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用油的配方,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
背景技術:
目前的研究顯示油脂攝取型態(tài)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極大相關性。其中,油脂中的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為提高血液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與膽固醇(cholesterol)濃度的元兇,而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又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Am.J.Clin.Nutr.1997;66(suppl)988S-990S;Am.J.Cardiol.1998;81(4A),18B-25B;Am.J.Cardiol.1998;82,22Q-25Q;Nutr.56895-898,1992)。
所以近年來國人偏好歐美國家高油脂攝取型態(tài)的飲食習慣,進而造成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提高,目前腦血管與心臟血管疾病的總和為臺灣地區(qū)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根據臺灣衛(wèi)生署公布的臺灣地區(qū)營養(yǎng)調查比較發(fā)現(xiàn),國人所攝取的脂肪占總熱量的比例逐年上升。以臺灣地區(qū)20-34歲男子為例公元1980-1981年時脂肪占總攝取熱量的31.7%,1993-1996年脂肪占總攝取熱量的比例上升至34.6%。另外攝取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比例也由25%上升至總脂肪酸含量的33%。此外,臺大醫(yī)院核子醫(yī)學部研究報告發(fā)現(xiàn)自1981年到2001年間,國人血中膽固醇濃度高者從4.3%增加到12.7%,而國人血中甘油三酯濃度高者從6.5%增加到24.1%。又根據美國心臟協(xié)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于1999年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美國人平均攝食脂肪占總攝取熱量的34%以上,其中攝取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比例約為42%。
由于心血管疾病為美國十大死因的第一位,因此AHA建議總脂肪攝取量應不超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應不大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8%,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攝取量應不大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7%,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 Acids;MUFAs)攝取量應不小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5%。另外NCEP(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也建議總脂肪攝取量應不超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30%,其中第一階段應將飽和脂肪酸控制在每日攝取總熱量8-10%,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應不大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量應不小于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5%。第二階段則將飽和脂肪酸攝取量降至每日攝取總熱量的7%以下。如此將使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的油脂來源,對于降低血脂將有正面的效應。其主要原因除了前述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的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因其具有較多數目的碳碳雙鍵,因而較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因此不建議攝取太多的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要的油脂攝取來源。
然而油脂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成分,除了提供熱量來源外,同時亦為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物質。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各種脂肪酸在體內代謝合成將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因而對于健康會有顯著的影響。例如亞麻油酸(C18∶2)與次亞麻油酸(C18∶3),為人體內無法合成的物質,缺乏時易導致生長延滯、皮膚損傷、神經性疾病及視力下降等不良癥狀,所以屬于必須脂肪酸。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除了不飽和度較高容易被氧化的風險外,兩者之間的比例也是相當重要。
亞麻油酸經由體內代謝成花生四烯酸(C20∶4),而次亞麻油酸則代謝成EPA或DHA,這些代謝產物再經由環(huán)加氧酶(cyclooxgenase)及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氧化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或白三烯(leukotrienes),此兩種物質為正常生理所需,但是也會帶來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發(fā)炎反應等。通常由花生四烯酸代謝而來的前列腺素或白三烯具有促發(fā)炎的性質,而EPA或DHA代謝而來的前列腺素或白三烯則具有抗發(fā)炎的效果。在兩者需同時間兼顧以滿足生命所必需,并產生較少的發(fā)炎物質的情況下,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之間的比例則相當重要。目前已有學者指出,油脂中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的比例在1-4為最佳比例,不但提供兩種必需脂肪酸,且在此種比例下可產生較多的DHA,對腦部的發(fā)育及心血管疾病都有正面的效果(J.Nutr,1998;Biochem Biophys Acta,1992;Artemis P.Simopoulos workshop on EFA,NIH,Maryland USA,1999;DOH,1996;J.Lipid Research 2002;43,1537-1543)。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以符合一般建議的油脂攝取標準又符合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的最佳攝取比例為在1-4之間的建議。
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與其它目的,提出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此食用油至少是由第一植物油與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調和食用油,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至少約為85重量百分比。上述第一植物油包含橄欖油,而第二植物油包含芥花油。
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與其它目的,提出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此食用油至少是由第一植物油與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調和食用油,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約為2-3∶8-9∶18-20。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其中上述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的比例約為2-3。上述第一植物油包含橄欖油,而第二植物油包含芥花油。
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與其它目的,提出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此食用油至少是由第一植物油與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調和食用油,其含有約6-10重量百分比的飽和脂肪酸、約26-32重量百分比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約59-69重量百分比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上述第一植物油包含橄欖油,而第二植物油包含芥花油。
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與其它目的,提出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此食用油至少是由第一植物油與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調和食用油,其含有約58-68重量百分比的油酸(18∶1)、約19-24重量百分比的亞麻油酸(18∶2)與約6-9重量百分比的次亞麻油酸(18∶3)。上述第一植物油包含橄欖油,而第二植物油包含芥花油。
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調和食用油,不僅符合一般建議的油脂攝取標準,又符合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的最佳攝取比例為在1-4之間的建議,所以具有調降血脂的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要調合出既符合一般建議的油脂攝取標準又符合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的最佳攝取比例為在1-4之間的建議,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
食用油的調和依照AHA與NCEP的膳食建議,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方面提供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一方面因為不飽和程度高,較容易氧化,故控制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可降低氧化的機會。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故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濃度提高,對心血管疾病有正面的影響。
本發(fā)明以AHA與NCEP的油脂每日攝取量占總熱量30%的建議計算,將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利用調和不同的植物油,將其調整為2-3∶8-9∶18-20,使其符合一般建議的油脂攝取標準。此脂肪酸比例不僅將具有心血管疾病負面影響的飽和脂肪酸比例降低,并增加對心血管疾病有正面影響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增加其降血脂的功效。此外,本發(fā)明亦將油脂中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的比例調整在2-3之間,使得本發(fā)明對心血管疾病更具有正面的影響。
根據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將12重量百分比的橄欖油(Olive Oil)及88重量百分比的芥花油(Canola Oil)調和而成,各批次調和食用油(下稱益多油)的脂肪酸含量的重量百分比檢驗數據如表一。因為產地與季節(jié)不同,雖然同是橄欖油與芥花油,其脂肪酸含量還是會有所變動,以5%誤差的保守估計可得一范圍。從表一中可知,本較佳實施例所調配出的益多油,其飽和脂肪酸(SFAs)含量約為6-10重量百分比,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s)含量約為59-69重量百分比,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s)含量約為26-32重量百分比,所以其不飽和脂肪酸(UFAs)含量約為85重量百分比以上。
表一各批次益多油的脂肪酸含量的重量百分比檢驗數據。
實驗一與具有較高含量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比較實驗一乃參照臺灣行政院衛(wèi)生署公布的健康食品有關調降血脂功能評估方法進行試驗,主要以倉鼠與C3H/HeJ小鼠每組各8只喂食高膽固醇飲食的動物模式進行體內試驗。實驗一為期八周,分別在2、4、8周采血,分析其血漿中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的濃度,并且紀錄每只動物的體重改變與每日飼料平均攝取量。實驗一的主要目的是驗證動物在攝取高膽固醇飲食時,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來與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調和油相比,益多油是否能達到調降血脂的功能。動物飼料的制備動物飼料的制備主要是以不含油脂的AIN 76A純化日糧(AmericanInstitute of NutritionReport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NutritionAd Hoc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Nutritional Studies.J.Nutr.1977,1071340-1344.)為基礎飼料配方。對照組及實驗組依實驗所需分別配制內含0.5%膽固醇以及油脂熱量為飼料總熱量13%的高油脂飼料配方。表二為飼料配方組成表,計有酪蛋白(Casein)、蔗糖(sucrose)、膽堿(chol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玉米淀粉(corn starch)、膽固醇、調和油與益多油,其中調和油為植物油與動物油調和的高飽和脂肪酸濃度的油脂。由表三可知,對照組內含51.1%單元不飽和脂肪酸、20.1%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28.8%的飽和脂肪酸,而實驗組內含63.7%單元不飽和脂肪酸、29.1%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7.3%的飽和脂肪酸。飼料的固形化則以雙軸擠壓機完成的。
表二飼料配方組成。
表三飼料配方油脂的脂肪酸組成
分析方法依據Official Methods and Recommended Practices of the AOCSCe1-62。
動物品種與飼養(yǎng)管理六周齡的雄性敘利亞金倉鼠(Syrian golden hamster)購自臺灣大學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SPF等級的六周齡雄性C3H/HeJ小鼠購自臺灣國科會國家實驗動物中心。
倉鼠及C3H/HeJ小鼠均采用耳標標記方式,作為實驗過程中日常管理記錄的依據。倉鼠及C3H/HeJ小鼠均飼養(yǎng)于PC(polycarbonate)材質的飼育盒中,每日所需的飼料與飲水均采自由攝食,并于每周定期更換墊料(BetaChip,U.S.A.)及水瓶。主要的飼養(yǎng)條件為溫度23±2℃、相對濕度60±10%、12小時光照/黑暗交替。每周亦記錄動物體重及飼料攝取量,實驗期間并由獸醫(yī)師負責實驗動物日常健康的觀察。
實驗開始前,六周齡的雄性倉鼠及C3H/HeJ小鼠需先以Purina 5001飼糧(LabDiet,5001 Rodent diet,Brentwood,MO,USA)飼養(yǎng)進行健康觀察。于二周后,正式進行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的調降血脂試驗。將兩組倉鼠(每組8只)與兩組C3H/HeJ小鼠(每組24只),分別以下列飼料條件飼養(yǎng)的1.對照組內含0.5%膽固醇及油脂熱量攝取占飼料總熱量(grossenergy,GE)13%的調和油飼料,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各為51.1%、20.1%及28.8%。
2.實驗組內含0.5%膽固醇及油脂熱量攝取占飼料總熱量(grossenergy,GE)13%的益多油飼料,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各為63.7%,29.1%及7.3%。
樣品收集及分析倉鼠、C3H/HeJ小鼠實驗為期共八周,在2、4與8周進行血液取樣。倉鼠及C3H/HeJ小鼠于每次采血前,需先行禁食約12小時,倉鼠以氣體麻醉機(MDS matrx,U.S.A.)進行淺層麻醉后,直接以心臟采血收集血液樣品。C3H/HeJ小鼠以二氧化碳安樂死后,直接心臟采血。將各采集血液置于不含抗凝血劑的離心管中,并于4℃靜置5-6小時后,以360×g離心30分鐘,收集血清,再將其貯存于低溫-80℃,以待隔日進行血脂測定。
血脂分析包括TC、TG、HDL-C及LDL-C是利用血清生化儀(KonnelabCo.,F(xiàn)inland)進行測定。其中脂肪酸組成分析所需的標準品購自SigmaChemical Co.(St Louis,MO,USA);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血脂測定所需的試劑購自Konnelab Co.(Finland);生理食鹽水購自濟生化學制藥。
表四倉鼠喂食不同實驗飼料二、四、八周各血脂生化值的變化。
*(實驗組-對照組)/對照組×100%。
a數值為顯著不同(p<0.1)。
b數值為顯著不同(p<0.05)。
c數值沒有顯著不同(p=0.103)。
實驗數據采用SPSS(Statisticai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變異數(ANOVA)分析,并以Duncan’s Test比較各因子間顯著差異程度(p<0.05=,所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偏差(n=8)表示。
表五C3H/HeJ小鼠喂食不同實驗飼料二、四、八周各血脂生化值的變化
*(實驗組-對照組)/對照組×100%b數值為顯著不同(p<0.05)。
實驗數據采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變異數(ANOVA)分析,并以Duncan’s Test比較各因子間顯著差異程度(p<0.05),所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偏差(n=24)表示。
實驗結果由表四可知,在高膽固醇膳食中,如以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作為喂食倉鼠的油脂來源,在2、4、8周后可使倉鼠血液中TC、LDL-C與TG。含量顯著降低。由表五可知,在高膽固醇膳食中,如以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作為喂食C3H/HeJ小鼠的油脂來源,在2、4、8周后,其血液中TC、LDL-C與TG含量也有顯著降低。由上述可知,實驗一的結果證明益多油確實可調降降低喂食高膽固醇動物血清中的血脂,包括TC、LDL-C及TG。
實驗二與具有較低含量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比較實驗二參照臺灣行政院衛(wèi)生署公布的健康食品功效評估中有關調降血脂功能的評估方法進行試驗,選擇以倉鼠(Syrian hamsters)為實驗動物模式,探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益多油對活體血脂變化的影響。其目的為探討若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益多油與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油品相比,是否仍具有調降血脂的功效。
動物品種與飼養(yǎng)條件實驗動物為8周齡雄性倉鼠(Syrian hamsters),購自臺灣國科會動物中心。將購得的倉鼠先以商業(yè)配方飼料(chow diet)飼育一段時間使其適應環(huán)境后,動物以一籠一只方式,分別飼養(yǎng)于不銹鋼懸吊籠中。動物房維持濕度60%±10%,室溫控制在22-25℃,及以自動定時器控制每日光照時間為早上6點至晚上8點的各14、10小時亮暗循環(huán)。水及飼料均采自由攝取,定期觀察并記錄倉鼠的飼料攝取量,每周秤體重一次。
本實驗將購得的倉鼠隨機分成2組,每組10只。動物分別飼予控制或不同油脂的飼料共6周,于實驗期滿后將倉鼠禁食12-16小時,犧牲采集其血液,并進行各項分析。
飼料成分與來源飼料詳細成分請見表六,計有酪蛋白(casein)、膽固醇(cholesterol)、糊化玉米淀粉(dextrinized cornstarch)、纖維素(alphacel)、AIN-93維生素混合物(AIN-93 Vitamin Mix)、AIN-93礦物質混合物(AIN-93 Mineral Mix)、L-胱氨酸(L-cystine)、雙酒石酸膽堿(cholinebitartrate)、蔗糖(sucrose)、米粉(rice flour)、植物油與益多油。植物油購自市面產品具有與益多油相似脂肪酸組成的油脂,但是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對照組的油脂來自植物油,而實驗組的油脂來自益多油,二種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請見表七。
表六飼料配方組成
1AIN-93礦物質混合物(AIN-93 Mineral Mix)。
2AIN-93維生素混合物(AIN-93 Vitamin Mix)。
表七飼料配方油脂的脂肪酸組成
對照組與實驗組的飼料組成與配制如表六所示。以AIN-93為基礎飼料配方,將其油脂含量各調整為14.3%植物油組飼料與14.3%益多油組飼料等。另外各添加0.2%膽固醇成為高油飲食,以引發(fā)實驗動物產生高血脂,其所增加量從其原AIN-93飼料中玉米淀粉的百分比中扣除。維生素混合物則采不含維生素E者。以米粉當作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米粉中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83.2%、蛋白質7.8%、脂肪1.4%及少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于是在飼料組成中,蛋白質與脂肪的部分來源是由米粉所取代。
血脂的測定方法欲測定血脂,需先分離血清蛋白。血清脂蛋白的分離為每樣品取1mL血清置于超高速離心管中,加入2mL密度為1.006g/mL的NaBr溶液,再加入密度為1.097的NaBr溶液0.5mL。所得的樣本總量為3.5mL,密度為1.019g/mL。使用Hitachi超高速離心機S100AT6 Rotor在4℃,以453,000×g離心3.5小時。取出浮在離心管上層的部分,約1mL,為(VLDL+IDL)。剩余2.5mL的溶液在加入密度1.28g/mL的NaBr溶液0.5mL,得總體積3mL密度1.063g/mL溶液。于4℃下,以453,000×g離心3.5小時,取1mL上層液即為LDL。取得的LDL裝入塑料離心管中,充氮氣后避光保存在4℃?zhèn)溆茫谌靸韧瓿筛黜椃治觥?br>
血清甘油三酯是利用酶法(GPO-PAP)來分析的。取10μL血清加入1,000μL甘油三酯試劑,在37℃水浴5分鐘后,使酶水解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計于波長500nm下測定,與標準品比對,經計算后可得TG的濃度。
血清總膽固醇是采用酶呈色法(Enzymatic colorimetric method)來分析的。取10μL血清加入1,000μL膽固醇試劑,在以37℃水浴5分鐘后,以膽固醇酯解酶將膽固醇酯水解分解成為膽固醇及游離脂肪酸,再以膽固醇氧化酶氧化產生過氧化氫,再經由過氧化酶催化下作用,可產生紅色化合物。于500nm波長下測定其吸光度,與標準品比對,經換算得知血清總膽固醇的濃度。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利用酶作用及比色測定的原理來測定的。先取定量的血清加入適當的沉淀劑,將乳糜微粒(Chylomicrons)、VLDL及LDL沉淀。作用完全的后將其離心,取定量上清液并加入測定膽固醇的試劑,在波長500nm下測定吸光值,與標準品比對,經計算后可得HDL-C的濃度。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利用酶作用及比色測定的原理來測定的。取定量的血清加入適當的沉淀劑將LDL沉淀,作用完全的后將其離心。接著取定量上清液并加入測定膽固醇的試劑,在波長500nm下測其吸光值,與標準品比對。經計算后,再用總膽固醇值扣除上清液膽固醇值,即可得LDL-C的濃度。
抗氧化力的測量紅血球溶血時間的測定是以血球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 AAPH的測定為準。AAPH為水溶性物質,可鑲嵌在脂相中產生自由基。其會誘發(fā)氫氧自由基的生成,使脂質過氧化,造成細胞膜結構不穩(wěn)定。此若發(fā)生在紅血球上,氫氧自由基會攻擊紅血球細胞膜,而使紅血球破裂。因此可以此作為判定氧化力的指針。
將0.1mL的全血加入含PBS的管中,37℃水浴5分鐘。在0.1mL的血樣中加入1mL的1克AAPH 15mL溶解于10mM Na2HPO4溶液中,快速混合,再以90strokes/min震蕩。十分鐘后,取0.2mL溶液在2.5mL的PBS中,另取0.2mL溶液在2.5mL的水中,再放于冰浴中。接著,在30、60、90、120、150、180與210分鐘時,分別將0.2mL的血樣加入PBS中,在4℃下以362×g離心10分鐘,置于室溫15分鐘,測OD540時的吸光值。紅血球溶血時間(min)的計算式如下溶血百分比(hemolysis%)=在PBS中樣品的吸光值/在水中樣品的吸光值×100%以達到完全溶血百分比的時間做為溶血時間(min)。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遲滯時間是以銅離子誘導LDL氧化的遲滯期來計算的。先將未透析的LDL,取PBS調整其濃度,使LDL-膽固醇濃度至50μl/mL,再以終濃度為50μM的Cu2+來進行催化氧化作用。然后每隔15分鐘測其在234nm下的吸光值,此即表示共軛雙烯的生成量,并據以畫出氧化曲線,經計算后可求得誘導LDL氧化的遲滯時間。遲滯時間的定義為以氧化曲線中的Propagation phase的切線與時間的截距來代表。
實驗結果對照組的飼料中所加入的植物油,其飽和脂肪酸組成為6.49%,而實驗組的飼料中所加入的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其飽和脂肪酸組成為7.26%。倉鼠在6周高油脂飲食的飼養(yǎng)后,檢測其血脂成分,如表八所示。
在所有的食用油中,橄欖油所含的MUFAs最豐富,高達78%左右,但含SFAs達13%左右。富含MUFAs的油脂其次為芥花油,仍高達63%,然而其SFA僅約6.5%。芥花油的另一最大優(yōu)點是含22%的亞麻油酸(C18∶2)和8%的次亞麻油酸(C18∶3)等必需脂肪酸。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在芥花油中添加12%的橄欖油,以增多MUFAs的比例。從表八可以得知,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益多油,即使與飽和程度較低的植物油相比,仍具有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明顯功效。
表八倉鼠在喂食不同實驗飼料六周后的各血脂生化值。
*(實驗組-對照組)/對照組×100%。
b數值為顯著不同(p<0.05)。
此外在實驗二中亦探討了植物油與益多油的抗氧化力的比較,計有紅血球溶血時間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遲滯時間二項,所得結果列在表九。因為攝取較高比例的不飽和油,尤其PUFAs(例如EPA或DHA),會使體內許多細胞膜和脂蛋白中含較多量的PUFAs,而造成細胞膜與脂蛋白較易被氧化,因而容易產生自由基。所以實驗二以RBC的溶血時間和LDL被氧化的遲滯時間作為其抗氧化指針。由表九的實驗結果顯示益多油可明顯地增加LDL被氧化的遲滯時間。
表九倉鼠在喂食不同實驗飼料六周后的紅血球溶血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遲滯期時間的比較。
*(實驗組-對照組)/對照組×100%。
b數值為顯著不同(p<0.05)。
由上述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論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者(實驗一)或較低者(實驗二)相比,均具有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功效,因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機率。此外,分別在兩實驗中發(fā)現(xiàn),還具有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遲滯時間延長的效果,及調節(jié)血液中TC與LDL-C濃度的效果。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該食用油至少包含一第一植物油;以及一第二植物油,由該第一植物油與該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一調和食用油至少含有約85重量百分比的不飽和脂肪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該調和食用油含有約6-10重量百分比的飽和脂肪酸、約26-32重量百分比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約59-69重量百分比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該調和食用油含有約58-68重量百分比的油酸(18∶1)、約19-24重量百分比的亞麻油酸(18∶2)與約6-9重量百分比的次亞麻油酸(18∶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植物油包含橄欖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植物油包含芥花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當該第一植物油為橄欖油與該第二植物油為芥花油時,橄欖油與芥花油的混合比例為12∶88。
7.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該食用油至少包含一第一植物油;以及一第二植物油,由該第一植物油與該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調和食用油,其中該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油酸與次亞麻油酸的比例約為2-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占每日攝取熱量30%的比例約為2-3∶8-9∶18-20。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植物油包含橄欖油。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植物油包含芥花油。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當該第一植物油為橄欖油與該第二植物油為芥花油時,橄欖油與芥花油的混合重量比例為12∶88。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降低血脂功效的食用油,此食用油至少是由第一植物油與第二植物油所混合而成的調和食用油。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約為85重量百分比以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為26-32重量百分比,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59-69重量百分比。
文檔編號A23D9/007GK1518882SQ0310298
公開日2004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月24日
發(fā)明者陸孔明 申請人:中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