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寒垂絲柏的繁育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抗寒垂絲柏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垂絲柏為柏科垂絲柏屬常綠喬木,是柏木的一個抗寒變種,因其枝葉柔軟而自然下垂,故稱垂絲柏,是稀有的景觀樹種。
隨著園林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環(huán)境美化越來越重視,目前美化環(huán)境植物在北方多為落葉植物,四季常青植物少,就耐寒的柏樹而言,生長很慢,而且形態(tài)不美,不易作景觀植物用于綠化環(huán)境,現(xiàn)北方山區(qū)有一種垂絲柏,但因其繁殖能力弱,而且無種子培育,故無法用于城鄉(xiāng)園林景觀,而南方的柏木因抗寒差無法在北方正常生長和種植,這與現(xiàn)代生活中對景觀植物的實際需要很不相配,那么能否將南方的常綠喬木垂絲柏進行人工繁育而用作景觀植物呢?三、發(fā)明內(nèi)容針對上述情況和園林景觀的實際需要,本發(fā)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抗寒垂絲柏的繁育方法,可有效解決垂絲柏的繁育以滿足-18℃以上的寒冷地區(qū)景觀植物的需要,其解決的技術(shù)方案是,采用南方的垂絲柏的種子在0℃以下至少存放10個月的種子浸泡,然后,播入土壤中,用地膜覆蓋(或遮蔭),幼苗長出后,在秋稍發(fā)育10cm以上時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促使枝條成熟,再進行剪裁插穗繁育,其扦插繁育是,首先對苗床進行處理,再裁剪垂絲柏枝條,枝條剪取部位為當年新梢與側(cè)枝基部連接點,剪好枝條后,置于生根與殺菌混合液中浸泡,進行畦插或壟插,插枝土壤為沙壤中性,插枝后用地膜覆蓋和遮萌,并適時施水,保持合適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直至生根成幼苗即可移植,嫁接繁育是將枝條嫁接在側(cè)柏、豫檜上,使其發(fā)育成長。
本發(fā)明方法簡單,繁育效果好,繁育率高,有效解決了垂絲柏的無性繁育問題,為景觀植物應(yīng)用開拓了新的光明前景,為園林景觀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
由上述技術(shù)方案給出,本發(fā)明是將在0℃(零度)以下至少存放10個月的(南方)垂絲柏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不停地攪動,冷卻至18-25℃,再放置24小時后進行播種,播種地溫為日均10℃以上,土壤為中性沙壤,種子覆土厚度0.5-1cm,播種后用地膜覆蓋,幼苗出土后用赤霉素20mg/kg和3‰的尿素及3‰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噴施,每10天噴一次,連續(xù)三次,土壤濕度保持70-80%,幼苗成長兩年后,再采用-18℃以上正常生長的苗株進行剪裁扦插(或稱插穗)繁育,所說的扦插繁育是,制苗床,每畝施入農(nóng)家肥5000kg、N 20kg(氮肥)、P 10kg(磷肥)、K 15kg(鉀肥),再每畝加入白石灰50-100kg對土壤進行消毒,并保持中性,之后將土地開成土深15-20cm、寬1M、長8-10M的畦或壟狀苗床,灌水浸透,剪取垂絲柏當年新梢側(cè)枝長10-15cm,剪取部位是新梢與側(cè)枝基部連接點,枝條剪好后,放入吲哚丁酸(IBA)或萘乙酸800mg/kg+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加水600倍構(gòu)成的溶液中速沾10秒鐘或放入由萘乙酸(NAA)50mg/kg或ABT長生劑40mg/kg和50%多菌靈加水600倍制成的生根與殺菌混合液中在20-25℃下生根處理6-8小時,將處理后的枝條在土壤20cm深度、旬均溫度12℃時進行帶葉扦插,用地膜覆蓋和遮蔭,密度為行距10cm、株距5cm,插入土壤6-8cm,踏實,扦插后,進行精心管理,使日均溫度為25℃(即20-30℃),并適時灌水,保持空氣濕度為80-90%,土壤濕度60-70%,直至長出新根成幼苗,即可進行移栽。
為了盡快生根出葉,防止病害,必要時,可在葉面噴灑由10mg/kg赤霉素+70%甲基托布津加水600倍+3‰尿素制成的助長消毒劑液。
本發(fā)明除扦插外,還可采用嫁接,其方法是剪取當年長15cm、粗≥0.5cm的新梢硬枝,將下部單邊削平長2-3cm的斜面,再將粗度≥1.2cm的側(cè)柏、豫檜作砧木(嫁接載體),距地表20cm處上部剪去,相應(yīng)切成單邊長2-3cm的舌口,要使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準,在日均15℃以上的氣溫下(10-20℃的春秋兩季)進行插皮接,再用塑料布扎緊包嚴,嫁接前3天將苗圃灌透水一次,嫁接后再灌水澆透,此后,每10天澆透水一次,直至新梢萌發(fā)。
本發(fā)明成活率高,一般插扦在95%以上,嫁接在80%以上,最好采用扦插繁育,成本低,快速,繁育量大,完全可滿足園林景觀的需要,其試驗繁育成功,為稀有植物垂絲柏的推廣栽培,造益于人類開拓了光明前景,為保護和發(fā)展抗寒垂絲柏新品種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抗寒垂絲柏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將在0℃以下至少存放10個月的垂絲柏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不停地攪動,冷卻至18-25℃,再放置24小時后進行播種,播種地溫為日均10℃以上,土壤為中性沙壤,種子覆土厚度0.5-1cm,播種后用地膜覆蓋,幼苗出土后用赤霉素20mg/kg和3‰的尿素及3‰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噴施,每10天噴一次,連續(xù)三次,土壤濕度保持70-80%,幼苗成長兩年后,再采用-18℃以上正常生長的苗株進行剪裁扦插繁育,所說的扦插繁育是,制苗床,每畝施入農(nóng)家肥5000kg、氮肥20kg、磷肥10kg、鉀肥15kg,再每畝加入白石灰50-100kg對土壤進行消毒,并保持中性,之后將土地開成土深15-20cm、寬1M、長8-10M的畦或壟狀苗床,灌水浸透,剪取垂絲柏當年新梢側(cè)枝長10-15cm,剪取部位是新梢與側(cè)枝基部連接點,枝條剪好后,放入吲哚丁酸或萘乙酸800mg/kg+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加水600倍構(gòu)成的溶液中速沾10秒鐘或放入由萘乙酸50mg/kg或ABT長生劑40mg/kg和50%多菌靈加水600倍制成的生根與殺菌混合液中在20-25℃下生根處理6-8小時,將處理后的枝條在土壤20cm深度、旬均溫度12℃時進行帶葉扦插,用地膜覆蓋和遮蔭,密度為行距10cm、株距5cm,插入土壤6-8cm,踏實,扦插后,進行精心管理,使日均溫度為25℃,并適時灌水,保持空氣濕度為80-90%,土壤濕度60-70%,直至長出新根成幼苗。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抗寒垂絲柏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幼苗葉面噴灑由10mg/kg赤霉素+70%甲基托布津加水600倍+3‰尿素制成的助長消毒劑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抗寒垂絲柏的繁育方法,可有效解決垂絲柏的繁育以滿足-18℃以上的寒冷地區(qū)景觀植物的需要,方法是采用南方的垂絲柏的種子在0℃以下至少存放10個月的種子浸泡播入土壤,地膜覆蓋,幼苗長出后,在秋稍發(fā)育10cm以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促使枝條成熟,再進行扦插繁育,先對苗床進行處理,再裁剪垂絲柏枝條,置于生根與殺菌混合液中浸泡,進行畦插或壟插,土壤沙壤中性,插枝后用地膜覆蓋和遮萌,保持合適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直至生根成幼苗即可移植,使其發(fā)育成長,本發(fā)明方法簡單,繁育效果好,繁育率高,有效解決了垂絲柏的無性繁育問題,為景觀植物應(yīng)用開拓了新的光明前景,為園林景觀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
文檔編號C12N5/04GK1806513SQ20061001737
公開日2006年7月2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1月24日
發(fā)明者王錄順 申請人:王錄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