿道很難受到來自下方的壓迫。其結(jié)果可以將尿幾乎完全排出,因 此不會產(chǎn)生余尿感,更不會有余尿漏到短褲。
本發(fā)明的第二特征構成如下具備在穿上該短褲時,上述兩塊布 料彼此相互重合成凸狀的貼合單元。
根據(jù)上述第二特征構成,兩塊布料,在短褲被穿著時,在對男性陰 部收容的狀態(tài)下立體地重合,因此,兩塊布料處于很難朝左右錯位的狀 態(tài),如果不特意進行扯開動作,將無法形成開口。也就是,可以防止釆 取不經(jīng)意的姿勢時形成開口即"裂開"的情況發(fā)生。
本發(fā)明的第三特征構成如下上述貼合單元,是通過對上述兩塊布 料的各自施以收省處理而設置的凸部。
這樣,如果是通過收省處理而形成的貼合單元,就可以將保持男性 陰部的區(qū)域形成為比以往凸出的凸狀。如果是如此形成的凸狀的貼合單 元,則與以往的將兩塊布料重疊成平面狀的情況相比,可以緩和布料的 張緊狀態(tài),因此可以容易進行扯開動作。
另外,在穿著時不會對男性陰部造成壓迫,穿戴感優(yōu)異。
本發(fā)明的第四特征構成如下上述各緣部呈相對于上述寬度方向的 中央部朝向外側(cè)凸出的凸狀。
根據(jù)上述第四特征構成,使得一塊布料和另 一布料間的貼合面積增加 了將各緣部彎曲形成的量。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不經(jīng)意地形成開口。
本發(fā)明的第五特征構成如下上述前開口部,是上下方向上長形的近 似三角形形狀,上述雙方的緣部的下方端部彼此間的連接^:置在上述前開 口部的上下方向間的位置上,而且上述前開口部的下端部,位于男性陰 部的才艮部里側(cè)。
根據(jù)上述第五特征構成,前開口部中的,從上述緣部彼此的連接位 置到下端部的部分處于貼身在男性陰部的根部里側(cè)附近的狀態(tài)。
因此,排尿時產(chǎn)生輕微按壓尿道的效果,消除了余尿的同時,還提 高男性陰部的根部里側(cè)附近的支承感覺,形成具有很好舒適感的短褲。
圖l是從斜前方看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簡略圖。
圖2是從斜后方看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簡略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簡略前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簡略后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基本制圖概要的圖。
圖6是表示構成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各部分的圖。
圖7是前開口部的簡略圖。
圖8是形成開口的前開口部的簡略圖。
圖9是示意性表示形成了開口的前開口部的簡略圖。
圖10是將本發(fā)明的短褲的前開口部和以往的短褲的前開口部重疊 了的示意圖。
圖ii是前開口部的i-r剖視圖。
圖12是收省處理前的布料的簡略圖。
圖13是收省處理后的布料的簡略圖。
圖14是連接兩塊布料而形成的前開口部周邊的簡略圖。
圖15是表示連接兩塊布料的樣子的簡略圖。
圖16是在后側(cè)設有圓錐部的男性用短褲的主要部分的后側(cè)立體圖。
圖17是圓錐部周邊的主要部分的簡略主視圖。
圖18是展開后的臀杯的簡略圖。
圖19是以往的男性用短褲的簡略前視圖。
圖20是以往的男性用短褲的簡略后視圖。
圖21是以往的男性用短褲的前開口部簡略圖。
圖22是在以往的男性用短褲上形成開口的前開口部的簡略圖。
圖23是以往的男性用短褲的Z-Z剖視圖,。
符號說明如下
S…男性用短褲;P…男性陰部;IX、 1Y…緣部;1B、 1D…下方端 部;4、 4,…布料;16…中央部;100…前開口部;101…開口; 110… 貼合單元;103…下端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15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
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S (以下稱為短褲S),為了易于排尿,且不易 產(chǎn)生余尿,而構成為使男性陰部P的基部的位置和開口 101的位置幾乎 一致。
即,本發(fā)明是具備重疊配置兩塊布料4、 4',可形成排尿時供男性 陰部P插通的開口 101的前開口部100的短褲S,將形成開口 101的兩 塊布料4、 4,的各緣部1X、 1Y之中, 一個緣部的上方端部與另一布料 以互相重疊的狀態(tài)進行連接,并將雙方的緣部的下方端部彼此在前開口 部10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16處進行連接。
在前開口部100重疊配置有兩塊布料4、 4,(圖7:斜線部分)。各 布料4、 4,上的各自緣部1X、 1Y未與其它布料縫合。因此只要將各緣 部IX、 1Y的中間位置1E、 1F朝互為相反方向拉扯,即形成可供男性 陰部P插通的開口 101 (圖8)。
如圖7所示,在形成開口 101的各緣部IX、 1Y之中,例如將布料 4的緣部1X的、上方端部1A和另一布料4,縫合連接。另外,將布料 4,的緣部1Y的、上方端部1C和另一布料4縫合連接。將緣部IX、 1Y的下方端部1B、 1D彼此在前開口部100的中央部16進行連接。中 央部16是連接布料4、 4'的縫合線。
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下方端部1B、 1D彼此處于大致一致的位置, 但不一定非要一致,只要盡量使下方端部1B、 1D彼此靠近即可。這樣, 通過使下方端部1B、 1D彼此大致一致,使得兩塊布料4、 4'的重疊形 狀呈近似三角形狀。
在本構成的短褲S中,通過使下方端部1B、 1D彼此幾乎一致,使 得兩塊布料4、 4,的重疊形狀呈近似三角形狀,并盡量地減少了重疊面 積。因此,可以減少用于形成開口 101的扯開動作量,從而4艮容易進行 迅速地排尿。
(開口的形成位置)
在穿上短褲時,男性陰部P的根部,位于前視中的大致前開口部100 的下方附近(圖7)。
圖10中,表示了將本發(fā)明的短褲S的前開口部100以及以往的短褲 S,的前開口部100'重疊的示意圖。
另外,在形成開口 101時(圖8),如果采用前開口部100的中央部
16的端部作為連接部102,則各布料4、 4,會以連接部102為支點而變 形,因此該開口 101位于該連接部102的正上方附近。
即,穿上短褲S時的男性陰部P的位置和開口 101的位置非常接近。 因此,在排尿時,無需將開口 101向男性陰部P進行大幅地調(diào)整,而可 以安心地排尿。
圖9是僅示意性表示前開口部100的圖。
由該圖可明顯得出,若在上述連接部102的正上方形成開口 101, 則男性陰部P的根部的位置和開口 IOI較為接近,因此尿道很難受到布 料4、 4,的來自下方的壓迫。其結(jié)果,不易產(chǎn)生余尿,更不會有余尿漏 出到短褲S中。
(貼合單元)
如圖7、 8、 ll所示,本發(fā)明的短褲S具備貼合單元110、 110,,在 穿上該短褲S時,該貼合單元110、 110,使兩塊布料4、 4,彼此重疊 成互為凸狀。
例如,貼合單元IIO、 110,構成為預先將布料4、 4,立體地形成。 如圖12、 13所示,在兩塊布料4、 4,各自上分別設置施加過收省處理 的收省處理部8,由此可以容易地將貼合單元110、 110,形成為凸部111。 此時,收省處理部8的基端成為凸部111的頂點T。
像這樣,在穿上短褲S時,在收容了男性陰部P的狀態(tài)下,因具備 立體的貼合單元IIO、 110,,所以男性陰部P不會受到壓迫,合身感優(yōu) 異。
作為其它的貼合單元110、 110,的構成,也可以有這樣的構成將 兩塊編入有橡膠等的彈性布料重疊,在未被穿戴時,兩塊布料4、 4,僅 僅是平面狀重合,而在穿上短褲S時,在收容了男性陰部P的狀態(tài)下, 以立體狀重合。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短褲S,中,由于可以立體地收容男性陰部P, 所以與將兩塊布料重疊為平面狀的情況相比,布料的張緊狀態(tài)得到緩 和,因此開口 101的開閉動作變得容易,且很容易使男性陰部P向外部
插通,從而可以更加迅速地進行排尿。
另外,由于在短褲S被穿戴時,兩塊布料4、 4,在收容男性陰部P 的狀態(tài)下立體地重合,因此,如果不特意進行扯開動作,將不會形成開 口 101。也就是,可以防止采取不在意的姿勢時形成開口 101、即所謂 的"裂開"的情況發(fā)生。
(緣部的形狀)
在本實施方式中,各緣部1X、 1Y構成為相對寬度方向的中央部16 呈向外側(cè)凸出的凸狀。
本發(fā)明的短褲S上的前開口部100,構成為兩塊布料4、 4'的重疊 盡可能地少且近似三角形狀。然而,通過將各緣部1X、 1Y彎向外側(cè)而 形成,使得一塊布料和另 一布料間的摩擦力所作用的部位增加了彎曲形 成的部分,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不經(jīng)意地形成開口 101。
(前開口部)
如圖14所示,由兩塊布料4、 4,連接而形成的前開口部100,在上 下方向呈較長的近似三角形形狀,且雙方的緣部1X、 1Y的下方端部彼 此間的連接部102設置在前開口部100的上下方向的間的位置上。此外, 前開口部100的下端部103位于男性陰部P的才艮部里側(cè)。
通過如此構成,連接部102和下端部103之間可以形成這才羊的狀態(tài), 即、兩塊布料4、 4,貼身在男性陰部P的根部里側(cè)附近。
因此,在排尿時通過輕微按壓尿道,而不易產(chǎn)生余尿,并且提高了 男性陰部P的根部里側(cè)附近的支承感覺,形成具有很好舒適感的短褲S。
(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的制作方法)
圖1 4表示完成了的短褲S,圖5 6表示構成短褲S的各部分。 以腿帶3和臀杯5的縫合線14、 14,作為邊界,稱作短褲S的上半部 分和下半部分。
帶部20以縫合線6、 6,連接前帶1和腰帶2、 2,而形成。
通過縫合線13連接將剪口部L重疊于重疊線L2后的臀杯5和腰帶 2。同樣地,通過縫合線13'連接將剪口部L,重疊于重疊線L2,后的 臀杯5,和腰帶2'。再將它們用后中心線10-11的襠衩的縫合線進行 縫合,由此形成短褲S的上半部分。
左右的腿帶3、 3,,以位于短褲S后側(cè)的縫合線9來連接。對布料 4的收省處理部8進行收省處理,并對另一布料4,進行同樣的收省處 理(圖12、 13)。
使用布料4的襠底部的縫合線16連接左右的布料4、4'(圖11、 15)。 將布料4和腿帶3以襠衩縫合線7連接,對另一布料4,也同樣以縫合 線7'來連接。
以腿帶3的內(nèi)襠縫合線17縫合前后的襠下部,形成短褲S的下半部分。
之后,若將帶部20側(cè)的下端部分以及腿帶30側(cè)的上端部分,通過 縫合線12、 14、 14,進行連接,即完成了短褲S。
(其它實施方式)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作為后側(cè)布料,可以追加能夠提臀的構成。 該后側(cè)布料,例如如圖16~18所示,具備臀杯5、 5,。即,將構成臀杯 5的布料的一部分作為重合部M、 M',構成向外側(cè)突出的圓錐部130、 130,。
基于圖5等,對作成臀杯5的圓錐部130的順序進行說明。
在臀杯5和腰帶2的縫合線13的線上,在距離DH第一規(guī)定距離 的位置上設定AH點。在距離臀杯5的下部的點CH第二規(guī)定距離的位 置上設定點V,并在連接點AH和點CH的線上,且距離點V第三規(guī)定 距離的位置上確定點H。以該點H為中心,以點H到點V的距離為半 徑R畫圓Q。該圓Q成為確定臀杯5的高度的圓錐的基礎。
此時所形成的三角形H-AH-V的高度(頂點H、底邊AH-V) 成為圓錐的高度K。延長該三角形的一邊V-H求出H-AH,通過將 圖18所示的重疊部M2向?qū)什縈重疊,而完成短褲5的圓錐形。
該圓的半徑R會隨著臀部的尺寸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可以改變臀杯 5的尺寸。形成臀杯的對準部M的角度,與該尺寸無關,為45度。
對準部M,可以以其一部分未被縫合的方式構成。
在將重疊部M2,例如與對準部M重疊時,將圖18的剪口部L、 L, 作為不與下側(cè)的布料縫合的開放部131、 131,。重合的布料彼此間可以 相互錯位。由此,容易根據(jù)穿戴短褲S的人的臀部的豐滿度來進行錯位。 另外,還可根據(jù)穿戴人的動作自由地進行錯位,在進行這一動作時起到 交換空氣的通氣口的作用。該臀杯的開放部131、 131,,是沿縱向紋理 裁剪而成。由此發(fā)揮縱編織物的特征,不產(chǎn)生脫線。
通過如此地設置圓錐部130,不會將臀部的肉硬收容在圓錐部130 之中。于是,不會束縛臀部,使臀部的肉堆于圓錐部130的頂點H側(cè), 發(fā)揮了提脊效果以及督部整形效果。
另外,由于具有提臀的效果還可以避免因臀部的肉重引起的腰痛。
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S,通過使男性用短褲S的開口的位置,與男 性陰部P的根部的位置幾乎一致來防止余尿。此外,如本實施方式那樣, 通過設置圓錐部130作為后側(cè)布料,可以提高臀大肌的運動效果,鍛煉 男性陰部P附近的肌肉,進一步提高了防止余尿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短褲S,根據(jù)人體的構造以及短褲的構造,可稱作是人體 工學上極其優(yōu)異的短褲S。即,為了適合男性陰部的構造(位置、立體 形狀),通過將前開口部的開口位置改變到與以往的短褲S,的開口位 置不同的位置,從而很難產(chǎn)生余尿感,減少了排尿時的開口形成動作亦 即扯開布料的動作量,可以迅速地進行排尿。
另外,作為后側(cè)布料具備圓錐部,故具有提臀的效果。
通過穿有具有上述功能的短褲,可以使穿戴人自身感到排尿時的安 心感、以及腰周的美觀,因此是滿足度較高的短褲。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的男性用短褲,不僅是日常所穿著的短褲,還可利用于運動
用的短褲等。
權利要求
1. 一種男性用短褲,具備重疊配置有兩塊布料,且可形成排尿時供男性陰部插通的開口的前開口部,其特征在于,將形成上述開口的上述兩塊布料的各緣部中的一個緣部的上方端部,以與另一布料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與其相連接,雙方的緣部的下方端部彼此在上述前開口部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進行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男性用短褲,其特征在于,具備在穿上該短褲時,上述兩塊布料彼此相互重合成凸狀的貼合 單元。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男性用短褲,其特征在于, 上述貼合單元,是通過對上述兩塊布料的各自施以收省處理而設置的凸部。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男性用短褲,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緣部構成為呈相對于上述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外側(cè)凸出的凸狀。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男性用短褲,其特征 在于,上述前開口部,是上下方向上長形的近似三角形形狀,上述雙方的 緣部的下方端部彼此間的連接設置在上述前開口部的上下方向間的位 置上,而且上述前開口部的下端部,位于男性陰部的根部里側(c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男性用短褲(S),其具備重疊配置有兩塊布料(4、4’),且可形成排尿時供男性陰部(P)插通的開口(101)的前開口部(100),其中,將形成開口(101)的兩塊布料(4、4’)的各緣部(1X、1Y)中的一個緣部的上方端部,以與另一布料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與其相連接,雙方的緣部(1X、1Y)的下方端部(1B、1D)彼此在前開口部(10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16)進行連接。
文檔編號A41B9/00GK101389232SQ20068005340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播本吉春 申請人:播本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