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及配套使用的插秧輔助設備。
背景技術: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以稻米為食用主 糧,同時它也是稻作區(qū)農民的經濟支柱。我國有很多省份以水稻生產為主業(yè),它不但事關國 計民生,同時直接影響農業(yè)發(fā)展,農村穩(wěn)定和農民效益。目前國內外的水稻生產以選育、推 廣優(yōu)良新品種和適用的新技術及水稻傳統(tǒng)生產、機械作業(yè)等多元素的生產方法。高產、優(yōu)質 水稻規(guī)模生產受到很多制約因素,影響水稻單產提高和農民的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水稻秧苗分株帶 土旱育秧盤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以加速水稻生產機械化步伐,減輕農民水稻生產勞動強 度,提高水稻產量和農民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的結構特點是由底板和外圍板構成盤體, 在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起秧膜;在所述盤體中,分別呈縱向和橫向的分格條間隔設置,形成各 獨立的育秧盒,在所述各育秧盒中,起秧膜及底板上設置有貫通的透水孔,所述分格條是以 直接插裝在盤體中的安裝形式可拆裝。 本實用新型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的結構特點也在于在所述起秧膜上,按各 分格條所在位置設置有溝槽,所述各分格條插裝在所述溝槽中。 本實用新型配套使用的插秧器的結構特點是具有 —可轉動的載秧板,所述載秧板的板面為球冠狀,球冠狀的板面上設置有與起秧 膜平面形狀相一致的用于放置起秧膜的起秧膜凹槽,所述載秧板的邊緣設置為傳動齒輪; 在載秧板的外圈設置為一圈表面低于載秧板的表面的秧苗槽,處在秧苗槽的內周、在載秧 板的表面設置有一圈弧形齒狀分秧條,相鄰的分秧條之間形成單株秧苗由載秧板進入秧苗 槽的秧苗通道,在秧苗槽內設置秧苗間隔條; —與機架固聯(lián)、呈傾斜設置的載秧盤,為圓盤體,圓盤體的外周有兩個開口,一個 是用于驅動傳動齒輪的驅動電機輸出軸位置上的傳動口 ;另一個是落秧位置上的落秧口 ; 在落秧口所在位置處,位于秧苗槽的內圈設置有阻擋在相應位置上秧苗通道出口處的分秧 舌; —落秧通道,所述落秧通道承接在所述落秧口的位置上,呈弧形設置,弧形落秧通 道使秧苗直立落地。 呈弧形設置的落秧通道使秧苗直立落在由秧苗開溝齒劃出的溝槽內,然后由秧苗 扶直板尾部的弧形翻泥板將開溝齒劃出的泥土回覆,完成插秧。本實用新型采用水稻旱育 秧,水稻育苗移栽產量高,可延長栽秧大田在地生長作物與秧苗共生期。
3[0012]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xiàn)在 1、本實用新型育秧盤使水稻分株帶土育秧,直接在育秧盤上將秧苗分為大田移栽
的一穴一穴單株,可極大地簡化插秧機的設計和制造,降低插秧機制造成本。 2、本實用新型插秧機應用到水稻生產上它與現(xiàn)在的插秧機比較具有構造簡單,大
田栽秧使用方便,節(jié)能等優(yōu)點。同時以此技術還可帶動相關聯(lián)的作物如棉花、油菜、玉米、
小麥、瓜、蔬菜、花卉、草坪、林果類等作物走育苗和機械配套生產一體化之路,推動大農業(yè)
機械化生產。 3、本實用新型插秧器可利用現(xiàn)有的機械動力進行大田作業(yè),易于實施、使用成本 低,克服了使用國外進口的插秧機價格高、配件要依賴進口等缺陷;本實用新型可根據(jù)市場 需求在規(guī)格上多樣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中育秧盒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完成育秧后的秧根塊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插秧器中載秧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插秧器中載秧板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插秧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插秧器以機械為動力的機械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載秧板、11起秧膜凹槽、12傳動齒輪、13分秧條、14秧苗槽、15秧苗間 隔條、2載秧盤、21傳動口 、22落秧口 、3底板、4外圍板、5起秧膜、6分格條、61育秧盒、7落 秧通道、8秧根塊、9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由底板3和外圍板4構成盤體,在底板3上放 置有起秧膜5 ;在盤體中,分別呈縱向和橫向的分格條6間隔設置,形成各獨立的育秧盒61, 在各育秧盒61中,在起秧膜5及底板3上設置有貫通的透水孔,分格條6是以直接插裝在 盤體中的安裝形式可拆裝。 具體實施中,在起秧膜5上,按各分格條6所在位置設置有溝槽,各分格條6插裝 在溝槽中。 每只育秧盒6中育成的秧根塊8如圖3所示。 本實施例中,與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配套使用的插秧器的結構形式如圖4、 圖5、圖6和圖7所示。 參見圖4、圖5,載秧板1為可轉動構件,其板面為球冠狀,球冠狀的板面上設置有 與起秧膜5平面形狀相一致的用于放置起秧膜5的起秧膜凹槽ll,載秧板1的邊緣設置為 傳動齒輪12 ;在載秧板1的外圈設置為一圈表面低于載秧板1的表面的秧苗槽14,處在秧 苗槽14的內周,在秧苗槽內設置秧苗間隔條15 ;在載秧板1的表面設置有一圈弧形齒狀分 秧條13,相鄰的分秧條13之間形成單株秧苗由載秧板1進入秧苗槽14的秧苗通道; 圖4、圖5和6所示,載秧盤2為圓盤體,與機架固聯(lián)、呈傾斜設置,圓盤體的外周有兩個開口 , 一個是用于驅動傳動齒輪12的驅動電機輸出軸位置上的傳動口 21 ;另一個是落
秧位置上的落秧口 22 ;在落秧口 22所在位置處,位于秧苗槽14的內圈設置有阻擋在相應 位置上秧苗通道出口處的分秧舌; 在載秧盤的落秧口 22的位置上承接落秧通道7,落秧通道7呈弧形設置,弧形落秧 通道7使秧根塊8直立落地。 圖7所示,具體實施中,可以將各插秧器成行掛接在車架9上,以機械為動力進行 牽引,完成大田作業(yè)。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功能和效果 1、育秧盤可在水稻育秧期間將秧苗分成獨立單株,提高秧苗素質,簡化水稻插秧
機結構,降低插秧機制造成本,解決進口插秧機價格高、配件依賴進口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的投入使用具有省水、省地、省種、省肥省工的優(yōu)勢,且秧齡彈性大,
實現(xiàn)水稻大苗栽插機械化,解決目前生產上使用的水稻插秧機只能栽短秧小苗的問題,擴
大水稻種植區(qū)農民對高產優(yōu)質水稻品種的選擇范圍,加速高產優(yōu)質水稻產業(yè)化。 3、提高和促進水稻栽秧田前茬作物秸桿還田利用率。 4、提高水稻種植區(qū)農民種植水稻產量和效益,降低水稻生產勞動強度。 5 、促進水稻生產規(guī)?;?、優(yōu)質品種產業(yè)化。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使用采用如下方式 —、水稻秧苗分株帶土育秧 1、選地建立育秧大棚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選擇地勢較高、土壤肥沃的田塊建立育 秧大棚,育秧大棚與栽秧大田面積之比為1 : 100-120。大棚建立后整平秧地準備育秧。
2、準備育秧土 配置肥沃的無雜草種子的細土,為育秧盤裝土育秧做準備。 3、備齊育秧盤、秧苗分格條、起秧膜,每畝栽秧田約需4.3m2育秧盤和其匹配的秧 苗分格條、起秧膜。 4、將秧苗分格條、起秧膜組裝在育秧盤中,經裝土、播種、噴水完成水稻育秧播種 工作。 5、將播種后的育秧盤轉移到育秧大棚內,擺在平整的育秧地上,運用旱育秧方法,
掌握棚內育秧適宜的溫濕度和合理的肥水運籌,培育出大田栽秧需要的適齡壯秧。 6、水稻分株帶土秧苗的秧根的土塊濕度以秧根土塊不松散,相鄰的分株帶土秧
苗的秧根的土塊不粘結為宜。 二、水稻插秧機插秧操作程序 將在大棚中培育好的育秧盤中的秧苗連育秧盤從育秧地中起起來,轉運到栽秧大 田的邊上,從育秧盤中起出秧苗分格條,利用起秧膜把分株帶土秧苗轉移到載秧盤中的載 秧板上,放在載秧板上的起秧膜的凹槽內。為防止秧苗分格條從育秧盤中取出后,分株帶土 秧苗向四周傾倒,需采用有彈力的橡皮帶將起秧膜上的分株帶土秧苗從根部攏合在一起, 然后將分株帶土秧苗的根系與扎在起秧膜的透水孔中的根系從起秧膜表面切斷。當秧苗在 載秧板上擺好后,再取出攏合秧苗的橡皮帶。 載秧盤的載秧板第一次裝秧后,需人力操作載秧板,使載秧板轉動,帶動載秧板上 的秧苗以旋轉的方式進入秧苗槽之間的通道,直至運行到載秧板邊緣的秧苗槽中。載秧盤 的載秧板第一次裝秧,需防止分株帶土秧苗在進入秧苗槽之前有傾倒在秧苗通道中的秧苗,阻礙秧苗運行。 將載秧盤的載秧板裝秧后,裝配在育秧盤支架上,在動力作用帶動下載秧板轉動, 秧苗從秧苗槽轉至載秧盤出口落到秧苗出口槽中,在落秧通道作用下使秧苗直立落入秧苗 栽插溝內,秧苗栽插溝是插秧機底盤上的開溝齒向前運行時劃出的。 秧根塊落入秧苗栽插溝后,在扶直板尾部的弧形條作用下,開溝齒劃出的泥土返 回秧苗栽插溝,使落在栽插溝中的秧苗扶直、栽穩(wěn)。 插秧機插秧時可用預備載秧盤裝秧,替換栽完的載秧盤,保持插秧機田間插秧連 續(xù)操作,提高插秧機工作效率。 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及其配套的插秧機栽插的水稻的大田管理方法,與同類 型水稻品種的栽培技術相同。
權利要求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其特征是由底板(3)和外圍板(4)構成盤體,在所述底板(3)上放置有起秧膜(5);在所述盤體中,分別呈縱向和橫向的分格條(6)間隔設置,形成各獨立的育秧盒,在所述各育秧盒中,起秧膜(5)及底板(3)上設置有貫通的透水孔,所述分格條(6)是以直接插裝在盤體中的安裝形式可拆裝。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其特征是在所述起秧膜(5)上, 按各分格條(6)所在位置設置有溝槽,所述各分格條(6)插裝在所述溝槽中。
3. —種與權利要求1所述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配套使用的插秧器,其特征是具有一可轉動的載秧板(l),所述載秧板(1)的板面為球冠狀,球冠狀的板面上設置有與 起秧膜(5)平面形狀相一致的用于放置起秧膜(5)的起秧膜凹槽(ll),所述載秧板(1)的 邊緣設置為傳動齒輪(12);在載秧板(1)的外圈設置為一圈表面低于載秧板(1)的表面 的秧苗槽(14),處在秧苗槽(14)的內周、在載秧板(1)的表面設置有一圈弧形齒狀分秧條 (13),相鄰的分秧條(13)之間形成單株秧苗由載秧板(1)進入秧苗槽(14)的秧苗通道,在 秧苗槽(14)內設置秧苗間隔條(15);一與機架固聯(lián)、呈傾斜設置的載秧盤(2),為圓盤體,圓盤體的外周有兩個開口 , 一個是 用于驅動傳動齒輪(12)的驅動電機輸出軸位置上的傳動口 (21);另一個是落秧位置上的 落秧口 (22);在落秧口 (22)所在位置處,位于秧苗槽(14)的內圈設置有阻擋在相應位置 上秧苗通道出口處的分秧舌;一落秧通道(7),所述落秧通道(7)承接在所述落秧口 (22)的位置上,呈弧形設置,弧 形落秧通道(7)使秧苗直立落地。
專利摘要水稻秧苗分株帶土旱育秧盤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其特征是由底板和外圍板構成盤體,在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起秧膜;在盤體中,分別呈縱向和橫向的分格條間隔設置,形成各獨立的育秧盒,在各育秧盒中,起秧膜及底板上設置有貫通的透水孔,分格條是以直接插裝在盤體中的安裝形式可拆裝。本實用新型采用水稻旱育秧,水稻育苗移栽產量高,可延長栽秧大田在地生長作物與秧苗共生期。
文檔編號A01G9/10GK201509459SQ20092018009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朱曉景, 程立業(yè) 申請人:朱曉景