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食品及加工領域,涉及一種佛手瓜黑松子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羹為我國傳統(tǒng)食物,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羹作為一種黏稠濃湯,主要由肉、菜及勾芡調(diào)和,亦能加面成為面羹,另有甜如豆沙、糖等做成的甜食。因大量使用勾芡,加上調(diào)和料等提味,食材方面幾乎都是肉類,口味較重且熱量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飲食越來越重視,應把握營養(yǎng)均衡的原則,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zhì)高、低脂低糖的食物為主,不宜進食油膩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而傳統(tǒng)的羹口味較重,營養(yǎng)成分和口感也比較單一,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佛手瓜黑松子羹及其制作方法,通過科學配方,提高了營養(yǎng)價值,富含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與氨基酸,其口感豐富,食之清香可口,具有健脾去濕、健胃、潤肺、養(yǎng)神等功效,食療保健效果突出。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佛手瓜黑松子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佛手瓜80~150份、黑松子仁80~150份、糯小米30~80份、香菜10~30份、水適量、靈芝5~9份、月季花2~4份、夏枯草2~3份、牛蒡葉2~5份、瓜子金1~3份、瓊脂1~2份、麥芽糖醇7~15份、紅薯粉5~8份;
所述的佛手瓜黑松子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成熟佛手瓜,除雜,清水洗凈并切塊,放入沸水中煮30~50分鐘,打磨成漿,再用文火加熱熬煮,不斷攪拌使受熱均勻,直至可溶性固形物達到55~70%時出鍋,得到佛手瓜漿備用;
(2)、選取黑松子仁,文火炒至熟香,在質(zhì)量濃度為0.1%的碳酸氫鈉水溶液中浸泡6~9小時,然后在100~110℃蒸汽下蒸煮25~45分鐘,加適量水在打漿機中打磨成漿,過濾,去雜質(zhì)得到黑松子仁泥漿;
(3)、將糯小米淘洗干凈后,水溫20~30℃浸泡6~10小時后磨漿,加熱至90~100℃后持續(xù)煮6~10分鐘,得到米糊;
(4)、將香菜除雜,用水沖洗干凈,加2~3倍水進行打漿,然后過濾,得到蔬菜汁;
(5)、將靈芝、月季花、夏枯草、牛蒡葉、瓜子金清洗后混合,加6~10倍水常溫浸泡5~10小時,然后保持溫度60~70℃加熱煎煮1~2小時,過濾,得營養(yǎng)液;
(6)、將瓊脂破碎成小塊,加15~20倍水浸泡4~6小時后,加熱至85~95℃使其溶化,過濾去除雜質(zhì),備用;
(7)、將步驟(1)所得的佛手瓜漿、步驟(2)所得的黑松子仁泥漿、步驟(3)所得的米糊、步驟(4)所得的蔬菜汁、步驟(5)所得的營養(yǎng)液和步驟(6)所得的瓊脂混合,加入麥芽糖醇、紅薯粉和適量水,攪拌均勻,旺火煮開后,文火加熱熬煮并不斷攪拌,直至可溶性固形物達到80~90%時出鍋,即得。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突破了傳統(tǒng)的羹食口味,通過將佛手瓜、黑松子仁、香菜等營養(yǎng)成分引入到羹食當中,同時添加靈芝、紅薯粉等保健有益成分,提高了組合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使其富含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與氨基酸,其口感豐富,食之清香可口,易于消化吸收,有健脾去濕、健胃、潤肺、養(yǎng)神等功效,具有較好的食療保健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佛手瓜黑松子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佛手瓜80份、黑松子仁80份、糯小米30份、香菜10份、水適量、靈芝5份、月季花2份、夏枯草2份、牛蒡葉2份、瓜子金1份、瓊脂1份、麥芽糖醇7份、紅薯粉5份;
所述的佛手瓜黑松子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成熟佛手瓜,除雜,清水洗凈并切塊,放入沸水中煮30分鐘,打磨成漿,再用文火加熱熬煮,不斷攪拌使受熱均勻,直至可溶性固形物達到55~70%時出鍋,得到佛手瓜漿備用;
(2)、選取黑松子仁,文火炒至熟香,在質(zhì)量濃度為0.1%的碳酸氫鈉水溶液中浸泡6小時,然后在100~110℃蒸汽下蒸煮45分鐘,加適量水在打漿機中打磨成漿,過濾,去雜質(zhì)得到黑松子仁泥漿;
(3)、將糯小米淘洗干凈后,水溫20~30℃浸泡6小時后磨漿,加熱至90~100℃后持續(xù)煮10分鐘,得到米糊;
(4)、將香菜除雜,用水沖洗干凈,加2倍水進行打漿,然后過濾,得到蔬菜汁;
(5)、將靈芝、月季花、夏枯草、牛蒡葉、瓜子金清洗后混合,加6倍水常溫浸泡10小時,然后保持溫度60~70℃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營養(yǎng)液;
(6)、將瓊脂破碎成小塊,加15~20倍水浸泡4小時后,加熱至85~95℃使其溶化,過濾去除雜質(zhì),備用;
(7)、將步驟(1)所得的佛手瓜漿、步驟(2)所得的黑松子仁泥漿、步驟(3)所得的米糊、步驟(4)所得的蔬菜汁、步驟(5)所得的營養(yǎng)液和步驟(6)所得的瓊脂混合,加入麥芽糖醇、紅薯粉和適量水,攪拌均勻,旺火煮開后,文火加熱熬煮并不斷攪拌,直至可溶性固形物達到80~90%時出鍋,即得。
實施例2:
一種佛手瓜黑松子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佛手瓜150份、黑松子仁150份、糯小米80份、香菜30份、水適量、靈芝9份、月季花4份、夏枯草3份、牛蒡葉5份、瓜子金3份、瓊脂2份、麥芽糖醇15份、紅薯粉8份;
所述的佛手瓜黑松子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成熟佛手瓜,除雜,清水洗凈并切塊,放入沸水中煮50分鐘,打磨成漿,再用文火加熱熬煮,不斷攪拌使受熱均勻,直至可溶性固形物達到55~70%時出鍋,得到佛手瓜漿備用;
(2)、選取黑松子仁,文火炒至熟香,在質(zhì)量濃度為0.1%的碳酸氫鈉水溶液中浸泡9小時,然后在100~110℃蒸汽下蒸煮25分鐘,加適量水在打漿機中打磨成漿,過濾,去雜質(zhì)得到黑松子仁泥漿;
(3)、將糯小米淘洗干凈后,水溫20~30℃浸泡10小時后磨漿,加熱至90~100℃后持續(xù)煮6分鐘,得到米糊;
(4)、將香菜除雜,用水沖洗干凈,加3倍水進行打漿,然后過濾,得到蔬菜汁;
(5)、將靈芝、月季花、夏枯草、牛蒡葉、瓜子金清洗后混合,加10倍水常溫浸泡5小時,然后保持溫度60~70℃加熱煎煮2小時,過濾,得營養(yǎng)液;
(6)、將瓊脂破碎成小塊,加15~20倍水浸泡6小時后,加熱至85~95℃使其溶化,過濾去除雜質(zhì),備用;
(7)、將步驟(1)所得的佛手瓜漿、步驟(2)所得的黑松子仁泥漿、步驟(3)所得的米糊、步驟(4)所得的蔬菜汁、步驟(5)所得的營養(yǎng)液和步驟(6)所得的瓊脂混合,加入麥芽糖醇、紅薯粉和適量水,攪拌均勻,旺火煮開后,文火加熱熬煮并不斷攪拌,直至可溶性固形物達到80~90%時出鍋,即得。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將佛手瓜、黑松子仁、香菜等營養(yǎng)成分引入到羹食當中,同時添加靈芝、紅薯粉等保健有益成分,提高了組合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使其富含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與氨基酸,其口感豐富,食之清香可口,易于消化吸收,有健脾去濕、健胃、潤肺、養(yǎng)神等功效,食療保健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