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7121閱讀:29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面團切割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切割面團的裝置,其中,被切割的面團片的厚度根據(jù)從該裝置的面團出口的預置距離而調節(jié)。因而可獲得板狀且厚度均勻的面團片。它還特別涉及一種裝置,其中,通過簡單的操作可調節(jié)被切面團的厚度。它還涉及一種將面團切割成板狀面團片的裝置,而不管隨著面團數(shù)量的減少留在料斗中的面團數(shù)量的多少。這將導致有效的面團生產(chǎn),從而獲得高標準的面團產(chǎn)品。因而可促進具有高質量的面團或類似產(chǎn)品的自動生產(chǎn)。
中國專利申請(尚未給予申請?zhí)?公開了一種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它包括一面團切割件,該切割件包括一鋸刀裝置,兩面團支承件和使鋸刀裝置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用這種裝置可平穩(wěn)地切割諸如面包面團或糖果面團的塑性物質,從而可獲得具有板形且無應力產(chǎn)生的切割面團片。然而,因為在切割面團的開始階段,由于其對外力的靜摩擦阻力,面團切割件進入面團中,使得面團中應力增加。因此,在一面團片被從面團出口卸出后,面團片的前端在由于抵抗外力而在料斗中產(chǎn)生的應力的作用下變形致略微膨脹。因此,這些面團片不可能具有精確的均勻的厚度。
此外,在上述裝置中,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的位置關系是靜止的,即它們處于一固定的關系。因此,為了調節(jié)或改變被切割面團片厚度,必須改變第二面團支承件安裝到框架上的位置。這將使操作復雜并降低效率。
此外,位于料斗中面團的數(shù)量的減少使得料斗中面團重量減小,從而使面團中壓力減少。因此,面團的抵靠著面團切割件的底部不能在其重量的作用下向下靠在面團支承件上。因此,面團不能抵抗前進的切割件,從而使面團切割件只是將面團的一部分推向任何方向而不能對其切割。因此,不是所有裝在料斗中的面團都可被切割。這將導致面團使用的浪費。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前述裝置提供一用于調節(jié)切割面團片厚度的卸料裝置以獲得厚度均勻的面團片,從而提供一種切割面團的裝置,通過它可將面團平穩(wěn)地切割成為厚度均勻的面團片。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為現(xiàn)有技術中裝置提供一用于調節(jié)面團出口尺寸的調節(jié)裝置,從而提供一切割面團的裝置,通過它可容易地調節(jié)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的位置關系,從而可容易地調節(jié)被切面團的厚度。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是為現(xiàn)有技術中裝置提供一用于對料斗中面團施加壓力的壓力裝置,從而使料斗中面團內的壓力保持均勻。因此,幾乎所有位于料斗中的面團均可被切割成具有均勻形狀和數(shù)量的面團片。
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面團切割裝置,它包括一裝盛面團的料斗,其底部由第一面團支承件構成,一第二面團支承件,一面團切割件以及一面團出口,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可前后移動,并包括一上平面,一底面,一水平前邊緣和一后邊緣,所述前邊緣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移動方向而延伸,所述面團切割件包括一鋸刀件,并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的所述前邊緣上,當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其前進方向移動時,用于使所述鋸刀裝置沿其縱向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可與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相同的方向同步移動,并具有一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上表面下面的上平面,從而形成所述面團出口,該出口具有一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和所述切割件之間的預置距離,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前后移動的驅動裝置,一安裝在鄰近并位于所述面團切割件之下位置的卸料裝置,它用來調節(jié)面團片的厚度,以使其具有一相應于所述預置距離的厚度。
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切割面團的裝置,它包括
一裝盛面團的料斗,其底部由第一面團支承件構成,一第二面團支承件,一面團切割件以及一面團出口,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可前后移動,并包括一上平面,一底面,一水平前邊緣和一后邊緣,所述前邊緣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移動方向而延伸,所述面團切割件包括一鋸刀件,并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的所述前邊緣上,當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其前進方向移動時,用于使所述鋸刀裝置沿其縱向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可與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相同的方向同步移動,并具有一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上表面下面的上平面,從而形成所述面團出口,該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和所述切割件之間,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前后移動的驅動裝置,一使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平行并相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移動的調整裝置,從而調節(jié)所述面團出口的尺寸。
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種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它包括一裝盛面團的料斗,其底部由第一面團支承件構成,一第二面團支承件,一面團切割件以及一面團出口,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可前后移動,并包括一上平面,一底面,一水平前邊緣和一后邊緣,所述前邊緣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移動方向而延伸,所述面團切割件包括一鋸刀件,并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的所述前邊緣上,當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其前進方向移動時,用于使所述鋸刀裝置沿其縱向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可與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相同的方向同步移動,并具有一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上表面下面的上平面,從而形成所述面團出口,該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和所述切割件之間,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前后移動的驅動裝置,一位于裝盛面團的料斗中的壓力裝置,用于對料斗中面團施加壓力,所述壓力裝置具有一壓力板。
本發(fā)明的卸料裝置位于面團出口之下并鄰近該出口。因此,在將一切割好的面團片放置在接收面團片的供料輸送裝置上之前,卸料裝置調節(jié)已切割面團片的厚度使其厚度精確地相應于從面團出口的預置距離的間隙。這將使面團片具有均勻的厚度,而且,這將有效地連接面團片以形成均勻的面團條。
本發(fā)明的用于調節(jié)面團出口大小的調節(jié)裝置適于使第二面團支承件平行于并相對其基部位置移動,而不依賴于第一面團支承件。因此,為使需切割面團達到要求的厚度,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地調節(jié)面團出口的大小。從而將面團切成需要的厚度。
本發(fā)明的壓力裝置位于切割裝置的料斗中。因此,壓力裝置可對料斗中面團施加壓力。因而,在對面團切割過程中,可保持面團中壓力值均勻以抵抗切割件進入面團中,并支承面團使其不會被切割件推開,從而可有效地切割。因此,即使隨著切割操作的進行料斗中的面團減少,切割件仍可在壓力裝置的壓力支承下對其進行切割。這使得幾乎所有裝在料斗中的面團均可被經(jīng)濟地切割成分割的面團片。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帶部分剖視的透視圖;
圖2和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縱側面的截面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帶部分剖視的透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縱側面的截面圖;
圖6至10為顯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面團支承件的運動的縱側面截面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帶部分剖視的透視圖。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進行描述。
在圖1中,將裝盛面團14(見圖2)的料斗15安裝在一固定于基座17上的梁16上?;?3安裝在基座17上,滑動支承件21安裝在框架19上?;?3和滑動支承件21可滑動地組合在一起??蚣?9適于水平移動,并由通常的驅動裝置使其相對于基座17前后移動。
平面正方形的第一板25水平地安裝在框架19上。在靠近第一板25的后邊緣處,將第一輥27可轉動地安裝在框架19上。第一輸送帶29繞在第一板25和第一輥27上。第一板25,第一輥27和第一輸送帶29構成第一面團支承件30(見圖2和3)的主要部件。第一面團支承件30有一上平面34(見圖3),一水平前邊緣,一下表面和一后邊緣。水平前邊緣沿與第一面團支承件30移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輸送帶29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一從料斗15一側伸出的第一托架33上(見圖2)。因此,框架19的水平運動引起第一板25和第一輥27水平移動。盡管框架19水平移動從而改變其相對于料斗15的位置,但部分第一輸送帶29與料斗15中面團14的底部36(見圖2)的位置關系沒有改變。也就是說,隨著框架19的水平移動,第一板25和第一輥27沿與框架19相同的方向移動。然而,由于第一輸送帶29被固定在第一托架33上,因此,它不繞第一板25轉動,但輸送帶29的面積會由于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運動而改變。
第一輸送帶29可為環(huán)形,或可將其取下。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獲得上述實施例的輸送帶的優(yōu)點,但此時通過改變參數(shù)并用其它裝置來減小輸送帶和其上面團之間的摩擦,仍可實施本實施例。
一面團切割件38,即一鋸刀裝置,包括位于第一輸送帶29前邊緣前方并安裝在框架19上的上鋸刀40和下鋸刀42。每一刀片的邊緣相互對齊。刀片40和42的相鄰刀尖之間的距離為5mm,每一刀片40和42的槽深為4.3mm。上鋸刀40的邊緣與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上平面34(見圖3)齊平。上鋸刀40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框架19上,下鋸刀42的一端與滑桿43相連。下鋸刀42的另一端可滑地安裝在框架19上的孔20中。上鋸刀40和下鋸刀42處于刀片邊緣相互對齊的位置?;瑮U43穿過框架19,并通過一萬向節(jié)45與一曲柄裝置47相連。曲柄裝置47安裝在一固定于框架19上的小板49上。因此,當曲柄裝置47在一電機(圖中未示)帶動下轉動時,下鋸刀42在縱向20mm的行程內往復運動,而刀片40,42與第一面團支承件30一起以4mm/分鐘的速度前移。下鋸刀42可安裝在框架19上,而上鋸刀40可安裝在滑桿43上。在這種情況下,上鋸刀40做往復運動。而且,可使上鋸刀和下鋸刀40和42均沿垂直于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運動方向往復運動,鋸刀之間是相互滑動。
在圖2中,第二板51安裝在框架19上位于面團切割件38下的位置上。第二輥53和導向輥48可轉動地安裝在框架19上。第二輸送帶55繞在第二板51,第二滾筒53和引導滾筒48上。第二板51,輥48和53以及第二輸送帶55構成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主要部件。它具有一個上平面61,前邊緣,下表面和一側邊46,即一張緊在第二板51后邊緣與導向輥48之間的由第二輸送帶55的一部分構成的垂直表面。由于第二面團支承件56安裝在框架19上,因此可水平前后移動。上平面61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上平面34之下。第二輸送帶55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一第二托架59上,第二托架從與第一托架33延伸的側邊相對的料斗15的側邊延伸。
由于第二面團支承件56和第一面團支承件30一樣安裝在框架19上,顯然第二面團支承件56適于與第一面團支承件30沿相同方向同步運動。由于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后邊緣位于鋸刀40和42下部并相距一段距離,在第二面團支承件56和面團切割件38之間形成一面團出口35。面團出口35的間隙根據(jù)需切面團的厚度而設置成預置的距離。這種預置程序通過改變第二面團支承件56安裝在框架19上的位置而完成。第一和/或第二面團支承件,面團切割件38和面團出口35構成料斗15的底部。
驅動輥52可由一驅動裝置(圖中未示)帶動轉動,而導向輥50和54可轉動地安裝在框架19上。一傳送帶41位于輥50,52和54上。傳送帶41和輥50,52和54構成一卸料輸送裝置39。張緊在輥50和54之間的傳送帶41的一部分形成一垂直表面,即一側邊44。它對著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輸送帶55的側邊46。因而,緊鄰面團切割件38并位于其下形成一卸料裝置,即一卸料通道57。輸送帶41沿圖2中箭頭C所指方向以與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輸送帶55相同的速度運動。因此,卸貨通道57可輸送一被向下切割下來的面團并壓縮它,從而將面團的厚度調節(jié)到一預定的厚度。
卸料通道57的間隙被設計成與面團出口35的預置間隙相等。隨著框架19的移動,輸送帶41的側邊44和輸送帶55的側邊46共同壓縮一切割下來的面團并向下輸送,從而將其卸到一供應輸送裝置5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第二輸送帶55的一部分和卸料輸送裝置39的輸送帶41的一部分構成卸料裝置,即卸料通道57。然而,它可由輸送帶41的一部分和另一與第二面團支承件56分開設置的輸送帶輸送裝置的輸送帶的一部分構成。在這種情況下,輸送帶41的一部分面對另一輸送帶的一部分以形成一卸貨通道57。
位于料斗15中的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上平面61部分面積的增加和減小與位于料斗15中的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上平面34部分面積的增加和減小成相反關系。用于防止面團從上平面61溢出的兩擋板(見圖1)安裝在鄰接第二輸送帶55兩側的第二板51上。
下面對分割面團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操作進行描述。
切割操作開始時,如圖2所示,用通常技術揉壓并供給料斗15的面團14的底部36僅由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上平面61支承。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30前端的面團切割件38位于料斗15的外側。一驅動齒輪(圖中未示)使框架19如圖3所示向右移動,從而開始切割操作??蚣?9前進的速度,即面團切割件38前進的速度為4.5m/分鐘。當框架19開始移動時,一電機(圖中未示)使曲柄裝置47(圖1)開始轉動。這種轉動通過萬向節(jié)45使滑桿43往復運動。因此,鋸刀42做往復運動,從而切割運動開始。鋸刀42的往復運動的行程為23mm。因此,切割件38的邊緣進入面團14并平穩(wěn)地將其切下。
鋸刀42的往復運動可有效地切割具有強彈性和高的切割阻力的面團。當鋸刀40和42進入面團14時,并不對面團14施加任何加力或拉伸作用。因此,面團中不會產(chǎn)生應力。面團14被切割和分割成面團片,同時形成一精細的切割表面??蚣?9的前進引起第一板25與鋸刀40和42一起前進。因而,在第一板25的前端的引導下,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下表面上的輸送帶29部分也沿箭頭A所指方向前進,移過第一板25的前邊緣并成為上平面34的一部分。隨著第一面團支承件30的右移,位于料斗15中的上平面34的面積增加。
在面團切割操作開始的同時,第二輸送帶55沿如圖3箭頭B所示方向撤回,因此,上平面61的面積減小。由于第二輸送帶55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第二托架59上,第二輸送帶55的上平面61不會相對于面團14的最下部36移動。因而不會對面團施加任何由輸送帶55的上平面61和面團之間可能的摩擦力產(chǎn)生的張力。因此,不僅鋸刀40和42可平穩(wěn)地切割面團,而且不會對留在料斗15中的面團產(chǎn)生任何應力。
圖3顯示出部分面團14幾乎被鋸刀40和42切割下來的情形,幾乎成為單獨一片面團的面團部分的前端位于供應輸送裝置50上,而其后端仍與料斗中的面團相連,而中部位于側邊44和46之間并被壓縮。在切割操作過程中,由于第一輸送帶29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第一托架33上,第一輸送帶29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第一托架33上,第一輸送帶29不能自由轉動,并相對于料斗15內的面團14保持靜止。也就是說,上平面34可穩(wěn)定地接觸和支承面團14的底部36。
鋸刀40和42向前移動直到穿過面團,然后從面團14上完整地切割下一片面團來。當鋸刀40和42前進到它們的預定位置時,卸料輸送裝置39的輸送帶41和第二面團支承件的輸送帶55輸送位于其側邊44和46之間的一片切割面團的端部并將其卸到供料輸送裝置50上。被切割面團片的厚度在輸送帶41的側邊44和第二面團支承件56的側邊46之間被調節(jié),以使其厚度相應于面團出口35的預置距離。因而,被切割面團片厚度均勻。在每一切割運動過程中,輸送裝置50可為靜止的,或使其以一定速度向左輸送被切割面團片,這種速度可避免當輸送到供料輸送裝置上的面團薄時產(chǎn)生的彎曲。
當用鋸刀40和42對面團14的切割完成后,鋸刀40的往復運動停止。同時框架19開始沿與切割操作相反的方向運動,以回到開始的位置。與此同時,上平面34的面積開始減小。在第一面團支承件30回撤的過程中,沒有對面團14施加拉力。而且,上平面61的面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也未對面團14施加拉力。最后,框架19回到開始位置,從而完成一個切割操作循環(huán)。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進行描述。
在圖4中,料斗15安裝在固定于基座17上的梁16上。一導軌70安裝在料斗15每一側的基座17上。兩輪子72安裝在料斗15每一側的外框74上。外框74適于相對于基座17水平前后移動。外框74的這種前后水平移動由一電機76來完成。一小齒輪78與電機76相連,并適于由電機帶動轉動以使齒條80前后移動。
第一板25安裝在外框74上。具有兩端部的第一輸送帶29位于第一板25上以形成一用于支承位于料斗15中的面團的上平面114(見圖5)。第一板25和第一輸送帶29構成第一面團支承件71(見圖5)的主要部件。
在圖5中,第一面團支承件71有一上平面73,一水平前邊緣,一下表面和一后邊緣。水平前邊緣沿與第一面團支承件71運動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輸送帶29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從料斗15一側伸出的托架33上。盡管外框74水平移動以改變第一板25相對于料斗15的位置。下平面73與位于料斗15中的面團14的底部36的位置關系未變。也就是說,只是構成料斗15底部的上平面73的面積發(fā)生變化。
面團切割件38在鄰近料斗的地方安裝在靠近第一板25并位于其下的位置上。切割件38安裝在外框74上以使只有面團切割件38的邊緣從第一板的頂部伸出。將面團切割件置于第一板25下是為了減少其突出于第一板25前端之上的部分。因此可減小任何由面團14的重量而導致的面團切割件38的變形。這將使面團切割件38的邊緣不致被損壞。面團切割件38包括一鋸刀裝置,即上鋸刀和下鋸刀40和42。上鋸刀40安裝在外框74上,下鋸刀42適于沿其縱向往復運動。上鋸刀40和下鋸刀42處于邊緣對齊的位置關系。
在圖4中,導軌86安裝在位于料斗15每一側的外框74上,位于比第一板25安裝于外框74上的位置更靠近料斗15的位置,并位于外框74的與輪子72可轉動地安裝的一側相對側邊上。輪子82可轉動地安裝在中框84上并可在導軌86上運動。中框84適于相對于外框74水平前后運動。這種水平前后運動由一氣缸88完成。氣缸88的缸體90安裝在外框74上。
一對擺動件94可擺動地安裝在料斗15每一側的中框84上。每一擺動件94具有一可擺動地與其連接并從與安裝輪子82相對側的中框84內側延伸的第一軸96。擺動件包括一從第一軸96安裝點沿兩個方向延伸的臂,以形成一鈍角。在靠近擺動件94的兩臂的下端的位置上有一第二軸98以可擺動地支承一內框100。擺動件94的頂部可擺動地安裝在一聯(lián)接板102上。聯(lián)接板102在料斗的每一側與兩擺動件94相連。一套兩個向前和向后的擺動件94構成一聯(lián)接機構。
氣缸106的桿104的兩端中的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位于料斗15每一側的兩個擺動件94的一個上,以給聯(lián)接機構提供一驅動源。氣缸106安裝在每一中框84上。因此,內框100與中框84平行地運動。在與安裝聯(lián)接機構的端部相對的桿104的另一端上安裝有一調節(jié)螺母108和一鎖緊螺母110。因而,操作者可調節(jié)桿104伸出或縮回的距離。聯(lián)接機構和驅動源安裝在料斗的每一側,以支承內框100,從而使其可平行于其靜止位置移動。
在圖5中,具有兩端部的第二輸送帶55位于內框100上。第二輸送帶55和內框100構成第二面團支承件112的主要部件。它有一上平面114,一前垂直表面,一下表面和一靠近面團切割件38的后垂直表面116。第二輸送帶55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一從料斗15側邊伸出的第二托架101上。
外框74和中框84的水平移動改變內框100和料斗15的位置關系。然而,上平面114與面團14的底部36的位置關系并未改變。構成料斗15底部的上平面114的面積只能增加或減小,第二輸送帶55不能繞內框100轉動。
上平面114面積的增加或減小與料斗15中的上平面73面積的增加或減小成相反的關系。
中框84由一小板120連接,其上可轉動地安裝有小輥122和124。驅動輥130和132安裝在一從基座17伸出的托架136上。每一驅動輥130和132的圓周使其可與循環(huán)輸送帶126的內表面摩擦接合。在托架136上還安裝有輔助輥138和140。循環(huán)輸送帶126位于小板120,輥122和124、驅動輥130和132,輔助輥138和140以及一安裝在中框84的后端的調整輥142上以形成一輸送裝置146。環(huán)繞并伸展于小板120和輥122之間的輸送帶126的一部分形成一與后垂直表面116相對的垂直表面128。垂直表面128延伸到靠近面團切割件38的位置。輔助輥138和140幫助循環(huán)輸送帶126繞到驅動輥130和132上。由第二輸送帶55形成的后垂直表面116和輸送裝置146的輸送帶126形成的垂直表面128形成一卸料通道148。
輥130和132在輸送帶126與各輥間的摩擦接合的作用而被強制轉動。然而,通過使一單向離合器(圖中未示),輥130和132只能分別沿箭頭E和F所指的方向轉動。換句話說,如果輸送帶126傳送一與任一輥130和132切向的力,那么它不能反時針方向轉動。
一方面,中框84,連接于其上的小板120和調整輥142可一致地向右移動。另一方面,安裝有驅動輥130和132和輔助輥138和140的托架136為靜止的,因為托架136被固定在基座17上。因此,當中框84開始向右移動時,使得小板120移動離開這套四個安裝在靜止托架136上的輥(驅動輥和輔助輥)。因而,在伸展于這套四個輥和小板120之間的部分輸送帶126上產(chǎn)生張力。如果不制止的話,這種張力使得輸送帶126傳送一與驅動輥132的圓周相切方向的力,從而使其逆時針轉動。然而,由于采用了單向離合器,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而且,輸送帶126與輥132的位置關系保持靜止。相反地,當張力使得輸送帶126傳送一與驅動輥130的圓周相切方向的力從而使其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它可沿箭頭E所指方向或者說順時針方向轉動,因為它的可轉動方向與輸送帶126的移動方向相同。因此,當中框84前進時,位于驅動輥130左側的輸送帶部分沿圖7和8中箭頭G所示方向前進。這部分輸送帶126穿過輥130,138和124。
在切割操作完成且中框84回到其開始位置后,在伸展于這套四個輥和調整輥142之間的輸送帶126部分上產(chǎn)生張力。這種張力使得輸送帶126傳送一與驅動輥132圓周相切方向的力以使其順時針轉動,即沿圖10中箭頭F所示方向轉動。由于驅動滾筒132適于沿F方向轉動,因此它可這樣轉動。相反地,輸送帶126傳送一與驅動輥132圓周相切方向的力以使其逆時針轉動,但它不能沿這種方向轉動,因為驅動輥130只能順時轉動。因此,輸送帶126和輥130之間的位置關系保持不變。
下面對分割面團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操作過程進行描述。
如圖6所示,在切割操作的開始時,用常規(guī)技術揉壓并供給料斗15的面團14的底部36僅由第二面團支承件112的上平面114支承。面團切割件38和上平面73位于離開料斗15的下部位置。內框100處于其開始位置。當內框100處于初始位置時,面團切割件38邊緣頂部幾乎與上平面114齊平,并在垂直表面128和后垂直表面116之間形成一小的間隙。
如圖7所示,氣缸106被驅動以使桿104從其開始位置伸出,從而使擺動件94傾斜一預定角度。因此,在聯(lián)接機構的作用下,內框100平行于料斗15從其初始位置離開垂直表面128而移動。然后,中框84停在一經(jīng)計算可為面團提供預定厚度的位置,這個位置保持不變。面團切割件38的邊緣和上平面114之間的高度差為8mm。
然后,電機76驅動小齒輪78轉動。這使得齒條80移動從而使安裝有齒條80的外框74沿面團切割件38邊緣所指方向移動,從而開始切割操作。
隨著外框74運動的開始,另一驅動齒輪(圖中未示)使得下鋸刀42往復運動并在上鋸刀40上滑動,從而開始面團切割運動。因而面團切割件38的邊緣進入面團14中。
上鋸刀40和下鋸刀42的邊緣提供精確的切割運動。它們可有效地切割強彈性和高切割阻力的面團。面團14被切割成板狀面團片,并形成一精細的切割表面。
外框74的前進使得第一板25與面團切割件38一起前進。這將使第一輸送帶29與第一板25一起前進,并且最初位于第一板25之下的部分輸送帶被引得占據(jù)一位于所述板25之上的位置,因而位于料斗15中的上平面73的面積增加。
第一輸送帶29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一第一托架33上,因而第一輸送帶29不能自由轉動。因此,位于上平面73上的輸送帶29相對于面團14底部36沒有相對運動。
在對面團切割開始的同時,內框100回撤,因而上平面114的面積減小。位于內框100上的第二輸送帶55的兩端固定地安裝在第二托架59上。因此,輸送帶55的上平面114不會相對于面團底部36移動。因而不會對面團14施加任何由于第二輸送帶55的上平面114和面團之間的摩擦而產(chǎn)生的張力。
外框74的前進,也即中框84的前進,使得循環(huán)輸送帶126驅使驅動輥130順時針轉動,驅動輥如上所述只能朝箭頭E所指方向轉動,從而允許輸送帶126沿輥130通過并與之接合。然后,輸送帶126經(jīng)過小板120并向下。輸送帶126經(jīng)過的距離和內框100移動的距離相等。輸送帶55經(jīng)過的距離亦與內框100移動的距離相等。因此,提供一卸料通道148的垂直表面116和128沿相同的向下方向并以相同的速度移動以卸出一切割面團片。這可避免分割面團片的彎曲。然后將面團片放置在一供料輸送裝置150上。
如圖8所示,當對面團14的切割操作完成時,面團切割件38的滑動運動停止。被分割的面團片的前部152放置在供料輸送裝置150上,但其末端仍保留在卸料通道148中。然后,驅動氣缸88使桿92伸出。因此,如圖9所示,中框84相對于外框74水平移動,從而將該被切割面團片152卸到供料輸送裝置150上。然后,如圖10所示,驅動氣缸106使桿104縮回,從而內框100回到高度與其開始位置相同的位置。然后,氣缸88的桿92縮回以使內框100返回其開始位置。最后,外框74開始沿一與切割操作相反的方向移動,以返回其開始位置。同時,上平面73開始回撤,從而其位于料斗中的面積開始減小。在回撤過程中,不會對面團14施加拉力作用。
而且,位于料斗中的上平面114的面積增加,而不會對面團14施加拉力作用。最好,外框74返回到開始的切割位置,從而完成一個切割操作循環(huán)。
如果通過聯(lián)接機構,內框100沿一相對于中框84成一幾乎等于45°斜角的向前向下方向移動,而保持內框100與中框84的平行關系,則可同時均勻地調節(jié)切割件38的上表面和上平面114之間的高度差以及由垂直表面116和128形成的卸料通道48的間隙。因此,不僅可通過調節(jié)螺母108預置面團厚度,而且可根據(jù)實際需要精確地復位。
為調節(jié)和監(jiān)控面團厚度,可使用一與擺動件94聯(lián)鎖的面團厚度設置顯示裝置(圖中未示)。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壓力裝置和其相關部件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切割裝置共同作用。
在圖11中,橫截面為U形的導軌162安裝在料斗15的上端。一壓力裝置160包括一梁構件164,一壓力板166和一氣缸168。壓力板166的尺寸略微小于料斗15的內部尺寸。氣缸168垂直安裝在梁構件164上。氣缸168的桿170向下延伸,在桿170的下端安裝壓力板166。梁構件164由兩機架172支承,每一機架分別從梁構件164端部向內延伸。每一機架172被分別放置在導軌162的槽中,并在其中滑動。因此,壓力裝置160可在料斗15上滑動。裝置160通常安裝在一離開料斗15的位置。在料斗15的下部安裝一壓力傳感器174。
第三實施例的操作,除了壓力裝置的操作以外,和第一實施例幾乎一樣。由于壓力裝置對面團外側施加壓力以使面團中壓力保持均勻,因此不論留在料斗中的面團數(shù)量多少,幾乎所有位于料斗15中的面團均可被切割成面團片。
如不提供壓力裝置160,料斗15中面團的減少使得料斗15中面團重量減小,因而面團中壓力減小。
因此,面團不能抵抗切割件38的前進,因而切割件38不能對面團進行切割,切割件38只是將面團推向任何方向,而不是所有位于料斗中的面團均可被適當切割。
在本發(fā)明的裝置中,當料斗15中的面團減少到低于預定數(shù)量時,通常處于離開料斗15的位置的壓力裝置160被移到料斗15上。然后壓力板166推壓面團,從而增加面團中的壓力。因此,面團由壓力裝置160支撐著,從而可平穩(wěn)地繼續(xù)進行切割操作。
對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在面團被裝入料斗15中后對料斗15中剩余的面團14進行監(jiān)控和計算、然后壓力裝置160將面團14向前推。然而,使用本發(fā)明裝置的方法并不限于此種程序。也就是說,可使用另一種程序,例如,在面團被裝入料斗中后立即驅動壓力裝置。然后,在壓力傳感器174的信息的基礎上,不斷地對面團14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壓力隨著料斗15中面團的減少面逐漸增加。
總而言之,在本發(fā)明中,由于卸料裝置安裝在鄰近面團切割件38的下面,面團片前部由于抵抗外力所產(chǎn)生的應力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變形通過卸料裝置對其前部進行擠壓而被修正。而且,由于卸料裝置將被切割面團片向下拉,面團切割件可平穩(wěn)地切割面團。另外,如果切割后一部分面團粘到面團切割件的下側,可通過卸料裝置向下的移動而將其剝落下來。
此外,通過本發(fā)明中的調節(jié)裝置,根據(jù)所需切割面團的厚度,可以很容易地改變面團出口的尺寸,該出口限定出面團的厚度。因此,可以容易地快速改變面團片的厚度。這樣將節(jié)省生產(chǎn)時間,提供生產(chǎn)效率。
此外,由于本發(fā)明的壓力裝置對料斗中面團外側施加一力,從而在面團中保持均勻的壓力,幾乎所有位于料斗中的面團均可被切割成面團片。也就是說,不論留在料斗中的面團數(shù)量為多少,裝在料斗中的面團幾乎可完全被使用。因此,可經(jīng)濟地切割面團,從而獲得符合預定要求的面片。這將降低生產(chǎn)成本,從而節(jié)省能源和原料。
權利要求
1.用于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包括一裝盛面團的料斗,其底部由第一面團支承件構成,一第二面團支承件,一面團切割件以及一面團出口,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可前后移動,并包括一上平面,一底面,一水平前邊緣和一后邊緣,所述前邊緣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移動方向延伸,所述面團切割件包括一鋸刀件,并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的所述前邊緣上,在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其前進方向移動時,一用于使所述鋸刀裝置沿其縱向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可與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相同的方向同步移動,并具有一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上表面下面的水平面,從而形成所述面團出口,該出口具有一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和所述切割件之間的預置距離,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前后移動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安裝在鄰近并位于所述面團切割件之下位置的卸料裝置,它用來調節(jié)面團片的厚度,以使其具有一相應于所述預置距離的厚度。
2.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裝置包括一對輸送帶輸送裝置,其輸送帶構成一具有相應于所述預置距離的間隙的卸料通道。
3.用于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包括一裝盛面團的料斗,其底部由第一面團支承件構成,一第二面團支承件,一面團切割件以及一面團出口,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可前后移動,并包括一上平面,一底面,一水平前邊緣和一后邊緣,所述前邊緣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移動方向延伸,所述面團切割件包括一鋸刀件,并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的所述前邊緣上,在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其前進方向移動時,用于使所述鋸刀裝置沿其縱向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可與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相同的方向同步移動,并具有一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上表面下面的水平面,從而形成所述面團出口,該出口具有一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和所述切割件之間的預置距離,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前后移動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一用于使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相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平行運動的調節(jié)裝置,用于調節(jié)所述面團出口的尺寸。
4.權利要求3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裝置為一聯(lián)接機構。
5.用于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包括一裝盛面團的料斗,其底部由第一面團支承件構成,一第二面團支承件,一面團切割件以及一面團出口,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可前后移動,并包括一上平面,一底面,一水平前邊緣和一后邊緣,所述前邊緣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移動方向延伸,所述面團切割件包括一鋸刀件,并位于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的所述前邊緣上,在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其前進方向移動時,用于使所述鋸刀裝置沿其縱向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可與所述第一面團支承件沿相同的方向同步移動,并具有一位于第一面團支承件上表面下面的水平面,從而形成所述面團出口,該出口具有一所述第二面團支承件和所述切割件之間的預置距離,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面團支承件前后移動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一位于裝盛面團的料斗中的壓力裝置,用來對所述料斗中的面團施加壓力,所述壓力裝置具有一壓力板。
6.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裝盛面團的料斗中提供一壓力傳感器。
全文摘要
一切割面團或類似物的裝置,包括一面團切割件(38),該切割件包括一鋸刀裝置,二個面團支承件(30,56),一使鋸刀裝置往復運動的驅動裝置,和一用來調節(jié)被切面團片厚度的裝置。在一類似的裝置中,提供了一使第二面團支承件(12)平行于其靜止位置移動的調節(jié)裝置。在另一類似裝置中,提供了一壓力裝置。
文檔編號A21C5/00GK1079105SQ9310624
公開日1993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1993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森川道男, 平林孝一, 小湊亨 申請人:雷恩自動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