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殺菌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申請涉及新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它由一方面的嘧啶衍生物,另一方面其他的已知殺菌活性物質(zhì)組成,它很適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
嘧啶衍生物具有殺菌特性是已知的(參見DE-A-19646407)。該物質(zhì)的活性是好的;可是,在某些情況下低用量使用時活性不能令人滿意。
而且,已知許多吡咯衍生物,芳香羧酸衍生物,嗎啉化合物和其它雜環(huán)化合物可以用于防治真菌(參見K.H.Büchel“植物保護和病害防治(Pflanzenschutz und Schdlingsbekmpfung)”P.87.136,140,141和146-153,Georg Thieme Verlag,Stuttgart 1977)??墒?,所說的這些物質(zhì)的活性在低用量時不總是滿意的。
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通式(I)的化合物 其中Z代表任意選擇取代的苯基,X代表鹵素和A代表雜環(huán)基,-COOCH3或-CONHCH3,和在每種情況下與選自以下化合物名單的一個化合物的新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殺菌特性,式(I)化合物與每種情況下選自式1)至82)的一個化合物的混合比例為20∶1至1∶50份(重量計)。
驚奇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的殺菌活性比各個活性物質(zhì)的活性總和高得多,存在未能預(yù)見到的真實的增效作用,不僅僅是活性的相加。
式(I)的化合物可以優(yōu)選列舉如下,其中Z代表基團 其中R1和R2彼此獨立代表氫,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氯,溴,氟和氰基,X代表氟和A代表-CO-NH-CH3。
特別是式(I)的化合物可以被詳盡地說明,其中R1代表氫和R2代表甲基,乙基,甲氧基,氯,溴,氟或氰基,以及式(I)的化合物,其中R1代表甲基和R2代表氫,甲基,乙基,甲氧基,氯,溴,氟或氰基,以及式(I)的化合物,其中R2代表甲基和R1代表氫,甲基,乙基,甲氧基,氯,溴,氟或氰基。
式(I)的活性物質(zhì)是已知的(參見,例如,DE-A 19646407,WO97-27189或GB2253624)。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另外存在的活性物質(zhì)也是已知的。這些物質(zhì)例如在農(nóng)藥手冊(The Pepticide Manual),11版,[英國作物保護協(xié)會(BCPC)]中有介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除了至少一個式(I)的活性物質(zhì)外,還至少含有一個來自化合物1)至83)的活性化合物,另外,它們也可以含有其它殺菌活性混合組分。
如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中的活性物質(zhì)以一定的重量比存在,那就表現(xiàn)有特別顯著的增效作用??墒?,在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中活性物質(zhì)的重量比可在相對寬的范圍內(nèi)變動。一般,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含有按照下表給出的優(yōu)選和特別優(yōu)選的混合比例的式(I)活性化合物和混合組分*混合比例是基于重量比,該比例被理解為式(I)的活性物質(zhì)混合組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殺菌特性,并可特別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例如根腫[粘]菌綱,卵菌綱,壺菌綱,接合菌綱,子囊菌綱,擔(dān)子菌綱,半知菌綱等。
植物能夠很好地耐受在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濃度下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這一事實,允許處理植物的地上部分,繁殖塊莖和種子,以及土壤。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可被轉(zhuǎn)變成常規(guī)劑型,例如溶液,乳劑,懸浮劑,粉劑,泡沫劑,膏劑,顆粒劑,氣霧劑和在聚合物內(nèi)的微膠囊劑與種子用的在包衣組合物中的微膠囊劑,以及ULV劑型。
這些劑型按照已知的方法生產(chǎn),例如通過混合活性物質(zhì)或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與擴展劑,即液體溶劑,加壓下的液化氣,和/或固體載體,和任意選擇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即乳化劑和/或分散劑,和/或發(fā)泡劑。如果所用的擴展劑是水,那么使用例如有機溶劑作為助溶劑也是可能的。適當(dāng)?shù)囊后w溶劑基本上包括芳烴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代芳烴或氯代脂肪烴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肪烴例如環(huán)己烷或鏈烷烴,例如石油餾份,醇例如丁醇或乙二醇及其醚或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或環(huán)己酮,強極性溶劑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亞砜,以及水,液化氣擴展劑或載體可被理解為在常溫和常壓下是氣體的液體,例如氣霧劑的推進劑如丁烷,丙烷,氮和二氧化碳。適當(dāng)?shù)墓腆w載體是例如天然巖粉如高嶺土,礬土,滑石,白堊,石英,硅鎂土,蒙脫石或硅藻土,和合成巖粉如精細的二氧化硅,氧化鋁和硅酸鹽。顆粒劑的適當(dāng)固體載體是例如粉碎和分級的天然巖石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以及合成的無機和有機粉的顆粒,以及有機材料如鋸末,椰子殼,玉米軸和煙草桿的顆粒。適當(dāng)?shù)娜榛瘎┖?或發(fā)泡劑是例如非離子和陰離子乳化劑,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鹽,烷基硫酸鹽,芳基磺酸鹽,以及蛋白水解物。適當(dāng)?shù)姆稚┦抢缒举|(zhì)素-亞硫酸鹽廢液和甲基纖維素。
在各劑型中也可以使用增稠劑例如羧甲基纖維素和以粉末,顆?;蛉橐盒问酱嬖诘奶烊缓秃铣傻木酆衔铮绨⒗畼淠z,聚乙烯醇和聚乙烯乙酸酯,以及天然磷脂如腦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其它添加劑可以是礦物油和植物油。
使用色料例如無機顏料,如氧化鐵,氧化鈦和普魯士藍,和有機染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屬酞菁染料,以及微量營養(yǎng)素如鐵,錳,硼,銅,鈷,鉬和鋅鹽是可能的。
各劑型一般含有在0.1和95%(重量計)之間的活性物質(zhì),優(yōu)選在0.5和90%(重量計)之間。
在各劑型中,式(I)的活性物質(zhì)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可以作為與其它活性物質(zhì)如殺菌劑,殺蟲劑,殺螨劑和除草劑的混合物,和作為與肥料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混合物存在。
這些混合物可以是例如殺菌劑2-氨基丁烷,2-苯胺基-4-甲基-6-環(huán)丙基嘧啶,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唑-5-酰替苯胺;2,6-二氯-N-(4-三氟甲基芐基)苯甲酰胺;(E)-2-甲氧亞胺基-N-甲基-2-(2-苯氧苯基)乙酰胺;8-羥基喹啉硫酸鹽;(E)-2-{2-[6-(2-氰基苯氧)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E)-甲氧亞胺基-[α-(鄰甲苯氧)-鄰甲苯基]乙酸甲酯;2-苯基苯酚(DPP),A1dimorph,氨丙膦酸,敵菌靈,戊環(huán)唑,苯霜靈,麥銹靈,苯菌靈,牙殺螨,聯(lián)苯,雙苯三唑醇,滅瘟素,糠菌唑,磺嘧菌靈,粉病定,石硫合劑,敵菌丹,克菌丹,多菌靈,莠銹靈,滅螨猛,地茂散,氯化苦,百菌清,乙菌利,硫雜靈,清菌脲,環(huán)唑醇,酯菌胺,雙氯酚,芐氯三唑醇,Diclofluanid,噠菌清,氯硝胺,乙霧威,噁醚唑,甲菌定,烯酰嗎啉,烯唑醇,敵螨普,二苯胺,吡菌硫,滅菌磷,二噻農(nóng),多果定,敵菌酮,克瘟散,氧唑菌,乙菌定,氯唑靈,異嘧菌醇,腈苯唑,呋菌胺,種衣酯,拌種咯,苯銹啶,丁苯嗎啉,薯瘟錫,毒菌錫,福美鐵,嘧菌腙,氟啶胺,氟噁菌,氟菌安,喹唑菌酮,氟硅唑,磺菌胺,氟酰胺,粉唑醇,滅菌丹,乙磷鋁,四氯苯酞,麥穗寧,呋氨丙靈,拌種胺,雙胍鹽,六氯苯,己唑醇,土菌消,烯菌靈,酰胺唑,雙胍辛醋酸鹽,異稻瘟凈,異丙定,稻瘟靈,春雷霉素,銅制劑例如氫氧化銅,環(huán)烷酸銅,王銅,硫酸銅,氧化銅,喹啉酮和波爾多液,錳銅混劑,代森錳鋅,代森錳,嘧菌胺,丙氧滅銹胺,甲霜靈,環(huán)戊唑菌,磺菌胺,代森聯(lián),噻菌胺,腈菌唑,福美鎳,異丙消,氟苯嘧啶醇,甲呋酰胺,噁霜靈,Oxamocarb,氧化莠銹靈,稻瘟酯,戊菌唑,戊菌隆,雙氯苯磷,多馬霉素,粉病靈,多氧霉素,噻菌靈,咪鮮安,殺菌利,百維靈,丙環(huán)唑,甲基代森鋅,定菌磷,啶斑肟,二甲嘧菌胺,咯喹酮,五氯硝基苯,硫黃及硫黃制劑,戊唑醇,葉枯酞,四氯硝基苯,氟醚唑,噻菌腈,甲基托布津,福美雙,甲基立枯靈,對甲抑菌靈,三唑酮,唑菌醇,唑菌嗪,楊菌胺,三環(huán)唑,十三嗎啉,氟菌唑,嗪氨靈,戊叉唑菌,有效霉素,烯菌酮,代森鋅,福美鋅。
殺細菌劑溴硝丙二醇,雙氯酚,氯定,福美鎳,春雷霉素,異噻菌酮,呋喃羧酸,土霉素,噻菌靈,鏈霉素,葉枯酞,硫酸銅和其它銅制劑。
殺蟲劑/殺螨劑/殺線蟲劑阿維菌素,AC303630,乙酰甲胺磷,氟酯菊酯,棉磷威,甲體氯氰菊酯,蟲螨脒,阿維菌素,AZ60541,艾札丁,乙基谷硫磷,谷硫磷,環(huán)唑錫,蘇云金桿菌,噁蟲威,丙硫克百威,殺蟲磺,β-氟氯氰菊酯,氟氯菊酯,Brofenprox,乙基溴硫磷,合殺威,噻嗪酮,丁叉威,Butylpridaben,硫線磷,西維因,克百威,三硫磷,殺螟丹,氟啶蜱脲,氟丙氧脲,Chloethocarb,壤蟲氯磷,毒蟲畏,定蟲隆,氯甲磷,毒死蜱,甲基毒死蜱,順-滅蟲菊,Cloythrin,螨死凈,殺螟腈,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RS)氯氟氰菊酯,三環(huán)錫,氯氰菊酯,滅蠅胺,溴氰菊酯,甲基一零五九,一零五九,甲基一零五九(硫趕式),殺螨硫隆,二嗪磷,除線磷,敵敵畏,Dicliphos,百治磷,乙硫磷,氟脲殺,樂果,甲基毒蟲畏,敵殺磷,乙拌磷,克瘟散,Emamectin,高氰戊菊酯,苯蟲威,乙硫磷,醚菊酯,滅克磷,氧嘧啶磷,克線磷,喹螨醚,殺螨錫,殺螟松,丁苯威,苯硫威,雙氧威,甲氰菊酯,F(xiàn)enpyrad,唑螨酯,倍硫磷,氰戊菊酯,銳勁特,氟啶胺,氟螨脲,氟氰戊菊酯,氟蟲脲,氟丙芐醚,氟胺氰菊酯,地蟲磷,安果,噻唑酮磷,F(xiàn)ubfenprox,呋線威,六六六,庚蟲磷,氟鈴脲,噻螨酮,吡蟲啉,異稻瘟凈,氯唑磷,異丙威,異噁唑磷,伊維菌素,氯氟氰菊酯,氟丙氧脲,馬拉硫磷,滅蚜磷,Mervinphos,甲亞砜磷,蝸牛敵,蟲螨畏,甲胺磷,殺撲磷,天蟲威,滅多威,速滅威,米爾螨素,久效磷,Moxidectin,二溴磷,NC184,吡蟲清,硝胺烯啶,氧樂果,甲氨叉威,砜吸磷,異砜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氯菊酯,稻豐散,甲拌磷,伏殺磷,亞胺硫磷,磷胺,辛硫磷,抗蚜威,蟲螨磷,乙基蟲螨磷,丙溴磷,猛殺威,丙蟲磷,殘殺威,丙硫磷,發(fā)果,拒嗪酮,Pyrachlophos,Pyradaphenthion,反天蟲菊,除蟲菊酯,噠螨酮,嘧胺苯醚,蚊蠅醚,喹硫磷,雙苯酰肼,殺抗松,硫線磷,滅蟲硅醚,Sulphotep,乙丙硫磷,雙苯酰肼,吡螨胺,嘧丙磷,伏蟲隆,七氟菊酯,雙硫磷,叔丁威,特丁磷,殺蟲畏,硫雙滅多威,特氨叉威,甲基乙拌磷,硫磷嗪,敵貝特,四溴菊酯,苯賽螨,三唑磷,Triazuron,敵百蟲,殺蟲隆,混殺威,蚜滅多,二甲威,滅殺威,YI5301/5302,己體氯氰菊酯(Zetamethrin)。
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可以其本身,以它們的劑型的形式或由此制備的使用形式,例如備用的溶液,濃縮乳劑,乳液,懸浮液,噴粉,可溶性粉劑和顆粒劑被使用。它們可按通常的方法被使用,例如通過澆注,噴霧,迷霧,撒布,涂布,對種子進行干法處理,對種子進行濕法處理,對種子進行水處理,對種子進行漿處理,或通過包衣施用。
在處理植物的部分時,在各使用形式中的活性物質(zhì)濃度可在比較寬的范圍內(nèi)變動。一般,它們是在1和0.0001%(重量計)之間,優(yōu)選在0.5和0.001%之間。
在種子處理時,所需的活性物質(zhì)的量一般是從每公斤種子0.001至50g,優(yōu)選從0.01至10g。
在土壤處理時,在作用點所需的活性物質(zhì)濃度是從0.00001至0.1%(重量計),優(yōu)選0.0001至0.02%(重量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的良好的殺菌活性可從以下實施例得到證實。單個活性物質(zhì)顯示弱的殺菌活性,組合物的活性超過單個活性之和。
在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的殺菌活性超過單個施用的活性化合物的活性之和的時候,已經(jīng)存在了殺菌劑的增效作用。
對于給出的兩個活性物質(zhì)的組合物的預(yù)測活性可計算如下(參見,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 15,P.20-22,1967)如果X是以m ppm濃度施用活性物質(zhì)A時的藥效,以未處理的對照的%表示。
Y是以m ppm濃度施用活性物質(zhì)B時的藥效,以未處理的對照的%表示。
E是以m和n ppm的濃度施用活性物質(zhì)A和B時的預(yù)測藥效,以未處理的對照的%表示,那么E=X+Y-XN100]]>如果實際的殺菌活性超過施計算值,那么組合物的活性超過相加值,即存在增效作用。在此情況下,實際觀察到的藥效肯定高于從上述式子計算的預(yù)測藥效(E)值。
權(quán)利要求
1. 具有很好殺菌性質(zhì)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它含有式(I)的化合物
其中Z代表任意選擇取代的苯基,X代表鹵素和A代表雜環(huán)基,-COOCH3或-CO-NH-CH3和在每種情況下一種以下化合物
式(I)化合物與在每種情況下一種式1)至82)的化合物的混合比例是從20∶1至1∶50,此比例以重量計。
2. 組合物,其特征是它含有如權(quán)利要求1所定義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
3. 防治真菌的方法,其特征是將如權(quán)利要求1所定義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或如權(quán)利要求2所定義的組合物作用于真菌和/或其棲息地上。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定義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在防治真菌方面的用途。
5. 制備殺菌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將如權(quán)利要求1所定義的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與擴展劑和/或表面活性劑相混合。
全文摘要
介紹了式(Ⅰ)化合物與已知活性物質(zhì)的新活性物質(zhì)組合物,以及它們在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方面的用途,其中Z,X和A各如說明書中所定義。
文檔編號A01N43/54GK1326316SQ99813518
公開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A·毛勒-馬赫尼克, U·瓦亨多夫-紐曼, H·蓋爾 申請人:拜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