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養(yǎng)殖飼料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能提高肉鴨飼糧菜籽粕用量的預混料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油菜是世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1978年以來,我國的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單產也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油菜種植面積達667萬hm2,產量1059萬噸。菜籽油已占到我國食用油的50%以上,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油菜籽加工副產物菜籽粕每年約產500萬噸。油菜籽中含有21%~24%的蛋白質,菜籽粕中含有33%~39%的蛋白質,其中80%~87%是真蛋白。菜籽蛋白主要是由高相對分子質量的12S蛋白和低相對分子質量2S蛋白組成,其含量隨油菜籽種類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菜籽蛋白氨基酸組成合理,富含賴氨酸,幾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質飼料原料。
但是由于菜籽粕中的硫代葡萄糖甙(glycosinolates,GL)的分解產物對甲狀腺、肝臟、腎臟有毒害作用,并嚴重影響飼料適口性,對動物的繁殖機能產生影響。硫甙分解產物主要有噁唑烷硫酮,異硫氰酸鹽、硫氰酸鹽和腈類化合物。噁唑烷硫酮是一種水溶性物質,由含羥基的芥子酶酶解硫甙而成,是菜籽粕的主要毒素,對甲狀腺的毒害作用最大,被稱為甲狀腺腫素。異硫氰酸鹽和硫氰酸鹽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穿透性,長期飼喂含硫氰酸鹽的飼料,易對動物的消化道黏膜產生強烈的刺激和損傷。除了以上有毒有害物質外,菜籽粕中還含有植酸、單寧和芥子堿等抗營養(yǎng)因子。以上有毒有害物質以及抗營養(yǎng)因子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菜籽粕在畜禽飼料中的用量。面對豆粕價格上漲,資源短缺的行情,如何提高菜籽粕在畜禽飼料中的用量,降低飼料成本,緩解飼料蛋白資源短缺是畜牧工作者的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目前,為提高菜籽粕在畜禽飼料中的用量,如何去除其有毒有害物質及抗營養(yǎng)因子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物理方法如脫殼處理、鈍化芥子酶、超濾法、水劑脫毒法等;化學方法如在菜籽餅粕中加堿、氨和硫酸亞鐵等;生物方法如微生物發(fā)酵法;遺傳學方法如雙低油菜。然而,盡管這些方法能去除菜籽粕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質,但也引入了其他不安全因子,尤其是采用化學方法脫毒時。微生物發(fā)酵法是目前看來最有效的方法,但實際生產中由于發(fā)酵工藝的不成熟以及成本增加過多,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比較局限,同時國家飼料標準中并未把發(fā)酵菜籽粕列入飼料原料目錄,發(fā)酵菜籽粕在畜禽飼料中暫不允許使用。此外,國內種植的油菜多半是普通油菜,雙低油菜的種植面積不大,而且在榨油過程中并未區(qū)分普通油菜籽還是雙低油菜籽導致市面上絕大部分菜籽粕中含有較高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抗營養(yǎng)因子。可見,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及遺傳方法去除菜籽粕中有毒有害物質及抗營養(yǎng)因子均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因此,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來推測,能否利用畜禽肝臟的解毒功能或機體對外界危害因子的抵抗能力來提高菜籽粕的用量?但目前并未見相關的研究報道。
肉鴨耐粗飼能力強,可利用大量非常規(guī)飼料原料,菜籽粕是其飼糧中主要的蛋白原料之一。本實驗室前期研究發(fā)現,肉鴨飼糧菜籽粕水平達到6.66%時,肉鴨甲狀腺明顯腫大,血清谷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的活性顯著下降,說明肝臟功能受到損傷。綜多研究表明,相對肉雞而言,肉鴨對飼料有毒有害物質更為敏感,說明肉鴨肝臟更為脆弱。因此,提高肉鴨肝臟功能可能會增加肉鴨對飼料有毒有害物質的耐受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肉鴨飼糧菜籽粕用量的預混料及其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高肉鴨飼糧菜籽粕用量的預混料,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復合維生素24.49份、泛酸鈣0.86份、低聚木糖5.0份和膨潤土69.65份。
進一步的,所述復合維生素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維生素A 1.5份、維生素D3 0.4份、維生素E 7.2份、維生素K3 0.45份、維生素B1 0.13份、維生素B2 0.42份、維生素B60.30份、維生素B12 0.20份、葉酸0.10份、生物素0.78份、煙酸4.12份和維生素C 8.89份。
進一步的,由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制備而成:維生素A 1.5份、維生素D3 0.4份、維生素E 7.2份、維生素K3 0.45份、維生素B1 0.13份、維生素B2 0.42份、維生素B6 0.30份、維生素B12 0.20份、泛酸鈣0.86份、葉酸0.10份、生物素0.78份、煙酸4.12份、維生素C 8.89份、低聚木糖5.0份、膨潤土69.65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提高肉鴨飼糧菜籽粕用量的預混料的應用,將預混料按肉鴨飼糧重量的0.1%添加。
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合理搭配不同功效的維生素和低聚糖來提高肉鴨對菜籽粕有毒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將普通肉鴨飼料中菜籽粕用量從6.6%提升至13.3%,從而提高肉鴨飼糧菜籽粕的用量。本發(fā)明根據營養(yǎng)素的理化特性、營養(yǎng)特性以及特異功效等進行合理組合,篩選出能促進肉鴨肝臟及機體功能的添加劑預混料來提供肉鴨飼糧菜籽粕的用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試驗1在肉鴨上驗證該發(fā)明預混料對抵抗菜籽粕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進行了系統研究,本發(fā)明以15-35日齡肉鴨為試驗動物,在不同水平菜籽粕肉鴨飼糧中添加含有0.1%本發(fā)明預混料,通過考察肉鴨生產性能、甲狀腺指數、肝臟指數、血液肝功能指標、肝臟抗氧化能力等來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
本試驗采用2×4因子試驗設計,分為8個處理,2是指添加與不添加該發(fā)明預混料,4是指肉鴨飼糧菜籽粕水平分別為6.66%,13.32%,19.98%和26.64%。每個處理8個重復,每個重復80只肉鴨。試驗期21d。試驗飼糧參照NRC(1994)和中國肉鴨飼養(yǎng)需要標準配制,試驗飼糧中的營養(yǎng)水平可滿足或超過肉鴨的營養(yǎng)需要。
表1本發(fā)明預混料對采食不同菜籽粕飼糧肉鴨生產性能的影響
注:*表示差異顯著,NS表示差異不顯著,下表同。
表2本發(fā)明預混料對采食不同菜籽粕飼糧肉鴨甲狀腺指數及肝臟指數的影響
表3本發(fā)明預混料對采食不同菜籽粕飼糧肉鴨血清轉氨酶的影響
表4該發(fā)明預混料對采食不同菜籽粕飼糧肉鴨肝臟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在肉鴨飼糧中添加0.1%該發(fā)明添加劑預混料,肉鴨飼糧菜籽粕的用量可以從6.66%提高到13.32%。
實施例2在生產上驗證該發(fā)明預混料提高菜籽粕在肉鴨飼糧中用量的效果
為了驗證該發(fā)明預混料提高菜籽粕在肉鴨飼糧中用量的應用效果,本發(fā)明以肉鴨為試驗動物,采用對比試驗設計,分為2個處理,處理1肉鴨飼糧含6.66%菜籽粕,處理2肉鴨飼糧含13.32%菜籽粕+0.1%該發(fā)明預混料,每個處理3個重復,一個重復5000羽肉鴨,共計3萬羽。試驗期為21d,從肉鴨15日齡至35日齡結束。肉鴨自由采食虞飲水。試驗飼糧參照NRC(1994)和中國肉鴨飼養(yǎng)需要標準配制,試驗飼糧中的營養(yǎng)水平可滿足或超過肉鴨的營養(yǎng)需要。試驗結束時每個重復隨機選擇10羽肉鴨稱重,屠宰測其屠宰性能、甲狀腺指數及肝臟解毒能力等來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
表5生產上該發(fā)明預混料應用效果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fā)明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