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智能仿生垂釣系統(tǒng),屬于垂釣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現(xiàn)有的魚鉤存在很大的問題,只能單獨設置類似蚯蚓的誘餌或者單獨的酒糟餌,而且不能針對大規(guī)模的魚群垂釣?,F(xiàn)有的魚鉤不能調節(jié)鉤的大小以適應不同的魚類的咬嘴方式,撒窩子時飼料快速溶入水中難以持續(xù)完成長期引誘過程。而且在夜晚,風浪等惡劣條件下難以進行垂釣,存在許多問題。
專利公開號為204272981U公開了該實用新型涉及魚鉤,包括吊鉤固定件,吊鉤固定件上設有不少于三個的連接孔,其中一個連接孔與釣魚線連接,剩余的連接孔均與魚鉤連接,魚鉤的鉤體包括鉤尖部和鉤柄部一體形成,鉤尖部的內側設有倒刺,該倒刺的長度為1-5mm,鉤柄部與鉤尖部的連接處也設有倒刺,倒刺的長度為1-5mm,吊鉤固定件內設有空心腹腔,空心腹腔的底部設有定位孔,定位孔上固定有繞線夾。這個專利主要集中在魚鉤的改造上,鉤尖部和鉤柄部一體形成,鉤尖部的內側設有倒刺,但是還是被動地要魚咬鉤,鉤柄部與鉤尖部的連接處也設有倒刺,實際上倒刺的作用很有限,太多倒刺反而使用時容易勾傷自己。空心腹腔的底部設有定位孔,實際上定位孔沒有太多用途,魚鉤的位置一般不宜頻繁變動。缺乏自動提示和長期引誘的功能。
專利公開號為103271007A公開了一種便于跟魚線接連又系結可靠的魚鉤,該魚鉤包括鉤尖、與鉤尖連為一體的鉤柄,所述鉤柄頂部連接有彎曲部,所述彎曲部外端連接有與鉤柄并排的夾臂,所述夾臂的末端趨近于鉤柄;所述夾臂的末端連接有向外伸展的短臂;所述短臂向下傾斜;所述短臂末端連接有反鉤;所述夾臂的末端靠于鉤柄上;所述鉤尖上還有倒刺;所述夾臂與短臂呈扁平狀;所述夾臂與短臂以及反鉤由塑料制成。彎曲部外端連接有與鉤柄并排的夾臂,這種類似三角海魚鉤的結構比較常見,但是由于結構比較特殊,加工困難,成本比較昂貴。而且由于并排的夾臂的存在,使得咬鉤的魚必須嘴特別大,才可以咬牢鉤。例如鯽魚與鯉魚這些魚的體積較小,魚嘴很小,很難咬住。普通的餌料是酒糟與蚯蚓,很難進行掛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改良型的魚鉤只能增加被動地咬鉤來勾住魚,無法主動彈出勾住魚嘴,且這些設備不具有自動上鉤,上鉤提示和長期引誘將會有很大等缺點,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智能仿生垂釣系統(tǒng)。該設備結構簡單,為自動化程度高、高效、清潔、簡便、成本低的可以進行自動化釣魚的新型垂釣的設備。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智能仿生垂釣系統(tǒng),包括從下到上依次為釣鉤系統(tǒng)1、誘魚系統(tǒng)2和報警系統(tǒng)3;所述釣鉤系統(tǒng)1包括彈性繩4、勾爪5、旋轉關節(jié)6、實心基座7、受力架8、魚鉤基座9、牽拉漁線10、頂針11、彈簧12、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所述誘魚系統(tǒng)2包括魚漂16、小鉤17、餌料艙18、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和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所述報警系統(tǒng)3包括子線21、滑道22、導電槽23、直流電線24、導電棒25、子線線匝26、電動發(fā)聲器27、母線28、母線線匝29、電路電阻30、電池31、燈泡32、電路開關33、配重鐵塊34、恢復彈簧35、彈性線孔36、防水外殼37和泡沫外層38;
所述釣鉤系統(tǒng)1中魚鉤基座9前端設有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仿生餌15位于魚鉤基座9中心位置,主魚鉤14和兩個輔魚鉤15呈均分360°等角布置,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穿過受力架8,受力架8內部鋪有硅膠墊,受力架8后端部通過彈性繩連接到勾爪5,勾爪5通過旋轉關節(jié)6連接到實心基座7上,勾爪5內部設有圓筒槽,圓筒槽中橫置壓縮的彈簧12,彈簧12與圓筒槽側端的頂針11連接,頂針11通過牽拉漁線10與魚鉤基座9連接;
所述誘魚系統(tǒng)2中釣鉤系統(tǒng)1的魚鉤基座9與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連接,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頂部連接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和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內部形成餌料艙18,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頂部設有魚漂16,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表面間隔分布有小鉤17;
所述報警系統(tǒng)3中防水外殼37外包裹泡沫外層38,防水外殼37內部底部設有配重鐵塊34,防水外殼37頂部通過母線線匝29連接母線28,子線21貫穿防水外殼37與誘魚系統(tǒng)2中魚漂16連接,防水外殼37底部與子線21貫穿處設有彈性線孔36,彈性線孔36通過子線21與子線線匝26連接,彈性線孔36處設有硅膠,子線線匝26安裝在位于防水外殼37內部的導電棒25上,子線21與子線線匝26連接處設有恢復彈簧35,導電棒25兩側設有能使導電棒25滑動的滑道22,一側滑道22底部通過直流電線24依次與電動發(fā)聲器27、電池31、電路電阻30、燈泡32、電路開關33串聯(lián)連接后連接另一側滑道22底部。
所述防水外殼37為PVC塑料。
所述泡沫外層38采用EVA的泡沫材料。
該自動化釣魚的新型垂釣的設備的使用方法為:
(1)調節(jié)魚鉤,使其能靈活運動,如圖5、6、7和8所示,當魚咬鉤時,吮吸仿生餌時,將魚鉤的前沿含入唇部,在吸力作用下,受力架向前滑動,帶動彈性繩牽拉鉤爪,使得鉤爪從實心基座的圓筒槽內滑動出,彈簧將會推動頂針,撞擊到魚鉤基座,將輔魚鉤和主魚鉤從受力架內推出,魚鉤由收縮狀態(tài)變?yōu)閺堥_狀態(tài),將魚嘴勾住,牽拉漁線繃緊,拉住彈出的魚鉤。
(2)布置餌料進行長期誘魚,漁線串聯(lián)在餌料艙的中部,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放置易溶解的餌料,用于制造遠距離的氣味引誘,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放置一般的難溶解的餌料,用于保持餌料艙自身的氣味。當填充滿餌料時,誘魚系統(tǒng)再浮力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魚漂露出水面三分之一。當系統(tǒng)升起時,由于原先誘魚系統(tǒng)周圍有大量魚群,可以通過表面小鉤將魚勾住魚的某一部分將魚直接拉起。
檢查報警系統(tǒng)是否正常工作,釣鉤系統(tǒng)被魚拉動時,拉力經(jīng)過誘魚系統(tǒng)作用于報警系統(tǒng),拉動子線。該操作使得導電棒在滑道里面滑動,導電棒與導電槽接觸時,使得原本打開的電路開始工作,燈泡點亮,發(fā)聲器鳴叫,發(fā)揮預警功能,人開始利用捆綁有母線的魚竿將整個系統(tǒng)連同魚一起拉出水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用途廣泛,除了常規(guī)的魚塘,還適用于海邊、湖邊等復雜的環(huán)境,受到夜晚,海浪等因素的影響比較小。
(2)整體串聯(lián)在一根漁線上,比較穩(wěn)固,彈力誘餌固定在前端,負責勾住魚嘴,逃脫概率較低。誘魚系統(tǒng)固定在中間部分,負責長期引誘,效果顯著。尾部的報警器,提前預警??梢源蟠筇岣呱香^概率,減少餌料損失,保護環(huán)境。
(3)本設計的動力源為人力,無污染,零排放,符合節(jié)能減排的環(huán)保理念。在垂釣時既減少魚群的非正常死亡,又減少餌料的投放,提高了餌料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總體示意圖;
圖2是釣鉤系統(tǒng)示意圖;
圖3是誘魚系統(tǒng)示意圖;
圖4是報警系統(tǒng)示意圖;
圖5是釣鉤系統(tǒng)作用前的受力分析圖;
圖6是釣鉤系統(tǒng)作用后的情況說明圖;
圖7是釣鉤系統(tǒng)的前面部分俯視說明圖;
圖8是釣鉤系統(tǒng)的中間部分俯視說明圖。
圖中:1-釣鉤系統(tǒng),2-誘魚系統(tǒng),3-報警系統(tǒng),4-彈性繩,5-勾爪,6-旋轉關節(jié),7-實心基座,8-受力架,9-魚鉤基座,10-牽拉漁線,11-頂針,12-彈簧,13-輔魚鉤,14-主魚鉤,15-仿生餌,16-魚漂,17-小鉤,18-餌料艙,19-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20-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1-子線,22-滑道,23-導電槽,24-直流電線,25-導電棒,26-子線線匝,27-電動發(fā)聲器,28-母線,29-母線線匝,30-電路電阻,31-電池,32-燈泡,33-電路開關,34-配重鐵塊,35-恢復彈簧,36-彈性線孔,37-防水外殼,38-泡沫外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至4所示,該智能仿生垂釣系統(tǒng),包括從下到上依次為釣鉤系統(tǒng)1、誘魚系統(tǒng)2和報警系統(tǒng)3;所述釣鉤系統(tǒng)1包括彈性繩4、勾爪5、旋轉關節(jié)6、實心基座7、受力架8、魚鉤基座9、牽拉漁線10、頂針11、彈簧12、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所述誘魚系統(tǒng)2包括魚漂16、小鉤17、餌料艙18、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和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所述報警系統(tǒng)3包括子線21、滑道22、導電槽23、直流電線24、導電棒25、子線線匝26、電動發(fā)聲器27、母線28、母線線匝29、電路電阻30、電池31、燈泡32、電路開關33、配重鐵塊34、恢復彈簧35、彈性線孔36、防水外殼37和泡沫外層38;
所述釣鉤系統(tǒng)1中魚鉤基座9前端設有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仿生餌15位于魚鉤基座9中心位置,主魚鉤14和兩個輔魚鉤15呈均分360°等角布置,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穿過受力架8,受力架8內部鋪有硅膠墊,受力架8后端部通過彈性繩連接到勾爪5,勾爪5通過旋轉關節(jié)6連接到實心基座7上,勾爪5內部設有圓筒槽,圓筒槽中橫置壓縮的彈簧12,彈簧12與圓筒槽側端的頂針11連接,頂針11通過牽拉漁線10與魚鉤基座9連接;
所述誘魚系統(tǒng)2中釣鉤系統(tǒng)1的魚鉤基座9與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連接,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頂部連接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和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內部形成餌料艙18,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頂部設有魚漂16,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表面間隔分布有小鉤17;
所述報警系統(tǒng)3中防水外殼37外包裹泡沫外層38,防水外殼37內部底部設有配重鐵塊34,防水外殼37頂部通過母線線匝29連接母線28,子線21貫穿防水外殼37與誘魚系統(tǒng)2中魚漂16連接,防水外殼37底部與子線21貫穿處設有彈性線孔36,彈性線孔36通過子線21與子線線匝26連接,彈性線孔36處設有硅膠,子線線匝26安裝在位于防水外殼37內部的導電棒25上,子線21與子線線匝26連接處設有恢復彈簧35,導電棒25兩側設有能使導電棒25滑動的滑道22,一側滑道22底部通過直流電線24依次與電動發(fā)聲器27、電池31、電路電阻30、燈泡32、電路開關33串聯(lián)連接后連接另一側滑道22底部。
實施例2
如圖1至4所示,該智能仿生垂釣系統(tǒng),包括從下到上依次為釣鉤系統(tǒng)1、誘魚系統(tǒng)2和報警系統(tǒng)3;所述釣鉤系統(tǒng)1包括彈性繩4、勾爪5、旋轉關節(jié)6、實心基座7、受力架8、魚鉤基座9、牽拉漁線10、頂針11、彈簧12、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所述誘魚系統(tǒng)2包括魚漂16、小鉤17、餌料艙18、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和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所述報警系統(tǒng)3包括子線21、滑道22、導電槽23、直流電線24、導電棒25、子線線匝26、電動發(fā)聲器27、母線28、母線線匝29、電路電阻30、電池31、燈泡32、電路開關33、配重鐵塊34、恢復彈簧35、彈性線孔36、防水外殼37和泡沫外層38;
所述釣鉤系統(tǒng)1中魚鉤基座9前端設有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仿生餌15位于魚鉤基座9中心位置,主魚鉤14和兩個輔魚鉤15呈均分360°等角布置,輔魚鉤13、主魚鉤14和仿生餌15穿過受力架8,受力架8內部鋪有硅膠墊,受力架8后端部通過彈性繩連接到勾爪5,勾爪5通過旋轉關節(jié)6連接到實心基座7上,勾爪5內部設有圓筒槽,圓筒槽中橫置壓縮的彈簧12,彈簧12與圓筒槽側端的頂針11連接,頂針11通過牽拉漁線10與魚鉤基座9連接;
所述誘魚系統(tǒng)2中釣鉤系統(tǒng)1的魚鉤基座9與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連接,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頂部連接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粗網(wǎng)格網(wǎng)籠20和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內部形成餌料艙18,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頂部設有魚漂16,細網(wǎng)格網(wǎng)籠19表面間隔分布有小鉤17;
所述報警系統(tǒng)3中防水外殼37外包裹泡沫外層38,防水外殼37內部底部設有配重鐵塊34,防水外殼37頂部通過母線線匝29連接母線28,子線21貫穿防水外殼37與誘魚系統(tǒng)2中魚漂16連接,防水外殼37底部與子線21貫穿處設有彈性線孔36,彈性線孔36通過子線21與子線線匝26連接,彈性線孔36處設有硅膠,子線線匝26安裝在位于防水外殼37內部的導電棒25上,子線21與子線線匝26連接處設有恢復彈簧35,導電棒25兩側設有能使導電棒25滑動的滑道22,一側滑道22底部通過直流電線24依次與電動發(fā)聲器27、電池31、電路電阻30、燈泡32、電路開關33串聯(lián)連接后連接另一側滑道22底部。
其中防水外殼37為PVC塑料;泡沫外層38采用EVA的泡沫材料。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