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nóng)用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式施肥灌溉機。
背景技術:
農(nóng)業(yè)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chǎn)品的產(chǎn)業(yè)。農(nóng)業(yè)是提供支撐國民經(jīng)濟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產(chǎn)品的重要產(chǎn)業(yè)。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具有單戶種植范圍小、種植地形多樣、機械化難的特點,難以在短時間普及機械化生產(chǎn)。灌溉和施肥是農(nóng)業(yè)種植中常見的工作種類,灌溉主要通過人工運水灌溉或使用水管噴淋實現(xiàn),施肥多由人工將肥料于水中溶解均勻,再背至耕地噴淋。灌溉和施肥工作需要分兩次進行,施肥用的肥料在施肥前還需人工處理,十分不便,種植人員勞動強度高,工作負擔重;此外,肥料噴灑在土地表面,難以很好地作用于根系深度較大的作物,施肥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一體式施肥灌溉機,以克服農(nóng)業(yè)種植中灌溉和施肥工作需要分兩次進行,種植人員勞動強度高、工作負擔重的問題和肥料噴灑在土地表面難以很好地作用于根系深度較大的作物,施肥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一體式施肥灌溉機,包括容器裝置,所述容器裝置包括灌溉水倉、連桿、混合倉和肥料液出孔,所述灌溉水倉和混合倉為空心腔體結構,所述灌溉水倉設置于混合倉上方,兩者通過連桿固定連接,所述混合倉底部設有肥料液出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混合裝置和施肥裝置,所述混合裝置包括料管和肥料出孔,所述料管為有底管狀結構,其頂部與灌溉水倉連通,底部設與混合倉內,中部側面通過軸承與混合倉上表面轉動密封連接,底部側面設有肥料出孔;
所述施肥裝置包括連接倉、施肥管、施肥管孔、施肥軟管、電動施肥倉和施肥倉孔,所述連接倉為有底無蓋腔體結構,固定連接于混合倉底部,并通過肥料液出孔與混合倉連通,其底部固定連接有施肥管,所述施肥管為灌裝結構,底部固定連接有樁尖,一側側壁設有施肥管孔,另一側內側壁設有電動導軌,所述電動導軌配合活動連接有電動施肥倉,所述電動施肥倉為空心腔體結構,配合連接于施肥管內,其頂部固定連接有施肥軟管并通過施肥軟管與混合倉連通,靠近施肥管孔一側設有施肥倉孔。
進一步的,所述混合裝置還包括混合轉機、攪拌葉和攪拌葉孔,所述料管頂部通過轉動接頭與灌溉水倉連通,所述混合倉內底部設有混合轉機,所述混合轉機的輸出軸與料管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料管側面還固定連接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為空心結構,其遠離料管一側面上設有攪拌葉孔,所述料管與攪拌葉內腔通過肥料出孔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料管底部側面均布設有至少三個肥料出孔,其側面根據(jù)肥料出孔的數(shù)量和位置,相應均布設有至少三個攪拌葉,所述料管和攪拌葉通過至少三個肥料出孔相應一一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混合倉底部沿混合轉機外側圓周狀均布設有至少三個肥料液出孔。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式施肥灌溉機,采用深入土壤一定深度進行施肥的方式,通過樁尖破土,將施肥管深入土壤一定深度后,通過調節(jié)電動施肥倉在施肥管中的位置,實現(xiàn)不同深度土壤的給肥,使肥料能較好地作用于根系深度較大的作物,施肥效果好;頂部設有灌溉水倉用以灌溉,灌溉水倉中部分水流入混合倉與肥料混合,用以施肥,灌溉、施肥可同時完成,降低種植人員勞動負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混合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施肥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容器裝置,101、灌溉水倉,102、轉動接頭,103、連桿,104、混合倉,105、肥料液出孔;2、混合裝置,201、混合轉機,202、料管,203、攪拌葉,204、肥料出孔,205、攪拌葉孔;3、施肥裝置,301、連接倉,302、施肥管,303、施肥管孔,304、施肥軟管,305、電動施肥倉,306、施肥倉孔,307、樁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所示,其結構關系為:包括容器裝置1,容器裝置1包括灌溉水倉101、連桿103、混合倉104和肥料液出孔105,灌溉水倉101和混合倉104為空心腔體結構,灌溉水倉101設置于混合倉104上方,兩者通過連桿103固定連接,混合倉104底部設有肥料液出孔10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混合裝置2和施肥裝置3,混合裝置2包括料管202和肥料出孔204,料管202為有底管狀結構,其頂部與灌溉水倉101連通,底部設與混合倉104內,中部側面通過軸承與混合倉104上表面轉動密封連接,底部側面設有肥料出孔204;
施肥裝置3包括連接倉301、施肥管302、施肥管孔303、施肥軟管304、電動施肥倉305和施肥倉孔306,連接倉301為有底無蓋腔體結構,固定連接于混合倉104底部,并通過肥料液出孔105與混合倉104連通,其底部固定連接有施肥管302,施肥管302為灌裝結構,底部固定連接有樁尖307,一側側壁設有施肥管孔303,另一側內側壁設有電動導軌,電動導軌配合活動連接有電動施肥倉305,電動施肥倉305為空心腔體結構,配合連接于施肥管302內,其頂部固定連接有施肥軟管304并通過施肥軟管304與混合倉104連通,靠近施肥管孔303一側設有施肥倉孔306。
優(yōu)選的,混合裝置2還包括混合轉機201、攪拌葉203和攪拌葉孔205,料管202頂部通過轉動接頭102與灌溉水倉101連通,混合倉104內底部設有混合轉機201,混合轉機201的輸出軸與料管202底部固定連接,料管202側面還固定連接有攪拌葉203,攪拌葉203為空心結構,其遠離料管202一側面上設有攪拌葉孔205,料管202與攪拌葉203內腔通過肥料出孔204連通。
優(yōu)選的,料管202底部側面均布設有至少三個肥料出孔204,其側面根據(jù)肥料出孔204的數(shù)量和位置,相應均布設有至少三個攪拌葉203,料管202和攪拌葉203通過至少三個肥料出孔204相應一一連通。
優(yōu)選的,混合倉104底部沿混合轉機201外側圓周狀均布設有至少三個肥料液出孔105。
具體使用時,在料管202內盛裝顆粒化肥,并將料管202通過轉動接頭102安裝于灌溉水倉101底部。攜帶整個裝置到達種植場地,可以通過在灌溉水倉101上設置背帶,以方便攜帶。使用樁尖307破土,使施肥管302進入土壤一定深度,打開轉動接頭102,使灌溉水倉101和料管202連通,同時啟動混合轉機201,灌溉水倉101內的水進入料管202,由肥料出孔204流入攪拌葉203內腔,再由攪拌葉孔205流入混合倉104,流動過程中,部分顆粒肥料在水流作用下流動至混合倉104,并在攪拌葉203的攪拌作用下與水混合均勻,此后由肥料液出孔105流入連接倉301,再經(jīng)施肥軟管304到達電動施肥倉305內部,由施肥倉孔307和施肥管孔303經(jīng)過,進入土壤中。在施肥的過程中,電動施肥倉305可以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施肥管孔303的高度,也可通過在電動導軌上滑動,改變配合的施肥管孔303以改變肥料的作用深度。在施肥的同時,種植人員可使用通過管道與灌溉倉連接的抽水噴頭噴水進行灌溉。
電動導軌、抽水噴頭和混合轉機201既可分別內置電源,也可設置單一電源共同連通(需分別設置對應開關)。
綜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深入土壤一定深度進行施肥的方式,通過樁尖破土,將施肥管深入土壤一定深度后,通過調節(jié)電動施肥倉在施肥管中的位置,實現(xiàn)不同深度土壤的給肥,使肥料能較好地作用于根系深度較大的作物,施肥效果好;頂部設有灌溉水倉用以灌溉,灌溉水倉中部分水流入混合倉與肥料混合,用以施肥,灌溉、施肥可同時完成,降低種植人員勞動負擔。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