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植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
背景技術:
毛葉山桐子樹是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毛葉山桐子為山地營造速生混交林和經濟林的優(yōu)良樹種;以因其樹形優(yōu)美,果實長序,結果累累,果色朱紅,形似珍珠,是山地、園林的觀賞樹種。山桐子為高大喬木,現(xiàn)有技術中可以通過人工種植控制其生長高度。但是仍然存在占地廣,林間土地資源閑置浪費的問題。
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為矮小灌木,屬于喜陰植物。油用牡丹產量高,種子含油率高,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
因此提供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毛葉山桐子林占地廣,林間土地資源閑置浪費的問題,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毛葉山桐子林占地廣,林間土地資源閑置浪費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所述毛葉山桐子林每畝種毛葉山桐子為40株,所述毛葉山桐子人工種植控制高度在3-5米,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地整地:在所述毛葉山桐子林中選擇灌溉方便,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所述油用牡丹播種前一年的秋末冬初深翻地,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2500~3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在來年8月至9月,再整地耙細;
B:種子處理:將當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采收的成熟的牡丹種子,用質量比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種子消毒,然后用40~50℃的溫水浸種48小時;
C:播種:在所述步驟A整地后的畦面上按距兩側毛葉山桐子樹20~30cm處開4~5cm寬的溝,溝深8~12cm,將步驟B所得油用牡丹種子均勻撒在所述溝內,所述牡丹種子的間距為1~2cm,然后覆土3~5cm;
D:田間管理:待步驟C中的特丹種子發(fā)芽生長至其幼苗長至5~7cm高時,按株距12~16cm定苗,定苗后結合除草中耕,防止傷根,定苗后每隔30~40天施復合肥,每次施肥量為10-12kg/畝,施肥時要防止污損葉片。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C中,所述覆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干燥淤泥土50~60份、多菌靈1~3份、植金石3~5份、赤霉素0.002~0.005份。
再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D中的復合肥為含鈣鎂磷的化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毛葉山桐子及油用牡丹生長旺盛,能充分利用毛葉山桐子林間閑置的地塊,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
(2)本發(fā)明充分結合毛葉山桐子的生長特性和油用牡丹喜陰的特點,通過合理控制毛葉山桐子林的種植密度,在保證毛葉山桐子健康生長的同時,也能保證套種的油用牡丹的正常生長。
(3)本發(fā)明中牡丹的培育方法能充分保證牡丹的生長,同時有利于土壤結構的改善,增加土地覆蓋率,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方式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該毛葉山桐子林每畝種毛葉山桐子為40株,毛葉山桐子人工種植控制高度在3-5米,該方法的步驟如下:
A:選地整地:在所述毛葉山桐子林中選擇灌溉方便,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所述油用牡丹播種前一年的秋末冬初深翻地,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3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在來年9月上旬整地耙細;
B:種子處理:將當年8月中旬采收的成熟的牡丹種子,用質量比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種子消毒,然后用40℃的溫水浸種48小時;
C:播種:在所述步驟A整地后的畦面上按距兩側毛葉山桐子樹30cm處開5cm寬的溝,溝深12cm,將步驟B所得油用牡丹種子均勻撒在所述溝內,所述牡丹種子的間距為1cm,然后覆土5cm,所述覆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干燥淤泥土60份、多菌靈3份、植金石5份、赤霉素0.005份。
D:田間管理:待步驟C中的特丹種子發(fā)芽生長至其幼苗長至7cm高時,按株距16cm定苗,定苗后結合除草中耕,防止傷根,定苗后每隔40天施含鈣鎂磷的復合化肥,每次施肥量為12kg/畝,施肥時要防止污損葉片。
實施例2
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該毛葉山桐子林每畝種毛葉山桐子為40株,毛葉山桐子人工種植控制高度在4-5米,該方法的步驟如下:
A:選地整地:在所述毛葉山桐子林中選擇灌溉方便,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所述油用牡丹播種前一年的秋末冬初深翻地,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25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在來年8月中旬整地耙細;
B:種子處理:將當年7月下旬采收的成熟的牡丹種子,用質量比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種子消毒,然后用50℃的溫水浸種48小時;
C:播種:在所述步驟A整地后的畦面上按距兩側毛葉山桐子樹20cm處開4cm寬的溝,溝深8cm,將步驟B所得油用牡丹種子均勻撒在所述溝內,所述牡丹種子的間距為2cm,然后覆土3cm,所述覆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干燥淤泥土50份、多菌靈1份、、植金石3份、赤霉素0.002份。
D:田間管理:待步驟C中的特丹種子發(fā)芽生長至其幼苗長至6cm高時,按株距12cm定苗,定苗后結合除草中耕,防止傷根,定苗后每隔30天施含鈣鎂磷的復合化肥,每次施肥量為10kg/畝,施肥時要防止污損葉片。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之一,不應當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但凡在本發(fā)明的主體設計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無實質意義的改動或潤色,其所解決的技術問題仍然與本發(fā)明一致的,均應當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