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態(tài)移動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種植容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建筑物頂部、廣場道路、 臨時擺設等處種植蔬菜瓜果、苗木、灌木、草坪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
背景技術:
習用的種植容器下部有排水系統(tǒng)、排水通道,包括容器體及排水阻根盤(下陷部分);該容器體的底部設有排水通風槽及蓄水槽,該排水通風槽通向容器體的外部,而該蓄水槽的側壁偏上開有若干與排水通風槽相通的溢水口 ;所述排水阻根盤蓋設于容器體的排水通風槽及蓄水槽上方,其與該蓄水槽相對的位置設有若干通孔。由于蓄水槽的設置,使水先儲存于蓄水槽內(nèi),而不是直接排出,只有當蓄水槽內(nèi)的水到達溢水口時,才由溢水口溢出并被排出,因此該種植容器的底部始終蓄有水份,即便儲藏在泥土或培養(yǎng)基質(zhì)中的水份蒸發(fā),蓄水槽內(nèi)的水也會向上蒸騰,為植物補充水份,從而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并可達到隔熱保溫的功效。習用的種植容器組合主要是靠容器下部十字交叉的下凹槽、槽體上方的透水透氣孔,實現(xiàn)容器體的排水、通風、蓄水的功能?;|(zhì)和植物外并沒有其他可以起到保溫的功能。 不能實現(xiàn)保溫效果,也沒有自帶灌溉系統(tǒng)。而且,習用的種植容器結構相對簡單,單個的容器只有凹槽上方十字形的空隙條板需要安裝,裝配較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溫效果好、可自動灌溉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生態(tài)移動容器,它主要由保溫隔熱層、排水槽、蓄水層、阻根層、 排水過濾層組成;所述的保溫隔熱層為最底層,蓄水層、阻根層、排水過濾層依次疊加在保溫隔熱層上;所述的排水槽安裝在保溫隔熱層的側邊;所述的蓄水層由蓄水底板、側框、蓄水槽、溢水口、排水孔組成,在蓄水底板上設置蓄水槽、溢水口、排水孔,所述的側框由四個側壁構成,四個側壁分別設置在蓄水底板的四周,形成一個周邊封閉的框架。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圍合板,所述的圍合板扣接在蓄水層側框的頂部,構成一個敞開的容置空間。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輸水管,在所述側框的相對的兩個角上開設有讓輸水管穿入的通孔,輸水管沿側框兩對角上的通孔穿入側框內(nèi),輸水管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灌溉溢水孔。所述的保溫隔熱層由隔熱底板、內(nèi)框和側板構成;其中保溫隔熱層的保溫材料的厚度可以根據(jù)具體建筑物狀況和氣候進行調(diào)整,矩形的內(nèi)框安裝在隔熱底板上表面,在內(nèi)框的兩側邊與隔熱底板側邊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該段構成所述的側板;所述的排水槽有兩段,分別安裝在保溫隔熱層隔熱底板的兩段側板上,且兩段排水槽十字相交。所述的阻根層包括阻根底板、輸水臺、蓄水孔、阻根過濾槽、透水孔;在阻根底板上設置輸水臺、蓄水孔、阻根過濾槽和透水孔。所述的排水過濾層上設有與阻根層上的輸水臺、蓄水孔、阻根過濾槽相對的水道。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種植基質(zhì)層,該種植基質(zhì)層安放在由圍合板和蓄水層側框構成的容置空間內(nèi)。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有七個子系統(tǒng)需要安裝配合在一起,有建筑保溫材料作為保溫層,保溫層材料使用高密度建筑保溫材料,是建筑上優(yōu)良的保溫隔熱材料, 具有密度高、隔音效果好、不易燃燒、無毒無害等優(yōu)點。容器中間貫通了自動滴灌系統(tǒng)(輸水管),可自動補水。本實用新型只有兩條邊有相互接合的排水槽,多個種植容器連接在一起就能實現(xiàn)成片組合形式。排水從四面排出,結構更加簡單,提高了產(chǎn)品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更加節(jié)水。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了種植基質(zhì)和植物,經(jīng)過營養(yǎng)基質(zhì)應用試驗,配制成了輕型種植基質(zhì),植物根據(jù)建筑屋面夏天溫度60-70°C,冬天零下10°C幾度,在不同地區(qū)氣候差異情況下,選擇出高度耐旱、耐熱、耐瘠薄的,可以實現(xiàn)自身的更新?lián)Q代、自然繁衍,,能夠?qū)崿F(xiàn)一年四季常綠。將本實用新型應用于各種建筑低碳環(huán)保節(jié)能領域,能夠有效的降低建筑物能耗,改變建筑物環(huán)境景觀,改善建筑小氣候,減少環(huán)境污染,固碳放氧,增加綠視率,保護著建筑屋面因冷暖收縮頻繁和防水層因陽光直射而造成的損壞,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容器設計新穎,能夠存儲大量的水,并將多余的雨水迅速排出,在暴雨情況下也能從透水性良好的基質(zhì)透過排水通道排出,系統(tǒng)具有抗臺風能力?;|(zhì)采用無土栽培技術,根據(jù)植物特性配制,含有保水基質(zhì)及充足的營養(yǎng)成分,基質(zhì)能夠吸儲大量雨水。建筑節(jié)能綠化系統(tǒng)包括了輸水管道自動滴灌系統(tǒng),能夠在長時間缺水的情況下補給植物生長所需水分,高溫天氣時,能降低建筑物內(nèi)表面溫度4-5度,降低屋頂傳熱量的80%,每日每平方可節(jié)電0. 2 度??梢苿涌山M合實現(xiàn)粗放管理,是國內(nèi)外唯一的建筑綠化節(jié)能技術創(chuàng)新系統(tǒng)。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后的軸測圖2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后的應用軸測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測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軸測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剖視圖6A是本實用新型保溫隔熱層的軸測圖6B是本實用新型保溫隔熱層與排水槽的軸測圖6C是本實用新型排水槽的軸測圖6D是本實用新型排水槽連接卡的軸測圖7A、圖7B是本實用新型蓄水層的俯視軸測圖和仰視軸測圖8A、圖8B是本實用新型阻根層的俯視軸測圖和仰視軸測;
圖9A是本實用新型排水過濾層的軸測圖9B是本實用新型排水過濾層安裝示意圖10是本實用新型圍合板的軸測圖;[0030]圖11是本實用新型種植基質(zhì)層的軸測圖;圖12是在本實用新型種植植物的軸測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種植基質(zhì)層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生態(tài)移動容器組合后立體圖,它由四個種植容器 10構成,四個種植容器10之間相互連接的排水槽2通過連接卡20 (如圖6D所示)相互連通且排水槽出口四面向外。如圖3、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生態(tài)移動容器10主要由保溫隔熱層1、排水槽 2、蓄水層3、阻根層4、排水過濾層5、輸水管6、圍合板7和種植基質(zhì)層8組成。所述的保溫隔熱層1為最底層,蓄水層3、阻根層4、排水過濾層5依次疊加在保溫隔熱層1上;所述的排水槽2安裝在保溫隔熱層1的側邊。保溫隔熱層1可根據(jù)建筑物本身狀況及氣候狀況相應的調(diào)整厚度。如圖7A、圖7B所示,所述的蓄水層3由蓄水底板31、側框32、蓄水槽33、溢水口 34、排水孔35組成。在蓄水底板31上設置蓄水槽33、溢水口 34、排水孔35。所述的側框 32由四個側壁構成,四個側壁分別設置在蓄水底板31的四周,形成一個周邊封閉的框架, 在側框32的相對的兩個角上開設有讓輸水管6穿入的通孔321。在底部設有加強筋36和卡扣37。所述的蓄水層3安裝于保溫隔熱層1之上(參考圖3所示),中間部分蓄水,多余的水份通過如圖所示的左側兩側下凹的部分條形蓄水槽33和圓形排水孔35,滲出并及時排走。如圖3所示,所述的圍合板7 (如圖10所示)扣接在蓄水層3側框32的頂部,構成一個向上敞開的容置空間;所述的構成滴灌系統(tǒng)的輸水管6沿側框32兩對角上的通孔321 穿入側框32內(nèi),輸水管6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灌溉溢水孔61。所述的種植基質(zhì)層8 (如圖 11所示)安放在由圍合板7和蓄水層3側框32構成的容置空間內(nèi)。圍合板7用于容器種植中滿足不同植物所需的基質(zhì)厚度來滿足層層加疊的各個組成部分,并可以容納更多的種植基質(zhì)層8厚度。如圖6A至圖6C所示,所述的保溫隔熱層1由隔熱底板11、內(nèi)框12和側板13構成;矩形的內(nèi)框12安裝在隔熱底板11上表面,在內(nèi)框12的兩側邊與隔熱底板11側邊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該段構成所述的側板13 ;所述的排水槽2有兩段21、22,分別安裝在保溫隔熱層1隔熱底板11的兩段側板13上,且兩段排水槽21、22十字相交。排水連接十字架 23同時連接四個相同的單體容器排水槽2,完成單體容器兩側的排水方式。如圖8A所示,所述的阻根層4包括阻根底板41、輸水臺42、蓄水孔43、阻根過濾槽 44、透水孔45。在阻根底板41上設置輸水臺42、蓄水孔43和阻根過濾槽44。所述的阻根層4安裝于蓄水層3 (參考圖3所示)之上,其中蓄水孔43、阻根過濾槽44用于接收水份并滲透入下層蓄水層3,并起到阻根過濾的作用。右上兩側的透水孔45用于透過水份。背面加強腳可以支撐空間、加大承重并加強兩層的連接。如圖8B所示,在阻根底板41的背面設有加強筋46。如圖9A、圖9B參考圖8A所示,所述的排水過濾層5上設有與阻根層4上的輸水臺42、蓄水孔43、阻根過濾槽44相對的水道51。排水過濾層5安裝于阻根層4之上(參考圖 3所示),更加加強容器的排水、過濾、阻根作用。如圖4、圖12所示,在種植容器10內(nèi)種植抗旱耐寒植物9。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種植基質(zhì)層8為草炭土 57%,椰糠30%,河沙6%,蛭石2. 2%,珍珠巖4. 8%ο本實用新型的裝配方法如圖3、圖5所示,在保溫隔熱層1四周的兩側邊上放置排水槽2,排水槽2之間用排水連接卡20相連,連接好后其上放置排水層下端,蓄水層3邊側兩端有溢水口和排水孔, 蓄水層3上端有蓄水、排水、過濾層,起到了排水、過濾、阻根等功能,底面有加強頂筋,用以加強與上層之間的連接和承重強度。在其上安置阻根層4,中間有蓄水孔以儲蓄多余的水份,這一層有阻根過濾的作用。最后,在蓄水層3的對角線位置插入滴灌輸水管6,輸水管 6兩側分布有出水孔,在長時間沒有雨水的情況下能夠以自動滴灌的方式保證植物水份供應。最后,在各層相互連接的基礎上,根據(jù)基質(zhì)的厚度安裝圍合板7,圍合板7能加固各部分的連接,并根據(jù)植物種類的選擇、基質(zhì)厚度的選擇使用不同高度的圍合板7。另外,圍合板7 高于各層,高于的部分填充基質(zhì)以滿足植物生長。圍合板的高度由所需基質(zhì)厚度決定。以上步驟完成容器單體的配裝,容器單體之間通過各自的排水槽2卡住連接十字架實現(xiàn)兩兩相連。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新型屋頂綠化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這樣幾個1、屋頂承重問題;2、防水、 排水、水分供給問題;3、防根穿刺問題(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屋頂結構);4、保證植物生長的問題(基質(zhì)的配方問題,營養(yǎng)問題、水份供給問題和植物篩選問題);5、成本問題;6、保溫、隔熱、隔音問題。習用的技術大多針對屋頂綠化功能,并沒有直接提出建筑綠化節(jié)能問題,并且只對屋頂綠化技術問題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給予充分的解決,就不能顧及到其他幾個問題。 比如,考慮屋頂承重和防水、排水問題時往往考慮不到植物維護和管理的難度,考慮成本往往其他幾個問題處理的都不好。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全面的解決以上問題,并能實現(xiàn)固碳放氧、截留雨水、增加綠視率、改善建筑小環(huán)境、節(jié)能環(huán)保等。是一種全新的建筑節(jié)能系統(tǒng)。在重量上,系統(tǒng)中的保溫隔熱材料、無毒無公害注塑材料、無土栽培基質(zhì),都能保證其不對一般的屋頂負荷造成影響;系統(tǒng)容器中在平面垂直方向有五層,不可能出現(xiàn)滲水和根穿刺的現(xiàn)象,容器有專門的排水通道解決排水問題,有滴灌系統(tǒng)管道解決灌溉問題,經(jīng)過5年多長時間對基質(zhì)配比和植物生長情況的記錄、觀察和調(diào)整得到最為合適的基質(zhì)成分比例和最適應植物。唯一在成本方面比相對略高,但相對于市場其他產(chǎn)品的做法,其性價比是更高的。
權利要求1.一種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保溫隔熱層、排水槽、蓄水層、阻根層、排水過濾層組成;所述的保溫隔熱層為最底層,蓄水層、阻根層、排水過濾層依次疊加在保溫隔熱層上;所述的排水槽安裝在保溫隔熱層的側邊;所述的蓄水層由蓄水底板、側框、蓄水槽、溢水口、排水孔組成,在蓄水底板上設置蓄水槽、溢水口、排水孔,所述的側框由四個側壁構成,四個側壁分別設置在蓄水底板的四周,形成一個周邊封閉的框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圍合板,所述的圍合板扣接在蓄水層側框的頂部,構成一個敞開的容置空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輸水管,在所述側框的相對的兩個角上開設有讓輸水管穿入的通孔,輸水管沿側框兩對角上的通孔穿入側框內(nèi),輸水管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灌溉溢水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隔熱層由隔熱底板、 內(nèi)框和側板構成;矩形的內(nèi)框安裝在隔熱底板上表面,在內(nèi)框的兩側邊與隔熱底板側邊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該段構成所述的側板;所述的排水槽有兩段,分別安裝在保溫隔熱層隔熱底板的兩段側板上,且兩段排水槽十字相交。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根層包括阻根底板、輸水臺、蓄水孔、阻根過濾槽、透水孔;在阻根底板上設置輸水臺、蓄水孔、阻根過濾槽和透水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過濾層上設有與阻根層上的輸水臺、蓄水孔、阻根過濾槽相對的水道。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tài)移動容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種植基質(zhì)層,該種植基質(zhì)層安放在由圍合板和蓄水層側框構成的容置空間內(nèi)。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態(tài)移動容器,它主要由保溫隔熱層、排水槽、蓄水層、阻根層、排水過濾層、輸水管、圍合板組成;所述的蓄水層、阻根層、排水過濾層依次疊加在保溫隔熱層上。所述的圍合板扣接在蓄水層側框的頂部,構成一個敞開的容置空間;所述的輸水管沿側框兩對角上的通孔穿入側框內(nèi)。由于本實用新型在容器中間貫通了自動滴灌系統(tǒng)(輸水管),可自動補水。本實用新型只有兩條邊有相互接合的排水槽,多個種植容器連接在一起就能實現(xiàn)成片組合形式。排水從四面排出,結構更加簡單,提高了產(chǎn)品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文檔編號A01G31/02GK202014493SQ201120103738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柯思征 申請人:上海中卉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