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姬菇的栽培方法
真姬菇的栽培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瓶栽食用菌技術,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真姬菇的栽培方法。背景技術:
食用菌工廠化瓶栽業(yè)務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調設施內(nèi)常年栽培,通過栽培的機械化和標準化,來實現(xiàn)食用菌在工廠內(nèi)常年穩(wěn)定的生產(chǎn)。由于工廠內(nèi)菇房環(huán)境不受季節(jié)影響,實現(xiàn)了食用菌的周年供應,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食用菌產(chǎn)品的需求。鑒于食用菌瓶栽技術的優(yōu)勢,目前諸如真姬菇、白靈菇、金針菇、杏鮑菇、滑子菇、茶樹菇、猴頭菇等的瓶栽生產(chǎn)已經(jīng)在產(chǎn)業(yè)上得到廣泛的應用。真姬燕,學名真姬燕(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斑玉蕈、海鮮燕、膠玉蘑、鴻喜菇、蟹味菇、假松茸等。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離褶菌族、玉蕈屬,是 北溫帶一種優(yōu)良的食用菌。真姬菇味比平菇鮮,肉比滑菇厚,質比香菇韌,口感極佳,還具有獨特的蟹香味,在日本有“香在松口蘑、味在玉蕈”之說。真姬菇的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包括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賴氨酸、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類。并且真姬菇是一種低熱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味鮮美、性平、甘溫,有利尿滲濕,健脾止渴之功能,清熱平肝之效??诟袠O佳,常食可提高免疫力、預防衰老、延長壽命。真姬菇屬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2°C -24°C,菇蕾分化的適宜溫度為irC _16°C,子實體成長的適宜溫度是
14。。-18。。?,F(xiàn)有的瓶栽真姬菇工廠化生產(chǎn)過程中采用每筐16瓶的種植方式,使用的栽培瓶容積多為850毫升或1100毫升。真姬菇栽培周期約為105-115天,瓶容量850cc,每瓶的目標采收量約為150-200克?,F(xiàn)有的16瓶種植的方式,存在栽培周期長、栽培成本高以及培養(yǎng)階段空間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型的真姬菇栽培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的真姬菇栽培方法,能夠有效縮短真姬菇的栽培周期,降低栽培成本,而且還提高了真姬菇培養(yǎng)階段空間利用率。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包括裝料、殺菌,冷卻,接種,培養(yǎng),搔菌,催蕾,生育和采收步驟,所述裝料步驟在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中裝入原料,在所述栽培筐中裝入25個栽培瓶,所述栽培瓶以5X5方式布局,所述栽培瓶的容積為500-700 毫升。在所述催蕾步驟之后生育步驟之前,還包括一分離步驟,該分離步驟將栽培筐中的栽培瓶由一筐分成兩筐,分筐后栽培筐中每兩個相鄰的栽培瓶之間有一栽培瓶空位。所述真姬菇在完成催蕾后,將栽培筐中的25個栽培瓶分離成12瓶與13瓶的兩筐,再移入有光照的房間完成整個生育過程。所述栽培筐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底壁及側壁圍合成一上方開口的收容空間,所述底壁在收容空間一側對應栽培瓶相應形成有對應的栽培瓶固定>J-U ρ α裝直。所述栽培瓶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凸柱構成。每個栽培瓶固定裝置包括8個固定支架,相鄰兩個培瓶固定裝置的固定支架部分共用。在所述固定支架基部設置有支撐墊,所述支撐墊為兩個三角形支撐墊。在每四個相鄰的栽培瓶固定裝置圍成的區(qū)域中央形成有通氣孔。所述栽培筐側壁向外延伸形成筐的外沿,所述外沿向下豎直延伸形成側沿。
·
所述栽培瓶瓶口直徑為50_56mm。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縮小栽培瓶的容積體、增加相同栽培筐裝載栽培瓶的數(shù)量的方式,在保證一個栽培筐的真姬菇產(chǎn)量基本相等的條件下,大幅度縮短栽培周期,節(jié)約了大量的投資建設面積及相應的資財,從而降低了真姬菇的栽培成本。而且在筐體大小基本相等的前提下,用本發(fā)明真姬菇栽培方法代替現(xiàn)有的16瓶栽培方式,還可以提高真姬菇培養(yǎng)階段空間利用率。
圖I為本發(fā)明真姬菇的栽培方法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真姬菇的栽培方法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的栽培筐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部分栽培瓶放入栽培筐后從筐口方向進行正投影形成的示意圖。圖4為栽培瓶放入栽培筐后從筐口方向進行正投影形成的示意圖。圖5為分離步驟后原栽培筐中栽培瓶的分布示意圖。圖6為分離步驟后另一栽培筐中栽培瓶的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真姬菇的栽培方法的關鍵在于通過對栽培瓶體積的縮小來縮短真姬菇的栽培周期,從而降低了栽培成本。具體來講,將傳統(tǒng)種植真姬菇栽培瓶的胴體部進行縮減,瓶口大小也同時縮減,栽培容積由原先的850毫升縮小至500-700毫升之間,瓶口直徑縮小為50-56mm,在栽培筐大小基本等同的情形下,放置25個栽培瓶。請參閱圖I、圖4、圖5和圖6所示,圖4、圖5和圖6中的虛線圓形5示意性地表示栽培瓶。本發(fā)明一種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裝料在栽培筐中裝載25個500-700毫升的栽培瓶,栽培瓶以5X5方式布局,使用全自動裝瓶機,要求裝瓶均勻,緊實度適中,裝料300-450克,含水量65%-66%,瓶肩基本無空隙,打孔至瓶底。(2)殺菌采用高壓滅菌鍋,121°C滅菌80分鐘。(3)冷卻滅菌結束后,打開滅菌鍋,滅菌車推至冷卻室,冷卻室溫度20°C -22°C左右。(4)接種冷卻后的瓶子通過自動接種機進行接種,每瓶栽培種表面接菌種10-15克,接種后通過輸送帶輸送至培養(yǎng)室。(5)培養(yǎng)培養(yǎng)室溫度設定為22°C -23°C,濕度60%_80%,二氧化碳濃度4000PPM以下,培養(yǎng)70-75天。(6)搔菌培養(yǎng)成熟后,進行搔菌處理并補充培養(yǎng)中喪失的水分。
(7)催蕾搔菌后的栽培瓶移入催蕾室中進行發(fā)芽管理,溫度15°C -16°C,濕度95%以上,二氧化碳濃度小于2000PPM,經(jīng)過10-15日后移出催蕾室。(8)生育采收將催蕾后的栽培筐移至生育室中繼續(xù)生長,溫度15°C -16°C,濕度95%以上,二氧化碳濃度小于2000PPM,進行間隙式光照,500-1000LUX的光照每日需要10小時左右,10-15天后開始采收。為了解決現(xiàn)有栽培過程中菇體交叉相連,采收作業(yè)者經(jīng)常使子實體菌蓋發(fā)生破裂、菌柄發(fā)生折斷的問題,改善真姬菇的外觀品質,還可以在催蕾步驟之后生育步驟之前增加一分離步驟,通過分離步驟將從催蕾室移出的栽培瓶移至分離室中進行栽培瓶的分離,將栽培筐中的栽培瓶分成兩筐,分筐后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以在橫向和縱向每兩個相鄰的栽培瓶之間有一栽培瓶空位的方式布局,分離后的栽培筐移至生育室中繼續(xù)生長直至采收。請一并參閱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為了進一步改善真姬菇的外觀品質,保障每一瓶真姬菇生育空間的穩(wěn)定性,對栽培過程中使用的栽培筐I進行了結構上的改進。改進后的栽培筐1,栽培筐的筐底大致呈正方形,包括底壁10以及由底壁10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11,所述底壁10及側壁11圍合成一上方開口的收容空間12,所述收容空間12用于容置真姬菇栽培瓶。所述底壁10在收容空間12—側形成有25個相鄰設置的真姬菇栽培瓶固定裝置13,所述25個食用菌栽培瓶固定裝置13以5橫5縱模式布局。所述真姬菇栽培瓶固定裝置13包括固定支架130,所述固定支架130由底壁10向上延伸形成的凸柱131構成。在所述固定支架基部132設置有支撐墊133,所述支撐墊133為兩個三角形支撐墊。固定裝置13的設置為真姬菇栽培瓶的穩(wěn)定性提供了保障,確保了栽培后期分筐后每一個真姬菇栽培瓶擁有一致的生長發(fā)育空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栽培筐的筐體邊長為420mm-440mm,栽培筐的筐體高度為80mm-90mm,固定支架的高度為30mm-60mm。每個真姬菇栽培瓶固定裝置13包括8個固定支架130,相鄰兩個真姬菇培瓶固定裝置13的固定支架130部分共用。在每四個相鄰的真姬菇栽培瓶固定裝置13圍成的區(qū)域中央形成有通氣孔14,在本實施例中通氣孔14為一正方形透孔。在培養(yǎng)過程中,瓶筐疊加擺放后,通過通氣孔14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通風通道,使空氣更便捷的輸送到每一個真姬菇栽培瓶中,有效改善了培養(yǎng)階段的通風換氣效果,提升了栽培的均一度。所述真姬菇栽培筐I的側壁11向外延伸形成栽培筐的外沿110,所述外沿110向下豎直延伸形成側沿11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側沿長10 mm-20mm。通過設置側沿111可以有效防止瓶筐運輸過程中因相互擠壓而產(chǎn)生的重疊,便于大規(guī)模機械手作業(yè)。下面結合具體栽培實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實例I :
使用580毫升聚丙烯塑料瓶,每筐放置25瓶,以5橫5縱模式布局。用固體菌種接種后,培養(yǎng)和后熟合計70日,之后進行搔菌作業(yè),轉移至催蕾室,10日后菇蕾發(fā)生,轉移到分離室,將一筐25瓶,分成12瓶和13瓶的兩筐,再轉入生育室,繼續(xù)發(fā)育15日后采收,使用機器或人工采收均可,每瓶收獲100-120克,總共栽培周期為95日。實例2
使用650毫升聚丙烯塑料瓶,每筐放置25瓶,用固體菌種接種后,培養(yǎng)和后熟合計73日,之后進行搔菌作業(yè),轉移至催蕾室,10日后菇蕾發(fā)生,轉移到分離室,將一筐25瓶,分成12瓶和13瓶的兩筐,再轉入生育室,繼續(xù)發(fā)育15日后采收,使用機器或人工采收均可,每瓶收獲130-150克,總共栽培周期為98日。與傳統(tǒng)的16瓶栽培方式栽培的105-115天的栽培周期相比,使用本發(fā)明真姬菇栽的培方法,整個栽培周期縮短為95-98天,整個培養(yǎng)周期縮短了 10-15%,節(jié)約了大量的投資建設面積及相應的資財,從而降低了真姬菇的栽培成本。而且在筐體大小基本相等的前提下,用本發(fā)明真姬菇的栽培方法代替現(xiàn)有的16瓶栽培方式,還可以提高真姬菇培養(yǎng)階段空間利用率。 以上描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諒能理解,在不偏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對本發(fā)明的簡單修改和替換皆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包括裝料、殺菌,冷卻,接種,培養(yǎng),搔菌,催蕾,生育和采收步驟,所述裝料步驟在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中裝入原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筐中裝入25個栽培瓶,所述栽培瓶以5X5方式布局,所述栽培瓶的容積為500-700毫升。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催蕾步驟之后生育步驟之前,還包括一分離步驟,該分離步驟將栽培筐中的栽培瓶由一筐分成兩筐,分筐后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以在橫向和縱向每兩個相鄰的栽培瓶之間有一栽培瓶空位的方式布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姬菇在完成催蕾后,將栽培筐中的25個栽培瓶分離成12瓶與13瓶的兩筐,再移入有光照的房間完成整個生育過程。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底壁及側壁圍合成一上方開口的收容空間,所述底壁在收容空間一側對應栽培瓶相應形成有對應的栽培瓶固定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由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的凸柱構成。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栽培瓶固定裝置包括8個固定支架,相鄰兩個培瓶固定裝置的固定支架部分共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基部設置有支撐墊,所述支撐墊為兩個三角形支撐墊。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四個相鄰的栽培瓶固定裝置圍成的區(qū)域中央形成有通氣孔。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筐側壁向外延伸形成筐的外沿,所述外沿向下豎直延伸形成側沿。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瓶口直徑為50-56mmo
全文摘要
一種真姬菇的栽培方法,包括裝料、殺菌,冷卻,接種,培養(yǎng),搔菌,催蕾,生育和采收步驟,所述裝料步驟在栽培筐中的栽培瓶中裝入原料,在所述栽培筐中裝入25個栽培瓶,所述栽培瓶以5×5方式布局,所述栽培瓶的容積為500-700毫升。本發(fā)明通過縮小栽培瓶的容積體、增加相同栽培筐裝載栽培瓶的數(shù)量的方式,在保證一個栽培筐的真姬菇產(chǎn)量基本相等的條件下,大幅度縮短栽培周期,節(jié)約了大量的投資建設面積及相應的資財,從而降低了真姬菇的栽培成本。而且在筐體大小基本相等的前提下,用本發(fā)明真姬菇栽培方法代替現(xiàn)有的栽培方式,還可以提高真姬菇培養(yǎng)階段空間利用率。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884939SQ20111020636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2日
發(fā)明者程繼紅, 楊仁智, 李金鑫 申請人: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