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290閱讀:21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釣魚用電動卷線器。
背景技術
以往,釣魚用電動卷線器應主要應用于深水釣魚,大多構成為在將釣竿一直放置在安裝于船舷的竿架上的狀態(tài)下進行釣鉤組件的放出直至卷收,但是最近也開始對更加小型化的結構進行產(chǎn)品化,以能夠在手持狀態(tài)下進行操作。另一方面,公知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將用于對卷筒進行卷收操作的操作構件配置在各種位置上。例如,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那樣,公知有在卷線器主體的側板上配置構成為能使馬達輸出連續(xù)可變的桿式的構件或者構成為滑動式的構件等。而且,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有如下結構,使圓板狀的旋轉旋鈕(操作構件)的一部分從控制盒的上面露出,通過從上方按壓拇指并進行旋轉操作,而使馬達輸出連續(xù)可變。專利文獻1 日本國特開2001-169700號專利文獻2 日本國特開2003-擬959號如上所述,最近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與使用于擬餌垂釣的釣魚用(路亞 Baitcasting)卷線器一樣,也希望是能以手持狀態(tài)進行操作的類型,但是對于以往的小型化后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在操作性方面還有應改善的余地。具體為,希望在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下,用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的一側的手協(xié)調地進行同時感覺上鉤的拇指按壓(Thumbing)操作或翹竿操作、抖竿刺魚(Hooking)、釣線卷收操作等一系列的操作。在上述的以往類型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中,很難以手持狀態(tài)進行上述一系列的操作。即,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結構中,需要用與把持卷線器主體的手相反的手對進行卷筒的卷收操作的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且,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結構中,由于需要從控制盒的上方側按壓拇指來進行操作,因此用把持卷線器主體的一側的手的拇指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會缺乏順暢性(很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著眼于上述的問題而進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可在手持狀態(tài)下單手把持保持釣竿和卷線器主體,并順暢地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具有設置在卷線器主體的左右側板之間的卷繞釣線的卷筒、設置在所述卷線器主體上的旋轉驅動卷筒的驅動馬達、 調節(jié)所述驅動馬達的輸出的操作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構件配設于在用把持保持所述釣竿和所述卷線器主體的手的拇指對所述卷筒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上,并且以操作方向為大致前后方向的方式被支撐在所述卷線器主體上。在上述構成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中,由于調節(jié)驅動馬達的輸出的操作構件配設于在用把持保持釣竿和卷線器主體的手的拇指對卷筒進行拇指按壓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上,因此可協(xié)調、順暢地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而且, 由于操作構件以其操作方向為大致前后方向的方式被支撐在卷線器主體上,因此通過在拇指按壓卷筒的同時,或者在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下不進行拇指按壓操作地使拇指的腹部彎曲,直接使拇指的腹部向前后方向進行操作,可高穩(wěn)定性、容易地進行驅動馬達的卷收操作。根據(jù)本發(fā)明,可得到一種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可在手持狀態(tài)下單手把持保持釣竿和卷線器主體,并順暢地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第1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2是從手柄側觀察圖1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側視圖。圖3是從手柄相反側觀察圖1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側視圖。圖4是從后方側觀察圖1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圖。圖5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圖6是放大了圖5的主要部分的圖。圖7是表示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并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8是表示收容在控制盒內的控制部的構成的框圖。圖9是表示對離合機構進行分離操作的狀態(tài)的圖。圖10是表示從釣鉤組件的放出直至觸底的防止纏結的拇指按壓操作的圖。圖11是表示在圖10所示的狀態(tài)后對離合機構進行接合操作的狀態(tài)的圖。圖12是表示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使驅動馬達進行卷收的狀態(tài)的圖。圖13是表示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使驅動馬達進行卷收的狀態(tài)的圖。圖14是表示與拇指按壓操作無關地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使驅動馬達進行卷收的狀態(tài)的圖。圖15包括(a) (d),是按順序說明放出釣鉤組件后的通常的操作的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第2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17是圖16所示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18是從手柄側觀察圖16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側視圖。圖19是從手柄相反側觀察圖16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側視圖。圖20是從后方側觀察圖16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圖。圖21是沿圖16的B-B線的剖視圖。圖22是放大了圖21的主要部分的圖。圖23是表示在圖16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中,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并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M是從后方側觀察圖23所示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圖。圖25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1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
圖沈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2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圖27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3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圖觀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4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四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5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30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6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31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7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32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8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33是表示操作構件的第9變形例的圖,(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34表示在控制部中控制驅動馬達的方法,是表示占空比與操作構件的操作角度的關系的圖形。符號說明1-釣魚用電動卷線器;5-卷線器主體;5A、5B_左右側板;6_手動手柄;7_卷筒; 8-驅動馬達;12-離合機構;15-控制盒;18-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9-離合接合切換構件; 2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操作構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至圖5示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第1實施方式,圖1是俯視圖,圖2是從手柄側觀察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側視圖,圖3是從手柄相反側觀察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側視圖,圖4是從后方側觀察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圖,另外,圖5是沿圖1的A-A 線的剖視圖。另外,對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定義為圖1及圖2所記載的方向。
本實施方式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1具有卷線器主體5,其具備在左右框架3a、!3b上安裝左右殼體^、4b而構成的左右側板5A、5B。在構成所述卷線器主體5的一個側板(右側板5B)側設置有進行卷收操作的手動手柄6,在左右側板5A、5B之間可旋轉地支撐有卷繞釣線的卷筒7。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在所述卷筒7前方側的左右側板之間保持有驅動馬達8,所述卷筒7通過所述手動手柄6的卷收操作以及驅動馬達8的旋轉驅動, 而經(jīng)由動力傳遞機構10向釣線卷收方向被旋轉驅動。 另外,對于驅動馬達8,也可以是設置在卷筒7內部的構成,也可以像本實施方式這樣,通過設置在卷筒7的前方,而確保卷筒的卷線量并盡可能地使卷線器主體5小型化。 而且,對于所述動力傳遞機構10,可以由具備如下功能的公知的機構構成對驅動馬達8的旋轉驅動力進行減速并傳遞至卷筒側的功能;即使驅動馬達8進行旋轉驅動也不會使手動手柄6連帶旋轉的功能;及防止手動手柄6反轉的功能等。而且,對于那種動力傳遞機構 10,既可以配設在左側板5A側,也可以配設在右側板5B側,或者還可以分別分開配設在左右側板上。而且,在所述卷筒7前方的左右側板5A、5B之間設置有公知的勻繞機構12,其具備對卷筒7均等地卷繞釣線的功能。而且,在構成卷線器主體的所述左右側板5A、5B之間的卷筒7的上方配設有控制盒15,其具備控制所述驅動馬達8的控制部(在后面說明控制部的構成)。該控制盒15的表面構成為與左右側板5A、5B的表面呈表面一致狀。而且,在所述卷線器主體5內配置有公知的離合機構17,其將卷筒7切換為釣線卷收狀態(tài)/自由旋轉狀態(tài)。該離合機構17具備介在于上述的動力傳遞機構10而連接斷開來自手動手柄6及驅動馬達8的動力傳遞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在右側板5B側。在構成該離合機構17的離合板上卡合有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將動力傳遞從接合狀態(tài)切換至分離狀態(tài);及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將動力傳遞從分離狀態(tài)切換至接合狀態(tài)。本實施方式的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為橋形設置在卷筒7后方側的左右側板5A、5B 之間的結構,能夠在拇指按壓卷筒7的同時進行操作,構成為通過從圖5所示的狀態(tài)進行壓下操作,而將離合機構17從接合狀態(tài)切換至分離狀態(tài)。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通過未圖示的分配保持彈簧而被分配保持在圖5所示的離合接合位置和離合分離位置(參照圖9、圖 10)之間。而且,本實施方式的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設置在右側板5B側,通過未圖示的分配保持彈簧而被分配保持為可在離合接合位置和離合分離位置之間搖動。此時,所述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在離合接合狀態(tài)下,如圖5所示,其表面(操作部)與右側板5B的表面呈大致表面一致狀,在離合分離狀態(tài)下,可搖動地被支撐為處于從右側板5B的表面突出而能進行推壓操作的狀態(tài)。另外,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除機械式以外,也可以由電氣式(例如利用螺線管的構件)構成。而且,也可以與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由一體構件構成。所述卷線器主體5設置有用于對驅動馬達8供電的供電部20。該供電部20形成在左側板5A前方側的下面區(qū)域,在該供電部20上安裝有可裝拆的便攜式蓄電池22(參照圖7),或者安裝有從放置在腳邊的蓄電池、設置于釣魚船的電源部進行供電的供電線。所述控制盒15如圖5所示,具備在卷筒7的上方從其旋轉軸(卷筒軸7a)附近覆蓋前方側的勻繞機構12及驅動馬達8的大小,在其后端部分上配置有調節(jié)驅動馬達8的輸出的操作構件25。該操作構件25位于卷筒7的上方,被支撐為可在前后方向(釣竿方向) 上變位。在此,卷筒7的上方是指側視時操作區(qū)域(拇指的腹部所抵接的操作區(qū)域)位于上方即可,尤其優(yōu)選在卷筒上卷繞釣線的狀態(tài)下,所述操作區(qū)域與卷筒軸7a相比多少向前方側偏移,可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直接進行操作構件的操作。本實施方式的操作構件呈可旋轉的形狀,詳細而言,操作性良好地構成為大致圓筒形,且被支撐為其外表面(旋轉表面)面向在左右側板之間使卷筒露出的開口區(qū)域,旋轉的方向為前后方向(從后方側觀察時為上下方向)。下面,參照圖6及圖7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方式的操作構件25的結構。在介由卷線器腳安裝部fe將卷線器主體5安裝在釣竿R上時,如圖7所示,操作構件25被配設在與釣竿R —起把持保持所述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的手的拇指T夠得到的位置(詳細而言,該拇指的指尖夠得到的位置)上。具體為,配設在如下位置上,即在卷筒7 上卷繞釣線S的狀態(tài)下,即使對其表面進行拇指按壓操作,也能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使拇指的腹部抵接的位置(詳細而言,如圖6所示,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伸長時成為最初抵接的操作構件的最后端側的位置P至卷繞有釣線S的表面的垂直距離考慮到釣線的放出,為5 40mm左右即可)。S卩,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構成為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25可旋轉地被支撐為,其旋轉表面(操作表面)面向在左右側板之間使卷筒露出的開口區(qū)域(如圖4所示,操作構件25的操作表面位于控制盒15的表面15P的下方,并且可旋轉地被支撐為從控制盒的后端部(面)1 向成為后方的開口區(qū)域突出),因此能夠在對卷繞在卷筒7上的釣線進行拇指按壓的基礎上,使該拇指的指尖抵接于操作構件25的操作表面。另外,如上所述,所被支撐的操作構件25被支撐為其操作方向為大致前后方向 (圖6及圖7的箭頭Dl方向),即便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拇指放開而對操作構件25 進行操作,也能成為把持保持性良好的結構,具體為,是在把持保持卷線器本體的狀態(tài)下可在從控制盒表面?zhèn)扔媚粗笍纳习磯翰殉植僮鳂嫾?5的同時進行操作的結構。而且,對于被如此支撐的操作構件25的操作方向,構成為在大致前后方向的基礎上,具備成為與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圖4及圖6的箭頭D2)的成分。即,預先在控制盒15的后端部15a 的中央?yún)^(qū)域形成向前方側凹入的凹部15b,通過在該凹部1 上可旋轉地支撐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25,其操作方向構成為在圖6及圖7的箭頭Dl所示的大致前后方向的基礎上, 在所述左右側板之間使卷筒露出的開口區(qū)域,包含圖4及圖6的箭頭D2所示的上下方向成分。由此,需要前后、上下的細微動作的操作構件25的操作使用拇指的前側,而主要以上下動作為中心的拇指按壓操作使用拇指的后側,可實現(xiàn)順暢的一系列的操作。另外,從標準的卷線量(由S2表示)釋放釣線時,已卷繞的釣線的外徑逐漸變化,在此,操作構件25 位于即使釣線卷繞量處于一半(50%;由Sl表示),也能夠在充分地對卷筒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進行操作的位置。而且,構成為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25的旋轉軸2 兩端可旋轉地被支撐于控制盒15 (兩軸支撐),可有效地防止纏線。而且,通過使操作構件25位于左右側板5A、5B的中央?yún)^(qū)域,相對于卷線器主體5的重心的把持位置的平衡變好,可成為操作性良好、不易疲勞的結構,而且,無論右手、左手的哪個手進行把持都能得到共通的感覺。另外,對于操作構件 25的旋轉軸25a,也可以可旋轉地支撐于控制盒15以外的部分(例如直接支撐于卷線器主體5左右的框架3a、3b)上,而且,也可以是與操作構件25的一體成型品,還可以是筒狀的軸。而且,對于操作構件25,也可以是僅一側可旋轉地被支撐(單臂支撐)的構件。而且, 在所述旋轉軸2 上設置有角度傳感器130。在此,如圖所示,操作構件的大致圓筒形是指內部既可以是實心,也可以是包括整體或局部具有空洞部的概念。而且,對于其外形,如本實施方式這樣,當然可以是準確的圓筒形,也可以是在周圍形成有凹凸,或者形成有可用手指掐住或頂接的突起部。或者,也可以是軸向的中間部分膨出或凹入等,具備拇指的腹部可在軸向上抵接從而可進行旋轉操作的外形的構件(在后面說明這些具體的構成例)。而且,對于構成為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25,如圖2至圖4所示,既可以從控制盒15的表面15P突出,也可以如后述的實施方式(變形例)那樣,至少一端側的旋轉表面與控制盒(卷線器主體)之間呈大致表面一致狀。如上所述,通過將操作構件25配設在如下位置上,即在與釣竿R —起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5的狀態(tài)下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可在保持釣竿R和卷線器主體的姿勢下進行單手操作。而且,由于能夠在用拇指進行拇指按壓的同時用拇指的指尖接觸操作構件,因此能夠在利用拇指按壓感覺到上鉤的同時,馬上利用馬達驅動進行卷收。尤其如圖7所示,使拇指T的腹部貼緊時,穩(wěn)定性變高,能夠進行切實的操作,同時與只是窄寬度的圓板狀構件相比接觸面積大,因此把持保持性也變強。而且,由于操作構件25 可在大致前后方向上移動,因此與同時進行拇指按壓或放開(接觸或放開)的手指的動作為同一方向,操作性良好。而且,通過使操作構件25為旋轉構件,可從更廣的方向進行操作(例如從后方進行操作或從上方進行操作),可節(jié)省空間增大操作范圍。而且,由于操作方向構成為在前后方向的基礎上,具備成為與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成分,因此拇指按壓操作的接合到分離以及操作構件的卷繞停止到增速的手指動作變得簡單,可容易地進行順暢的操作。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25設置在卷線器主體5 (控制盒)及卷筒7之間,其旋轉軸2 與卷筒7的旋轉軸7a大致平行。如此,通過使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25的旋轉軸25a與卷筒7的旋轉軸7a大致平行(包括平行),即使在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下,使操作構件25自由地旋轉,手指 (拇指T)的位置也很難向橫向偏離,不會出現(xiàn)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時的平衡變差的情況。 即,如圖7的箭頭所示,由于操作構件僅向前后方向移動,因此拇指T的位置不會較大地向橫向偏離,對于卷線器主體的重心、施加在供電部20上的力(如圖所示,供電部20設置于側部,因此,由于被供電線拉拽的力、便攜式蓄電池的重量負荷等,容易以釣竿R的長度方向軸為中心施加旋轉負荷所引起的力)所引起的扭轉負荷,不會出現(xiàn)操作性降低或容易變得疲勞的情況。此時,考慮到使操作構件25旋轉時的手指(拇指T)的位置的橫向偏離, 大致平行的范圍也可以定義為相對于卷筒的旋轉軸士30°的范圍。因而,對于操作構件25 的變位方向即“大致前后方向”,當然包括前后方向(釣竿的軸向),其為包括相對于軸向士30°的范圍內的方向。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卷筒7的旋轉軸7a作為基準位置(由HO表示)時, 使相對于卷筒7從底部7b卷繞有50%的釣線S時的到釣線表面的高度為H1,使到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的表面部的高度方向幅度的中間點的高度為H2,使到操作構件25在卷繞速度0時成為最后端側的位置P的高度為H3時,將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和操作構件25配置為Hl <H2 <H3的關系。此時,使H2的高度為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的表面部的高度方向幅度的中間點是因為考慮了在離合接合操作時,通常最易操作的區(qū)域,使H3的高度為操作構件25在卷繞速度0時成為最后端側的位置P是因為考慮了在驅動馬達8處于停止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直接伸長時最容易接觸的位置。即,通過將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的配設位置和操作構件25的配置位置設定為如上所述的關系,在進行從進行離合分離直至釣線卷收操作(操作構件25的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時,可使拇指靈敏地進行動作以減少無用的動作。另外,對于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由于根據(jù)其形狀而使操作位置不同,因此操作
8區(qū)域部分存在于比所述Hl高且比所述H3低的位置即可。而且,如圖5及圖6所示,優(yōu)選預先在控制盒15的后方側下端部分設置誤動作防止部15c,其在操作構件25和卷筒7之間向后方側突出。通過預先在控制盒15上形成如上所述的誤動作防止部15c,在對釣線進行卷收操作時,可防止附著在釣線上的異物、海水碰到操作構件25,以防止發(fā)生誤動作。另外,誤動作防止部15c既可以是與控制盒15的一體部件,也可以將金屬薄板材連接在控制盒15上。而且,對于誤動作防止部15c,其前端位置15d(圖6的線Ll所示的位置)位于操作構件25的中心位置(圖6的線L2所示的位置)的前方側時,有可能因附著在釣線上的異物、海水引發(fā)誤動作,而且,其前端位置15d位于所述操作構件25的后端位置P的后方側時,使拇指從拇指按壓狀態(tài)向操作構件25移動時,尤其在卷線量少時,有可能形成妨礙。因此,對于誤動作防止部15c,如圖6所示,優(yōu)選其前端位置15d位于所述后端位置P的前方側,并且位于操作構件25的中心位置(旋轉軸25a的位置)的后方側。即,優(yōu)選誤動作防止部的前端位置15d覆蓋操作構件25,且其后端位置P位于側視露出的范圍內。而且,優(yōu)選操作構件25配置在卷筒7的上方,并且使其中心位置(旋轉軸25a)與卷筒7的旋轉軸7a相比預先配設在驅動馬達8側。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過在卷筒7的前方配置驅動馬達8,能夠減小卷筒 7的外徑,可將操作構件25安裝在較低的位置上。此時,由于使驅動馬達8位于前方,因此重心向前方偏移,但是通過使操作構件25與卷筒的旋轉軸7a相比處于驅動馬達側,卷線器主體5的重心和把持部的關系變好,可在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的同時成為不易疲勞的結構。另外,由于能夠將操作構件25設置于較低的位置,因此即使將操作構件25設置在卷筒的旋轉軸7a的前方側,拇指也能容易地夠到。尤其優(yōu)選操作構件25的中心位置與卷筒7的旋轉軸7a相比處于驅動馬達8側1 15mm的范圍內,由此,把持性及操作性的平衡變好。而且,在上述的控制盒15中收容有對驅動馬達8的驅動進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基板),可根據(jù)操作構件25的旋轉操作量調節(jié)驅動馬達8的輸出。此時,控制部設定為通過向前方對操作構件25進行旋轉操作,而使驅動馬達8的輸出上升。即,卷收釣線時,使在拇指按壓狀態(tài)下等待魚發(fā)出的魚訊的拇指直接向前方伸長,可通過進行往上推操作構件25 的操作而進行釣線的卷收操作,因此,可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另外,雖然操作構件25的旋轉操作量與驅動馬達8的輸出的關系可以任意,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定為使操作構件25的基準位置為馬達的輸出值0,而向前方旋轉操作 120°時,馬達輸出變?yōu)镸ax。即,通過在向前方方向操作時變?yōu)樵鏊?,而在拿著釣竿和卷線器主體的手上施加有負荷的高速卷收時,能夠把持更前方,因此,把持保持性變高,操作性良好,變得不易疲勞。當然,對于操作構件25,也可以設定為向后方進行旋轉操作時,使驅動馬達8的輸出上升。根據(jù)這種操作構件的結構,僅通過使正在對卷筒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的第一關節(jié)進行彎曲動作,就能在使拇指按壓操作從接合變?yōu)榉蛛x的同時,向跟前側對操作構件進行旋轉操作(驅動馬達的增速旋轉),成為操作性良好的結構。在所述控制盒15的表面上設置有顯示所釋放的釣線的長度(線長信息)等的顯示部(液晶顯示部)16,而且,在其周圍配設有可設定各種信息的操作按鈕16a、16b。在此,參照圖8說明收容在所述控制盒15中的控制部的構成。
圖8是表示對上述構成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動作進行控制的控制部的構成的框圖。收容在控制盒15中的控制部100具備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110,控制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動作;ROM(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111,儲存有用于測量線長或對驅動馬達的輸出進行可變控制的各種程序、設定信息等;及控制基板(微型計算機)120,安裝有作為暫時存儲區(qū)的RA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112,該控制基板120介由1/0端口 115與各工作要素之間收發(fā)信號,以控制動作。S卩,構成為在所述控制基板120與如下器件之間收發(fā)信號檢測所述操作構件25 的操作量的檢測單元,具體為角度傳感器130,其根據(jù)操作構件25的操作角度輸出操作位置信號;線長測量裝置140,檢測卷繞在卷筒7上的釣線的釋放量;顯示控制電路160,在設置于控制盒15上的液晶顯示部16上顯示各種信息;操作按鈕16a、16b,設置在控制盒15 上;及馬達驅動電路170,從停止狀態(tài)直至高輸出值連續(xù)地增減調節(jié)驅動馬達8的輸出。而且,所述CPUllO執(zhí)行存放在R0M111中的規(guī)定程序,通過介由1/0端口 115向上述的各工作要素供給據(jù)此生成的控制信號來控制各工作要素,具有控制釣魚用電動卷線器整體的功能。而且,所述R0M111儲存有由CPU110執(zhí)行的各種程序、控制處理所需的數(shù)據(jù)(例如根據(jù)從線長測量裝置140輸入的檢測信號測量線長的運算程序、特定操作構件25的操作角度及與其對應而使驅動馬達8的轉速可變的占空比的可變控制表、用于由液晶顯示部16顯示文字、數(shù)字等圖像的圖像顯示數(shù)據(jù)等)。而且,所述RAM112具備工作區(qū),具備在所述程序工作時,暫時儲存處理步驟、數(shù)據(jù)等的功能。所述操作按鈕16a、16b從釣者接收例如使投入的釣鉤組件停在所希望的深度的深度信息、變更驅動馬達8的輸出的可變范圍的輸出范圍設定信息等各種信息。所述線長測量裝置140在卷筒7因釣線的釋放/卷收而被旋轉驅動時,例如通過安裝在旋轉部分上的磁鐵和對其進行檢測的磁傳感器檢測實際的旋轉量、旋轉方向,生成其檢測信號。而且,所述馬達驅動電路170具備驅動控制驅動馬達8的功能,該驅動馬達8旋轉驅動卷筒7。具體為,馬達驅動電路170例如根據(jù)來自所述CPUl 10的控制信號(PWM信號; 脈寬調制信號),對針對驅動馬達的驅動電流通電時間率(占空比)進行可變控制,從停止狀態(tài)(OFF狀態(tài))直至高速旋轉狀態(tài)(Max狀態(tài))連續(xù)地增減調節(jié)驅動馬達8。另外,根據(jù)由對操作構件25的距初始位置(停止位置)的實際操作量進行檢測的角度傳感器輸出的檢測信號,從所述CPUllO輸出與針對每個角度所設定的占空比相關的控制信號。所述顯示控制電路160根據(jù)所述CPUllO的控制而被驅動,具有在液晶顯示部16 上向釣者顯示例如現(xiàn)在的釣線釋放量、距投入釣鉤組件的時間、驅動馬達8的驅動速度(也可以是指示器所進行的顯示)、或者操作方法、消息等的功能。所述角度傳感器130具備生成與操作構件25的操作角度相對應的信號的功能即可,例如可應用具備輸出與操作構件的操作量相對應的電阻值變化的電位差計的傳感器, 或者具備生成與操作量相對應的脈沖的編碼器的傳感器等各種結構的傳感器。下面,參照圖9至圖15說明使用上述構成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實際進行船釣時的動作。另外,以下的一系列釣魚操作是在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的手持狀態(tài)下進行的。最初,通過用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5的手的拇指對配設在卷筒后方側的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進行壓下操作,將離合機構從接合狀態(tài)切換至分離狀態(tài)(參照圖9)。將離合機構從接合狀態(tài)切換至分離狀態(tài)后,卷筒7變?yōu)樽杂尚D狀態(tài),釣鉤組件下落。此時, 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發(fā)生搖動,如圖9及圖10所示,從右側板5B的表面突出從而成為可進行推壓操作的狀態(tài)。釣鉤組件在下落并觸底之前,容易發(fā)生纏結,然而通過使正在把持卷線器主體5的拇指直接從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移向釣線表面,可防止纏結。釣鉤組件觸底或下落至規(guī)定的魚層時(通常設定為卷線量變?yōu)榇笾乱话胱笥?, 通過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挪向側方,并推壓處于突出狀態(tài)的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 可容易地切換至離合接合(參照圖11)。圖12示出在上述一系列的操作結束后轉入釣線的卷收操作的狀態(tài)(操作構件25 的旋轉操作)。如上所述,由于使相對于卷筒7卷繞有50%的釣線時的到釣線表面的高度為H1,使到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的表面部的高度方向幅度的中間點的高度為H2,使到操作構件25在卷繞速度0時成為最后端側的位置P的高度為H3時,將離合接合切換構件19和操作構件25配置為Hl < H2 < H3的關系,因此能夠以不存在多余動作的方式用單手的拇指T靈敏地進行離合分離、伴隨著釣鉤組件下落的拇指按壓操作、離合接合、以及基于操作構件25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動作。圖13示出在離合接合狀態(tài)下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使拇指T的腹部抵接于操作構件25的狀態(tài)。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操作構件25設置于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上,因此在后述的翹竿操作時等,能夠處于在進行釣線卷收操作的同時使拇指T接觸釣線的狀態(tài),變得容易感覺魚的魚訊(即使在離合接合狀態(tài)下, 也由于在卷筒和反轉防止機構之間嚙合有多個齒輪,因此卷筒在旋轉方向上具有游動度。 利用該游動度可容易感覺魚的魚訊)。而且,把持釣竿和卷線器主體時,也可以連卷筒一起把持,即使在僅接觸處于露出狀態(tài)的操作構件25的所述接點位置P的狀態(tài)下,也能牢固地把持卷線器主體5。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離合分離切換構件18,也配設于在拇指按壓卷筒7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上,因此,在翹竿操作時,想要再次使釣鉤組件僅下落規(guī)定量時,可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通過使拇指挪向后方來進行離合分離,可用單手容易地使釣鉤組件僅下落規(guī)定量。圖14示出在未進行拇指按壓操作地把持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下對操作構件25進行操作的狀態(tài)。由于在未進行如上所述的拇指按壓操作地把持卷線器主體5的狀態(tài)下,操作構件25從控制盒15的表面突出(參照圖2及圖3),因此可介由操作構件25進行把持。艮口, 如圖所示,即使在抵接于操作構件25的后端位置P的狀態(tài)(驅動馬達8處于進行卷收驅動的狀態(tài))下,也能牢固地把持卷線器主體,在該狀態(tài)下,僅通過直接使操作構件25向前方滾動就能容易地使驅動馬達增速。當然,即使在驅動馬達的停止狀態(tài)下,也能僅通過直接使操作構件25向前方滾動而容易地對驅動馬達進行卷收操作。而且,對于從圖12、圖13所示的狀態(tài)轉向圖14所示的狀態(tài),也由于只要使拇指的第一關節(jié)彎曲即可,因此操作性良好。另外,由于在離合接合狀態(tài)下進行拇指按壓時,可抑制卷筒的旋轉,因此卷線器主體的把持保持性良好,但是在使拇指按壓放開的階段,需要突然接觸于操作構件的部分上的把持保持性。如上所述,由于操作構件25如圖14所示,可用拇指從上方進行按壓,因此接觸于操作構件的部分上的把持保持性良好。圖15 (a)至(d)是連續(xù)地表示放出釣鉤組件后的一系列釣魚操作的狀況的一個例子的圖。這些一系列的操作可用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的單手來進行。首先,如(a)所示,放出釣鉤組件并觸底后,進行魚層定位(卷收操作至魚所存在的水深)。而且,進行魚層定位后,根據(jù)需要進行撒餌(撒餌釣魚的情況)。這些一系列的操作(觸底后的卷起操作)可如圖12所示地實施,撒餌時如圖14所示,可牢固地把持卷線器主體5來實施。而且,如果在等待魚的魚訊,則如圖13所示,可以在進行拇指按壓的同時預先使拇指抵接于操作構件25,因此,容易感覺到魚訊,同時在感到魚訊時,能夠馬上轉入卷收操作。進行翹竿操作時,如(b)所示,緩慢地提起釣竿并停止。此時,通過成為圖13所示的狀態(tài),可容易感覺到魚訊,并且在感到魚訊時,馬上轉入卷收操作。尤其在較高地翹起竿時感到魚訊的情況下,可僅通過該卷收操作實現(xiàn)抖竿刺魚。之后,如(c)所示,在使所提起的釣竿下降的同時進行卷收操作(不使釣鉤組件上下運動)。此時,通過成為圖13所示的狀態(tài)或者圖14所示的狀態(tài),可容易地在使釣竿下降的同時進行卷收操作。即,在以往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中,在使釣竿下降的同時進行的卷收操作使用另一只手來實施手動手柄的卷收操作,或者需要對呈桿形的操作構件進行旋轉操作,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必使用雙手而能用單手實施(c)所示的操作。另外,如(d)所示,實際感到魚的魚訊時,可通過直接操作所抵接的操作構件25而刺住魚,而且,可直接卷收釣線。尤其對竿無法配合的較高地提起竿時的魚的魚訊有效。如以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可在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的手持狀態(tài)(單手手持狀態(tài))下,容易地進行一系列的釣魚操作。如此,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可在與釣竿一起單手把持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下容易地進行一系列的釣魚操作。在此,對適合上述操作的卷線器主體的大小及操作構件25的具體的配置位置進行說明。對于所述操作構件25,如圖5所示,至其后端位置P的高度(離卷線器腳安裝部 5a的幅度方向中心位置的高度)H被設定為處于30mm 90mm的范圍。其小于30mm時,卷筒直徑變得過小,而超過90mm時,與釣竿一起把持保持時的操作性降低。即,如果能夠進行從上按壓操作構件25的操作,則小于90mm即可,尤其優(yōu)選為30mm 75mm。而且,關于操作構件25前后方向的配置位置,如圖2所示,優(yōu)選位于標準的卷線量S2時的后端位置P3的前方,并且位于卷線器主體5的后端位置P2的前方且水平方向的距離Lp為60mm以內。尤其優(yōu)選位于釣線為50%左右的卷繞量Sl時的后端位置P4的前方,還優(yōu)選預先設置在卷筒底部7b (參照圖6)的前方。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中,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參照符號,省略其詳細的說明。圖16至圖M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的第2實施方式的圖,圖 16是俯視圖,圖17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圖18是從手柄側觀察的側視圖,圖19是從手柄相反側觀察的側視圖,圖20是從后方側觀察的圖,圖21是沿圖16的B-B線的剖視圖,圖22 是放大了圖21的主要部分的圖,圖23是表示與釣竿一起把持卷線器主體并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另外,圖M是在把持卷線器主體的狀態(tài)下從后方側觀察的圖。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使配設在控制盒15后端部的操作構件45形成為與上述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大致圓筒形,在對旋轉軸4 進行兩軸支撐的同時,在其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很多凹槽45b。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控制盒15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半圓柱狀的隆起部 15e,與操作構件45兩端的表面形狀呈大致表面一致(使相互的表面形狀近似)。此時,該范圍是在操作時手指能強力接觸的范圍(可操作的區(qū)域)即可,至少在從圖22所示的P點沿上方到Pl點(操作構件45的最上方的位置)的范圍內呈大致表面一致即可。如此,通過使與操作構件45的端部相對的部分的控制盒的表面形狀與操作構件的端部形狀近似,如圖23及圖M所示,可進行使拇指T的一部分附在該部分上,并且使拇指的其它部分附在操作構件45上的操作,因此,能夠不會使拇指感到疼痛地使把持保持穩(wěn)定,同時切實地進行操作。此時,根據(jù)前述效果,考慮到針對手指的壓力差、傾斜程度,只要使大致表面一致的范圍為士3mm的范圍即可。而且,尤其如這些圖所示,由于能夠容易地使拇指T移向供電部相反側,因此可提高相對于施加在供電部20上的力F所引起的扭轉負荷的把持保持平衡,在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的同時,變得不易疲勞。另外,對于如上所述的隆起部,形成在操作構件45的軸向的至少一端側即可(優(yōu)選僅形成在供電部相反側)。而且,根據(jù)操作構件45的支撐方式,也可以在構成卷線器主體 5的左右側板上形成呈上述表面一致狀的隆起部?;蛘?,也可以不形成那種隆起部,而使控制盒15自身變厚,成為與操作構件45的表面形狀近似的表面形狀。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2所示,使形成于控制盒15的誤動作防止部15c比上述的第1實施方式長(參照圖6)。即,通過使誤動作防止部15c的前端位置15d延長至操作構件45的成為最后端側的位置P,可更加防止誤動作的發(fā)生。圖25至圖27分別表示大致圓筒形的操作構件的變形例,各圖中的(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各圖中的(b)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另外各圖中的(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如上所述,如果使操作構件如上述的實施方式那樣構成為大致圓筒形,則對于該大致圓筒形,可進行各種變形。具體為如下形狀即可,即可進行旋轉操作,其操作表面部面向在左右側板和控制盒之間使卷筒露出的開口,能夠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直接伸長并抵接的形狀。例如,圖25所示的操作構件55的旋轉軸5 被兩軸支撐,其中間部分通過彎曲面而成為收縮的鼓形,同時在其周圍沿周向連續(xù)地形成有凹槽^b。在這種結構中,拇指的腹部容易吻合,同時不易打滑?;蛘撸瑘D26所示的操作構件65的旋轉軸6 被兩軸支撐,其中間部分通過彎曲面而成為膨出的桶形,同時在其周圍沿周向連續(xù)地形成有突起 65b。在這種結構中,變得容易使拇指的腹部進行碰觸,不易打滑可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蛘撸?圖27所示的操作構件75的旋轉軸7 被兩軸支撐,在圓筒形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桿部 75b。在這種結構中,能夠使成為初始值(馬達驅動的輸出為0)的位置明確化,而且,即使在固定釣竿時的搖晃的船上,也能夠捏住桿部7 進行操作,因此,可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圖觀至圖34分別表示操作構件的變形例,各圖中的(a)是表示控制盒部分的俯視圖,各圖中的(b)是從后方側觀察操作構件的圖,各圖中的(c)是操作構件的側視圖,另外各圖中的(d)是操作構件的剖視圖。另外,在這些圖中,對操作構件在卷繞速度0時成為
13最后端側的位置標注符號P。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操作構件構成為位于卷筒7的上方,可使對卷筒進行拇指按壓的手的手指(拇指)直接伸長,在箭頭所示的前后方向(包括大致前后方向)上進行操作即可,其配置狀態(tài)、支撐方法、操作方式等可以為各種方式。即,通過將操作構件的操作區(qū)域配置在控制盒15的后方,并且面向在左右側板之間使卷筒露出的開口區(qū)域,可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直接向前方伸長,抵接于操作區(qū)域。例如,圖觀所示的操作構件85構成為板狀,在其基端部上安裝旋轉軸85a,將該旋轉軸8 兩軸支撐在形成于控制盒15的凹部1 部分上。此時,如(c)所示,通過對操作構件85進行向前方側向上推的操作,可使驅動馬達增速。在這種結構中,由于以旋轉軸8 為中心進行轉動操作,因此變得容易進行馬達速度的微調。而且,如圖四所示的操作構件95將形成為大致半工字形的旋轉軸%a兩軸支撐在形成于控制盒15的一對支撐凹部15f上,在旋轉軸9 的中心區(qū)域安裝有拇指容易吻合的柱狀操作部95b。此時,如(c)所示,通過對操作部9 進行向前方側向上推的操作,與圖觀所示的結構一樣,可使驅動馬達增速。在這種結構中,也由于以旋轉軸為中心進行轉動操作,因此變得容易進行馬達速度的微調。圖30所示的操作構件105在其中心部上安裝旋轉軸105a,將該旋轉軸10 兩軸支撐在形成于控制盒15的凹部1 部分上。操作構件105構成為能以旋轉軸10 為中心旋轉,在其周圍沿周向在4個位置上形成有操作突起10恥。此時,通過使手指的腹部抵接于操作構件105的操作突起105b,向前方進行旋轉操作,可使驅動馬達增速。在這種結構中,由于容易使拇指的腹部進行碰觸,因此可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而且,圖31所示的操作構件 115構成為可沿前后方向滑動。具體為,預先在所述控制盒15的后端側形成向后方下降的傾斜面15A,在該傾斜面上形成滑動槽15B,沿該滑動槽15B配設有可滑動的操作構件115。 此時,通過使手指的腹部抵接于操作構件115,向前方進行滑動,可使驅動馬達增速。在這種結構中,由于操作方向為直線狀,因此可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圖32所示的操作構件125配置在相對于圖4所示的卷線器腳安裝部fe的幅度方向的中心線(由X表示中心線)與供電部20的相反側(供電部相反側)。此時,操作構件 125配置于凹部15b,該凹部1 形成在相對于中心線X偏移的位置上,該旋轉軸12 處于被兩軸支撐于控制盒15的狀態(tài)。而且,雖然操作構件125構成為大致圓筒形,但是其構成為使旋轉軸方向的幅度較小,成為所謂的圓板狀。而且,在其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很多凹槽12 ,成為進行旋轉操作時不易打滑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中,由于能夠在使對卷筒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的位置稍稍挪向供電部相反側的狀態(tài)下把持卷線器主體,因此可提高相對于施加在供電部上的要使卷線器主體旋轉的轉矩(如圖M所示,在供電部上安裝便攜式蓄電池22時所產(chǎn)生的力F、供電線所引起的拉拽力)所引起的扭轉負荷的把持保持平衡,可實現(xiàn)提高操作性,同時變得不易疲勞。尤其在進行如圖15所示的翹竿操作時,容易施加如上所述的扭轉負荷,因此,通過使操作構件125的位置挪向供電部相反側,可有效地防止操作性的降低、疲勞。圖33所示操作構件135與上述的實施方式一樣,構成為大致圓筒形,而且,設定為使由箭頭D所示的操作方向相對于中心線X傾斜+ θ (定義為相對于中心線X使逆時針方向為+,使順時針方向為_)度,用右手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時,其操作性變好。因此,在控制盒15后端部的大致中央部以配置傾斜狀態(tài)的操作構件135的方式形成有凹部15b,旋轉軸13 被兩軸支撐在該部分上(因而,旋轉軸13 成為被設置為相對于所述卷筒的旋轉軸傾斜角度θ度的狀態(tài))。通常釣者傾向于用慣用的手進行釣竿的操作(甩竿、翹竿操作),許多右手靈活的釣者用右手與釣竿一起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時,其拇指必然變成沿著箭頭方向的方向。因此,通過構成為能夠沿上述方向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對用右手進行操作的釣者來說,可在與釣竿一起牢固地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的同時良好地進行操作。另外,對于從中心線X傾斜的角度θ,如上所述,為包含在大致前后方向范圍內的30°以內即可。而且,如果是用左手進行把持保持的結構,則操作構件設置為傾斜成為反向的-θ度(-30°以內)即可。而且,優(yōu)選在如上所述的操作構件135的結構中,預先使操作構件135的中心位置 C從中心線X向+方向(與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偏移。通過設定于這種位置上,在用右手與釣竿一起把持保持卷線器主體,使正在進行拇指按壓的拇指直接伸長時,能夠容易地使腹部接觸于操作構件135的中心位置C,操作性良好。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用右手把持保持右側板側,因此對于上述的施加在供電部上的要使卷線器主體旋轉的轉矩所引起的扭轉負荷,也能實現(xiàn)提高把持保持平衡。而且,對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變形例中的各操作構件,構成為在對卷筒7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可在大致前后方向上進行操作,并且其操作方向全都構成為包括與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成分。即,考慮到卷繞釣線的卷筒表面與配設在其上方的操作構件的位置關系,拇指必然成為朝向上方的操作方向,因此,對于上述的各操作構件,其操作方向包括上下方向的成分,可容易地進行操作。具體為,各操作構件的成為最后端側的位置P 被設定為,通過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而向上方側移動。對于上述的各實施方式中的操作構件,構成為可在大致前后方向上變位,構成為能夠用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拇指的腹部控制驅動馬達的輸出,因此,與以往的設置在側板上的桿式操作構件相比旋轉半徑(操作半徑)小,驅動馬達8的驅動速度因微小的操作量 (手指的移動量)而急劇上升,細微的馬達控制有可能變得困難。因此,在所述控制部100中,也可以在上述的操作構件25、35、45…的操作范圍內, 使驅動馬達8的輸出從0連續(xù)地可變,同時在操作構件25、35、45…的同一操作范圍內可變更地控制所述驅動馬達8的可變范圍。S卩,如在圖34的圖形中模式化表示的那樣,在通常模式下,如(A)所示,從處于初始位置的狀態(tài)(操作角度0° )至最大操作角度(本實施方式中為120° )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時,進行如下控制,使驅動馬達8的轉速可變的占空比的范圍在0%至100%連續(xù)地(也可以階段地變化)可變。另外,根據(jù)釣者的喜好,例如通過操作設置在控制盒15上的操作按鈕,使占空比的范圍可變地進行控制。S卩,如(B)、(C)、 (D)…所示,通過任意地變更占空比的范圍,即使是同一操作角度,也能防止驅動馬達8的輸出急劇地上升。其結果,魚上鉤時,能夠防止急劇地使驅動馬達8的轉速急速上升,可防止跑魚等。另外,雖然在圖34中,為了在說明上便于理解操作構件的旋轉角度與占空比的關系而示出直線的線性圖形,但是實際上在操作角度的范圍內,控制為在每個規(guī)定角度以多個階段(例如0至30個階段)使驅動速度可變,因此,兩者的關系為非線性。以上,雖然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在控制驅動馬達8的輸出的操作構件的結構上具有特征,對于除其以外的結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而且,作為旋轉的構件來構成操作構件時,對于其形狀也能夠適當?shù)剡M行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釣魚用電動卷線器,是具有設置在卷線器主體的左右側板之間的卷繞釣線的卷筒、設置在所述卷線器主體上的旋轉驅動卷筒的驅動馬達、調節(jié)所述驅動馬達的輸出的操作構件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構件配設于在用把持保持所述釣竿和所述卷線器主體的手的拇指對所述卷筒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上,并且以操作方向為大致前后方向的方式被支撐在所述卷線器主體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方向包括與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成分。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構件具有可旋轉的形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構件構成為大致圓筒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可在手持狀態(tài)下單手把持保持釣竿和卷線器主體,并順暢地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直至卷筒的卷收操作的一系列的操作。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釣魚用電動卷線器具有設置在卷線器主體(5)的左右側板(5A)、(5B)之間的卷繞釣線的卷筒(7)、設置在卷線器主體(5)上的旋轉驅動卷筒(7)的驅動馬達(8)、調節(jié)驅動馬達(8)的輸出的操作構件(25)。另外,操作構件(25)配設于在用把持保持釣竿和卷線器主體(5)的手的拇指對卷筒(7)進行拇指按壓操作的同時可進行操作的位置上,并且以操作方向為大致前后方向的方式被支撐在卷線器主體(5)上。
文檔編號A01K89/01GK102308778SQ20111017010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城英樹, 天野誠之, 小林榮 申請人:大和精工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